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6 06: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淑慧
研究生(外文):Shu-Hui Chen
論文名稱:以概念圖分析國小一年級部編版數學教科書之教材結構
論文名稱(外文):Using Concept Map to Analyze the Teaching Material Structure of National-Edition Mathematics Textbook for the First-Grad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張英傑張英傑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Ing-Jye Chang
口試委員:余民寧陳光勳
口試日期:2011-06-2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含數學教育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6
中文關鍵詞:概念圖教科書教材結構概念構圖
外文關鍵詞:concept maptextbookteaching material structureconcept mapp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38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研究旨在呈現國小一年級部編版數學教科書教材結構,並與92數學課綱之規範加以檢核對應。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以概念圖為工具。對一年級部編版數學教科書教材內容之教學活動,進行概念構圖,來呈現教材結構。將其教材結構對照92數學課綱分年細目指標的一年級數學教材內容進行比對分析。
其研究結果如下:
在教材結構中,教材內容大部分符合一年級數學課綱規範之教材內容,主要著重在數(概念及計算)、量(長度及時間)、形(平面圖形及立體形體)三個部分。以概念圖為工具來分析教科書,範圍可以是一個單元章節或是一個主題或是一個年段,其呈現方式是可以有順序、有階層以及有組織的。
教科書乃是根據數學課程綱要分年細目指標所編纂,因此教科書之教材結構大致對應到分年細目指標。但仍有需注意之處,對於基數與序數關係的內容宜可再補強;關於估計的課程是較欠缺的;可增列「畫錢」活動增進位值換算的能力;宜增加長度分解的教材;可利用相對位置與幾何形體的結合來設計教學活動;統計教材可多著重在日常生活的應用。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一年級數學教科書教材內容及編纂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The study aims to figure out the teaching material structure of 1st grade student mathematics textbooks edited by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In this study, the above teaching material structure was checked with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MOE) in 2003.
With the concept map, the study principally applies content analysis to the textbook to expose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he context to render the teaching material structure. The ability indicators in the 1st grade of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 2003 was referred to import to proceed wit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finding the correspondenc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1st grade Mathematics teaching structur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apping to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 2003 . The consistence maps majorly on three portions which are the number (the concept and operation), the quantity (length and time) and the shape (two-t and three-dimensional graphical forms). With concept map in analyzing the textbooks, the analytical unit can be an individual chapter of a book, a subject of a course package or can be a teaching program of a semester. The exposure way can be in sequence, gradation and well organized shape.
For the textbook is produced based on the annual mathematical syllabus, structure of the book is in highly consistence. With exception of the Base and Ordinal relations to improve, the Estimation is shown weak. It can be improved to put more "draw money" activities for values conversions. Length calculation is another one to be improved. Relative position and geometry can be used to design a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Statistics can be lead into daily life subjects, etc.
The research results point out the findings of the framework is valuable in producing 1st grade Mathematics textbook.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概念圖的理論與應用………………………………………7
第二節 數學課程綱要探討…………………………………………25
第三節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材內容…………………………………34
第三章 研究實施……………………………………………………47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47
第二節 研究流程……………………………………………………49
第三節 研究對象……………………………………………………51
第四節 研究設計……………………………………………………5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59
第一節 部編版數學教科書教材結構………………………………59
第二節 教材結構與92數學課綱分年細目指標的對應……………68
第三節 研究反思……………………………………………………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1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發現……………………………………………81
第二節 研究建議……………………………………………………86
