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方德隆(1986)。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王文科(1996)。教育研究法(4版)。臺北市:五南。
王月汝(2002)。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伍超奇(2009)。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課程領導與學校效能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江志正(2000)。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江滿堂(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型態、團體動力、學校組織文化特質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吳宗立(1997)。學校行政研究。高雄市:復文。
吳明清(2004)。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明雄(2010)。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吳金香(2000)。學校組織行為與管理。臺北市:五南。
吳阿理(2006)。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與主任工作士氣之相關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吳培源(1994)。台灣省高級中學校長領導型態、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吳清山(1989)。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7)。教育行政議題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基(1989)。教育與行政。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基、陳美玉、楊振昇、顏國樑(2000)。教育行政。臺北市:五南。
吳靜吉(1982)。追求成長─組織中的人際關係。臺北市:遠流。
辛武男(2003)。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林天祐(2000)。教育行政革新。臺北市:心理。
林天祐、吳清山、張德銳、湯志民、丁一顧、周崇儒、蔡菁芝(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心理。
林秀琴(2007)。高雄市國民中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林秀麗、林庭瑤、洪惠芬(譯)(2002)。E. C. Cuff、W. W. Sharrock、D. W. Francis。最新社會學理論的觀點(Perspectives In Sociology)。新北市:韋伯。
林逸青(2003)。國中校長權力運作策略、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微觀政治分析。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林榮家(2009)。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邱雅娟(2004)。國民小學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姜智武(2001)。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柯志平(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組織溝通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洪經綸(2010)。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小型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胡素華(2004)。臺東縣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工作滿意與學校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范揚文(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學校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理論部份。臺北市:五南。
馬榮助(2004)。高雄市國民中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與校長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張正波(2009)。中學校長─教師溝通行為與教師職業幸福感關係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上海市。
張芳全(2008)。統計就是要這樣跑。臺北市:心理。
張芳全(2010)。論文就是要這樣寫(二版)。臺北市:心理。
張芳全、林惠玲(2009,11月)。我國近十年來學校效能學位論文後設分析。林新發(主持人),2009年台灣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張奕華(1997)。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張能發(2007)。臺東縣國小校長轉化領導、家長式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張清濱(1991)。學校效能與教育評鑑。師友月刊,219,34-37。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臺北市:五南。
教育部(2010)。委託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設計之直轄市及各縣市短期補習班資訊管理系統。2010年11月29日,取自http://bsb.edu.tw/afterschool/html/statistics.html
梁永增(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家長參與校務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許世燦(2003)。國民中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組織氣氛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連德盛(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郭乃菁(2000)。哈伯瑪斯溝通行動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啟示。教育研究,8,383-394。陳明和、郭靜芳(2004)。符號互動論與學校組織文化。屏東師院學報,20,65-104 。陳信君(2005)。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黃坤謨(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智能領導、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黃宗顯(1988)。哈伯瑪斯的溝通行動理論及其對我國國民小學行政溝通的啟示。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1,161-191。黃昆輝(1984)。教育行政溝通原理及其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6,23-59。黃金茂(2005)。國小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及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楊進成(2001)。國民小學校長營造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萬新知(1998)。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組織溝通氣氛與校長領導效能之關係。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葉子超(2005)。地方勢力介入學校事務、校長因應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葉天賞(2001)。國民中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廖艷芳(2002)。澳門中學校長領導型態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廣州市。
趙 暉(2005)。普通初級中學學校效能評價研究初探。上海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上海市。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劉順忠(2008)。臺中縣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與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臺中市。劉瑞梅(2007)。臺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劉鎮寧(1998)。哈伯瑪斯的理想言談情境論(觀)及其在教育上的啟示。高雄文教,64,58-62。
劉創任(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潘慧玲(1999)。學校效能研究領域的發展。教育研究集刊,7(43),77-102。
蔡明芬(2007)。國民小學校長學校行銷組合策略運用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蔡東鐘(1999)。符號互動論在教育上的應用之探討。國教之聲,32(4),33-45。蔡金田(1996)。國民小學組織溝通與組織氣氛之關係。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培村主編(1998)。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市:麗文文化。
鄭杏玲(2009)。哈伯瑪斯溝通行動理論在國民中學衝突管理應用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鄭進丁(1990)。國民小學校長運用權力策略、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賴協志(2009)。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謝文全(1993)。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文景。
謝金青(1997)。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顏士程(2007)。國民小學組織變革、校長權力基礎運用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二、外文部分
Barnard, C. I. (1968). 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aron,R.A. (1983).Behavior in Organization: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Human Side of Work.Taipei: Mei Ya.Education, 5(1), 1-10.
Guthrie, J. W. & Reed, R. J.(1991).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and effective leadership for American education. Boston: Allyn & Bacon.
Hall, R. H. (1996). Organizations: Structures, processes, and outcomes .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Hit, M. & Mathis, R. L. (1986).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effectivepractice. Saint Paul: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Hoy, W. K. & Miskel, C. G. (1996).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5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Jang, M. S. (1987). Principal's leaderhsip communcation and teacher Job satisfaction in korea.Dissert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 48/12(June):3020.
Koehler, J. W., Anatol, K. W. E. & Applbau, R. L. (1981).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behavioral perspectives(2nd ed. ). N. Y. : holt, Rinehart & Winston.
Lewis, P. V. (1975).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 essence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Columbus, Ohio: Grid.
Lysaught , J. P. (1984). Toward a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s: A review of selected contribution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3), 101-127.
Purkey, S. C. & Smith, M. S. (1983). Effective schools: A review.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 83(4), 427-452.
Reid, K. , Hopkins, D. , & Holly, P. (1987). Towards the effective school: The problemsand some solutions. Oxford: Basil Blackwell.
Robbins, S. P.(1993).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nd ed. ). N. J. Prentice-Hall.
Rowan, B. (1985). The Assessment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Ed. By M. J. Regina, Reaching for Excellence: An Effective Schools Sourcebook. Washington: U. S. Govern-mant Printing Office.
Schramm, W. & Roberts, D. F. (1971). 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 Revised edition. Illinois: The Board of Truste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Simon, H. A. (1976).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N. Y. : The Free Press.
Steil, L. K., Barker, L. L. & Watson, K. W. (1983). Effective listening-key to your success. Reading M. A.:Addison-Wesley.
Townsend, T. (1997). What makes schools effective? A comparison between school communities in Australia and USA.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8(3), 311-326.
Valentine, J. W. (1981). Audit of administrator communication: Instrumentation for researcher and practitioner.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 5(1), 1-10.
Young, D. J. (1998).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rural school: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western Australian rural high school stud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2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