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于亮(2009)。淺談音樂教育與育人。音樂天地。10,9-10。
巴白山、吳憲宗(2008)。才藝教師專業成長之探討-以積木課程為例。發表於國立台北
教育大學「2008玩具與遊戲設計既造型設計研討會論文集」,147-151。
甘文淵(201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下的教師進修。北縣教育,71,45-49。
王立杰(1990)。幼兒保育與行政。台南:新生代。
王昇美、陳淑芳(1999)。幼稚園教師對音樂教學的看法及實施現況調查。1999行動研
究國際學術研討會,1-11。
王振德(2004)。情緒智力理論及其在資優教育的應用。發表於國立台南大學主辦「2004
資優教育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台南市。
王涵儀(2002)。教師使用戲劇技巧之教學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淑芳(2005)。一位專家教師在幼稚園實施音樂活動之教學引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淑真(2005)。行動學習融入教學模式初探。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8(7),3-12。
王瑞青(2005)。也是音樂-教學路上Teaching & Learning。美育雙月刊,146,42-44。王瑞青(2006)。也是音樂-塗鴉、彈唱Drawing Music, Playing Pictures。美育雙月刊,146,44-49。
王毓雅(2001)。國小中年級音樂課程分析及其應用現況–達克羅茲、柯大宜及奧福教
學法對對中年及音樂課程之影響。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嘉義市。
方銘健(1997)。藝術、音樂情感與意義。台北:全音。
全國碩博士論文網(2010)。幼兒音樂教師。檢索日期:2010年8月24日。
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mixmV0/search#result
江易穎(2001)。國中音樂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姮姬 (2003)。一位音樂教師探究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的實施-後現代的觀點。國民教育,43(6),91-96。
安怡静(2010)。音樂教育對幼兒發展的意義。2010年7月5日,取自
http://www.14edu.com/jiaoxue/yinyue/041G92O2010.html。
朱苑瑜(2001)。國中實習教師之教學信念改變與其影響因素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
曲俊霞(2010)。幼兒早期音樂教育之思考。經濟師,4,274。
伍鴻沂(2001)。高屏地區幼稚園教師的音樂教學經驗與態度。屏東師院學報,14,
751-788。
呂丹雁(2008)。教師為音樂創作者邁向幼兒教學統整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幼兒
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呂佳陵 (2004)。創造性音樂活動在中南部地區幼稚園的教學現況調查。臺中技術學院人文學報,3,181-197。
呂佳陵 (2005)。台灣出版幼兒教育參考書籍中之創造性音樂活動。臺中技術學院學報,6,343-358。
呂翠華(2008)。多元文化音樂教學運用於國民小學五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之研究。
國立台北教育大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燕卿(2002)。「生活課程」及「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涵。載於藝術教育研究編
輯委員會、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367-399)。臺北市:桂冠。
余思靜(2003)。幼兒情緒之多少。國教世紀,206,39-48。
余思靜(2005)。幼教師是幼兒社會情緒發展的推手。國教世紀,216,35-44。余政賢(2005)。「課程計畫V.S課程發展」依位現場教師的解讀與詮釋。台北縣教育季刊,52,62-65。
余振民(譯)(1997)。Roy Wikinson著。教育的藝術。臺北縣:光佑。
李宜娟(2006)。朝陽科技大學幼兒英語師資培訓課程實施成效之初探。朝陽人文社會學刊,4(2),153-199。
李玲玉(2009)。運用現代科技發展幼兒創造力及提昇肢體動作之行動研究。朝陽人文72(2),1-40。
李玲玉(2008)。運用音樂治療發展特殊幼兒語言能力之實徵性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社會學刊,6(1),19-58。
李玲玉(2006)。用音樂治療提升特殊幼兒注意力之成效探討。朝陽人文社會學刊,5(1),211-240。
李玲玉(2004)。幼兒的音樂教育-文化和多元智能的發展。台北:華騰
李佳陵、鍾靜(2007)。數學種子教師專業之能內涵之探討。師大學報,52(0),23-47。李俊湖、陳志強、陳禎祐、白博仁(2007)。少子化趨勢下台灣師資培育之困境與省思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第106期國小校長儲訓班專題研究彙編,45-58。
李茂興(1997)(譯)。Charles R. hoffer著。音樂教育概論。原著Introduction to music
education。臺北市:揚智。
李婉玲(2005)。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踐。臺北市: 五南。
李雯佩、高傳正(2007)。一位幼稚園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6(1),149-172。
李雅鈴(2008)。一位師資培育教師教學信念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萍娜、許瑛珍、林佳蓉(1998)。台灣地區學齡前幼兒學習音樂狀況調查。嘉南學報,24,194-207。
李萍娜(2007)。幼兒在音樂區行為之探究。藝術教育研究,14,25-55+57-59。李萍娜、顏端儀(2008)。南部地區公立幼稚園音樂教學概況與影響因素之探討。兒童與教育研究,4,51-86。
