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3)。談質的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雙月刊,31,7-12。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琬婷(2006)。國民小學生活主題統整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王耀輝(2006)。以Google Earth應用於高中地理教學之試驗。翰林社會天地,3,
4-14。
方德隆(2000)。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之統整。課程與教學季刊,3(1),1-18。白錦門(1994)。「個案法之研究」。教育研究方法論文集,43-44。台北:台灣書店。
古秋平(2003)。國小二年級應用社區資源的「藝術與人文」課程與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成露茜(1999)。落實基本能力教育的一個實驗方案,載於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出版之九年一貫新課程手冊,108-122。
朱韻婷(2002)。應用網路專題導向式學習於國小課程統整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江映瑩(2007)。Google Earth 應用於中學地理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吳綱立(2002)。全球在地化的永續城鄉地景。載於高雄都市行銷2002-城鄉風貌在高雄研討會論文集,181-197,高雄。吳錫德(譯)(2003)。文化全球化(原作者:Warnier, Jean-Pierre)。台北:
麥田人文。
吳國榮(2005)。台南小吃意象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佀同傑(2003)。透過童詩賞析導入兒童繪畫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桃園縣龜山國小一個高年級班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何雪珍(2006)。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本土化與全球化關聯主題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李新民(1999)。統整課程簡介。教育研究,7,83-99。李坤崇(2000)。統整課程理念與模式。載於國立成功大學九十一年度地方教育
輔導區教師在職進修活動統整課程設計與實作研討會手冊,14-24。台南:成
功大學教務處教育學程實習輔導室。
李坤崇、歐慧敏(2000)。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台北:心理。
李奉儒等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濤石。
李勝雄(2002)。國小實施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統整發展之研究─以屏東縣
三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沈清松(2001)。台灣精神與文化發展。台北:台灣商務。
周淑卿(1999)。論九年一貫課程的「統整」問題。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第三章,53-78。台北:揚智。
周桂田(2000/8)。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現代的弔詭。自由時報
周珮儀(2000)。論課程統整與學科知識。研習資訊,17,33-40。周珮儀(2003)。課程統整。高雄:復文。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主編質的教育研究方法,239-262。
邱兆偉(1995)。「質的研究」的訴求與設計。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教育研究所:教育研究,4,1-33。邱憶惠(1999)。個案研究:質化取向。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研究,七期,113-127。
洪朝輝(2000)。全球化-跨世紀的顯學。問題與研究,38(8),73-80。洪泉湖(2005)。台灣的多元文化。台北:五南。
范慶鐘(2003)。國民小學課程統整的理念、模式與實施之研究-以南投市南投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桂齊遜(2003)。通識教育中歷史課程的實踐-從「古蹟導覽」談起。實踐通識論叢,1,125-153。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徐世瑜(1999a)。主題統整教學。教師天地,102,20-26。徐世瑜(1999b)。小班教學精神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1,93-104。
徐偉傑(2003)。全球在地化:理解全球化的一條路徑。思與言,41(1),1-18。張子超(2000)。國民中小學實施環境教育之理念與策略。北縣教育,32,31-34。張春秀(2001)。課程統整的設計與實施學校。體育雙月刊,11(6),18。張蕙蘭(2003)。國民中學國文科課程統整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張簡鳳如(2010)。國小社會領域全球在地化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以高雄捷運
與世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莊淑閔(2004)。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統整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四年級音樂
課程為核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康庭瑄(2004)。國語文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統整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以「校園自然生態之美」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康淑惠(2007)。探索教育在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運用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陳伯璋(1995)。我國中小學課程統整與連貫問題之檢視。台灣教育,540,11-15。
陳淑娟(1996)。宗教建構世界秩序的可能性:以國際創價學會為例。思與言, 34(2),67-108。陳芙蓉(2000)。愛籽國小「主題活動」統整課程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北師院,台北。
陳李綢(2000)。個案研究(再版)。台北:心理。
陳新轉(2000)。課程統整之理論性研究及其對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之啟示(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陳新轉(2001)。「課程統整」理論與設計解說。台北:商鼎。
陳念慈(2003)。國小四年級社會領域課程環境議題融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
陳雅鈴(2003)。一個班級的統整課程與閱讀教學的探究-以主題「新的開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東師範學院,台東。陳錦瑩(2003)。Roland Robertson 全球場域模式及其在比較教育上之啟示(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陳麟(2003)。『可觸及的時間』-人時互動介面於歷史性展示空間中之應用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
陳俊源、趙貞怡(2007)。Google Earth 融入國小五年級社會領域地理教學之應用初探。教育科技與媒體季刊,80,90-108。陳向明(2007)。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初版九刷)。台北:五南。
陳松齡(2008)。跨領域課程與Google earth 在本位課程的運用。第十二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郭至和(2004)。全球化發展對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之啟示-以Roland Robertson 全球場域模式為例。載於九十三學年度師範校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1087-1111。
郭至和(2006)。國小社會領域之全球化課程設計與實施-以行動研究為途徑(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許淑玫(2000)。國小六年級閱讀小組實施交互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
