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英文部份
1. Antonio, S.G. and Centazzo, S.A. and Francesca, A. “FMEA methodology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integration with HACCP system in a food company”, Food Control 13, 2002, pp. 495-501.
2. Clark, K.B. and Wheelwright, S.C. “Managing new product and process development”, New York, 1993
3. Cooper, R.G. “A Process Model for Industrial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Vol.25, Nov 1996
4. Cooper, R.G. & Kleinschmidt, E. J. “Benchmarking firm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 23, 3, Fall 1995
5. Crawford, C.M. “New Products Management”, the 4th Editions, Irwin, 1994.
6. Garcia, P.A.A. Schirru, R. & Frutuoso E Melo , P.F. “A fuzz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pproach for FMEA”, Progress in Nuclear Energy, Vol. 46, No. 3-4, 2005, pp. 359-373.
7. Gilchrist, W. “Modeling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Vol.10, No.5, pp15-23, 1993.
8. Huang, G.Q, M. Nie. and K.L. Mak. “Web Based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37, 1999, pp. 177-180.
9. Kuczmarski, D. Thomas, ”Managing New Product”, Prentice – Hall,1992
10. McGrath, M.E. “Setting the PACE in Product Development: A Guide to 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 Butterworth-Heinemann, 1996.
11. Rhee, J. Seung. and Ishii Kosuke. “Using cost based FMEA to enhance reliability and serviceability”, 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17, 2003, pp. 179–188.
12.Teoh, P.C. and Case, Keith.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 through knowledge modeling, ”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153–154, 2004, pp. 253–260.
13. Thomas, J. Robert,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John Wiley & Sons, Inc.,1993
(鄭三俠譯,新產品研發,智勝文化,1995 年)
中文部份
1. 小野寺勝重著,經濟部工業局中心衛星工廠制度推動小組譯,「實踐 FMEA手法」,中衛出版,民國 90 年。
2. 小野寺勝重著,譯者:張書文,FMEA手法概要,「實踐FMEA手法-提升產品或系統的可靠性、維護性和安全性」,pp2,1996。
3. 久米均(Kume. Hitoshi)原著,張書文譯,「設計開發的品質管理」,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民國91年。
4. 李文瑞,「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品質管理學會講義,民國79年。
5. 李明賢、沈信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於製程改善之運用」,中華民國品質學會,2003。
6. 官生平編著,「簡易SPC–持續改善–」,中華民國品質學會,民國 93 年。
7. 吳世芳,「設計FMEA之實施流程」,品質管制月刊,第十二卷第九期。8. 周文賢,林嘉力著,「新產品開發與管理」,華泰文化,民國90年。
9. 周錫英、張起明,「實施失效模式,效應與關鍵性分析之功能需求與步驟」,品質管制月刊,第三十卷第十二期,1994年。10. 柯協助,「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企業最佳之預防措施,電子檢測與品管」, 第四十四期,54頁-57頁,民國89年10月。11. 張清亮、蔡志弘、魏秋建,「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的評價方法」,工業工程學刊,第十七卷,第一期,第51-64頁,民國89年1月。12. 曹健齡、楊義明,「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的作業方式」,品質管制月刊,第三十三卷第四期,1997年。13. 郭榮沛,「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及其應用案例研討」,機械工業雜誌,品質工程與精密量測專輯137頁至148頁,1995年元月號。14. 陳永興,「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作業手冊」,中衛推動小組,民國77年3月。
15. 陳俊維,「FMEA 應用於提昇潔淨室 H.V.A.C.系統可靠度之研究」,國 立 成 功 大 學資源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16. 鈴木順二郎、牧野鐵治、石板茂樹著,先鋒可靠度研究小組 譯,「FMEA.FTA
實施法」,先鋒企業管理發展中心,民國 92 年。
17. 楊國雄,「縮短ODM產品的開發週期之研究:以數位相機公司運用週期時間管理為例」,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7年6月。18. 董舒麟,「半導體製程設備管理的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民國90年10月。
19. 謝財源、張忠孝、鍾清章、邱柏松、王英一等譯,「可靠度管理手冊」,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1990年。20. 鍾秋英,「資料挖掘應用於產品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以印刷電路板業為例」,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21. 關季明 編著,「失效(失敗)模式與關鍵效應分析實務研討」,中華民國品質學會,民國 90 年。
22. 羅應浮,「專案管理的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中華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5月。23. 財團法人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 網頁http://www.usddc.org.tw/
24. 黃淳毅,「產業特性與新產品開發流程關係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25. 曾昇郁,「以新產品開發流程為基礎的採購知識管理系統」,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