李萍娜(2009)。私立托兒所外聘教師擔任音樂教學之個案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3(2),1-28。
李萍娜(2009)。教師介入幼兒自由音樂遊戲策略之研究(A Study of Teacher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for Young Children’s Free Music Play)。藝術教育研究,18,33-64。
李萍娜(2010)。2-3歲幼兒在自由音樂遊戲中之音樂行為與同儕互動之探究。教育研究學報,44(1),73-99。
李圓圓(2010)。創設音樂情境,發展音樂情趣,培養音樂情感。2010年7月5日,
取自http://www.14edu.com/jiaoxue/yinyue/05032G5R010.html。
李維齡、郭世和、張利中(2004)。音樂偏好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以某大學休閒系一
年級學生為例之初探。大業學報,13(2),39-47。
李曉玲(2008)。音樂教育在促進人情商發展中的作用。美育園地,117-118。
李賢哲(2001)。以動手做(DIY)工藝的興趣培養中小學童具科學創造力之人格特質。科學教育,243,2-7。
阮怡菁(2006)。非音樂科系畢業國小音樂教師教學效能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
學音樂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武典(2004)。教師專業成長問題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的挑戰。台北市:學富
文化。
吳宜蓁(2007)。台北市幼稚園藝術教育現況調查。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教學碩
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吳松樺(2002)。教師教學信念之個案研究:以國小一年級教師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吳啟通、黃永寬(2009)。幼兒律動對幼兒之益處。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
研討會專刊。588-595。
吳舜文(2003)。創意的學習與教學-音樂教育師資創造力教育之規劃研究。載於中小
學一般藝術教育師資培育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453-471。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巫鐘琳(2005)。幼稚園本位在職進修與幼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
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汪建宏(2006)。鈴木小提琴教學法暨初階教材之探究分析。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憶惠(2003)。從光譜計畫談國內幼兒音樂課程。幼教簡訊,12。
金信庸(2003)。音樂與視覺藝術統整教學之省思。國教之友,54(4),21-31。金信庸(2004)。情境導向的創意音樂教學探索。課程與教學季刊,7(1),47-64。林本炫(2005)。學術專題演講「質性研究資料分析電腦軟體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
林朱彥(1994)。音樂基礎教育之理論與實踐。台南市:供學。
林朱彥、顏筱婷(2006)。幼稚園實施創造性音樂節奏遊戲教學需要性之探究。崑山科
技大學幼保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朱彥、陳詩雯(2007)。幼兒音樂概念學習多感官教學取向之探究 ─ 以台南縣市六
間幼稚園所為例。兒童與教育研究,3,1-34。
林朱彥、劉曉君、粘婉鈞(2008)。奧福音樂教學法對對幼稚園音樂概念教學、幼兒學
習成效之探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2,83-102。
林育瑋(2008)。以幼稚園為本位的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之行動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4(1),15-48。
林玫君 (2002)。創造性戲劇對兒童語文發展相關研究分析。台南師範學院學報,36,19-43。
林玫君(2004)。教師戲劇教學信念轉變歷程之個案研究-從幼兒主導之戲劇課程出發 。台南師範學院學報,38,25-45。
林美君(2007)。創造性戲劇融入國小課程之教學之應用。北縣教育,62,91-95。林雨青(2005)。「達克羅式教學法」應用於國小三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之個案研究。台
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格(2008)。幼兒園外聘教師音樂教學模式與教學實務探究—以一位「吳美雲幼兒音
樂教學」培訓師資為例。國立台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雪貞(譯)(2006)。七田真著。教孩子成為天才:探索右腦神祕潛能。臺北市: 尖端。
林國凍(2009)。日本的Lesson Study 如何引發教師專業發展之探究。教育研究與發期刊,5(1),165-184。
林進財(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
林翠湄(譯)(2000)。Weikart,S著. 動作教學-幼兒重要的動作經驗。心理出版社:台北。
林俊彥、翁博威(2009)。教學輔導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63,25-35。林榮吉(2002)。柯大宜教學法的節奏唱名應用於國小低年級音樂教學之實徵研究。私
立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鸚慧(2003)。讓音樂教學與生活接軌。國教之友,54(4),32。周逸芬、陶淑玫(譯)(1991)。Jane B﹒Brooks著。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美育奧福兒童音樂舞蹈國際教育機構網站:2010年7月20日,
