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八八水災特別報導(2009,8月18日)。聯合報,A3版。
內政部統計處(2010)。「內政統計年報」社會類。2010年9月5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王振軒(2006)。非政府組織的議題、發展與能力建構。台北市:鼎茂。王曉菡(2008)。華人工作動機與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之關聯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尹衍樑(1988)。組織變革策略對組織承諾之影響研究-以潤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電腦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2001)。
江明修(1994)。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未出版,台北市。
江明修(2002)。志工管理。台北市:智勝文化。
江明修、陳定銘(2000)。我國基金會之問題與健全之道。載於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215-270)。台北市:智勝文化。何美珍(2008)。非營利組織女性志工的參與動機、工作投入和工作表現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志願服務法(2001)。
余佩珊(譯)(2004)。Peter Drucker著。使命與領導-向非營利組學習管理之道(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台北市:遠流。
吳明隆(2010)。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旻靜(1999)。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對志願工作者組織承諾之影響─以台中市青少年福利機構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吳建明(2008)。非營利組織志工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台東縣救國團所屬社會基層團務組織志工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吳嘉玲(2006)。非營利組織中志工的工作動機對工作表現的影響-以北美館與故宮博物院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吳寧遠(1998)。非營利組織會員對其組織認同之研究-以高雄市婦女服務性社團為例。「非營利組織之經營管理與社會角色研討會」論文。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
李孟左(2006)。解說志工之人格特質、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間關係之研究-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瑞姝(1999)。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義勇警察大隊組織承諾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奇仁(2001)。醫院志願性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對志工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影響。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汪傳華(2005)。國軍衛勤部隊組織再造對官兵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車龍淵(2001)。非營利組織中員工工作動機、薪酬滿足、組織文化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周文欽(2002)。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台北市:心理。
周淑微(2005)。非營利組織的組織承諾、組織學習與組織績效之相關研究-以台灣地區扶輪社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林宛瑩(1995)。文化中心義工組織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禹廷(2004)。公部門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區公所志工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萬億(1993)。現行公務機構義工人力運用情形之探討。台北市:紅螞蟻圖書。
林聯章(1998)。非營利組織的志工人力規劃與志工應用。載於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實務粹要(145-152)。台北市:臺北市立圖書館。
洪志偉(2009)。分紅費用化制度實施後,企業激勵制度之差異對研發人員工作績效、工作滿足及組織承諾之相關性研究-以I企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後備軍人輔導組織設置辦法(2007)。
後備司令部全球資訊網(2010)。2010年 1 月20日,取自http://afrc.mnd.gov.tw/
後備司令部(2009)。98年「八八水災」後備軍人輔導組織救災紀實。未出版,台北市。
施金助(2007)。扶助外籍配偶志工的參與動機與其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認真休閒觀點來探討。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軍管區司令部(1993)。認識後備軍人政訓工作。台北市:軍管部。
軍管區司令部(2000)。「後備軍人輔導組織社團化」專題報告。未出版,台北市。
孫本初(1994)。非營利性管理組織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登記有案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台北市:台北市政府研考會。
孫本初、簡秀昭(1998)。公部門之志工管理(上)。人事月刊,26(3),17-25。徐立德(1996)。政府領航、人人參與-談擴大運用志工參與公共事務。人事月刊,22(3),12-15。張月芬 (2003)。家庭教育中心志工參與動機、內外控信念與其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張芳全(2008)。問卷就是要這樣編。台北市:心理。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雯琦(2006)。國中認輔志工服務動機、內容及困境之探討。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德永(2005)。非營利組織的特性、功能與發展趨勢。國家文官培訓所,T&D飛訊期刊,36,6-24。
許世雨(2001)。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服務功能。載於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56-72)。台北市:洪建全基金會。
許家銘、胡國強(2005)。從動機面探討晉級考試下學生的努力行為。教育與心理研究期刊,28(1),127-160。
許維芳(2008)。自然保育解說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金貴(2002)。退休公務人員參與志願服務之探討。人事月刊,34(4),42-47。陳苑芳(2006)。非營利組織產業化發展對志工組織承諾之影響-以身心障礙團體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家銘(2005)。警察機關運用志工現況與改進措施之研究-以苗栗縣警察志工協會運作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陳泰元(2003)。國人參與志願服務之決定性因素。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馮燕(2000)。非營利組織之定義、功能與發展。載於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16-17)。台北市:巨流出版。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台北市:揚智。
曾華源、郭靜晃(2001)。設置地方志工中心可行性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黃雅芬(2004)。志願服務者參與動機與激勵制度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中央健康保險局志工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黃翠蓮(1999)。公務機關志願工作人員參與動機、領導型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志工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楊明德(2006)。以IPA分析後備軍人輔導組織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台北縣後備指揮部所屬各輔導中心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溫裕宏(2005)。警察志工參與動機與組織公民行為間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警察局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廖國孚(2003)。全民國防政策下後備軍人輔導組織功能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劉士豪(2006)。非營利組織志工靈性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劉金堂(2007)。組織績效評估研究-以南部地區後備輔導組織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劉真如(譯)(2002)。Peter Drucker著。下一個社會(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台北市:商周。
劉翠芬(2005)。大專生參與校園志願服務的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大專院校諮商中心志工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蔡天生(2000)。非營利組織志工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以管理滿意度與組織承諾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蔡漢賢(2000)。社會工作辭典。台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鄭文義(1989)。公益團體的設立與經營。台北市:工商教育。
鄭錫鍇(2003)。志工之領導議題。載於江明修(主編),志工管理(23-46)。台北市:智勝。
賴玫凰(2003)。家庭主婦志工參與動機、督導關係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未出版,台中市。
瞿海源(1991)。社會心理學新論。台北市:巨流。
魏宗豊(2008)。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以弘道老人福利服務志工為例。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顧忠華(2000)。臺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臺灣社會學研究,4,145-189。二、外文部分
Alderfer, C. P. (1969). An empirical test of a new theory of human needs, clarification. Social Forces, 48, 526-529.
