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05: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胡興
研究生(外文):Hu, Hsiung
論文名稱: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Discipline Style and Students’Learning Achievement in Penghu County
指導教授:鄭崇趁鄭崇趁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溫騰光林曜聖鄭崇趁
口試日期:2011-06-1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6
中文關鍵詞:管教方式學習成效
外文關鍵詞:Discipline stylelearning achiev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6
  • 點閱點閱:65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2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澎湖縣國小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學習成效關係,瞭解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學習成效」之現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分析澎湖縣國小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學習成效的相關性及預測力。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及文件分析法進行研究,以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及教師為研究對象,抽出15學校、30位教師及403位學生進行調查,最後以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平均數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所獲結論如下:
一、良好的管教可建立師生最佳互動模式。
二、學生學習的成效應著重在對學生的支持而非強迫。
三、國小教師對學生採用的管教方式,以「支持型」層面最佳。
四、不同教師年齡、教師服務年資、學校規模與學校地區在支持型管教方式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教師性別與學校規模在放任型管教方式有顯著差異。
六、不同教師性別、教師年齡、教師服務年資、學校規模與學校地區在協商型管教方式有顯著差異
七、不同教師服務年資、教師最高學歷、學校規模與學校地區在強迫型管教方式有顯著差異
八、不同教師性別、教師年齡、教師服務年資、教師最高學歷與學校地區在學生國語科學習成效有顯著差異。
九、不同教師性別、教師服務年資、教師最高學歷、學校規模與學校地區在學生數學科學習成效有顯著差異。
十、國小教師使用支持型、協商型管教方式,學生的學習成效會愈高。
十一、運用高支持的教師管教方式,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研究者根據相關文獻分析探討及上述研究發現的結論,提出建議,以作為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與教育相關人員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管教方式、學習成效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Discipline Style and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in Penghu County
Abstract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discipline style and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in Penghu County, decipher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Penghu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discipline style” and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from background variants, analyze correlation and predictability of the Penghu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discipline style and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 study’s research method pertains to adopt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ing method and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 by focusing on the Penghu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s’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and teachers as the study subjects, polling 15 schools , 30 teachers and 403 schoolchildren to undergo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results derived are analyzed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the median, standard variation, independent average sampling count t 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the like.

The conclusion of study derives is as follows,
1. Good discipline can create the best interaction mode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
2. The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should focus on the support for students, not on enforcement.
3. The "support-type" discipline style used b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forms best for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4. Different ages, years of service, school sizes and school districts of teachers are apparently different in support-type discipline style.
5. Different genders and school sizes of teachers are apparently different in abdicate-type discipline style.
6. Different genders, ages, years of service, school sizes and school districts of teachers are apparently different in negotiate-type discipline style.
7. Different years of service, highest degrees, school sizes and school districts of teachers are apparently different in enforce-type discipline style.
8. Different genders, ages, years of service, highest degrees and school districts of teachers are apparently different in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achievement.
9. Different genders, years of service, highest degrees, school sizes and school districts of teachers are apparently different in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achievement.
10.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performs better a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se support type discipline style.
11. Using high Supporting teacher discipline style will help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suggestions as references for Penghu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education-related personnel research reference, according to analysis to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nclusions mentioned above.

Keywords: Discipline style, learning achievement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教師管教方式的意涵、理論與相關研究……………………………………… 13
  第二節 學生學習成效的意涵、理論與相關研究……………………………………… 34
第三節 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學習成效關係之相關研究…………………………………… 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5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1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63
  第一節 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管教方式之現況分析與討論…………………………… 63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下教師管教方式之差異分析與討論…………………………… 71
  第三節 澎湖縣國民小學學生學習成效之現況分析與討論…………………………… 90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與學生學習成效之差異分析與討論…………………………… 92
第五節 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學習成效之相關分析與討論……………… 103
  第六節 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學習成效之預測情形………………… 10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7
  第一節 結論……………………………………………………………………………… 107
  第二節 建議……………………………………………………………………………… 115
參考文獻………………………………………………………………………………………… 119
  一、中文部分……………………………………………………………………………… 119
  二、英文部分……………………………………………………………………………… 123
附錄一、正式問卷……………………………………………………………………………… 125
附錄二、專家內容效度意見彙整……………………………………………………………… 129

