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10 00: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孟湄
研究生(外文):Meng-mei Liu
論文名稱:臺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環境素養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he Environmental Literacy of the Six-Grade Students in Tainan City
指導教授:沈少文沈少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aw-wen She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碩士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4
中文關鍵詞:環境教育環境素養臺南市
外文關鍵詞:environmental educationenvironmental literacyTainan C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4
  • 點閱點閱:5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全球環境變遷,問題衍生,造成生態系與生活環境品質的惡化,使得現代的我們不得不正視並採取解決行動來面對環境保護、保育與永續發展的責任,於是培養具備環境素養的綠色公民變成為新世紀重要的課題!
本研究旨在透過環境教育的實施,探討合併後臺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在「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與「環境行動經驗」之環境素養的現況,及這五者間的相關性;並分析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學校規模、居住地、家庭社經地位、獲得環境資訊來源、參與環境活動經驗、居家環境問題及自家居家環境品質自評)和這五者間之關係。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取得有效問卷962份,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資料分析。
茲將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臺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環境教育之整體表現平均得分以100分為滿分,可得到70.23分。就各分項能力表現良窳為概念知識、價值觀與態度、覺知與敏感度、行動經驗及行動技能。
二、在環境覺知與敏感度之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在不同性別、居住地(原臺南縣、市)、學校規模及家庭社經地位之各個變項上,無顯著差異。但在中度都市化學校者表現較佳。
三、在環境概念知識之調查問卷結果,顯示中度都市化學校者、居住在原臺南市者及高社經地位者均表現較理想。
四、中家庭社經地位者在環境行動技能之調查問卷結果,表現較好。
五、在環境行動經驗之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女學童、大型學校者、高度都市化學校者及中家庭社經地位者表現均較理想。
六、女學童、大型學校者及中家庭社經地位者在環境價值觀與態度之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較積極正向。
七、整體環境教育之環境覺知與敏感度、概念知識、價值觀與態度、行動技能與行動經驗這五者間彼此具有正相關。
With the changing of our environment, many problems, which also make the living standard notorious, are raised. In this case, we must take steps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refore, nurturing citizens possessing environmental literacy is the important issue in new century!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Sensitivity, Environmental Conceptual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Values and Attitudes, Environmental Action Skills and Environmental Action Experiences of Grade-6 elementary students through the promoting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ainan City after system changed, and the correlation of the five preceding matters. Moreover, it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ceding five matters and individual background, including gender, scale of school, location of residence, society status, the source of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the experience of environment activities,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self residence, and the self estimation of the resident environment standard. The research was completed by valid 962 questionnaires. The attained data are processed SPSS 17.0 to analyze it with the tools including basic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 t 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Whole of direction ability average score of the Grade-6 elementary student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ainan City converts one percentage is 70.23 points. On various sub-items comparatively speaking, conceptual knowledge, values and attitudes, awareness and sensitivity, and action skills and action experience are in order .
2. In score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sensitivity,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people who are gender, location of residence, scale of school and society status; however people who are studying in middle density metropolis schools are more positive than others.
3. In score of environmental conceptual knowledge, people who are studying in middle density metropolis schools, living in Tainan City before system changed, and high society status are more positive than others.
4. People who are in the middle-class perform better in the environmental action skills.
5. In the score of environmental action experience, female students, students in large-scale schools, students in high density metropolis schools, and students from middle-class are perform better.
6. The performance of female students, students in large-scale schools, and students from middle-class are more positive on environmental values and attitudes.

7. The overall awareness and sensitivity, conceptual knowledge, values and attitudes, action skills, and action experience are positively related.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誌謝 v
目錄 vii
表次 ix
圖次 x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假設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五節 名詞釋義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全球觀點之環境教育11
第二節 環境教育與環境素養17
第三節 我國目前環境教育課程推展現況28
第四節 環境素養相關實證研究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47
第二節 研究流程49
第三節 研究對象52
第四節 研究工具5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85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87
第一節 研究對象個人基本資料分析87
第二節 不同個人背景在環境教育分項能力上分析92
第三節 學童環境教育整體與分項能力現況分析117
第四節 以學校規模分組,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及學校所在地都市
化程度的研究對象環境教育分項能力分析124
第五節 以家庭社經地位分組,不同學校規模及學校所在地都市
化程度的研究對象環境教育分項能力分析134
第六節 以學校所在地都市化程度分組,不同學校規模及的家庭
社經地位研究對象環境教育分項能力分析144
第七節 學童環境覺知與敏感度、概念知識、價值觀與態度、行
動技能及行動經驗之相關分析154
第八節 本研究發現157
第九節 臺南市與高雄市學童環境覺知與敏感度、概念知識、
價值觀與態度、行動技能及行動經驗知比較分析167
第十節 綜合討論16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83
第一節 結論183
第二節 建議187

