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田靜婷(2003)。影響高科技產業研發團隊學習績效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石麗君(2007)。女性專業工作者在進修、工作與家庭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分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任晟蓀(2006)。學校行政實務-處室篇、實務篇。台北:五南。
池玉蘭(2005)。高階管理團隊人口屬性異質性與團隊衝突:領導者衝突管理風調節作用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吳芝儀、李奉儒(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金香(1995)。國小教務行政。台北:五南。
吳清山(2004)。學校行政。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林天祐(2001)。衝突管理。教育研究月刊,85,112。
吳慧卿(2000)。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衝突 、團隊凝聚力及滿意度關係之實證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呂振發(2002)。雲林縣國民小學校長工作困擾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杜佩蘭(2006)。醫師的雙重專業衝突-本質、前因及後果。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杜昌霖(2005)。行政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主任暨組長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1994)。組織行為學(第六版)。台北市:華泰。
李露芳(2002)。教師特質與信念對師生衝突之知覺與因應的影響。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花蓮縣。汪明生(1992)。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汪明生(1998)。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汪明生(2006)。衝突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月娜(2003)。國小專任行政人員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文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林志清(2003)。台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衝突及其管理策略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林明地(2000)。校長課程領導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南師院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 155-175。高雄:覆文。
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2000)。Owens, R. G.著。教育組織行為。台北:揚智。
林韋達(2007)。衝突類型與衝突管理對團隊創造力之影響。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林淑華(2002)。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林欽榮(2004)。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揚智文化。
林逸青 (2003)。國中校長權力運作策略、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微觀政治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新發(1999)。教育與學校行政研究-原理和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榮欽(2004)。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揚智。
林輝亮(2004)。學校組織衝突與其管理策略。2008年12月20日,取自http://www.chit.edu.tw/edu
邱碧珣(2004)。學校行政主管人格特質與衝突管理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國小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帥韻儀(2003)。以問題解決為導向之衝突問題解決模式建立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洪福財(1995)。學校組織衝突成因及其因應策略。教育資料文摘,214,171-192。韋政通(1987)。社會衝突與衝突解決。中國論壇,280,8-29。
徐西森(2002)。諮商督導能力評量表之編製研究---以系統取向督導模式(SAS)為架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徐敏榮(2001)。從組織衝突談教師會與學校行政應有之觀念與作為-共創學校願景。教育研究月刊,81/82,63–67。涂燕玲(2003)。國民小學教師角色衝突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秦夢群(1999)。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秦夢群(2005)。營造學習型組織學校:教育行政人員應有的體認與策略。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高淑清(2000)。現象學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嘉義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95-132,高雄:麗文。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第十八堂課。台北:麗文文化。
康思平(2001)。國民中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莊博文(2009)。國小小型學校兼任行政業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探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莊黃翔(2008)。桃園縣回任教師的國小主任學校行政衝突類型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曾偉財(2009)。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衝突與教師會參與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張芳熒(2004)。愛情關係中對方衝突管理方式與自身關係滿意度之關聯。私立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張美智(2005)。已婚國小女教師多重角色衝突與調適之探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張德銳(1994)。淺談學校衝突管理。教師天地,64,頁49-52。張德銳(1997)。校園衝突事件處理與對策。現代教育論壇,(2),305-309。339張德銳(2000)。教育行政研究。台北:五南。
張德銳(2001)。教育行政研究。台北市:五南。
張德銳(2004)。教育行政研究(第四版)。臺北市:五南。
張鐸嚴(1985)。國民小學教師與行政人員間衝突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馮勝苓(2008)。台北縣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連俊智(2004)。學校知識管理與衝突管理模式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陳仁聲(2004)。探討教師專業自主權與學校行政的互動 ~以國民中學為例。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陳志忠(2007)。碩士在職進修班學生角色衝突、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陳志昇(2007)。衝突情境案例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處理人際衝突事件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陳幸仁(1997)。國小教師面子需求、溝通主體地位與衝突因應風格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陳美勳(2010)。在職進修人員家庭-學習角色間衝突、社會支持及學習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EMBA)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陳貞芳(1996)。花東地區六班國小教師行政工作角色壓力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陳恵錦(2006)。國民小學總務事務及總務主任角色衝突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陳浙雲(2003)。縣市課程督學課程領導角色知覺與角色踐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釗文(2005)。公立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角色衝突及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私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桃園縣。陳惠錦(2007)。國民小學總務事務及總務主任角色衝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傳宗(2003)。國民小學總務主任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慶安(2000)。談學校衝突管理。學校行政雙月刊,10,50-53。陳靜宜(2005)。如履薄冰或大步邁進:一位國小教務主任課程領導的自我敘說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陳辭修(2007)。衝突危機管理。台北 :華立圖書。
陳麗美、黃淑芳(2003)。學校行政組織衝突之研究。醒吾學報,26。台北:醒吾技術學院。
游肇賢(2003)。國中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游麗君(2008)。幼兒園教師在職進修角色衝突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鳳珠(2006)。女性軍訓教官母職角色衝突、幸福感和親子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黃毅叡(2007)。國民中小學學校權力運作、衝突管理與組織氣氛之關係研究:從微觀政治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楊朝祥(1984)。技術職業教育辭典。臺北市:三民。
葉重新(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葉啟政(1987)。對社會學一些預設的反省—本土化的根本問題。中國社會學刊,3,1~12。葉菁華(1995)。有衝突才有活力—衝突管理面面觀。管理雜誌,237, 90-94。
葉至誠(2005)。社會學是什麼。臺北:揚智文化。
廖勇潭(2007)。國民小學行政與教學衝突困境及其因應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劉淑茹(2007)。台中縣市私立幼兒園園所長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歐用生(1992)。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蔡玉董(200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蔡明霞(2007)。台北市立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其角色衝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蔡進雄(1997)。學校組織衝突管理之探討。中等教育,48(5),13-20。蔡進雄(2001)。學校行政領導。台北:師大書苑。
蔡進雄(2001)。學校教育與行政。台北:商鼎。