取自http://www.meiyu.com.tw/about/about_1-1.htm
姚世澤(1996)。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臺北市:師大書院。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臺北市: 五南。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臺北市:學富文化。
洪久賢、洪昭榮、林麗娟、蔡長艷(2007)。影響教師創意學因素之研究以綜合活動領域為例。師大學報,52(2),49-71。
洪福財(2005)。培養優質的幼教師資面對挑戰——解讀AACTE的幼教白皮書。教師天地,138,31-37。
洪蘭(2004)(譯)Elkhonon Goldberg(著)。大腦總指揮一位神經科學家的大腦之旅。
原著The Executive Brain: Frontal Lobes and the Civilized Mind。臺北市:遠流。
洪靖惠(1999)。國中音樂教師自我效能與生涯規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夢蕾(2006)。我國創造力與人格特質研究之回顧與探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26,215-240。
施美菁(2006)。鷹架學習概念應用於幼稚園藝術教學情境之研究。嘉義大學視覺藝術
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韻涵(2004)台灣音樂教育之西化與本土化。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孫志麟(2003)。教師自我效能的概念與測量。教育心理學報,34(2),139-156。容淑華(2007)兒童戲劇-理性的藝術。美育,159,44-47。陶保平(1999)。學前教育科研方法。中國:華東師大出版社。
高秀玲(2006)。建構幼兒音樂教師網路學習平台之發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
研究所碩士,未出版,新竹市。
高秀玲(2007)。遊戲化音教學在幼兒音樂教育之應用創意音樂教學法之《音樂魔法書》 。幼教資訊,199,15~17。
高廣孚(1998)。教學原理。臺北市: 五南。
徐項(2009)。淺談音樂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作用。黄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1
(4),54-56。
徐麗紗(2008)。音樂教育篇臺灣近現代音樂教育綜觀。台灣藝術教育史,1-104。
徐薇(2010)。發揮音樂教育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教育與教學研究,24(2),120-124。
班奈特.瑞蒙(Bennett Reimer)(2005)。有關情緒與情感的腦科新研究─對音樂教育的深
遠影響。藝術季刊,3(1),25-36。
許允麗(2007)。音樂與數學統整教學魔法。美育雙月刊,158,56-58。張金華(2009)。論音樂教育中情感教育和美育的共融性。美育園地,134-136。
張花順(2009)。在音樂教學中情感體驗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
4,120-121。
張美華 、簡瑞良(2005)。直觀教學法在特殊教育的運用。特殊教育文集,(七),155-184。張明麗(2000)。幼兒教師人格特質與生命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年刊。12,159-188。
張雅琴(2005)。幼稚園教師的教師信念與班級常規建構之探究。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
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張新仁(2002)。當代教學統整新趨勢:建構多元而適配的整體學習環境。教育學刊,18,43-64。
張渝役(1998)。幼兒音樂教材教法。臺北市: 五南。
張渝役(2005)。幼兒音樂教材教法。臺北市: 五南。
張毓窈(2009)。音樂教學機構經營管理之研究-以「山葉音樂教室系統」及「朱宗慶
打擊樂教學系統」比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藝術管理碩士論文,未出
版,高雄市。
張翠娥(1998)。幼兒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張嚶嚶(譯)(1999)。Storr,A著。音樂與心靈。台北市:知英。
張蕙慧(1995)。兒童音樂教育與心理學關係析論。新竹師院學報,8,137-164。張蕙慧(2002)。以音樂為核心之課程統整教學設計。國教世紀,200,5-14。張德銳、丁一顧(2005)。我國師資培育制度的回顧與前瞻。研習資訊,22(6),30-36。
莊惠君(1999)。學音樂越早越好嗎?兒童腦部發育與音樂學習階段之論述。國教天地,134,66-70。
莊惠君(譯)(2000)。Edwin E. Gordon 著。幼兒音樂學習原理(A Music Learning Theory
for Newborn and Young Children)。臺北市:心理。
郭美女(1999)。兒童的音樂聆聽:感知和再現。台東師院學報,10,173~200。郭美女(2002)。聲音與音樂教育。臺北市: 五南。
郭明雪(2010)。從人本觀念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天地,165,57-62。
郭姿均(2006)。幼兒音樂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俊賢、陳淑惠(譯)(1999)。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著。多元
智慧的教與學。臺北市:遠流。
郭淑菁 (2004)。幼兒音樂多元智能教學之實驗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幼保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郭靜晃、陳正乾(譯)(1999)。Bernard Spodek&Olivia N.Saracho著。幼兒教育適合3~8
歲幼兒的教學方法。原著Right from the start teaching children ages three to eight)。台北:
楊智。
陳仁富譯(2001)。R. B. Heinig著。即興表演家喻戶曉的故事。原著Improvisation with
favorite tales integrating dramainto the reading/writing classroom。台北市:心理。
陳妍余(2008)。幼兒音樂概念學習於「音樂的生活」及「表達性藝術幼兒音樂課程」
教材之比較。國立台南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李綢(2008)。中學生個人特質測量與適應性指標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教育心理學報,40(2),323-340。
陳怡靖(2005)。幼兒音樂創意教學策略。幼教資訊,181,50-56。陳怡靖(2007)。「活動」與「遊戲」交錯的組合式幼兒音樂教學。幼教資訊,203,2-8。陳怡靜(2009)。臺北地區幼兒家長對幼兒音樂滿意度之調查。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
兒保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建安(2004)。國小低年級應用多元智能理論發展音樂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國
立台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亮君(2010)。台灣幼稚園教師對課程標準音樂領域認知與教學實踐之比較調查研究。
國立台南大學音樂教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映蓉(2005)。達克羅式音樂節奏教學法於國小三年級音樂學習之應用。台北市立師
範學院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昭儀(2007)。傑出音樂家人格特質之探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8(2),35-60。
陳啟成(2003)。學前音樂教育提升智商的可行性。國民教育,43(6),87-91。陳啟明(2003)。談教師如何培養「創新教學能力」之我見。國教新知,50(1),115-121。陳密桃、李新民、黃秀霜(2007)。台灣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實用智能、情緒智能與專業
表現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95-316。
陳啟榮(2005)。潛在課程之探析。北縣教育季刊,53,51-53。
陳淑文(2004)。二十世紀音樂與奧福教學實務初探。國教世紀,210,11-23。陳淑琴、謝明昆、薛婷芳、林佳慧、謝瑩慧、戴文青、魏美惠(2001)。幼兒活動課程
設計-實務與理論(Integrated Curriculum Design for Young Children:Theory into Practice)
。台北市:偉華。
陳筱軒(2005)。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Music in Early ChildhoodEducation)。真善美研發期刊,107-110。
陳筱軒(2008)。五大音樂教育教學法。創新研發學刊,4,43-54。陳詩穎(2006)。幼稚園教師音樂專業知能與教學態度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陳慶璋 (2007)。從「唱遊」、「音樂」與「生活」課程探討戰後國小低年級教材演變中的
音樂課程定位。東吳大學音樂教育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曉雰(2002)。音樂教學法另一篇:戈登音樂學習理論。國教新知,49(2),23-30。陳蕙齡(2003)。幼兒音樂律動教學。臺北市:華騰。
陳慧珍(1997)。現階段台灣地區「奧福音樂教學」與「山葉音樂教學」實施狀況之比
較分析。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藝苑(2003)。高屏地區職前與在職幼稚園教師所認同的音樂課程內容。屏師學報,
18,625-664。
陳藝苑(2004)。奧福教學法對兒童音樂啟發思考之重要性。通識論叢,3,27-45陳麗慧(2001)。用戲劇營造語文能力。師友,409,85-88。。許允麗(2007)。音樂與數學統整教學魔法。美育雙月刊,158,56-58。許月貴、鄭欣欣、黃瀞瑩(譯)(2000),Rae Pica著。幼兒音樂與肢體律動理論與實務。
原著Experiences in Movement with Music,Activities,and Theory。臺北市:心理。
許月貴(2000)。影響幼兒教師實施音樂與律動教學之因素探討。幼兒教育年刊,12,141-158。
許游雅(2009)。國小學童音樂偏好與情緒感受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許瑛珍(2004)。「幼兒音樂」通識課程對技職體系非相關科系學生的意義。嘉南學報, 30,223-230。
黃春萍(2009)。中部地區公立幼稚園教師音樂教學信念與實務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
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鈺婷(2002)。達克羅茲教學法。文化生活,5(6),31-35。黃意舒(1999)。幼兒教育課程發展:教師的省思與深思。台北:五南。
黃愍惠(2003)。國小學童課外音樂學習之有關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 瑾(2006)。學前兒童音樂教育。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
黃儒傑(2006)。初任教師教學信念與其教學表現之研究:以幼稚園教師為例。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27,123-144。
黃麗卿(1996)。創造性音樂遊戲與傳統音樂教學活動中幼兒創造行為表現之差異比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麗卿(1998)。創意的音樂律動遊戲。臺北市:心理。
黃麗卿(2002)。才藝教育速食化:幼兒園教學現象背後的省思。頭城家商學報,2,29-42。
黃麗卿 (2006)。以主題探索建構幼兒音樂律動過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