許筱苹(2005)。古蹟之教育資源應用於國民小學課程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
許文綺(2007)。古蹟再利用-遊客對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之現況感知(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
單文經等(譯)(2003)。課程統整的十種方法(原作者:Fogarty, R.)。台北:學富。
黃永和(1998)。Fogarty 的十種課程統整方式。教師之友,39(4),10-21。黃永和(1999)。課程統整的理論與方式之探討。新竹師院學報,12, 231-260,黃光雄、楊龍立(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理念與實作。台北:師大書苑。
黃韻潔(2001)。統整課程設計與實施歷程之個案研究-以竹塹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
黃炳煌(1999)。談「課程統整」-以國民教育九一貫為例。本文發表於國立
中正大學主辦,「新世紀的教育展望」學術研討會。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漢文。
黃政傑(1998)。質化研究的原理與方法。載於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初版一刷),1-46。台北:漢文。。
黃瑞琴(2001)。質的教育研究法(再版三刷)。台北:心理。
黃慧仙(2000)。天藍國小「主題活動」的成長足跡:一個統整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黃昆祥(2003)。台南市觀光遊憩資源調查與路線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黃敬忠(2005)。Roland Robertson 的「全球在地化」及其對本土課程研究的蘊義(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黃譯瑩 (1998)課程統整之意義探究與模式建構。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8(4),616-633。
曾雅婷、林建隆、徐順益(2005)。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主題統整教學模組設計之
研究-以「蛋料理達人」為例,2005年中華民國物理教育學術研討會。
游家政(2000)。學校課程的統整及其教學。課程與教學季刊,3(1),19-38 。游文君(2006)。兒童讀物融入國小社會領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葉怡君(2007)。地方小吃對遊客意象、用心體驗與地方依戀之影響-以台南市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
葉靜慧(2007)。融合形式美學與部落格於國小蝴蝶生態教育統整課程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葉欣怡(2007)。美國動畫電影的全球在地化行動。網路社會學通訊,64。
楊龍立(1999)。從教學概念混淆談九年一貫概念問題。國教新知,46,1,1-9。楊龍立、潘麗珠(2001)。統整課程的探討與設計。台北:五南。
楊孟麗,謝水南譯(2005)。教育研究法:研究與設計實務(初版四刷)。台北:心理。
楊深坑(2005)。全球化衝擊下的教育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1,3,1-25。廖經華(2001)。雕琢-從課程統整到統整課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廖春文(2001)。九年一貫統整課程─理念與設計實例。台北:五南。
蔡擎淦(2003)。社會領域課程統整之研究-以雲林縣一所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蔡婉緩(2005)。社會學習領域中鄉土教學之研究-以新竹市國小四年級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劉忠博(2006)。全球地方化下的社區媒介-從美濃月光山雜誌社談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劉約蘭(2008)。全球在地化教育行政決策模式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貳、英文部分
Beane, J. A. (1997). Curriculum Integration: 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Press.
Featherstone, Mike.(1995). Undoing Culture: Globalization, Postmodernism and
Identity. London, Thousand Oaks,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Gay, L. R., & Airasian, P. (1996).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5th ed.). Columbus, Ohio: Prentice Hall.
Glocal Forum. (2008). Glocalization: What does it mean? From
http://www.glocalforum.org/?id=197&id_p=193&lng=en
Jacobs, H. (1989).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R.Gay, Geoffrey E. Mills, Peter W. Airasian(1987) .Educational
research: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Columbus:Merrill Co.
Massey, Doreen.(1994). Space, Place and Gender. Cambridge: Polity Press.
Meinbach, A., Rothlein, L., & Fredericks, A. (1995). 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matic
units: Creating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Norwood, MA: Christopher-Gordon.
Pate, P. E., Homestead, E. R., & McGinnis, K. L. (1997). Mak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
work.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Robertson, R. (1992). Globalization: Social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 London: Sage.
Robertson,R.(1995)“Glocalization: Time-Space and Homogeneity-Heterogeneity.”
Global Modernities. Eds. Mike Featherstone, Scott Lash and Roland Robertson.
London, Thousand Oaks and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25-44.
Roudometof, V. (2003). Glocalization, space, and modernity. The European Legacy,
8(1), 37-60.
Satyavrata, I. (2004). ‘Glocalization’ and leadership development for transforming
mission in India. Transformation, 21(4), 211-217.
Smith, Anthony D.(1990). “Towards a Global Culture?” Global Culture: Nationalism,
Globalization and Modernity. Ed. Mike Featherstone. Sage Publications. 171-91.
Wolfing, D. M., & Stockard, J. W., Jr. (1997). Elementary methods: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New York: Longman.
參、網路部分
胡忠一(2009)。「全球化」與「在地化」農業共生時代的思索。取自http://www.ntifo.org.tw/ntifo/second/bookstore/bookstore01_1.asp?Serial_No=117
孫幗英(2007年4月3日)。發揚傳統的文化觀光年活動。【大紀元>台灣報紙新聞 >
專題討論】取自http://tw.epochtimes.com/7/4/3/52090.htm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9)。取自http://www.hakka.gov.tw/mp.asp?mp=1
台灣結婚進行曲(2009)。台灣老照片數位博物館計畫-臺灣影像誌。【數位典藏
與數位學習入口網】。取自
http://proj1.sinica.edu.tw/~photo/subject/1_wedding/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