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79.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10 02: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齡之
研究生(外文):Ling-chih Chang
論文名稱:高雄市國民小學海洋教育實施成果之研究─以六年級學童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Marine Educ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 A Case Study of the Sixth-Grade Students
指導教授:沈少文沈少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aw-Wen She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碩士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9
中文關鍵詞:海洋行為海洋態度海洋認知海洋教育高雄市
外文關鍵詞:marine attitudemarine knowledgemarine educationmarine behaviorKaohsiung C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0
  • 點閱點閱:55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旨在透過調查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童之海洋認知、態度與行為,以了解目前高雄市海洋教育之實施成果。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對學童海洋認知、態度與行為造成的差異,進一步探討學童海洋認知、態度與行為的相關情形,並與臺南市之實施成果比較,以作為100學年度海洋教育議題融入正式課程之實施參考。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以「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生海洋認知、態度及行為之研究問卷」進行調查,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共發出問卷1006份,回收問卷985份,其中有效問卷890份,有效問卷比率達90%。所得之資料使用SPSS17.0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分析。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生平均具有71.89%的正確海洋認知。
二、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生具備積極正向的海洋態度。
三、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生的海洋行為介於「有時做到」與「經常做到」之間。
四、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生的海洋認知、態度與行為在學校所在行政區都市化程度、家庭社經地位、自評對海洋了解程度、海洋知識主要來源、一年內參加或參觀海洋相關設施活動次數五個變項上具有顯著差異。
五、在學校規模變項上,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生的海洋認知具有顯著差異,但在海洋態度與行為上則無顯著差異。
六、在性別變項上,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生的海洋行為具有顯著差異,但在海洋認知與態度上則無顯著差異。
七、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生的海洋認知、態度與行為在居住地是否臨海變項上皆無顯著差異。
八、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生的海洋認知、態度與行為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九、高雄市與臺南市國小六年級學生的海洋認知與態度具有顯著差異,但海洋行為則無顯著差異。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marin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and to hav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marine education in Kaohsiung City. This study is conducted by the means of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 of the analysis and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due to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between those in Tainan City in the aspects of marin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could be the crucial reference to integrate the official curriculum with the issue of marine education in 100 year school term.
To achieve the goal, this study applies questionnaire, entitled “The Marin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and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Among the 985 recruited out of 1006 questionnaires, 890 are valid. The effective sampling rate is 90%. The data obtained are processed by SPSS 17.0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do the analysi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 way ANOVA,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the following:
1. The average score of marine knowledge of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is 71.89 out of 100 points.
2.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have positive marine attitude.
3. The frequency of marine behavior of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is between “sometimes” and “often”.
4.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marin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among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in five aspects: (1)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gion where the schools locate; (2) the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the family; (3) the self-evaluation on the marine understanding; (4) the main source of marine knowledge; (5) the number of participating the activities or visiting the facilities related to marine in a year.
5. In the respect of the school siz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in the aspect of marine knowledge,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th marine attitude and behavior.
6. In the respect of gender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in the aspect of marine behavior,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th marine knowledge and attitude.
