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專書
王業立,2008,《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出版社。
吳玉山,2000,《俄羅斯轉型:1994-1994-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分析》,台北:五南出版社。
許介麟、楊鈞池,2006,《日本政治制度》,台北:三民書局。
黃秀政,1992,《臺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梁世武,2008,《單一選區兩票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
陳義彥、黃麗秋,1992,《選舉行為與政治發展》,台北:黎明文化。
蔡學儀,2003,《解析單一選區兩票制》,台北:五南出版社。
蔣立峰、高洪,2002,《日本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
謝復生,1992,《政黨比例代表制》,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
內田滿 原著,吳明上、楊鈞池譯,2008,《現代日本政治事典》,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沖野安春 原著,曹瑞泰譯,2000,《現代日本政治-制度與選舉過程》,台北:國立編譯館。
Edward H. House 原著,陳政三譯著,2008,《征臺記事‧牡丹社事件始末》,台北:台灣書房。
英文專書
Campbell, A., Converse, P.E., Miller, W.E., &Stokes, D.E. 1960. The American Voter.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uverger, Maurice. 1954.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London:Methuen.
Duverger, Maurice. 1986. “Duverger’s Law:Forty Years Later” , in Bernard Grofman and Arend Lijphart, eds., Electoral Laws and Their Political Consequence. New York: Agathon Prsee, pp. 69-84.
Kiewiet, D. Roderick. 1983. Marco-economics and Micro-politics: The Electoral Effects of Economic Issue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ackie, Thomas, and Richard Rose. 1991. The International Almanac of Electoral History.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Verzani, John. 2005. Using R for introductory statistics. London: CHAPMAN&HALL/CRC A CRC Press Company.
中文期刊
王業立、彭怡菲,2004,〈分裂投票:一個制度面的分析〉,《台灣政治學刊》,第8卷,第1期,頁3-45。王業立,1995,〈省市長選舉與台灣地區政治發展〉,《亞洲研究》,第 14期,頁60-90。王鼎銘,2003,〈政策認同下的投票效用與選擇:空間投票理論在不同選舉制度間的比較〉,《選舉研究》,第10卷,第1期,頁171-206。———、郭銘峰、黃紀,2008,〈選制轉變過程下杜佛傑心理效應之檢視:從日本眾議院選制變革的經驗來觀察〉,《問題與研究》,第47卷,第3期,頁1-28。
———、郭銘峰,2009,〈混合式選制下的投票思維:台灣與日本國會選舉變革經驗的比較〉,《選舉研究》,第16卷,第2期,頁101-130。
朱雲漢 原著,靳菱菱譯,1992,〈台灣政權轉型期政商關係的再結盟〉,《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7卷,第4期,頁58-78。吳玉山,2001,〈制度、結構與政治穩定〉,《政治學報》,第32期,頁1-30。吳明上,2003,〈日本眾議院議員選舉制度改革之探討:小選舉區比例代表並立制〉,《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2期,頁79-94。林長志、黃紀,2007,〈不同層級選舉中之一致與分裂投票:2005年台北縣之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6卷,第1期,頁1-32。林瓊珠,2008,〈議題、候選人評價、黨派意識-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投票行爲研究〉,《台灣民主季刊》,第5卷,第2期,頁59-87。林繼文,1999,〈單一選區兩票制與選舉制度改革〉,《新世紀智庫論壇》,第 6期,頁69-79。———,1997,〈制度選擇如何可能:論日本之選舉制度改革〉,《臺灣政治學刊》,第2期,頁63-106。
吳東野,1996,〈「單一選區兩票制」選舉方法之探討:德國、日本、俄羅斯選舉之實例比較〉,《選舉研究》,第三卷,第1期,頁69-102。吳重禮,1998,〈美國「分立性政府」與「一致性政府」運作之比較與評析〉,《政治科學論叢》,第9期,頁61-90。———、王宏忠,2003:〈我國選民「分立政府」心理認知與投票穩定度:以2000年總統選舉與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選舉研究》,第十卷,第一期,頁81-114。———,2008,〈「政黨偏好、制衡認知與分裂投票-2006年北高市長暨議員選舉的實證分析〉,《選舉研究》,第5卷,第2期,頁27-58。
洪永泰,1995,〈分裂投票:八十三年台北市選舉的實證分析〉,《選舉研究》,第2卷,第1期,頁119-145。
張世賢,1995,〈日本眾議院議員選舉區制改革之研究〉,《中國行政評論》,第4卷,第3期,頁1-42。徐永明,2002,〈單一選區兩票制政治衝擊的模擬〉,《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7期,頁6-16。
