一、中文文獻
大前研一(2006)。創新者的思考:看見生意與創意的源頭。台北:商業周刊。
王玉敏(2001)。學校本位教師專業成長個案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民小學校內教師週三進修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王秋錳(2004)。臺北市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行為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台北市。
王涵儀(2002)。教師使用戲劇技巧教學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王聰宜(2006)。臺北縣公立國民小學創新環境與教師教學創新行為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縣。史美奐(2003)。國中教師創新教學專業能力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江羽慈(2003)。影響國小教師採用資訊科技創新教學因素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江坤鋕(2003)。知識經濟時代中的教師專業發展。南投文教,92,12-14。何碧燕(2007)。臺北市國民中學實施創新教學之硏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呂錘卿(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高雄市。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李俊湖(2000)。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策略。2011年2月11
日,取自:http://content.edu.tw/primary/society/ks_ck/nine/n5.htm。
李俊湖(2007)。教師專業成長。研習資訊,24(6),97-102。李瑪莉(2002)。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李惠敏(2003)。一位國小五年級社會科任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縣。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汪宗明(2006)。國民小學知識延續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桃園縣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吳和堂(2000)。國民中學實習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吳雨錫(2002)。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吳易靜(2006)。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國中教師創新教學能力之影響─以臺北縣、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吳思華(2002)。從製造臺灣到知識臺灣。台北:天下遠見。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2-8。吳清山(2003)。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台北:師大書苑。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名詞: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
吳雪華(2005)。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吳靖國〈2003〉。創新教學如何可能?─從「創造」意涵的哲學思維談起。載於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49-80。台北市:師大書苑。
余錦漳(2001)。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林文勝(2006)。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林桂垣(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內涵與需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林迦夙(1997)。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創意生活經驗、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進財(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
林錦杏(2000)。國民小學校長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林新發(2003)。郊區型國民中小學經營創新策略及實施成效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林新發、王秀玲(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之行政行政專業知識成長內涵和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189-212。
林煌凱(2002)。國中教師教學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卓明仙(2008)。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周崇儒(1997)。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周崇儒(2000)。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策略之分析。中等教育,51(5),74-84。馬世驊(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范秋芬(2005)。國民小學教學創新與成員抗拒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胡敏曲(2005)。知識經濟時代國小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縣。胡惠燕(2008)。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態度與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施琬琳(2006)。國民中學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以台灣省中部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姜菁華(2007)。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創新教學能力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縣。涂懿美、何春蕤(1998)。同事不同「事」-教師職務分工與性別不平等。載於何春蕤主編,性/別校園-新世代的性別教育,45-52。台北:元尊文化。
高苙騰(2010)。桃園縣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新竹市。高新建(2005)。地方教育輔導工作的挑戰與因應策略。輯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主編,地方教育輔導工作回顧與展望,123-171。台北:編者。
高強華(2002)。論主題統整與教學創新設計。臺灣教育,614,9-15。高義展(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學習型態、專業成長與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郭淑芳(2005)。國民小學實施教學視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以臺南市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教育部創造力教育白皮書。2010年11月10日,取
自:http://www.creativity.edu.tw。
教育部(2007)。規劃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之研究。2010年12月5日,取自:
http://140.111.34.34/moe/common/index.php?z=457&zzz=457。
教育部(2009)。中華民國教師在職進修統計年報。31-32。台北︰教育部。
孫國華(1997)。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高雄市。曹玉福(2003)。國民中小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許明德(2006)。創造及創造性破壞-經濟學大師熊彼得。科學發展403,70-75。
許婉鈴(2010)。高雄市國小教師教學創新與學習需求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馮清皇(2002)。創新管理在國民小學校務經營的意涵。教師天地,117,32-42。馮莉雅(1997)。國中教師角色衝突、專業成長與其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黃銘宗(2005)。嘉義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使用意願之調查研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黃毓琦(2005)。高職教師的創新教學行為與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梁坤明(1998)。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態度、活動型式與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台北:學富文化。
張玉成(2003)。教學創新與思考啟發。載於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31-48。台北:師大師苑。
張明輝(2004)。精緻學校經營的策略與執行措施。教師天地,128,9-22。張彩雲(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張鈴采(2010)。國小教師學校創新知覺類型及影響因素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南投縣。張新基(2008)。國民小學創新經營、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屏東縣。張鈿富(1992)。教育專業問題與展望。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349-365。台北:師大書苑。
陳明璋(2003)。創新理論。2011年3月12日,取自:
http://www.innovation.org.tw/school/sch02.htm#top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陳亮君(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創新教學之硏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硏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俐君(2006)。國民小學在職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陳啟明(2003)。談教師如何培養「創新教學能力」之我見。國教新知,50(1),115-121。陳香(2003)。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陳雅玲(2004)。高雄地區國小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及其研習需求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高雄市。陳寶山(2002)。重起學生創造力的創意教學。教師天地,121,13-20。陳德欣(2001)。高級職業學校專業科目教師專業成長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陳穎蓁(2010)。桃園縣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東縣。陳雙財(2009)。澎湖縣國民中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宏田〈2006〉。知識經濟時代學校領導應有的思維與作為。2010年12月15日,取自: http://enews.trsc.chc.edu.tw/94Webs/94paper60.htm#study。