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87)。幼稚園課程標準。臺北市:正中。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98)。幼稚園課程標準。臺北市:正中。
教育部(2000)。教育部委託研究案「幼稚園課程綱要」研訂報告。臺北市:教育部國
教司。
教育部(2003)。委託研究案「五歲幼兒學習領域基本能力指標」研究報告。臺北市:
教育部。
葉玉珠(2000)。「創造力發展的生態系統模式」及其應用於科技與資訊領域之內涵分析。教育心理學報,32(1),95-122。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葉博強、盧康娥(2009)。音樂天地,9,4-5。
曾沈連魁(2008)。幼兒體能教師有效教學表現現況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大學(臺中)學報,21,155-171。
游振鵬、蕭立成(2007)。幼教教師專業發展面向之理論分析。載於美和技術學院主編, 2007南台灣幼兒保育學術研討會,1-10,屏東。
雲雅慧(2009)。音樂教育的情感層面之研究。私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楊巧玲(2004)。教育專業與教育改革的關係之探討:以台灣與美國的發展為例。教育學刊,22,109-128。
楊麗香(2004)。高職餐飲管理科教師工作壓力、因映策略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屏東科
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齊力、林本炫(2005)。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縣:南華大學教社所。
趙蘭珠(2006)。柯大宜教學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歌唱學習成效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
學院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玉瑟、張妤婷、謝孟岑(2006)。資優兒童的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
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0(1),63-87。
蔡美芳(2003)。國小學生校外才藝學習及創造力、認知型式與數學後設認知相關之研
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蔡佳珮(2008)。國中音樂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實踐之個案研究─以音樂欣賞活動為例。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淑蘭(1986)。幼兒音樂的理論與實務-小寶寶的音樂教育。臺北市:昇陽。
蔡碧霞(2008)。運動遊戲方案對幼兒體適能影響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瓊慧(2009)。鷹架概念應用於幼兒音樂教學引導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
樂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宗明、黃德祥(2008)。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9(2),1-34。
劉秀枝 (2003)。單元主題中幼兒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劉曜源(2001)。國小美勞科教師教學信念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
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賴阿福、塗淑君(2006)。教師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45,87-109。
賴美鈴(2003)。台灣中小學音樂師資培育制度。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師資培育學術與
實務研討會論文集,91-104。
賴慧玲(譯)(2004)。M. A. Gunter, T. H. Estes& J. Schwab著。教學模式(A Models
Approach)。臺北市: 五南。
歐用生(2009)。當教師與藝術相遇-藝術為基礎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習資訊,26(5),25-34。
歐遠帆(1995)。達克羅士、高大宜、奧福、鈴木,山葉音樂教學比較。國教月刊,41(5.6),37-44。
鄭方靖 (1997)。樂教新盼文集-分享音樂教育的新觀念,新方法及好素材。高雄市:復
文。
鄭方靖 (2001)。學校本位音樂課程規劃實務之初探。翰林文教雜誌,18,57-68。鄭方靖 (2002)。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之比較與運用。高雄市:復文。
鄭方靖 (2006)。台灣國教中多元文化與本土化音樂教育之省思。國教之友,58(2), 49-66。
鄭芬蘭、江淑卿、張景媛、陳鳳如(2009)。探究大學教學優良教師的有效能教學活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40(4),663-682。
鄭崇趁(2006)。我國國民教育政策的發展趨勢。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2,1-22。廖明玲(2010)。雷默對音樂聆賞的心願景(Bennett Reimer’s New Vision on Music
Appreciation)。美育,174,28-33。
盧美貴 (1998)。幼兒音樂律動。台北:五南。
盧綉珠、黃儒傑、陳雪芳(2009)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師評量之研究。大同幼保研究集刊,165-186。
薛絢(譯)(2006)。Lise Eliot著。打造黃金腦。臺北市:新手父母出版。
薛雅勻、張瓊穗(2008)。幼稚園教師資訊素養與其教學效能關係之初探。載於美和技