參考文獻 ……………………………………………………………89
中文部分 ……………………………………………………………89
西文部分 ……………………………………………………………92
附錄 …………………………………………………………………95
附錄一 概念圖類型範例圖…………………………………………95
附錄二 九年一貫92正綱第一階段(1-3年級)能力指標………………98
附錄三 一年級分年細目指標與能力指標對照表…………………100
附錄四 部編版教師手冊第一冊第一章……………………………102
附錄五 訪談大綱……………………………………………………110
附錄六 教學流程圖…………………………………………………111
附錄七 教材結構與分年細目指標對應表…………………………135
附錄八 訪談紀錄……………………………………………………144

表次
表2-2-1 美國NCTM2000數學課程標準之Pre-k到2年級的數學教學目標………………30
表2-3-1 Fuson二十種基本加減法問題 ……………………………………………………41
表3-4-1 教學活動編碼表……………………………………………………………………51
表3-4-2 研究者與評分員相互同意度與平均相互同意度…………………………………56

圖次
圖2-1-1 Ausubel的認知同化論中七個關鍵概念……………………………………………10
圖2-1-2 概念圖的概念圖……………………………………………………………………14
圖2-1-3 概念圖的基本型態…………………………………………………………………16
圖2-1-4 蜘蛛網圖……………………………………………………………………………17
圖2-1-5 階層圖………………………………………………………………………………18
圖2-1-6 因果鍊圖……………………………………………………………………………19
圖2-1-7 魚骨圖………………………………………………………………………………19
圖2-1-8 權衡秤………………………………………………………………………………20
圖2-1-9 環扣圖………………………………………………………………………………20
圖3-3-1 研究架構圖…………………………………………………………………………48
圖3-2-1 研究流程圖…………………………………………………………………………50
圖3-4-1 教學流程圖…………………………………………………………………………54
圖4-1-1 數的概念教材結構…………………………………………………………………60
圖4-1-2 數的計算教材結構…………………………………………………………………62
圖4-1-3 錢幣教材結構………………………………………………………………………64
圖4-1-4 量與實測教材結構…………………………………………………………………65
圖4-1-5 幾何教材結構………………………………………………………………………66
圖4-1-6 統計教材結構………………………………………………………………………67
圖4-2-1 部編本課本第一冊頁四十四………………………………………………………69
圖4-2-2 部編版課本第二冊頁三十三………………………………………………………70
圖4-2-3 部編版課本第一冊頁七十四………………………………………………………71
圖4-2-4 部編版課本第二冊頁六十二………………………………………………………72
圖4-2-5 部編版課本第一冊頁五十 …………………………………………………………74
圖4-3-1 部編版課本第二冊頁五十三………………………………………………………77
圖4-3-2 康軒版課本第二冊頁九十四………………………………………………………78
圖4-3-3 部編版課本第二冊頁七十四………………………………………………………78
圖4-3-4 康軒版課本第二冊頁九十七………………………………………………………78
圖4-3-5 部編版課本第二冊頁七十七………………………………………………………79
圖4-3-6 部編版課本第二冊頁七十七………………………………………………………79
圖5-1-1 國小一年級部編版數學教科書教材結構…………………………………………83


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1)。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臺北:五南。
王石番(1996)。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二版三刷)。臺北:幼獅。
田耐青(1996)。建構論的教與學:由一則電視廣告談起。教學科技與媒體,29,41-47。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臺北︰商鼎。
呂溪木、呂玉琴(1988)。代數在國民小學教學之可行性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編號:NSC74-0111-S003-16。NSC74-0111-S003-17),未出版。
利玉芳(2002)。國小二年級學童長度概念之診斷教學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俊璋(2006)。以概念構圖之動態評量策略探究國小六年級學童「聲音」概念的概念學習。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盈萩(2008)。國小一年級數學教科書分析之比較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明穎(2002)。國小數學教科書內容分析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洪麗卿(2002)。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建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施怡貞(2008)。台灣、美國和新加坡國小一年級數學教材內容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翁錦瑛(2002)。數學概念構圖教學與診斷效益。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臺北:作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10a)。國民小學數學第一冊。臺南:翰林。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10b)。國民小學數學第一冊教師手冊。臺南:翰林。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11a)。國民小學數學第二冊。臺南:翰林。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11b)。國民小學數學第二冊教師手冊。臺南:翰林。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a)。國小數學課本第一冊。臺北:康軒文化。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b) 。國小數學教師手冊第一冊。臺北:康軒文化。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a)。國小數學課本第二冊。臺北:康軒文化。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b) 。國小數學教師手冊第二冊。臺北:康軒文化。
郭生玉(2005)。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精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新仁(1990)。從資訊處理談有效的學習策略。教育學刊,9,47-66。
張新仁主編(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臺北:心理。
張秀鳳(2005)。國小五年級學童在概念構圖融入數學教學活動的解題表現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乃慈(2008)。概念構圖運用在八年級中國歷史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曾素如(2005)。運用合作式概念構圖於國一學生數學概念學習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甯自強(1994)。國小低年級兒童數概念發展研究(I)--『數概念』類型研究。國科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3-0111-S-023-001A),未出版。