黃宏傑(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行政效能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黃秋月(2003)。國小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黃雅琳(2009)。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屏東縣。黃雙偉(2010)。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統合分析取向。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縣。曾望超(2004)。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與學生後設認知能力、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游弋姍(2006)。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學創新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游文彬(2006)。台北縣國民小學普通教師在融合教育中特殊教育專業成長需求之調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詹志禹(1999)。「教師進修」新思維。教育研究月刊,78,1。
詹志禹、蔡金火(2001)。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與教師行動研究。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77-99。台北:揚智文化。
楊欣蓓(2010)。高雄市國小教師教學創新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楊朝祥(2001)。知識經濟時代教育新主張。2010年11月20日,取自:
http://192.192.169.230/edu_pdr/data/relatedresource/symposium/vol7/7-2-1.pdf。
趙佳芬(2006)。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廖勝能(2001)。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知識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蔡仁隆(2003)。國民小學教師認知知識經濟時代與教學創新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蔡碧璉(199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劉常勇(1999)。我們已準備好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嗎。2010年 11月 15日,取自:http://cm.nsysu.edu.tw/~cyliu/files/edu29.doc。
蕭秀玉〈2004)。雲嘉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謝玉真(2008)。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成長對教學創新影響之研究:以組織創新氣氛為干擾變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彰化縣。
謝長榮(2006)。臺南縣國民小學教師應用知識管理於創新教學之現況與問題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謝佳耘(2008)。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創新教學現況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鄭思慈(2010)。教師專業成長現況之研究-以彰化縣國小英語教師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鄭鈺靜(2009)。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饒見維(1998)。教師專業發展。臺北市:五南。
二、英文文獻
Amabile, T. M. (1998). How to kill creativit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 76-87.
APEC (2000). Towards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n APEC. Report to the APEC Economic Committee.
Blandford, S. (2000). Manag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chools . London:Routledge.
Carlson, C. R., & Wilmot, W. W. (2006). Innovation: The five disciplines for creating what customers want. New York: Crown Business.
Certo, S. C. (2003). Modern management.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Chaoke, G. K. (1998). Technology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to corporate markets and military mission. New York: Praeger.
Clark, J., & Guy, K. (1998).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ss: A review.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26 (20), 64-91.
Craft, A. (1996).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practical guide for teachers and schools. London:Routledge.
Drucker, P. F. (1998). Post-capitalist society.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Gay, L. R.(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Macmillan.
Gaynor, G. H. (2002). Innovation by design: What it takes to keep your company on the cutting edge.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Hawley,W.D.& Valli,L.(2000). Learner-center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Bulletin, 27. Bloomington, Ind.: Phi Delta Kappa, Augus.
Kau, C. (1981) .Growth of a teacher in a communication
project.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rbana-Champaign,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Kagan J (1992). Behavior, Biology, and the Meanings of Temperamental Constructs. Pediatrics, 90, 510-513.
Larson, Magali Sarfatti (1977). The Rise of Professionalism: A Sociological Analysis.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ang, P. Y. (2000). Strategic innovation: Constantinos Markides on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4(3), 43-45.
Moon, Y. J. & Kym, H. G. (2006). A model for the value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23(3), 253-269.
Narayanan, V. K. (2001). Managing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OECD (1996).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Paris.
Robbins, S. P. (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Robbins, S. P. , & Coulter, M. (2002). Management.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Robbins (2003). Organization Behavior 10th .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Savioz, P., & Sannemann, E. (1999). The concept of the integrated innovation process. IEEE, 2, 137-143.
Schumpeter, J.A., 1934,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rvard, MA.
Scherger, J. L. (1998). An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al factors affec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actices for the school-to-work initiativ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oledo: Toledo.
Subramaniam, M. , & Youndt, M. A. (2005). The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on the types of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8(3), 450-463.
Warren, A. (2003); Changes in the quality of effective teaching as perceived by kindergarten teachers using Great Expectations: A case study.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64(3), 79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