術學院主編,2008 南台灣幼兒保育學術研討會,(頁1-18),屏東。
謝佳蓉、楊承芳、周雨樺、郭淑芬、許育愷(譯)(2005)。Rice, F. Phili著。人類發展學。
臺北市: 五南。
謝苑玫(2001)。音樂的創造性思考。臺南師院專題學習師生與家長研習會手冊,19-23。蕭寶玲(2008)。西北雨-音樂繪本之創作與教學經驗。美育雙月刊,164,50-61。魏美惠(2005)。近代幼兒教育思潮(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魏美惠(2005)。幼兒教育思想與潮流:從傳統到開放。幼兒教育年刊,17,110~119。
顏端儀(2007)。影響南部地區公幼教師音樂教學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幼兒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蘇郁惠 (2003)。兒童音樂性向發展與音樂環境關係之探討。 新竹師院學報,16,265-292。蘇品樺(2008)。學前教師運用坊間教材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素慧 詹勳國(2005)。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與行為之研究。師大學報,50(1),27-51。
羅巍(2010)。論音樂教育中的三觀教育。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30(4),51-52。
饒見維(2004)。情緒涵養。臺北市: 五南。
二、英文部分
Amabile, T. M. (1988). “A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 In B. M. Staw & L. L. Cumming (Ed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 123-167.
Berger, A. A. & Cooper, S. (2003). Musical play: A case study of preschool children and parent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51(2), 151-165.
Howes, C. & Smith, E.W. (1995). Relations among child care quality, teacher behavior, children’ s play activities, emotional security, and cognitive activity in child.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0, 381-404.
Kerstin, W. (2005).What influence does music education have on your child's development? 取自:2010年7月20日,http://www.paulsolomon.com/readings.html.
Leu , C.Y. (2008). Early childhood music education in Taiwan: An ecological systems perspective. Heldref Publication-s, 3, 17-26.
Mayumi, A. & Trehub, S.E. (1998).Children's expression of emotion in song. Faculty Of Education and Human Sciences,Yamanashi University, 4, 4-37. Takeda Kofu, Yamanashi 400-8510.
Mosston, M. (1996).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umbus,Ohio:Merrill.
Logue, M. E., Robie, M ., Brown, M. , & Waite, K. (2009). Read my dance: Promoting early writing through dance. Childhood Education, 85(4), 216 -222.
Oldham, G. R. & Cummings, A. (1996). Employee creativity: Person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at 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 607-634.
Ruismaki, H. & Tereska,T. (2006).Early childhood musical experiences: Contributing to pre-service elementary teachers's self-concept in music and success in music education(during student age).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14, 113-130。
Reimer, B. (2005). New brain research on emotion and feeling: Dramatic implications for music educatio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Education, 3(1), 8-36.
Salovy, P. & Mayer, J.D. (1990). Emotional intelligence.Imagination,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9, 185-211.
Chen, Y. Y. (2003). The Self-Perceptions of inservice and preservice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Kaohsiung and Pingtung Regions concerning the usefulness of the music content of their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 屏東師院學報,18,62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