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小天下官方網站(2010)。美麗新世界。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0月1日。http://www.cwbook.com.tw/common/promotionPackage.jsp?productID=2529。
王文科、王智弘 (200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佩蓮(2001)。校園教材化—落實學校本位課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王金國(2008)。國小中年級品格教育課程設計之協同行動研究。靜宜人文社會學報,2(2),111-146。
王昭湄(2001)。以兒童文學為起點結合全語言與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師範大學,台北市。王柔翔(2008)。融入環境特色之科學數位遊戲學習對學校認同與環境覺知的影響~以「校園植物」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王雅雪(2003)。環境教育融入一年級生活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王順美(2004)。環境教育領域中的對話。環境教育研究,2,47-69。王儷芬(2009)。繪本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生犬隻動物保護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2010)。思考教育的新嘗試─李普曼的兒童哲學計畫簡介/林偉信。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0月23日。網址: http://www.caterpillar.org.tw/。
丘愛鈴、丘慶鈴(2007)。義工家長參與繪本共讀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 高雄師大學報 ,23(2), 127-147 。
古智有、鍾靜(2008)。以課程為主軸的數學繪本教學。國民教育,48(6),42-47。田育芬(2008)。幼兒繪本中環境教育內含之研究--以台中縣市幼教老師推薦之優良繪本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朱孝利(1997)。論國小閱讀課之內涵及實施。國民教育,38(2),59-63。行政院環保署(2007)。第三屆小綠芽獎得獎叢書教案。台北:行政院環保署。
何三本(2003)。幼兒文學。台北:五南。
何應傑(2002)。兒童閱讀圖畫書意義建構。未出版碩士,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宜臻(2009)。近藤薰美子自然繪本之生態觀解析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吳明隆、涂金堂 (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吳靖國、施心茹(2009)。繪本教學提升學童海洋關懷意識之教學實踐。台灣教育學術研討會。
李金發(2005)。以環境教育為內涵之繪本創作教學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李偲華(2007)。國小低年級教師使用繪本融入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李培鈴 (2002),。兒童圖畫書應用在幼稚園鄉土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台北市。李彩瑩(2007)。不同概念圖形式融入生態議題電子故事繪本對不同先備知識國小學童之學習成效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李連珠(譯)(1998)。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台北市:信誼。(原書 K. Goodman [1986]. 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李雅惠(2004)。談圖畫書融入寫作教學。臺灣教育, 630, 69-70 。
李維(譯)(2007)。L.S.Vygotsky(1961)原著。思維與語言(Thought and Language)。台北:胡桃木。
李聰明(1987)。環境教育。台北:聯經。
和英文化(2010)。萬物有情系列。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0月1日。http://www.heryin.com/A.htm。
林玉秋(2005)。以圖畫書引發國小低年級學童科學對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南教育大學,台南市。
林辰峰(2008)。校園自然體驗方案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環境覺知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林幸慧(2007)。運用體驗自然活動培養國小學童環境覺知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林彥佑(2007,9,19)。繪本的圖文共構。國語日報,13 版。
林美枝(2009)。國小五年級生態繪本創作教學設計探討-以台中縣高美溼地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林真美(1999)。在繪本花園裡—和孩子共享繪本的樂趣。台北:遠流。
林素華、王儷芬(2009)。繪本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生犬隻動物保護教學之研究。環境教育研究,7(1),75-109。
林素微、陳嘉成、劉麗鈴、葉千芸(2002)。故事繪本在教師成長團體教學上的應用—以環境教育為例。南投文教,17,110-114。林清山譯(2006)。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
林淑慧(1999)。台灣自然生態教育的反思-以兒童讀物的題材為例。台灣人文,3,227-261。邱文勝(2005)。國小實施環境覺知教學初探--以五年級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邱玉娟、游淑媚(2006)。國小學童“生物腐化”想法與相關繪本解讀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數理科技類, 20(1), 27-61。
邱宴君(2008)。臺北縣溼地學校教師環境覺知與環境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青林國際出版-udn部落格(2010)。環保推薦繪本書單。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0月1日。http://blog.udn.com/012book/2937381。
施佑霖(2003)。探索國小學生環境活動經驗、環境感受和環境覺知發展過程之技能-以台北縣市高年級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洪文瓊(1992)。生態類兒童讀物開發管見。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8(2),頁4-8。洪文瓊(2004)。台灣圖畫書發展史。台北:傳文。
洪梅炤(2010)。推動班級繪本讀書會開啟性別新視界--以新庄經驗為例。南投文教,29,109-113。
凌拂(2005)。帶不走的小蝸牛【Koobe® Viewer版】。取自http://www.ebook.com.tw/main/ShowBook.asp?BookNo=QT1Z0002-00-01-01凌拂(2006)。五月木棉飛【Koobe® Viewer版】。取自http://www.ebook.com.tw/main/ShowBook.asp?BookNo=QT1Z0004-00-01-01
