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陳義芝作品
一、陳義芝詩集
陳義芝:《青衫》,台北:爾雅出版社,1985年
陳義芝:《新婚別》,台北:大雁出版社(絕版),1989年
陳義芝:《不能遺忘的遠方》,台北:九歌出版社,1993年
陳義芝:《遙遠之歌》,花蓮:花蓮文化中心 ,1993年
陳義芝:《不安的居住》,台北:九歌出版社 ,1998年
陳義芝:《小孩與鸚鵡》,台北:三民書局 ,1998年
陳義芝:《陳義芝.世紀詩選》,台北:爾雅出版社,2000年
陳義芝: 《The Mysterious Hualien》,(英譯詩集)Los Angeles:
Sun and Moon Press,2000年
陳義芝:《二十五首詩》,2001年陳義芝:《我年輕的戀人》,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2002年
陳義芝:《邊界》,台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
陳義芝:《陳義芝詩經選集﹙1972–2002﹚》,台北:新地出版社,2010年
二、詩文合集
《真女人紀事》(與黃秀慧合編)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6年
《站在巨人肩上》(與瘂弦合編)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6年
《世界中文報紙副刊綜論》(與瘂弦合編) 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1997年
三、散文集
陳義芝:《在溫暖的土地上》 台北:洪範書店 1987年
陳義芝:《為了下一次的重逢》(散文)台北:九歌出版社 2006年
陳義芝:《文字結巢》〈散文〉台北:三民書局 2007年
四、研究評論集
陳義芝:《不盡長江滾滾來》,台北:幼獅出版公司,1993年
陳義芝:《從半裸到全開—台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性別意識》(論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
陳義芝:《聲納-台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台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
陳義芝:《文字結巢》,台北:三民書局,2007年
五、其他
《八十二年短篇小說》台北:爾雅出版社 1994年
《簷夢春雨》──當代台灣十二大散文名家選集 台北:朱衣出版社 1994年
《新極短篇》──全民寫作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5年
《向時間下戰帖》──聯合報文學獎一九九七卷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8 年
《散文二十家》台北:九歌出版社 1998年
《華年放異采》──聯合報文學獎一九九八卷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8年
《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8年
《閱讀之旅》(上、下兩卷)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8年
《新的寫作時代》──聯合報文學獎一九九九卷,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9 年
《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9年
《再現文學垂天大翼》──聯合報文學獎二○○○卷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2000年
貳、專書部份
文訊雜誌社主編:《臺灣現代詩史論:臺灣現代詩史研討會實錄》,1996年3月初版。
仇小屏:《文章章法論》,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1月初版。
古遠清、孫光萱:《詩歌修辭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一刷。
古繼堂:《台灣新詩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1月增訂再版。
白靈主編:《九十一年詩選》,台北: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2003年4月初版。
向明:《新詩五十問》,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2月初版。
向明編:《七十三年詩選》,台北:爾雅出版社,1985年3月初版。
向陽主編:《2003臺灣詩選》,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6月初版。
向陽編:《七十五年詩選》,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87年3月初版。
向陽編:《台灣現代文選新詩卷》,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6月初版一刷。
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增補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5月第2版3刷。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臺灣開明書店,1991年6月新排二版。
朱光潛:《詩論》,台北:書泉出版社,1994年4月初版。
艾略特著、杜國清譯:《艾略特文學評論選集》,台北:田園出版社有限公司,1969年3月初版。
余光中:《掌上雨》,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6年12月二版。
余光中:《蓮的聯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0年8月三版一刷。
李元洛:《詩美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2月初版。
李怡:《中國新詩的傳統與現代》,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7年1月初版。
李若鶯:《現代詩修辭運用析探》,台南:火鳥出版社,2002年2月初版。
李瑞騰:《新詩學》,板橋:駱駝出版社,1997年3月,初版一刷。
李瑞騰編:《七十四年詩選》,台北:爾雅出版社,1986年4月初版。
李瑞騰編:《八十年詩選》,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87年4月初版。
李翠瑛:《雪的聲音──台灣新詩理論》,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初版。
孟樊:《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5月二版一刷。
林于弘:《台灣新詩分類學》,台北:鷹漢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6月初版一刷。
林亨泰:《找尋現代詩的原點》,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6月初版。
林明德編:《台灣現代詩經緯》,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6月初版。
姚一葦:《藝術的奧秘》,台北:臺灣開明書局,1988年11月11版。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5月初版。
商禽、焦桐主編:《八十七年詩選》,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6月初版。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編:《臺灣前行代詩家論──第六屆現代詩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1月初版。