黃紀,2001,〈一致與分裂投票:方法論之探討〉,《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十三卷,第5期,頁541-574。黃智聰、程小綾,2005,〈經濟投票與政黨輪替-以台灣縣市長選舉為例〉,《選舉研究》,第12卷,第2期,頁45-78。黃德福,1991,〈台灣地區七十八年地選舉分裂投票支出探研究:以台北縣、雲林縣與高雄縣為個案〉,《政治學報》,19,頁55-80。盛治仁,2006,〈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未來台灣政黨政治發展之可能影響探討〉,《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2期,頁63-86。盛杏湲,2002,〈統獨議題與台灣選民的投票行為:一九九0年代的分析〉,《選舉研究》,第9卷,第1期,頁41-80。游清鑫,2004,〈分裂投票解釋觀點與台灣選舉之應用:以2002年高雄市長與市議員選舉為例〉,《台灣政治學刊》,第8卷,第1期,頁47-98。楊鈞池,2001,〈後冷戰時期日本聯合政府與憲法修改之分析〉,《憲政思潮》,復刊後第1期,頁107-137。楊婉瑩,2007,〈政治參與的性別差異〉,《選舉研究》,第14卷,第2期,頁53-94。蕭怡靖,2009,〈選制認知與投票參與-2008立法委員選舉的多層分析〉,《政治學報》,第47期,頁29-58。
———、黃紀,2010,〈單一選區兩票制下的一致與分裂投票〉,《台灣民主季刊》,第7卷,第3期,頁1-43。
謝相慶,2000,〈日本眾議院議員選舉新選舉制度及其政治效應-以1996年選舉為例〉,《選舉研究》,第6卷,第2期,頁45-87。英文期刊
Barry C. Burden, Gretchen Helmke. 2009.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split-ticket voting.” Electoral Studies 28(1): 1-17.
Kohno, Masaru. 1997. ” Voter turnout and strategic ticket-splitting under Japan''s new electoral rules.” Asian Survey 37(5): 429-440.
Massicotte,Louis,and Ander Blais. 1999. “Mixed Electoral Systems: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Survey.” Electoral Studies 18(4): 563-576.
Petrocik, John R. 1991. “Divided Government: Is it All in The Campaigns?”In The Politics of Divided Government, eds. Gray W. Cox and Samuel Kernell.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Reed, S.R. 1997. “The 1996 Japanese general election.” Electoral Studies 16(1): 121-125.
Reed, S.R. 1999. “Strategic voting in the 1996 Japanese general election.”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32 (2), pp. 257–270.
Schoen, Harald. 1999. “Split-ticket voting in German Federal elections, 1953–90: an example of sophisticated balloting?” Electoral Studies 18(4): 473-496.
Thies, Michael F. 2002. ”The General Election in Japan 2000.” Electoral Studies 21(1): 147-154.
Baylis, T. A. 1996. ” Presidents Versus Prime Ministers: Shaping Executive Authority in Eastern Europe.” World Politics 48(3): 297-323.
Gschwend. Thomas, Ron Johnston and Charles Pattie. 2003. “Split-Ticket Patterns in Mixed-Member Proportional Election Systems: Estimates and Analyses of Their Spatial Variation at the German Federal Election, 1998.”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33(1): 109-127.
Tufte, Edward R. “Determinants of the Outcomes of Midterm Congressional Election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69(3): 812-26
學術研討會
張嘉尹,2001,〈我國立委選舉制度的檢討─從德國的「單一選區兩票制」談起〉,台灣教授協會立委減半研討會,2月17日,台北:台大校友會館4樓。
學位論文
姜林青,2003,〈台灣選民的議題投票行為-空間理論的探析〉,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網路
中央選舉委員會,http://www.cec.gov.tw/?Menu_id=1842,檢索日期:2010年4月7日。
謝相慶,2002,〈淺談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改革---單一選區兩票制〉,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會國政研究報告: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29.htm,檢索日期:2011 年1月25日。
TEDS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http://www.tedsnet.org/cubekm1/front/bin/home.phtml,檢索日期:2010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