7. In the respect of the habitation whether it is close to the sea,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in the aspects of marin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8. There is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marin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9.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and those in Tainan City in the aspects of marine knowledge and attitude,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spect of marine behavior.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i
誌謝   ……………………………………………………………………………… v
目錄   ……………………………………………………………………………… vii
表目錄  ……………………………………………………………………………… ix
圖目錄  ………………………………………………………………………………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假設…………………………………………………………………… 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五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海洋議題…………………………………………………………………… 7
第二節 海洋教育…………………………………………………………………… 13
第三節 海洋認知、態度、行為的相關研究……………………………………… 21
第四節 海洋認知、態度與行為相關性之理論實證與研究………………………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9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3
第一節 研究對象個人背景變項分析……………………………………………… 63
第二節 海洋認知之現況分析……………………………………………………… 66
第三節 海洋態度之現況分析……………………………………………………… 85
第四節 海洋行為之現況分析……………………………………………………… 103
第五節 以家庭社經地位分組,不同都市化程度地區研究對象海洋認知、態度
與行為分析………………………………………………………………… 122
第六節 以活動經驗分組,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研究對象海洋認知、態度與行為
分析………………………………………………………………………… 136
第七節 海洋認知、態度與行為之相關分析……………………………………… 150
第八節 高雄市與臺南市學生海洋認知、態度與行為之比較分析……………… 156
第九節 訪談結果分析……………………………………………………………… 159
第十節 綜合討論…………………………………………………………………… 16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89
第一節 結論………………………………………………………………………… 189
第二節 建議………………………………………………………………………… 193
參考文獻 ……………………………………………………………………………… 197
附錄一 正式問卷…………………………………………………………………… 203
附錄二 問卷同意書………………………………………………………………… 209
附錄三 訪談大綱…………………………………………………………………… 211
附錄四 訪談紀錄…………………………………………………………………… 213
(一)專書
行政院(2006)。海洋政策白皮書。臺北市: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靖國(2009)。海洋教育:教科書、教師與教學。臺北:五南圖書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巨流圖書。
邱文彥(2003)。海洋永續經營。臺北市:胡氏圖書。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路君約(1989)。心理學。臺北市:中國行為科學社。
賈福相(1998)。人與海-臺灣海洋環境。臺北:聯經。
劉康克、劉家瑄、方力行(2002)。二十一世紀海洋臺灣。臺北市:科學月刊雜誌社。
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戴昌鳳(2003)。臺灣的海洋。臺北縣:遠足文化。
(二)期刊論文
方力行 (2000)。海洋性格的文化、海洋內涵的教育。研考雙月刊,24(6),37-39。
王惠玲(2008)。認識海洋擁抱臺灣─談海洋教育。港都文教簡訊,138,18-19。
江愛華、蔡秀枝(2009)。澳洲高中海洋教育發展及產學合作模式之探討。教育資料集刊,42,153-179。
李昭興(2006)。臺灣海洋教育的現況與未來。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9,104-110。
李坤崇(2007)。中小學海洋能力指標之建置。教育研究月刊,162,97-113。
李坤崇(2009)。九年一貫課程海洋教育議題之研訂、實施及配套。屏縣教育季刊,38,5-15。
吳建國 (1998)。擁抱海洋放眼天下的海洋教育理念。中華戰略學刊,87(秋),41-54。
吳靖國、李秀卿(2005)。國民小學海洋教育之教科書版本比較-以藝術與人文領域為例。海洋文化學刊,1,201-236。
吳靖國(2008a)。海洋通識課程之內涵:知識取向的探討。通識教育學刊,2,67-84。
吳靖國(2008b)。中小學教科書海洋概念內容分析類目之建構。當代教育研究,16(3),97-136。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2),122-136。
林傳桀 (2009)。屏東縣國小自然領域輔導團執行「海洋生物到校作客去」計畫之成果與經驗分享。屏縣教育季刊,38,22-25。
邱文彥(2007)。海洋國土的規劃:願景、範圍與主要議題。都市與計劃,34(3),241-272。
邵廣昭(1998)。由海洋國際年談臺灣的海洋生態保育。科學月刊,29(12), 978-985。
邵廣昭(1999)。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育。環境教育季刊,38,28-33。
周祝瑛(2004)。紐西蘭小學教育印象。師友,444,41-44。
張淑敏、薛雅惠(2009)。戶外教學課程設計--以王功地區為例。聯大學報,6(2),61-86。
陳光雄(2005)。民眾參與海洋資源保育行動之策略。研考雙月刊,29(4),43-55。
陳銘賢(2009)。海底熱帶雨林--珊瑚。屏東教大科學教育,29,42-54。
黃嘉郁 (1999)。大高雄地區海洋教育芻議:從環境教育、科學教育及廿一世紀議程談海洋教育的實施。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15,39-48。
黃世昌、許翰笙(2005)。親近海洋、善待海洋、永續海洋:專訪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黃世昌主任。教育研究,136,119-124。