表次
表2-1 國內外研究對教師管教方式探討的重要向度彙整………………………………… 25
表2-2 國內外學者研究教師管教方式類型彙整…………………………………………… 26
表2-3 Tomal教師管教方式向度…………………………………………………………… 27
表2-4 教師管教方式相關研究論文………………………………………………………… 27
表2-5 教師管教方式相關研究對象分析…………………………………………………… 29
表2-6 教師管教方式與相關研究變項分析………………………………………………… 29
表2-7 教師管教方式與相關研究分析……………………………………………………… 30
表2-8 人口變項、學校環境變項與教師管教方式相關研究彙整………………………… 31
表2-9 學生學習成效重要向度彙整………………………………………………………… 41
表2-10 學生學習成效相關研究論文………………………………………………………… 42
表2-11 學生學習成效研究對象分析………………………………………………………… 43
表2-12 學生學習成效相關研究變項分析…………………………………………………… 43
表2-13 學生學習成效研究方法分析………………………………………………………… 44
表2-14 人口變項、學校環境變項與學生學習成效相關研究彙整………………………… 44
表2-15 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學習成效相關研究彙整……………………………………… 47
表2-16 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學習成效研究對象統計……………………………………… 48
表2-17 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學習成效實證研究論文之研究方法統計…………………… 49
表2-18 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學習成效相關研究結果彙整………………………………… 49
表3-1 各區域學校抽樣學生比例…………………………………………………………… 55
表3-2 教師管教方式編製之參考…………………………………………………………… 56
表3-3 教師管教方式各題內容及來源依據彙整…………………………………………… 57
表3-4 專家學者代碼與服務單位…………………………………………………………… 58
表3-5 學生自覺教師管教方式在問卷專家審題及篩選情形……………………………… 59
表3-6 教師管教方式之信度分析…………………………………………………………… 60
表3-7 問卷發送與回收……………………………………………………………………… 61
表4-1 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管教方式問卷得分分析摘要………………………………… 64
表4-2 教師管教方式問卷各題項得分之分析摘要………………………………………… 65
表4-3 不同性別之教師在管教方式之t檢定摘要………………………………………… 71
表4-4 不同年齡之教師在管教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73
表4-5 不同服務年資之教師在管教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76
表4-6 不同最高學歷之教師在管教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79
表4-7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在管教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1
表4-8 不同學校地區之教師在管教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4
表4-9 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管教方式整體與各構面上之差異情形……………………… 87
表4-10 澎湖縣國小學生學習成效平均Z分數……………………………………………… 91
表4-11 不同性別之教師在學生學習成效之t檢定摘要…………………………………… 93
表4-12 不同年齡之教師在學生學習成效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4
表4-13 不同服務年資之教師在學生學習成效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5
表4-14 不同最高學歷之教師在學生學習成效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6
表4-15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在學生學習成效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8
表4-16 不同學校地區之教師在學生學習成效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9
表4-17 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與學生學習成效之差異情形………………………………… 100
表4-18 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學習成效之相關分析摘要…………………………………… 103
表4-19 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學習成效之相關程度摘要…………………………………… 105
表4-20 教師管教各構面對學生學習成效之迴歸分析摘要………………………………… 106