參考文獻191

附錄97
附錄一 專家信函197
附錄二 「臺南市國小實施環境教育對六年級學童環境素養之研
究調查問卷」學生預試問卷198
附錄三 教師指導問卷說明206
附錄四 「臺南市國小實施環境教育對六年級學童環境素養之研
究調查問卷」學生正式問卷207
附錄五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之環境教育課程
能力指標213
一、中文部分
王詩妤(2010)。花蓮縣原住民小學學生環境素養之研究。國立東 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耀德(2008)。臺南縣國小推行環境教育的措施對六年級學童環 境素養之影響。
國立臺南大學材料科學系自然科學教學碩士論文。
王素貞(2004)。臺南地區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環境教育分項能力之研
究。國立臺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書局。
王俊秀(1999)。全球變遷與變遷全球-環境社會學的視野。臺北市:巨流圖書。
王鑫、許韻珣(1998)。全球環境教育。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度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95-107),台中市。
王佩蓮(1995)。各級學校環境教育的內容與教學法。教育資料集刊,20,113-145。
王鑫(1994)。環境保護教育。環境教育季刊,23,5-9。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1998)。全國環境教育計畫整合及推行之計畫報告(二)—推行環境教育重要文獻彙編。台北市:環境教育學會。
申望毅(2003)。教育內數位落差現況之調查研究-以大高雄地區國三學生為例。義守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明卿(1989)。國小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267-309。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8-34。
江東祐(2002)。國小學童環境行為之探討-以花蓮地區國小學生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2008)。環境白皮書。臺北市: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行政院環保署(1999)。國民中小學環境教育課程編製理論。台北市:行政院環保署。
行政院環保署(1990), 國小環境保護教育實施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環保署。
佐島群巳、堀內一男、山下宏文(2002)。校內環境教育。台北市:國際村。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第二版)。臺北市:五南書局。
呂文雄(2006)。澎湖地區國小學生對環境問題認知與態度之調查分析。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禎文(2003)。融入式環境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環境素養影響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永展(1995)。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證。台北市:胡氏圖書。
李聰明(1987)。環境教育。台北市:聯經。