曾國雄、吳水源(1986)。臺灣地區市鎮鄉都市化程度特性之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2,287-321。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楊冠政(1992)。環境行為相關變項之類別與組織。環境教育,15,10-23。
潘美璟、陳麗淑(2009)。博物館協助中小學推動海洋教育現況初探。博物館學季刊,23(2),117-132。
蔡錦玲(2006)。臺灣海洋教育藍圖。教育資料與研究,70,1-10。
蔡錦玲(2008)。海洋科研與海洋發展之整合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5, 1-18。
蔡錦玲(2009)。與海洋共生海洋教育是人類必經之路。屏縣教育季刊,38,16-21。
鄭宗文 (2009)。淺論海洋教育主要精神及教師實施策略。屏縣教育季刊,38,26-30。
歐慧敏、李坤崇(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海洋教育議題之研修。教育研究月刊,175,59-74。
羅綸新、林先釧、李秀卿(2005)。建構具海洋特色之教育研究所課程與教學。海洋文化學刊,1,181-200。
羅綸新、楊玉梅(2007)。國民中小學推展海洋教育之內涵與其網站之分析。教學科技與媒體,82,83-100。
羅綸新、王力中(2009)。中小學海洋教育課程與教學之資源需求調查。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9,1-22。
(三)研討會論文
張子超(1998,10)。從環境教育觀點談中小學海洋教育之目標與推行。1998國際海洋年海洋之心研討會,62-70,基隆。
黃嘉郁(1999)。臺灣地區大眾海洋教育的實施現況。第六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研討會,1000-1005,高雄。
福島朋彥(2007)。日本的海洋教育:推動小學海洋教育策略。2007海洋教育國際研討會,13-68,高雄。
(四)學位論文
王力中(2008)。臨海及非臨海地區國小教師對於施行海洋教育資源需求研究調查。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申望毅(2003)。教育內數位落差現況之調查研究-以大高雄地區國三學生為例。義守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坤燕(2002)。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洋教育教師研習活動之成效研究。中山大學海洋資源學系碩士論文。
李明嘉(2006)。海洋環境教育教學對學童知識、態度與行為影響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秀卿(2007)。海洋教育類目表之建構及其應用:以國民小學社會領域教科書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還緒(2007)。基隆市國民小學實施海洋教育之成效分析。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恆澔(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海洋環境態度及海洋環境污染概念之研究─以高高屏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環境生態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全安(1988)。海岸地區資源規劃與管理之研究-以嘉義縣海岸為個案。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信德(2010)。海洋環境教育教學課程對國中學生學習成效之探討~以屏東縣萬新國中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環境生態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佩舒(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態保育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澄清湖與鳥松濕地鄰近地區為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筱梅(2006)。國民小學海洋教育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靜嫺(2007)。基隆市國小教師海洋環境保護之態度與行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林靜婷(2009)。國民小學推動海洋教育現況與需求之研究--從桃園縣不同區域特性進行探討。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范雪凌(2000)。海洋環境教育概念階層表之建構及中小學教科書涵括海洋概念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心茹(2008)。繪本教學提升學童海洋關懷意識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章榮茜(2001)。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與管理法律制度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忠憲(2005)。從永續發展觀點談我國海洋環境教育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容容(2001)。從海洋環保論生物多樣之法制發展。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陸正威(2007)。海洋教育課程方案設計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許鈺羚(2006)。高高屏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海洋生態保育概念之調查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雅婷(2007)。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海洋教育內容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采綸(2005)。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實施「海洋生物多樣性」之教學初探研究:以基隆潮境公園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安(2008)。<<國語日報>>海洋教育議題之內容分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宗志(2008)。我國海洋教育政策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銘賢(2008)。以STS教學模式提升國小學童海洋教育學習成效之研究~以珊瑚教學模組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柔樺(2010)。臺南市國小六年級學生能源認知、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慧娟(2006)。國小教師海洋生物多樣性認知與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英人(2006)。基隆市九年一貫課程中海洋鄉土教學之研究。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楊麗美(2008)。