圖次

圖1-1 研究流程……………………………………………………………………………… 10
圖2-1 教師管教類型………………………………………………………………………… 24
圖2-2 多元智慧餅…………………………………………………………………………… 37
圖3-1 研究架構圖…………………………………………………………………………… 51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一顧(1996)。國民小學教師情境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態度、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丁健仁(2005)。「精熟學習」策略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1985)。三民書局大辭典。台北:三民書局。
中華民國憲法(1947)。引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Pcode=A0000001&FLNO=21
王鍾和(2004)。國中小教師管教現況、問題與因應。學生輔導,93,46-55。
江雅真(2008)。國中生知覺導師幽默感、管教方式對班級氣氛與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清山(1984)。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專業教育背景與管教態度對學生生活適應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清山(1996a)。從教師法談教師管教權限。臺灣省中等學校輔導通訊,45,13-16。
吳清山(1996b)。教師管教權責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刊,5,123-135。
吳雅萍(2008)。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吳毓瑩(2003)。多元評量之解毒與解讀。課程與教學季刋,6(1),133-154。
吳德城(2001)。國小體臺專家教師教學行為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介至、林美伶(2000)。國中教師管教現況與問題。中等教育,51(2),67-79。
李介至、黃德祥(2002)。重建新世代的師生倫理。學生輔導,82,30-39。
李昕平(2009)。馬祖地區中學學生知覺導師領導風格與學生學習成效。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清榮(2005)。高雄市國小教師領導類型、班級氣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馨嫻(2007)。國中導師領導風格與學生學習態度、學業成就、生活適應之關聯性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周淑華(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正向管教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月盛(1999)。從教育法學觀點論教師管教與學生懲戒的有關問題。研習資訊,16(4),47-53。
林華中(2004)。台灣原住民族地區國中教師管教與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以桃竹苗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施又誠(2004)。中日小學體育教師有效教學行為及學生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以台北市與大阪市為例。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施佩芳(2000)。國小級任教師權力類型與學童學校壓力之相關研究。台東師院學報,13,183-210。
柯麗卿(2005)。國中資優生獨立研究與學習風格的關係及獨立研究學習成效相關因素之研究,資優教育研究,4(2),43-64。
洪榮鍵(2006)。國中生知覺之補習班教師管教方式、學習壓力與數學科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孫旻儀(2004)。國中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在校行為表現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旻儀、王鐘和(2007)。國中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在校學習動機關係之探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8,165-193。
徐世瑜(2003)。自我導向學習對於國小教育的意義。教育研究,116,114-119。
張芳全(2008)統計就是要這樣跑。台北:心理。
張春興(1998)。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家綺(2009)。彰化縣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成就動機與考試焦慮之關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系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滿玲(譯)(1999)。Shelley E. Taylor, Letitia Anne Peplau, David O. Sears 著。社會心理學。台北:雙葉書廊。
張馨尹(2006)。探討專題導向學習教學法之學習理論。師說,192,47-49。
教育基本法(2006)。引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Pcode=H0020045&FLNO=8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教師法(2009)。引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40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1997)。引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Pcode=H0020042&FLNO=3
莊燿隆(1999)。高雄市國小教師管教權力類型與班級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許清田(2003)。教師權力運用類型、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光安(2008)。澎湖縣國小學生的家庭環境、母親管教方式與親子關係之研究:以新移民與本國籍為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郁雯(2003)。電腦模擬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陳泰豪(2009)公立學校教師管教權之研究-以國民教育為核心。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陳雪雲(2000)。經驗、自我與學習。社會教育學刊,29,57-92。
陳博文(2007)。進行科學探究教學以促進五年級學生學習成效之探討。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麗鴻(2005)。科學史融入國小自然科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之研究-----以電磁鐵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曾柏嵐(2009)。國中學生知覺導師管教方式與學生焦慮之相關研究-以基隆市國中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明珠(2001)。國民小學教師人權教育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郁珉(2009)。國中生人格特質、知覺教師管教方式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姬芬(2002)。國小教師管教信念與管教行為相關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家燊(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內外控信念、父母及教師管教方式與焦慮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筱筠(2007)。國小高年級學生知覺父母管教方式、父母期望與自我調整學習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賓靜蓀(2010)。專訪全美最佳教師獎得主-雷夫.艾斯奎:我從來沒有放棄。台北:親子天下,16,66-71。
歐陽誾、蔡竺君(2001)。網路輔助自然科學習對不同能力水準及性別之國小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4,137-188。
蔡禹亮(2003)。國小電腦課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成效與班級互動影響之研究。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貞雄(2000)。體育教師的教學效能。國民體育季刊,29-4,42-51。
蔡慧君(2004)。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鄭崇趁(2002)。教育孩子的著力點。學生輔導,78,92-103。
鄭崇趁(2006)。教育的著力點。台北市:心理。
鄭嘉茜(2007)。植物園校外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學習成效之探討-以埤仔頭植物園為例。國立嘉義大學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盧雪梅(2005)。學校課程評鑑的學生學習成效評估:以表現標準報告學生學習就:以閱讀為例。國教新知,52-2,54-61。
盧筱萍(2005)。資訊融入國小社會領域教學對不同認知風格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戴佳平(2006)。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對於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鐘任琴(1997)。從教育法學觀點論教師管教權。教師之友,38-3,1-6。

貳、英文部分
Adorno, T. W.(1950). 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New York: Norton.
Etzioni A.(1975).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mplex organiz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Free Press.
Piccoli G., Ahmad R., & Ives B. (2001). Web-based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A research framework and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effectiveness in basic IT skills training. MIS Quarterly, 25(4), 401-426.
Simpson, J. A., & Weiner E.S.C. (Eds.). (1989)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Tomal, D. R. (2001). A comaparison of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teacher discipline styles. American Secondary Education. 30(1), 38-4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盧雪梅(2005)。學校課程評鑑的學生學習成效評估:以表現標準報告學生學習就:以閱讀為例。國教新知,52-2,54-61。
2. 鄭崇趁(2002)。教育孩子的著力點。學生輔導,78,92-103。
3. 蔡貞雄(2000)。體育教師的教學效能。國民體育季刊,29-4,42-51。
4. 歐陽誾、蔡竺君(2001)。網路輔助自然科學習對不同能力水準及性別之國小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4,137-188。
5. 陳雪雲(2000)。經驗、自我與學習。社會教育學刊,29,57-92。
6. 陳郁雯(2003)。電腦模擬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7. 張馨尹(2006)。探討專題導向學習教學法之學習理論。師說,192,47-49。
8. 徐世瑜(2003)。自我導向學習對於國小教育的意義。教育研究,116,114-119。
9. 孫旻儀、王鐘和(2007)。國中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在校學習動機關係之探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8,165-193。
10. 孫旻儀(2004)。國中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在校行為表現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11. 柯麗卿(2005)。國中資優生獨立研究與學習風格的關係及獨立研究學習成效相關因素之研究,資優教育研究,4(2),43-64。
12. 施佩芳(2000)。國小級任教師權力類型與學童學校壓力之相關研究。台東師院學報,13,183-210。
13. 林月盛(1999)。從教育法學觀點論教師管教與學生懲戒的有關問題。研習資訊,16(4),47-53。
14. 李介至、黃德祥(2002)。重建新世代的師生倫理。學生輔導,82,30-39。
15. 李介至、林美伶(2000)。國中教師管教現況與問題。中等教育,51(2),6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