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丁導民(1996)。空中大學學生自我導向學習準備度、電腦態度與電腦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王素琴(1995)。成人學生學習參與動機取向與教育產品利益知覺之相關性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王家通、丁志權、蔡芸、李惠明(1997)。台灣省國民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現況與需求調查結果分析。教師專業與資培育。台北:師大書苑。王誌鴻(2000)。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取向與其創新接受度相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有榮(2009)。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澎湖碩士班碩士論文。古馨穎(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李珀(2001)。教學視導。臺北:五南。
李奉儒、蘇永明、姜添輝(2001)。我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形態與方式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9-2413-H-194-023-F17。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韻儀(1998)。傑出教師五大信念。天下雜誌1998教育特刊,23,26-29。
吳福源(1999)。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氣氛之研究--優良教師與一般教師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吳修瑋(2007)。台北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邱怡和(1999)情境領導理論適用性之研究—以高屏地區國民小學為例。國教學報第十一期。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第三版),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孟偉銘、高薰芳(2000)。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成效之評鑑研究-以台北市為例。視聽教育,41卷5期,1~12。
林如萍(1991)。中等學校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取向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秋惠(2005)。高高屏地區國民中學社會領域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洪世昌(1995)。我國空中大學學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及其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馬蕙慈(2004)。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對教學效能關聯性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許天瑞(2001)。情境領導理論在我國國民小學行政領導之應用。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英豪、李坤崇(1987)。教不倦、學不厭:國小教師進修意見調查分析。國教之友,39(1),20-26。陳貞夙(1995)。空中大學學生成年前家庭成長經驗與自我導向學習準備度之關係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金木(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評鑑量表編製之研究。藝術學報。
陳寶慧(1995)。國小補校教師在職進修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麗娟(2004)。學校本位教師進修規劃與實施之研究-以台北市兩所國小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芷沂(2006)。高齡者教師教學準備度量表建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高齡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國立編譯館(1998)。課程教材教法通論。台北:正中。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1982)。我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意願研究。台北:教育部中等教育司。
教育部(1996)。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辦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9)。中華民國教師在職進修統計年報。2010年6月15日,取自https://tted.cher.ntnu.edu.tw/file/2008year book%20of%20in-service%20teacher%20education%20.pdf
郭明德(1999)。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論文。張志鵬(2002)。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動機取向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瓊瑩(1994)。成人學習活動參與者、非參與者在學習障礙、教育態度之比較研究:以國立空中大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圖書。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項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德銳(1996)。情境領導理論及其在國小班級領導之應用研究。國科會專案報告,計畫:NSC-85-2413-H133-002。
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修訂版)。台北:東華。
張孟琦(2007)。國小教師教學準備度量表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育銓(2008)。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對教學效能之影響-以台中縣、宜蘭縣為例。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曾怡瑛(2004) 。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型式與教師準備度之研究-以高屏地區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彭仁晃(2000)。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進修現況及其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舒緒緯(2001):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之沿革。各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之比較研究。揚智文化。
黃俊英、林震岩(1994)。SAS 精析與實例。華泰書局。
黃貴祥(2002)。技術學院教師工作環境知覺、工作價值觀與其工作滿足和教學表現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論文。黃秋柑(2003)。彰化縣高職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志勳(2004)。國中教師科技準備度量表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楊朝祥(1984)。技術職業教育辭典。台北:三民。
楊煥烘(1988)。國小校長領導型式與教師成熟度之配合對教師工作滿意及組織效能認知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論文。楊淑娟(2006)。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公立幼稚園為例。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碩士論文。楊豪森(2008)。綜合高中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博士論文。鄭文實(2006)。國小組織氣氛、教師自我效能感與專業評鑑意願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春綢(2004)。台北縣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性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論文。蔡美姿(2006)。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顏國樑(1990)。情境領導理論及其在國民小學行政之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簡玉琴(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外文部分
Arenberg, D. (1977). The effects of auditory augmentation on visual retention on young and old subject. Journal of Geronotology, 32, 192-195.
Argyris, C. (1964). Personality and orginization. New York: Harper.
Borich, G. D. (1986). Paradigms of effective teaching: Their relationship to concept of effective teaching.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18(2), 143-167.
Cuieford.(1965).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4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Denham, C., & Michael, J. (1981). Teacher sense of efficacy: A def i n i t i o n o f t he construct and a model forfurther research.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6( 1 ) ,39-63.
Gibson&Dembo(1984).Teacher efficacy:A construct valid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ation.
Guthrie, J.T.(1983). Research views : Classroom management. ReadingTeacher, 36, p.606-608
Hersey, P., & Blanchard, K. H. (1988).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Utilizing human resources (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Hersey, P., Blanchard, K. H., & Johnson, D. E. (1996). Management of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tilizing human resources (7th ed.).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 Prentice-Hall
Houle , C.O.(1961).The inquiring mind,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Jorgenson, E. L. (1996).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teaching readiness of beginning adult basic education teachers in Missouri.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Missouri-columbia, Missouri.
Kyriacou, C. (1989). Effective teaching in schools . Oxford,SW: Basil Blackwell.
Lewis , C.(1994). Gearing teachers up . Education Digest ,(59), 56-58 .
Medley, D. M. (1987). Evolution of research on teaching.In M. J. Dunkin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of t 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pp. 105-113 ) .Oxford: Pergamon.
Okun , H.(1979). Self-actualization and its Influence upon In-service Achievement in the Workshop setting . Unpublish Doctoral Dissortation , Columbia University Teacher College .
Well , J.G. & Anderson , D.K.(1997).learner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course: Adoption ,Diffusion , and stages of concern.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30 , 83-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