鄭弘岳(2003)。中國歷代的宗教衝突:一個衝突社會學的考察。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鄭永祥(2005)。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衝突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鄭秀足(2000)。已婚男女研究生學習與家庭衝突、因應策略及社會支持需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鄭彩鳳(2003)。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文化。
鄭淑文(2000)。國小一年級導師因應親師衝突方式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之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魯先華(2003)。教育行政組織業務與幕僚人員的衝突管理。中等教育,54(6),104-119。盧依欣(2006)。有智障手足之國小學童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蕭閔謙(2005)。團隊衝突、集體效能與團隊績效之關係研究-衝突管理與目標導向之調節效果。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蕭丹雅(2008)。國中教師情緒能力與師生衝突管理策略之關係。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台北市:高等教育。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謝正平(2006)。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親師衝突知覺與衝突管理策略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謝金青(1992)。國民小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程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美蘭(2001)。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學生學習與工作衝突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鍾婷婷(2004)。幼稚園教師因應親師衝突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韓瑞信(1994)。行政機關衝突處理方式與工作滿足之研究-台南市政府之個案分析。私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韓經綸(1994)。組織行為學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簡麗賢(2004)。臺北縣市高級中等學校衝突管理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藍清水(2004)。宗教組織志工衝突認知、衝突處理技巧與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魏國贈(2008)。高雄縣國小教師兼任行政工作角色壓力與滿意度之研究(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蘇子欽(2005)。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會衝突管理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蘇沁怡(2004)。女性國小教師在職進修角色衝突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二、英文部份
Ashworth, M. A. (1989). A Study of the conflict management styles of principals and superintendents in the public schools of Ohio.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Bacal, R. (2010). Defusing Hostile Customers Workbook (3rd ed). Bacal & Associates Press.
Biddle, B. (1979). Role theory: Expectations, identities and behavior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Brewer, N., Mitchell, P., & Weber, N. (2002). Gender role, organizational status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sty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13, 78-94.
Carver, C. S.(2007). Stress, coping, and health. In H. S.Friedman & R. C. Silver(Eds.), Foundation of health Psychology (pp. 117-144).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Claudia, L.D.(1992).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Erickson, F.(1986). Qualitative methods in research on teaching. In M. C. Wittrock(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ition: A project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New York: Macmillan.
Holt, T. L.(198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ship style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techniques in the eight largest hospitals in North Dakota.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1(10A), 3671.
Hoy, W.K.,& Miskel, C.G.(1987).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Random House.
Katz, N. H. & Lawyer, J. W.(1993). Conflict resolution: Building bridges.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Kinicki,A.,& Kreitner,R.(200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5th ed.).Boston : McGraw-Hill.
Kleinke, C. L.(2007).What does it mean to cope?. In A. Monat, R.Lazarus, & G. Reevy(Eds.), The Praeger handbook on stress and coping(pp. 289-308). Westport, CT: Praeger.
Laue, J.(1987). The emergence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ird party roles in conflict. In D. J. D. Sandole& I. Sandole-Staroste(Eds.),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problem solving: Interpersonal to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s(pp. 17-29). New York, NY: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Maravelas, A. (2008). How to Reduce Workplace Conflict and Stress: How Leaders and Their Employees Can Protect Their Sanity and Productivity from Tension and Turf Wars. Easyread Large Edition.
Musser, S.J.(1982). A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choice of conflict management strategies by subordinates in high-stakes conflic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9, 257-269.
Oslund, Kolb, & Rubin(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 experiential approach.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Owens, R.G.(1991). Organization behavior in education.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Pottie, C. G., & Ingram, K. M.(2008). Daily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 multilevel modeling approach.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2(6), 855-864.
Rahim, M. A.(1983). Rahim organizational conflict inventories and professional manual. Palo Alto, CA : Consulting Psychologist Press.
Rahim, M. A.( 2001). Managing Conflict in Organizations(3rd ed.). Quorum Books,Westport, Conn.
Robbins, S. P.(199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Concept, controversies, andapplication.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Robbins, S. P.(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Robbins, S. P.(2005).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1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ewJersey : Prentice Hall
Schermerhorn, J. R.(198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Sebring, R. H.(1978). Teacher-administrator conflict : Can it be resolved?. NASSP Bulletin, 37-41.
Stoner, J. A. F. & Freeman, R. E.(1989). Management. Prentice-Hall, Inc. 4th Edition. 273.
Thomas, K. W.(1976). Conflict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In M. Dunnette(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 Pand Mcnally.
Thomas, K. W.(1977). Toward multidimensional values in teaching:The example of conflict behavio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 484-490.
Thomas, K. W. ( 1991). Conflict and negotiation processes in organizations. In N. Dunnette(Ed.)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Weber,A.L.(1992).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Weick, K. E.(1983).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as loosely coupled system, in Baldridge,J. Victor & Deal, Terrence(eds.). The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Education. California: McCutchan,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