凌拂(2006)。有一棵植物叫龍葵【Koobe® Viewer版】。取自http://www.ebook.com.tw/main/ShowBook.asp?BookNo=QT1Z0001-00-01-01
凌拂(2006)。無尾鳳蝶的生日【Koobe® Viewer版】。取自http://www.ebook.com.tw/main/ShowBook.asp?BookNo=QT1Z0003-00-01-01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台北:格林文化。
馬長生(2006)。生命教育繪本教材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實施成效之行動研究─以澎湖縣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高博銓(2006)。全語言教學的理念及其實施原則。國立編譯館館刊,34(3),67-76。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臺灣教育,589,12-21。張子超(2001a)。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與環境教育融入。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23。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張子超(2001b)。環境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玉成(2001)。全國兒童閱讀種子教師研習手冊。台北:教育部。
張立莉(2006)。環境藝術融入自然體驗對國小學童環境覺知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張春興(2009)。教育心裡學。台北:東華。
張婷怡(2006)。繪本與死亡教育。諮商與輔導,245,23-25。張湘君 (1993)。讀者反應理論及其對兒童文學教育的啟示。東師語文學刊,6,285-307。張湘君、葛琦霞(2000)。童書創意教學:生命教育一起來。台北:三之三文化。
張櫻花(2005)。圖畫書教學提升幼兒環境覺知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梁麗雲(1990)。從圖畫書中的教育價值談幼兒圖畫書的選擇。國民教育,31(2),11-14。許麗娟、何齊心、鍾馨慧、林珊吟(2009)。視覺字彙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理解之影響--字彙教學方法與繪本教學方法之比較。靜心學報,8,77-106 。
連廷嘉 、連廷誥、廖本裕(2009)。品德教育融入繪本團體輔導課程對兒童利社會行為之效果研究。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4(1),38-57 。郭美汝(2006)。自然生態類圖畫書的內容分析-以小綠芽獎得獎作品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郭淑瑩(2007)。故事教學進行國小低年級學生環境教育之研究 ─ 以動物保護繪本為例。未出版碩士,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郭實渝(1999)。以生態文化教育的觀點看環境教育。環境教育季刊,40,15-23。郭麗玲(1991)。在畫中說故事的「圖畫書」。社教雙月刊,46,20-33。
陳月文(2008)。看見台灣的大樹。台北:遠流。
陳向斌(2006)。融入文化之科學數位學習對文化認同與環境覺知之研究-以「希望之旅」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陳秀萍、吳淑琴(2007)。以繪本進行幼兒性別平等教育之行動研究:以「男生女生一樣好」課程方案為例。教育研究,161,38-49。陳金生(2002)。全語文教學初探─—語文教育的新趨勢。南縣國教,6,9-11。陳佩正(2001)。國內環境教育總體檢與建議。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45-50。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陳俐伶(2005)。繪本融入生命教育課程教學對國小學童生死態度影響之研究。教育研究(高師),13,93-103。陳品樺(2009)。運用繪本實施國小低年級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全球暖化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陳美姿(2000)。以兒童繪本進行幼兒情感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東華大學,花蓮。陳淑卿、易正明(2007)。應用SPSS於統計學 。台中市:瑞和堂。
陳淑娟(2009)。繪本讀書輔導應用於國小性別平等教育方式之探討。臺灣教育,651,12-15。陳凱婷、陳慶福(2009)。繪本團體運用於國小喪親兒童之研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6 ,1-34。陳錦昌(2009)。以第二屆小綠芽獎青少年組教案進行國小生活環保教學之影響。未出版碩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陳璧瑜(2002)。國小學生環境覺知學習之探討─以二年級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陸錦英(2005)。繪本中的性教育--以「我從哪裡來?」為內容主題之繪本進行研究。臺東大學教育學報 ,16(2),139-170。彭靜瑩(2009)。環境議題取向的繪本創作教學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曾志朗(2001)。閱讀生機。台北:教育部。
曾富林(2000)。環境覺知教育之探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曾鈴惠(2006)。問題本位學習在國小高年級環境藝術教育教學應用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曾肇文(2008)。一種敘事課程的建構與實施─以「生活課程」為例。新竹教育大學學報,25(1),21–52。游曉惠(2003)。繪本融入自然科生態保育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台北市。甯範恬(2004)。閱讀•悅讀—以圖畫書搭起師生共讀的橋梁。國教世紀,211,65-72。黃建榮(2000)。探索劉力學的重要生命經驗與環境行動在環境教育上的意義。未出版碩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黃迺毓、李坤珊、王碧華(1994)。童書非童書。台北:宇宙光。
黃雲生、郭六輪 (1999)。圖畫文學。黃雲生 (編) ,兒童文學概論 ,133-140。台北:文津。
黃瑞琴(2003)。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楊冠政(1992)。環境行為相關變項之類別與組織。環境教育季刊,15,10-24。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明文。
楊美珍(2009)。淺談主題繪本於團體輔導實務工作中之運用--以國小中年級情緒成長團體為例。輔導季刊,45(3),65-67 。
楊茂秀(2008)。繪本裡的日常語言與數學語言。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16,14-18 。楊茂秀(譯)(1998)。哲學教室。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原書Matthew Lipman [1985]. Harry Stottlemeier’s Discovery . First Mountain Foundation .)