Babbie, E. (2001).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9th ed.). Belmont: Wadsworth.
Barker, R. L. (1988). The social work dictionary. New York: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
Becker , H. S. (1960). 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6 ,32-42.
Brudney, J.L. (1990). Fostering volunteer programs in the public sector: Planning, initiating, voluntary activitie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Buchanan, B. (1974).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Socializa-tion of Mangers in Work Organizations, 19, 533-546.
Burke, P., & Ritzes, D. C. (1991). An identity theory approach to commit-ment.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y, 54(3), 239-251.
Cnaan, R. A. & Goldberg-Glen, R. S. (1991). Measuring motivation to vol-unteer in human servic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 27(3), 269-284.
Creative Research Systems (2010). Retrieved May 28, 2010, from http://www.surveysystem.com/sscalc.htm
Dunn, P. C., (1995). Volunteer management. In 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 (19th ed.) (pp. 2843-2490). Washington, DC: NASW.
Ellis, S. J., & Noyes, K. K. (1990). By the people: A history of American as volunteers (revise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Fischer, L. R., & Schaffer, K. B. (1993). Older volunteers: A guide to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bury: Sage.
Fukuyama, F. (1995). Trust: 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Hall, R. H. (1987).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processes and outcomes (4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erbert, T. T. (1976).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Collier Macmillan.
Herzberrg, F., Mausner, B., & Snyderman, B.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Wiley.
Hodgkinson, V. A., Lyman, R. W., & Associate.(Eds.). (1989). The fu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Challenges, changes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Hrebiniak , L. G., & Alluto, J. A. (1972). Personal and role-related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7 ,555-572.
Kanter, R. M. (1968). Commit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 study of commitment mechanisms in utopian commitmen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3, 499-517.
Keyton , J., Wilson, G. L., & Gigeer, C. (1990). Improving volunteer com-mitment to organization. The Journal of Volunteer Administration, 8 ,7-14.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Mowday, R. T., Porter, L. W., & Steers, R. M. (1979). The measurement of commit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4, 224-247.
Mowday, R. T., Porter, L. W., & Steers, R. M. (1982) . Employee-organization linkages: the psychology of commitment.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T., & Boulian, P. V. (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 603-609.
Putnam, R. (1993).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obbins, S. P., & Coulter, M.(2001). Management 7 th ed.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usbult, C. E., & Farrell, D. (1983). A longitudinal test of the investment model: The impact of job satisfaction, job commitment , and turnover of variations in reward, cost, alternatives and investmen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8 ,429-438.
Salamon, L. M. (1992). America’s nonprofit sector: A prime.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Center.
Salamon, L. M., & Anheier, H. K. (1996). The Emerging Nonprofit Sector: A Overview. Manchester, U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Salamon, L. M., & Anheier, H. K. (1998). Social origins of civil society: Ex-plaining the nonprofit sector cross-nationall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9(3), 213-248.
Smith, D. H. (1982). Altruism, volunteers, and volunteerism. In J. D. Har-mann (ed.), Volunteerism in the eighties (pp. 23-44). Lan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Stebbins, R. A. (1977). On mis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A theoretical clarification. Social Forces, 48, 526-529.
Steers, R. M. (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 46-56.
Suandi, T. B. (1991) Commitment of 4-B youth leader towards volunteeris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hio.
Van Til, J. (1988). Mapping the third sector: Voluntarism in a changing so-cial economy. NY: Foundation Center.
Wiener, Y., & Vardi Y. (1980). Relationships between job, organization, and career commitments and work outcomes: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6, 81-96.
Wolf, T. (1990). 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