黃政傑(1998)。建立良好的教科書審定制度。課程與教學季刊,1(1),1-16。
黃秋銘(2009)。國小第一階段學生代數概念結構分群討論。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理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游自達(2009)。理念拔河下的國中小數學教科書發展。教科書研究,2(1),127-135。2010年7月13日,取自http://ej.nict.gov.tw/JTR/0201.html
廖曼伶(2008)。國小二年級數學教科書內容之比較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蔣治邦(1994)。由表徵觀點探討新教材數與計算活動的設計。載於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編),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低年級)(頁60-76)。臺北縣: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劉思玎 (2009)。應用多元計分試題關聯結構分群探討國小一至三年級幾何概念結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理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鄭雅雯(2008)。國小低年級加減法文字題概念階層之模糊詮釋結構模式分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歐用生(1991)。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頁229-253)。臺北:師大書苑。
賴宗誠(2002)。應用命題結構相似方法於概念圖評量之研究。 臺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藍順德(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審定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蕭惠心(2006)。概念構圖在國中歷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以台灣史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譚寧君(1993)。兒童的幾何觀-從van Hiele幾何思考的發展模式談起。國民教育,33,12-17。
Bruner, J. S.(1995)。教育的歷程(邵瑞珍譯)。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於1960)
Charlesworth, R., & Lind, K.(2003)。兒童的數學與科學(陳廣平、劉兆香合譯)。臺北市:新加坡商亞洲湯姆生國際出版公司。(原著出版於1999)
西文部分
Caldwell, W. (2009). Applying concept mapping to algebra I. In K. Afamasaga-Fuata’i (Ed.),Concept mapping in mathematics:Research into practice (pp.217-234).New York,NY:Springer.
Chambless, M. J.& Calfee, R. C.(1999). Textbook for learning. London:Blackwell.
Fuata’i, K. A. (2009a). Analysing the“measure”strand using concept map and vee diagrams. In K. Afamasaga-Fuata’i (Ed.),Concept mapping in mathematics:Research into practice (pp.19-46).New York,NY:Springer.
Fuata’i, K. A (2009b). Using concept maps and vee diagrams to analyze the “fraction”strand in primary mathematics. In K. Afamasaga-Fuata’i (Ed.),Concept mapping in mathematics:Research into practice (pp.59-86).New York,NY:Springer.
Fuata’i, K. A.,& McPhan, G. (2009). Concept maps as innovative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tools in primary schools. In K. Afamasaga-Fuata’i (Ed.),Concept mapping in mathematics:Research into practice (pp.87-113).New York,NY:Springer.
Friedman, W. J. (1982). The development psychology of time. New York:Academic Press.
Hough, S., O’Rode, N. , Terman, N.& Weissglass, J.(2007). Using concept maps to assess change in teachers’understandings of algebra: A respectful approach.
J Math Teacher Educ ,10,(pp.23–41).
ihmc(2010). Cmap Tools, Retrieved July 10, 2010,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Cmap.ihmc.us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2000).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 VA: Author.
Novak, J. D.(1995). Concept mapping to facilita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spects, 25(1), 79-86.
Novak, J. D.,& Cañas, A. J. (2009).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mapping tool leading to a new model for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K. Afamasaga-Fuata’i (Ed.), Concept mapping in mathematics:Research into practice (pp.3-16).New York,NY:Springer.
Novak, J. D., & Gowin, D. B. (1984).Learning how to learn.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iaget, J. (1969).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Time.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Schmittau, J.,& Vagliardo, J. J. (2009). Concept mapping as a means to develop and asses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in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
In K. Afamasaga-Fuata’i (Ed.),Concept mapping in mathematics:Research into practice (pp.47-57).New York,NY:Springer.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