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九十九年第三十週─98年底宗教寺廟、教會(堂)概況(2010)。內政部統計通報。2011年6月29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week/list.htm。
王勝枝(2006)。創新佛曲與生命教育關係之個案研究─以福智讚頌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世紀曙光-非營利事業管理(張譽騰等譯)(2001)。台北市:五觀。(原著者:Gelatt, J. P)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市:天下。
江明修(2000)。非營利組織政策遊說之途徑與策略。載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385-434頁)。台北市:巨流。
江明修(2003)。志工管理。台北市:智勝。
呂慧真(2007)。音樂、儀式、舞台─台灣佛光山音樂會之研究。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宋文娟(2001)一種質量並重的研究法─德菲法在醫務管理學研究領域之應用。醫務管理期刊,2(2),11-20。李秋緯(2009)。宗教電視台經營管理模式之研究─以新眼光電視台為例。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官有垣、杜承嶸(2005)。臺灣南部地區慈善會的自主性、創導性及對社會的影響。社區發展季刊,109,339-354。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管理。台北市:三民。
林義屏與黃俊英(2002)。非營利組織的行銷理念。載於青輔會(編),非營利組織培力指南(83-96頁)。台北市:青輔會。
林蓉芝(1995)。宗教教育的落實與提升。載於鍾福山(主編),宗教論述專輯(二)─社會教化篇(81-93頁)。台北市:內政部。
邱淑芬與蔡欣玲(1996)。德爾菲預測術─一種專家預測的護理研究方法。護理研究,4(1),92-98。
非營利事業的策略性行銷(張在山譯)(1991)。台北市:授學。(原著者:Kotler, P.)
非營利組織行銷-以使命為導向(劉淑瓊等譯)(2004)。台北市:揚智。(原著者:Brinckerhoff, P. C)
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余佩珊譯)(1994)。台北市:遠流。(原著者與原著出版年:Drucker, P. F,1990)
個案研究法(尚榮安譯)(2001)。台北市:弘智。(原著者:Yin, R. K)
翁國亮等(2009)。應用德菲法與層級分析法於創意文具市場販售之研究。華藝線上圖書館。2011年6月29日,取自:http://www.airitilibrary.com.ezproxy.lib.nsysu.edu.tw:8080/index.aspx。
高強華(1991)。個案研究法。載於黃光雄與簡茂發(編)。教育研究法(291-308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參與觀察法(王昭正等譯)(1999)。台北市:弘智文化。(原著者:Jorgensen, D. L)
張培新(2006)。台灣宗教組織運作的社會資本考察:以慈濟功德會為例。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14(1),125-163。陳金貴(1997)。人力規劃與志工運用。載於司徒達賢(編),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187-205頁)。台北市:洪建全基金會。
陳金貴(2002)。從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裡談志工管理。載於青輔會(編),非營利組織培力指南(145-158頁)。台北市:青輔會。
陳國華(1999)。未來研究的預測與研究方式。載於林志鴻、董娟娟(主編),社會未來學(119-157頁)。臺北市:華泰文化。
陳碧燕(2002年12月20日)。梵唄與佛教音樂(上)。香光莊嚴。2011年5月19日,取自: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2005/72/72index.htm。陸宛蘋(2000)。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規劃與管理。載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205-226頁)。台北市:巨流。
陸宛蘋(2000)。非營利組織的行銷管理與募款策略。載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247-289頁)。台北市:巨流。
陸宛蘋(2002)。認識非營利組織及其社會資源。載於青輔會(編),非營利組織培力指南(159-164頁)。台北市:青輔會。
陸宛蘋、王金英(2000)。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管理。載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227-246頁)。台北市:巨流。
辜培原(2010)。以CORPS模式檢視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以花蓮縣棲地保育學會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馮燕(2000)。非營利組織的法律規範與架構。載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75-108頁)。台北市:巨流。
馮燕(2000)。導論:非營利組織之定義、功能與發展。載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1-42頁)。台北市:巨流。
黃俊英(1994)。企業研究方法。台北市:臺灣東華。
黃新福(2006)。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載於黃新福與盧偉斯(編),非營利組織與管理(129-151頁)。台北市:空大。
黃新福(2006)。非營利組織的使命與策略規劃。載於黃新福與盧偉斯(編),非營利組織與管理(79-102頁)。台北市:空大。
黃新福(2006)。非營利組織的基本內涵與研究發展。載於黃新福與盧偉斯(編),非營利組織與管理(1-25頁)。台北市:空大。
黃曉芬(2003)。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以三所私立國小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募款成功(陳希林等譯)(2002)。台北市:五觀。(原著者:Flanagan, J.)
葉青香(2008)人間佛教「道與藝」之建構關係-以佛光山梵唄讚頌團為例。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葉瑞伊(2008)。佛教音樂創作學習者生命轉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董事會運作手冊(桂雅文、蔡宜津譯)(2003)。台北市:五觀。(原著者:Bradner, J.H.)
鄒珮菁(2005)。台灣社區樂團的經營模式研究─以CORPS為研究工具探討高雄市清豐社區國樂團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福智讚頌合唱團專輯發行列表(無日期)。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查詢系統。2011年6月29日,取自:http://isrc.ncl.edu.tw/。
福智讚頌事業課(無日期)。【演出團隊簡介】。未出版之資料。
福智讚頌事業課(無日期)。【福智讚頌事業課組織圖】。未出版之資料。
劉百苓(2008)。以生態博物館理論檢視「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蔡文婷(2000)。一音說法─佛教音樂迎向世俗。台灣光華智庫。2011年6月29日,取自:http://www.taiwan-panorama.com/index.php。質性研究導論(李政賢等譯)(2007)。台北市:五南圖書。(原著者:Flick, U.)
鄭志明(2010)。台灣宗教組織與行政。台北市:文津。
鄭錫楷(2003)。志工之領導議題。載於江明修(主編),志工管理(23-46頁)。台北市:智勝。
盧偉斯(2006)。非營利組織的志工招募與發展管理。載於黃新福與盧偉斯(編),非營利組織與管理(197-220頁)。台北市:空大。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福智讚頌的內涵(2007)。福智之聲。2011年6月29日,取自: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Tvo/tvo_175/tvo_175_25.htm。
蕭惠文(2000)。用藝術的美學展現生命的真理。表演藝術,88,18-23。
蕭新煌(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現況與特色。載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109-128頁)。台北市:巨流。
錢麗安(2000年4月)。梵音頌歌,樂聲榮耀性靈之主。表演藝術雜誌,88,24-27。
謝政勳(2002)。都市永續發展指標適用性評估-以高雄市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管理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讚頌意趣(2001)。福智之聲。2011年6月29日,取自: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Tvo/tvo_122_3/tvo_122_3_09.htm。
二、英文部分
Jürgen, H.(1991)。 Communic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society.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Salamon, L.M.(1999)。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Wolf, T.(1999)。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 Simon & Schu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