吳永瑞(2003)。國民小學實施環境教育主題統整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家凌(2003)。島嶼公民環境素養之探討-以金門島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麗琴(2006)。國小教師環境素養對環境教育教學影響研究—以臺北市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廣城(2002)。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玉梅(2009)。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教學碩士論文。
余興全(1984)。國中環境教材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豐裕(2010)。臺南市國小六年級學生海洋教育議題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碩士論文。
林璟嫻(2008)。不同地區國小教師環境素養的差異研究-以澎湖縣和高雄市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材料科學系自然科學教學碩士論文。
林淑慧(2007)。環境議題實驗教學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
林美君(2007)。金門高中職學生環境素養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家元(2003)。鄉土教學對學童的鄉土環境知識、態度和行為意向之影響研究-以台中縣后里國小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芳(2003)。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環境變遷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自然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佩舒(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態保育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澄清湖與鳥松濕地鄰近地區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生復(2001)。引導國小學生環境行為的建構模式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三版)。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林玉珮(2000)。教改春天從南部出發。天下雜誌,228, 242-247。
邱詩揚(1990)。台北市國中教師環境教育現況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儒、張子超、黃淑芬譯(2003)。環境教育課程規劃。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周慧菁編 (1997)。環境台灣,「台灣環境總體檢」、「生態素養」。天下雜誌,75-86、
254-258。
秦有為(2001)。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以花蓮市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以工(1991)。環境保護的人文價值。中華民國第一屆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
(頁101-112),台北市。
原剛審訂,曾心怡譯(2009)。徹底瞭解地球暖化-圖解世界環境變遷地圖。
台北市:日月圖書。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4)。教育部補助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作業要點。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3)。環境教育要項(行政院核定)。環境教育季刊,16,14-16。
張郁雯(2011)。高雄市國小環境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櫻花(2006)。圖畫書教學提升幼兒環境覺知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張惠雯(2004)。中部地區環保有功中小學環境教育內容、成因及成效之探討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乃千(2003)。花蓮縣國小現職與職前教師環境素養評估與負責任環境行為預測變項之分析。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子超(2001)。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與環境教育融入。中華民國九十年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彙編(頁20-23),台北市。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589,12-21。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弘明(1990)。國小教師環境教育障礙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柔樺(2010)。臺南市國小六年級學生能源認知、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碩士論文。
陳志豪(2008)。區域環境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環境素養的影響-以澎湖縣和澎湖移民到高雄市為例。臺南大學材料科學系自然科學教學碩士班士論文。
陳怜燕(2005)。臺北地區國小一至三年級學童應有的環境素養內涵之探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欣(2003)。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秋澕(1998)。國小學童環保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國成(1991)。國民環保意識建立。中華民國第一屆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
(頁101-112),台北市。
許智垣(2010)。嘉義縣國中學生環境素養與九年一貫環境教育課程認知之研究。立德大學資源環境研究所。
許世璋(2001)。論環境教育與環境行動-我們真能教育出可解決環境問題的公民嗎?中等教育,52(2),52-71。
許心欣(1995)。參與環境保護工作之民間團體主要幹部環境態度調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正陽(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河川生態保育素養之探討 -以隘寮溪鄰近地區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奕凱(2007)。高高屏國小學童環境素養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國雄、吳水源(1986)。台灣地區市鎮相都市化程度特性之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2,287 -323。
傅木龍(1991)。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教學內容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耀慧(2005)。原住民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相關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政傑(1999)。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的展望。師友月刊,397, 4-9。
黃乾全(1998)。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之研究。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游雅婷(2007)。幼兒園環境教育指標之發展、執行現況及阻礙因素。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雅如(2001)。花蓮縣國小學生自然保育環境素養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瑟玟‧卡莉絲‧鈴木(2004)。世界因你而改變。台北市:圓神圖書。
楊冠政(2002)。環境倫理—環境教育的終極目標。環境教育學刊,創刊號,1-11。
楊冠政(1997)。邁向永續發展的環境教育。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2,1-10。
楊冠政(1993)。環境行為相關變項之類別與組織。環境教育季刊,15,10-24。
葉俊榮(1999)。全球環境議題-台灣觀點。台北市:巨流圖書。
潘瓊如(2003)。大學校院環境教育相關教師之環境教育專業知能及其影響因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雪華譯(2006)。生態學關於變化中的地球(第3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劉中玉(2003)。我國國民小學階段環境素養內涵之初探。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秋芬(2010)臺南市幼兒教育教師環境素養與環境議題涉入程度提升之研究。立德大學資源環境研究所。
蔡朝治撰(1997)。綠色模式研究-國小環境教育之探討。臺南市:供學出版社。
賴錦鴻(2008)。高雄縣岡山區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賴銀海(2005)。桃竹苗地區綠色學校國小學生對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的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名璋(2001)。現行國小自然科教科書有關環境教育教材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如君(2003)。台灣高中職學生在環境永續發展概念之現況調查─以南部地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西文部分
UNESCO and Government of Greece,1997。Final Report: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Society:Education and Public Awareness for Sustainability,Thessaloniki,Greece,8 to 12 December 1997。
Hsu, S. J. & Roth, R. E. (1999). Predicting Taiwanese secondary teachers’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through environmental literacyvariabl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0(3), 15-22.
Hungerford, H.R., Peyton R.B. and Wilke R.J.(1980). Goals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1(3)42-47
Iozzi, L.A. (1989). What research says to the educator? Part one: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he affective domain. The Journal of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3), 3-9.
Marcinkowski, T.J.,& Rehring,L.(1995).The Secondary School Report:A Fin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Pilot Testing,Validation,and Field Testing of The Secondary School Envionrmental Literacy Assessment Instrument.Research funded by the 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Morrone, M., Mancl, K. & Carr, K.(2001) . Development of a metric to test group differences in ecological knowledge as one component of environmental literacy.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32(4), 33-43.
Roth, C.E.(1992)。Environmental Literacy: Its Roots, Evolution, and Direction in the 1990
Columbus, Ohio: Eric/CSMEE.
Stapp, W. B., & Polunin, N. (1991). Glob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oward a way of thinking and action.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18(1), 13-18.
Tanner, T. (1980). Significant life experience: A new research area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1(4), 20-24.
三、網路資料
行政院環保署網站(2011)。環境教育。100年6月5日,
取自http://www.epa.gov.tw/ch/epacatalog.aspx?path=500
教育部統計處(2010)。國民小學校別資料。99年11月23日,
取自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5760
臺南市政府(2010)。各級學校—報表統計。99年11月20日,
取自http://163.26.2.28/sch_data/
教育部(2003)。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站。100年4月15日,
取自http://teach.eje.edu.tw
環境教育網(2002)。永續發展與環境教育。100 年2月10 日,
取自http://sdee.nsysu.edu.tw/mainlist.php?main=history1.htm


Richard Wilke(2008). is Associate Dean of Wisconsin System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00年3月31日,
取自http://www.perc.org/articles/article736.php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楊冠政(1997)。邁向永續發展的環境教育。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2,1-10。
2. 楊冠政(2002)。環境倫理—環境教育的終極目標。環境教育學刊,創刊號,1-11。
3. 黃政傑(1999)。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的展望。師友月刊,397, 4-9。
4. 曾國雄、吳水源(1986)。台灣地區市鎮相都市化程度特性之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2,287 -323。
5.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589,12-21。
6. 教育部(1993)。環境教育要項(行政院核定)。環境教育季刊,16,14-16。
7. 馬以工(1991)。環境保護的人文價值。中華民國第一屆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
8.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8-34。
9. 石明卿(1989)。國小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267-309。
10. 王鑫(1994)。環境保護教育。環境教育季刊,23,5-9。
11. 王佩蓮(1995)。各級學校環境教育的內容與教學法。教育資料集刊,20,113-145。
12. 王鑫、許韻珣(1998)。全球環境教育。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度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95-107),台中市。
13. 王俊秀(1999)。全球變遷與變遷全球-環境社會學的視野。臺北市:巨流圖書。
14. 楊冠政(1993)。環境行為相關變項之類別與組織。環境教育季刊,1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