楊敦熙(2001)。天然災害發生後國小學生環境覺知、認知與行動之探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楊逸倫(2006)。繪本系列介入教學進行社區環境問題探究之研究-以彰化縣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葉杏美(2009)。閱讀教學策略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葉秋妙(2009)。自然科學繪本對國中高低成就學生英語閱讀表現及環境意識之效益研究。未出版碩士,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廖永靜(2000a)。兒童的環境覺知與環境教育。環境與管理研究,1(1),33-47。廖永靜(2000b)。兒童的環境覺知與環境教育。環境與管理研究,1(2),143-164。廖春美(2008)。閱讀乃社會互動的歷程-以小班幼兒對圖畫書的反應為例。明新學報,34(1),281-296。遠流博識網(2010)。大自然智慧。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0月1日。http://www.ylib.com/hotsale/nature/index.htm。
遠流博識網(2010)。花園小徑。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0月1日。http://www.ylib.com/hotsale/garden/index.asp。
遠流博識網(2010)。近藤薰美子系列。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0月1日。http://www.ylib.com/hotsale/kondou/index.htm。
遠流博識網(2010)。福爾摩莎自然繪本。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0月1日。http://www.best100club.com/bestpublish/default_p.asp?BookNo=0S-K。
劉思岑、陳錦昌、吳鈴筑、林素華(2010)。環保署小綠芽獎教案在國小生活環保教學之成效。環境教育研究,7(2),75-110。
劉美玲(2001)。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劉美玲、王佩蓮(2003)。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環境教育學刊,2,93-122。劉淑雯(2004)。繪本運用於國小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探究。未出版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劉滌昭(譯)(2009)。松居直(1981)原著,再次撒下幸福的種子。台北:青林。
劉鳳芯(譯)(2000)。Perry Nodelman(1996)原著。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台北:天衛文化。
蔡子瑜 (2000)。故事討論對幼兒道德推理的影響之研究─以「分享」的故事主題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蔡依晴、陳瑋婷(2005)。故事繪本在國小資源班閱讀理解教學實務之分享。特教園丁,21(1),60-64 。蔡宜倖(2002)。繪本式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蔡尚志(1989)。兒童故事原理。台北:五南。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鳳秋(2005)。一個教師的兒童環境教育讀書會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鄭雪玫(1983)。兒童圖書館理論與實務。台北:台灣學生。鄭瑞菁(2005)。幼兒文學。台北:心理。
盧秀琴(2006)。互動式電子繪本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的介紹。國民教育,46(3),22-29。靜秋(2001)。被遺忘的森林,被遺忘的大樹繪本。台灣濕地,29。
環境教育法(2010年6月5日)
謝英玲(2008)。繪本引導式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教新知,55(3),86-96 。簡素秋(2004)。故事教材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以「自然生態保育」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蘇振明(1998)。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91,1–10。蘇振明(2002)。圖畫書與兒童教育。徐素霞(編),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13-16,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二、英文部分:
Barchers,Suzanne I.(1998) Reading:from process to practice. NY: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Chawla, L. (1998). Significant life experiences revisited: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sources of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9(3), 11-22.
Cho, B. k., & Kim, J. K. (1998). Literature based science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 through children’s picture book.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0526 )
Cohen, D.(1968). The Effect of Literature on Vocabulary and Reading Achievement. Elementary English, 45, 154-163.
Dixey, B. P., & Baird, k. A. (1996). Students’ entry into science through literature.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8159 )
Engleson, D. C., & Yockers, D. H. (1994). A guide to curriculum plann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nd ed.). Wisconsin:Wisconsin Departm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
Engleson,D.C.(1985).A Guide to Curriculum Plann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Wisconsin Departm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Wisconson.
Fensham, P. (2001). Science as story: Science education by story. Asia-Pacific forum on scie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2 (1), foreword.
Fisman, L.(2005). The Effects of Local Learning on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 Childre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at Education, 36(3), 39-50.
Huck, C. S., Hepler, S. and Hickman, J.(1987).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Palmer, J. A. (1998).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heory, practice,progress and promise. New York: Routledge.
Richardson, C.C.(1988). Read-Aloud Time: An Invitation to Dig for Deeper Meaning, Childhood Education, 65(1), 14-17.
Rousseau, JJ. (1979). Emile or on education. Trans. By A. Bloom. New York:Basic Books. 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26(2),85-100.
Schultz, J. W., & Zelezny, L. C. (1998). Values and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A fivecountry survey.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9(4), 540-558
Sivek, D. J., & Hungerford, H. (1989/1990).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behavior in members of Wisconsin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1(2), 35-40.
Sullivan, J.(1987). Read Aloud Sessions: Tackling Sensitive Issues Through Literature. Reading Teacher, 40( 9), 874-878.
UNESCO. (1978). The Tbilisi Declaration. Connect, 3(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