張仲清:《越絕書譯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張漢良編:《七十六年詩選》,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87年3月初版。
張雙英:《二十世紀台灣新詩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8月初版。
梁笑梅:《壯麗的歌者:余光中詩藝研究》,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1刷。
許世旭:《新詩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8月初版。
陳啟佑(渡也):《花落又關情》,台北: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5月二版一刷。
陳啟佑:《渡也論新詩》,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9月初版。
陳義芝:《不盡長江滾滾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3月二版。
陳義芝主編:《2004臺灣詩選》,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3月初版。
陳滿銘:《章法學綜論》,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6月初版。
渡也:《新詩補給站》,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2月初版。
焦桐主編:《九十年詩選》,台北: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2002年5月初版。
費勇:《洛夫與中國現代詩》,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黃永武:《中國詩.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2年5月一版十印。
黃維樑:《怎樣讀新詩》,台北:五四書店有限公司,1989年4月初版。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12月增訂五版。
楊牧:《一首詩的完成》,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4年9月初版九印。
楊牧:《文學知識》,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79年9月初版。
楊牧:《隱喻與實現》: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1年3月初版。瘂弦主編:《天下詩選Ⅱ 1923~1999台灣》,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第一版第6刷。
葉維廉:《比較詩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9月二版一刷。
廖玉蕙:《打開作家的瓶中稿》,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5月初版。
廖炳惠編著:《關鍵詞200》,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9月初版。
趙衛民:《新詩啟蒙》,台北:業強出版社,2003年2月初版。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8月一版二刷。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1994年8月。蕭蕭:《台灣新詩美學》,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2月初版。
蕭蕭:《現代詩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7月增訂二版一刷。
蕭蕭主編:《2005臺灣詩選》,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4月初版。
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編:《閱讀文學地景.新詩卷》,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8年4月初版。
謝文利、曹長青:《詩的技巧》,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7月初版一刷。
簡政珍:《台灣現代詩美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7月初版一刷。
簡政珍:《詩心與詩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12月初版。
羅青:《從徐志摩到余光中》,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年12月初版。
羅青:《詩人之燈》,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7月初版。
羅青:《詩的風向球》,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年8月初版。
蘇其康編:《詩歌天保:余光中教授八十壽慶專集》,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10月初版。
沈謙:《修辭學》,台北縣:空中大學,1995年。
叁、學位論文
劉惠娟:《論陳義芝現代詩的古典風格--從詞彙角度分析》,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肆、期刊
李瑞騰:〈在詩外求詩,在知識界尋找作家〉,台北市:《文訊雜誌》138期,1997年4月,頁83—88。
溫珮妤:〈好個詩人〉,台北市:《幼獅文藝》543期,1999年3月,頁2—5。
吳億偉:〈輕輕叩,年輕的門〉,台北市:《文訊雜誌》第207期,2003年1月,頁80—83。
莫渝:〈十問陳義芝〉,台北市:《幼獅文藝》592期,2004年4月,頁86—93。
蕭蕭:〈評落日長煙〉,台北市:《詩人季刊》,1993年6月。
陳義芝:《遙遠之歌》,花蓮市:花蓮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6月,頁202。
曾昭旭:〈樸厚的溫柔—評陳義芝「在溫暖的土地上」〉,台北市:《聯合文學》第四卷第三期,1988年1月,頁193–194。廖玉蕙:〈生命的春暖—評陳義芝「在溫暖的地上」〉,台北市:《文訊雜誌》31期,1987年8月,頁284–287。張默:〈人性閃光—評陳義芝的「新婚別」〉,台北市:《聯合文學》第六卷第三期,1990年1月,頁197–198。焦桐:〈忐忑的苦戀—評陳義芝詩集《不安的居住》〉,台北市:《幼獅文藝》530期,1998年2月,頁–40–42。古遠清:〈深化台灣女性詩學的研究—讀陳義芝《從半裸到全開》〉,台北市:《文訊雜誌》177期,2000年7月,頁20–21。張春榮:〈奕奕星空爭輝—陳義芝編《散文教室》〉,台北市:《文訊雜誌》200期,2002年6月,頁72–73。張春榮:〈最短篇的創造力—陳義芝主編《最短篇》〉,台北市:《文訊雜誌》216期,2003年10月,頁32–33。張瑞芬:〈悲懷書簡外一章—評陳義芝《為了下一次的重逢》〉,台北市:《文訊雜誌》256期,2007年2月,頁108–109。林雙不:〈略談陳義芝「點燈的人」的象徵意義〉,台北市:《明道文藝》62期,1981年5月,頁191–197。李元洛:〈傳統與現代的交融—略論陳義芝的詩〉,台北市:《文訊雜誌》66期,1994年6月,頁7–10。沈奇:〈時間、家園與本色寫作—評陳義芝的詩〉,台北市:《文訊雜誌》134期,1996年12月,頁5–10。莊祖煌:〈蛇與狐之變—論陳義芝詩中的厭倦與奮起〉,台北市:《國文學誌》第10期,2005年6月,頁235–271。莊祖煌:〈蛇與狐之變—論陳義芝詩中的厭倦與奮起〉,台北市:《國文學誌》第10期,2005年6月,頁237。林德俊:〈父親的詩—閱讀陳義芝的親情書寫〉,台北市:《創世紀詩雜誌》143期,2005年6月,頁15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