多元科學閱讀融入海洋教育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以海洋生物資源為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家恩(2007)。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科書海洋教育內容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玿伶(2000)。尋找臺灣的另一半版圖:評海洋教育的可能性。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昭賢(2007)。臺灣海洋教育研究:海洋大眾教育。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科技與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長春(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對海洋教育之滿意度評估:以基隆市正濱國小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盧禮祺(2009)。資訊科技融入對國小六年級學童潮汐與海嘯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材料科學系自然科學教育碩士論文。
賴信婷(2007)。基隆市國小教師對戶外海洋教學的認知與推行意願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簡月芬(2009)。實施「繽紛水世界」教學活動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海洋生態保育概念與態度、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環境教育組碩士論文。
(五)網路資料
九十八年度海洋自然保育宣導活動網站(2010)。落實海洋教育美、日、臺經驗談。2010年7月28日,取自:http://sea.e-info.org.tw/2009treasure-article11.php。
內政部戶政司(2010)。戶籍人口統計月報。2010年8月5日,取自http://www.ris.gov.tw。
屏東教大海洋教育資源中心(2011)。認識海洋生態。2011年4月6日,取自:http://oec.npue.edu.tw/web/lesson.aspx?t=9&n=22。
「海洋臺灣」網站(2010)。奔向海洋.快樂出航。2010年7月28日,取自:http://www.ocean.org.tw/mag/007/007001.htm。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2010)。民政統計資訊。2010年8月6日,取自http://cabu.kcg.gov.tw。
高雄縣政府民政處(2010)。民政統計資訊。2010年8月6日,取自http://rosseauism.kscg.gov.tw。
高雄市政府全球資訊網(2011)。認識高雄。2011年4月6日,取自:http://www.kcg.gov.tw/CP.aspx?n=2C50CC76EFD6D489&s=E8EDF3395DA7BF79。
高雄市政府全球資訊網(2011)。蚵仔寮漁港藍色公路啟航。2011年4月6日,取自:http://www.kcg.gov.tw/NewsAgencies_Detail.aspx?n=55FBD506EA78B3AB&ss=D0BC04FBE9337873
教育部海洋教育網(2010)。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2010年7月20日,取自:http://140.111.34.34/marine/common/index.php?z=114&zzz=114。
教育部統計處(2010)。國民小學校別資料。2010年8月6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index.aspx
教育部顧問室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辦公室(2011)。海洋教育資源。2011年4月6日,取自:http://www.meep.nsysu.edu.tw/home.html。
教育部顧問室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辦公室(2011)。海洋人才資料庫。2011年4月6日,取自:http://www.meep.nsysu.edu.tw/home.html。
聯合國網站(2010)。聯合國國際海洋公約。2010年8月13日,取自:http://www.un.org/chinese/law/sea/。
聯合國網站(2010)。二十一世紀議程。2010年8月13日,取自:http://www.un.org/chinese/events/wssd/agenda21.htm。
二、西文部分
Hines,J.M., Hungerford, H.R., & Tomera,A.N.(1986).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 a meta-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2), 1-8.
Sitarz, D., editor. (1993). Agenda 21: The earth summit strategy to save our planet. Earth press, Boulder, Colorado, VSA.p.32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歐慧敏、李坤崇(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海洋教育議題之研修。教育研究月刊,175,59-74。
2. 鄭宗文 (2009)。淺論海洋教育主要精神及教師實施策略。屏縣教育季刊,38,26-30。
3. 蔡錦玲(2009)。與海洋共生海洋教育是人類必經之路。屏縣教育季刊,38,16-21。
4. 蔡錦玲(2008)。海洋科研與海洋發展之整合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5, 1-18。
5. 蔡錦玲(2006)。臺灣海洋教育藍圖。教育資料與研究,70,1-10。
6. 潘美璟、陳麗淑(2009)。博物館協助中小學推動海洋教育現況初探。博物館學季刊,23(2),117-132。
7. 楊冠政(1992)。環境行為相關變項之類別與組織。環境教育,15,10-23。
8. 曾國雄、吳水源(1986)。臺灣地區市鎮鄉都市化程度特性之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2,287-321。
9. 黃嘉郁 (1999)。大高雄地區海洋教育芻議:從環境教育、科學教育及廿一世紀議程談海洋教育的實施。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15,39-48。
10. 陳銘賢(2009)。海底熱帶雨林--珊瑚。屏東教大科學教育,29,42-54。
11. 陳光雄(2005)。民眾參與海洋資源保育行動之策略。研考雙月刊,29(4),43-55。
12. 周祝瑛(2004)。紐西蘭小學教育印象。師友,444,41-44。
13. 邵廣昭(1999)。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育。環境教育季刊,38,28-33。
14. 邵廣昭(1998)。由海洋國際年談臺灣的海洋生態保育。科學月刊,29(12), 978-985。
15. 邱文彥(2007)。海洋國土的規劃:願景、範圍與主要議題。都市與計劃,34(3),24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