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 曾真育(2005),「勞工退休金制度與年金保險所得替代率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2. 繆震宇、李宛真(2007),「人口變遷與退休計畫管理」(Demographic Risks and Pension Management)。
3. 林雪玲(2005),「壽險公司的利率風險與清償能力」,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4. 陳宣仲(2006),「不同情境下利率變動型年金餘累積期之風險分析」,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5. 郭瑜玲(2004),「利率變動型年金經營策略與附加價值」,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6. 林丹琪(2007),「隨機利率模型下壽險公司利率變動型年金之風險分析」,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暨保險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7. 許雅鳳(2009),「人壽保險公司資產配置迷思」,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暨保險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8. 何沁蓉(2009),「臺灣退休勞工費用替代率之研究」,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9. 劉良泰(2007),「壽險公司無資產現金流量情境分析」,東吳大學商用數學系 碩士論文。10. 朱紓葶(2009),「退休準備:最適配置與投資績效」,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暨保險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1. 鄭清霞(2002),年「我國老年經濟安全制度給付水準之探討」,保險專刊,第18卷,第2期,page 169~191。12. 方明川(1995),「個人年金保險新論」,台北:年金保險叢書,p512~518。
13. 方明川(2006),「商業年金保險與退休計畫」,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p42~47。
14. 吳鴻麟、莊淑娟著(2010),「保險及退休策劃」,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p87~88。
15. 謝冠生(2001),「一般帳戶投資型年金之資產負債管理:免益理論與最適資產配置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暨保險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6. 林芳如(2004),「利率變動型年金資產負債管理-隨機規劃方法之應用」,銘 傳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17. 張世傑、杜昌燁、鄧益俗(2003),『最市跨期投資策略之套利與避險分析』 ,保險專刊,第十九卷,第一期,p1~21。
18. 李漢文(2007),「從勞工退休金探討退休所得適足之研究」,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 張昭義(2006),「台灣定額年金與定期存款關係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 張啟濱(2000),「利率變動風險對壽險公司營運之影響」,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1. 王寸久(2003),「人壽保險業經營銀行保險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風險管理與保險組碩士論文。
22. 林麗芬(2005),「最佳化保險商品組合的研究」,逢甲大學統計與精算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林心梅(2010),「長壽趨勢對於勞保老年年金之影響:淨現值與內部報酬率分析之比較」,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4. 蔡宏昭(1993),「老人的經濟保障政策與年金保險制度」,社區發展季刊,180期:p8-9。25. 蔡政憲、何憲章、鄒治華(2002),『壽險保單的存續期間分析』,風險管理學報,第四卷,第一期,p47,68。26. 胡浩(2006),「銀行保險」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p12、14。
27. 吳春美(2006),「勞工退休金條例之勞工權益與基金運用管理之探討」,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在職專班。28. 楊佳蓉(2007),「個人生命週期理財決策模型之研究」,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29. 王寸久(2003),「人壽保險業經營銀行保險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程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組碩士論文。30. 蔡政憲、吳福山、陳彩稚、許文彥、曾榮秀、吳旭立、康裕民、王儷玲、許\\\\碩芬等合譯, Life & Health Insurance ,Thirteenth Edition,原著 Dr. Kenneth Black, JR.、Dr. Harold D. Skipper , JR. 。
31. 呂秀媛(2008),「影響理財專員績效表現之因素—以個案銀行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32. 楊佳蓉(2007),「個人生命週期理財決策模型之研」究,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
33. 張文武(譯)(2002),銀行保險銀行兼營保險之策略(BANCASSURANCE, Nadege Genetay and Philip Molyneux,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P 10-11。
34. 陳瑛瑛(2005),「我國勞工退休新制實施後,個人年金保險商品購買意願之研究-以台中縣市壽險保戶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陳建勝、鄒政下、陳聰賢、徐璧君、張婉玲、楊和利編著(2003),保險學理論與實務﹙Insuranc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華立圖書。
36. 孟嘉仁(2004),「台灣利率變動型年金商品設計與利率宣告策略關連性之研究」,台灣大學EMBA財務金容所碩士論文。37. 林怡菁(2005),「利率變動型年金之利率風險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論文 。38. 陳宣仲(2006),「不同情境下利率變動型年金於累積期之風險分析」,台灣大學管理學系財務金融研究所。
39. 顏尚琴 (2004),「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解約率的估計」,大同技術學院學報,第十三期,P29-47。40. 陳建勝、鄒政下、陳聰賢、徐璧君、張婉玲、楊和利編著(2003),「保險學理論與實務﹙Insuranc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華立圖書。
41.繆震宇(2007),「勞退新制的最適資產配置、所得替代率與保證成本(Optimal Asset Allocations, Ratios and Guarantee Cost for the New Labor Pension Scheme)」,臺大管理論叢,第17卷,第2期,P69-89。
42.王儷玲(2008),「有了3種退休金真的就能安心退休嗎?」,money雜誌,2008年10月版,P28-30。
二、英文部分:
1. Tsai,C.,W.Kuo and W.-K.Chen(2002),“ Early Surrende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olicy Reserves ”,Insurance: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31(3),p429-445。
2. Changki Kim(2005),“ Modeling Surrender nd Lapse Rates with Economic Variables?” ,North Anerican Actuarial Journal. Vol9,No4,p56-70。
3. Grosen, A. and P. L., Jorgensen,(2000),“Fair Valuation of Life Insurance Liabilities: The Impact of Interest Rate Guarantees, Surrender Options, and Bonus Policies, 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p1,26,37-57。
4. Canner,N.; Mankiw, N. G. AND Weil, D. N.(1997),“ An Asset Allocation Puzzle,”,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7,p181-191。
5. Bajeux-Besnainou, I.;Jordan,J.V.and Portait,R.(2001),“ An Asset Allocation Puzzle:Comment,”‚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91,p1170-1179。
6. Sorensen, C.(1999),“Dynamic Asset Allocation and Fixed Income Management,”‚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Vol.34,p513-531。
7. Markowitz, Harry M.,(1952),“Portfolio Selection,”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7, Iss.1, p77~91。
8. Markowitz, Harry M.,(1959),Portfolio Secection﹕Efficient Diversification of Investment, John Wiley & Sons,Inc., New York, NY。
9. Cocco, J., F. Gomes and P. Maenhout(2005),〝Consumption and portfolio choice over the life cycle〞‚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Vol. 18,p491~533。
10. Milevsky M. A.(2005),The Implied Longevity Yield:A note on Developing An Index For Life Annuities,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72(2):p301-320。
11. Milevsky M. A.(1998),Optimal asset allocation towards the end of life cycle:To annuitize or not to annuitiz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65(3): p401-426。
12. Horneff,W.J.,R. Maurer, O. Mitchell and Ivica Dus(2006),“Optimizing the retirement portfolio: asset allocation, annuitixation, and risk aversion ”‚Pension Research Council Working Paper.。
13. Milevsky, M., H. Huang and J. Wang, (2006)‚ “Portfolio choice and life insurance”,Working Paper.。
14. Kopeke, Richard W.(1996),“Riskand and capital of insurance companies” ‚New England Econonic reiew。
15. Koijen, S. J., E. Nijman and J.M. Werker(2006),“Dynamic asset allocation with annuity risk”,Working Paper。
16. Klein, R. A. Bancassurance in Practice, Munich Re. Group, 2001。
三、網路部份:
1.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Wealth_management。
2. Money DJ 財理財網,財經知識庫,http://www.funddj.com/KMDJ/Blog/BlogArticleViewer.aspx?a=09a03094-02b4-4eb1-8982-000000005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