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秀文(2008)。故事討論活動對國小學童社交技巧影響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王秋雅(2009)。認知行為改變策略對降低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分心行為效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台灣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組(2004)。我可以學得更好:學習輔導與診斷手冊.
低年級版。台北市:心理。
何享憫(2007)。應用繪本實施國民小學「同理心」品格教育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余育嫦(2006)。故事繪本教學對提昇資源班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吳世仁(2009)。國小五年級班級常規經營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吳秋燕(1999)。社會技巧訓練對增進國小問題行為兒童社會適應能力教學效果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李敏麗(2008)。正向行為支持應用於視多障兒童問題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身心障礙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幼青(1995)。探討學校情境中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候孩童之行為特性。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林姵君(2003)。增進班級人際關係活動方案之成效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林淑夏(2004)。兒童讀經行動方案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注意力及行為改變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林義勝(2009)。南部縣市國小特教教師處理身心障礙學生行為問題之行為改變技術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邱愛真(2003)。以兒童繪本增進幼兒友誼互動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邱瑜萱(2004)。注意力訓練融入閱讀理解教學對學習障礙伴隨注意力缺陷學生的閱讀理解學習成效及分心行為之影響—以彰化縣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邱麗芬(2006)。國小二年級兒童注意力輔導方案之實驗研究。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施顯烇(1998)。情緒與行為問題—兒童與青少年所面臨與呈現的挑戰。台北市:五南。
范姜郁美(1994)。禪坐訓練方案對國小學生注意力與生活適應的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夏林清、蕭幸玲、林益民、廖新春、林容秀、許維素、黃宜敏等(譯)(1997)。A. Herbert著。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行動研究。台北市:遠流。
孫佩孜、劉明松(2008)。社會故事教學在身心障礙學生教學應用之初探。台東特教,28,20-24。張美靈(2004)。正向語句引導和增加教室中表現次數在國小ADHD兒童教室中干擾行為之應用。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張惠雯(2004)。什麼鬼規定?國小一年級學童眼中的常規世界。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張德銳(主編)(2007)。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台北市:高等教育。
許明珠(2006)。認知行為改變技術之班級輔導方案對國小一年級學童社交技巧與人際衝突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許芳卿(2003)。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認知行為親子團體治療方案療效評估。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許郁軒(2009)。創作性戲劇對兒童社交技巧與自尊之影響。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宛汶(2005)。音樂輔導活動應用於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彭蘭(2008)。「有愛友愛」團體介入方案對兒童寬恕態度、社會自尊與社交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黃光雄(主譯)(2004)。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台北市:濤石。
黃政傑(1998)。質化研究的原理與方法。台北:漢文書局。
楊宜陵(2009)。正向行為支持策略對國小普通班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分心行為處理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葉貞屏(1997)。兒童中心式遊戲治療中兒童問題行為改善歷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甄曉蘭(2001)。行動研究成果的評估與呈現。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
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頁199–221)。台北市:揚智。
劉人萍(2007)。電子童書教學與自我管理策略對減少國小學童問題行為之影響。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蔡文榮(編著)(2004)。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台北市:學富。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蔡蓮花(2007)。繪本應用於輔導國小學童社交技巧之個案研究。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盧佳嘉(2006)。社交技巧訓練方案提升國小兒童社交技巧與社會自尊效果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謝佳穎(2008)。結構化教學介入國小自閉症學生分心行為與獨立工作行為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謝翠菊(2005)。社會故事教學對亞斯伯格學生減少問題行為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外文部份
Carbone, E. (2001). Arranging the classroom with an eye ( and ear ) to students with ADHD.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34(2), 72-81.
Carpenter, L. (2002). The ADHD dilemma :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condition. In B. Rogers.(Ed.), Teacher Leadership and Behavior Management. (pp. 113-127). London :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Mckeachie, W. J. (1986). Teaching tips:A guidebook for the beginning college
teacher (8th ed.). Boston, MA: Heath and Company.
Pollio, H. R. (1984). What students think about and do in college lecture classes.
Teaching-learning Issues, 53, 3-18. Learning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Smith, C. (2001). Using sociaI stories to enhance behavior in children with autistic spectrum difficultie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Practice, 17(4), 337-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