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9 02: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蕭瑞豪
研究生(外文):Hsiao, Jui-Hao
論文名稱:機場外籍旅客跨國運輸一級毒品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on Foreign Passengers engaging in Class A Drug Smuggling at International Airports in Taiwan
指導教授:侯崇文侯崇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OU,CHUNG-WEN
口試委員:侯崇文許春金朱家崎
口試委員(外文):HOU,CHUNG-WENSHEU,CHUEN-JIMCHU,Chia-chi
口試日期:2011-06-2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犯罪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4
中文關鍵詞:空運外籍旅客跨國運輸毒品高風險族群
外文關鍵詞:aircraft transitforeign travelerstransnationaldrug-smugglinghigh-risk popul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79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是透過逐一分析近10年來所查獲跨國運輸毒品案件,以瞭解跨國毒品犯罪集團利用空運運輸毒品之型態。由查獲之外籍旅客之基本特性、犯罪利益、犯罪行為、偵查與判決結果之分佈與差異情形,找出高風險群特徵,提供國內查緝機關查辦之參考。
本研究採取內容分析法,係先透過財政部關稅總局取得於國內之國際機場、港口所查獲之跨國運輸毒品案件涉嫌人名冊計752人,依國籍區隔出國人與外籍人士,逐一搜尋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所建置「刑事犯罪資料網站」、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取得個案判決書、起訴書,發現符合本研究探討之運輸一級毒品之外籍旅客計81人。搜尋所得判決書、起訴書、國人入出境資料後進行綜整與編碼,以SPSS12.0版及excel進行資料整理,並依涉案人基本特性、犯罪利益、犯罪行為、偵查與判決情形等4變項,分別作計數統計、篩選、分類,依據上開特定變項占整體的百分比等頻率分析之統計方法,呈現歸納與分析結果。
本研究發現,可能運輸毒品之外籍旅客,其高風險族群特徵為:男性、年齡在20至50歲間、國籍為馬來西亞或新加坡、來台停留天數在3天以下、毒品起運地為泰國、非由本籍地所屬機場出發、來台前一站機場所屬國家為泰國或馬來西亞。另就犯罪行為與犯罪所得利益之相關性而言運輸毒品之重量、純度與犯罪所得利益無關;另就犯罪人基本特性、犯罪行為與判決結果之關聯性而言,法院判決之刑度與性別、年齡、國籍、偵查中自白情形、犯罪利益、運輸毒品重量、毒品純度、運毒方式並無關。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與我國現階段毒品查緝作為與政策,提出五點建議:
一、結合學術研究以提昇緝毒效能
二、運用犯罪資料庫分析之偵查方式突破以往監控上之盲點
三、貫徹「截毒於關口」為查緝跨國毒品犯罪之策略主軸
四、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增列「走私毒品罪」,以與國內之運輸毒品罪有所區隔
五、積極參與國際緝毒行動並結合國際力量打擊毒品犯罪
六、運用控制下交付手段瓦解毒品犯罪組織

The research, through careful analysis in drug smuggling cases cracked in recent 10 years, aims to understand the modus operandi of transnational drug-smuggling criminal gang by means of aircraft transit. Meanwhile, it also recognizes the attributes of the high-risk population for drug-combating authorities’ reference by analyzing common features of arrested foreign travelers, the interests of crime, criminal conduct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and judgment amongst cases.
The methodology adapted in this dissertation is content analysis. From the database of Directorate General of Customs, Ministry of Finance, a list of 752 persons arrested for drug smuggl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airports and harbors is collected and filtered for analysis. In the list, Taiwanese nationals and foreign nationals are separated. After that, this research makes use of two databases, crime data system built by Criminal Investigation Bureau, National Police Agency, Ministry of Interior, and Law and Regulations Retrieving System constructed by the Judicial Yua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obtain the verdicts and indictments and find 81 foreign subjects who were arrested for first degree drug smuggling. The next step is to code the above-mentioned data, including traveling records, and to run these variants with SPSS12.0 and Excel. The variants in this research are common features of arrested foreign travelers, the interests of crime, criminal conduct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and judgment amongst cases.
The research finds out the common features of high-risk people as follows: male, aged 20 to 50, Malaysia or Singapore nationals, staying within 3 days in Taiwan, drug collected in Thailand, departure from other countries, the previous stop is Thailand or Malaysia. As fo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riminal conducts and the interests of crime, the weights and concentration of drugs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ests of crime. As for the association among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 arrested, criminal conducts a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the sentence is not statistically associated with gender, age, nationality, confessions during investigation, interests of crime, weights, purity and the way of shipping of drugs.
In combination of this research and the present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against narcotics in this country, five suggestions/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as follows:
1. Academic studies should be emerged to enhance the effect and efficiency in drug-combating law enforcement.
2. Make use of crime data analyst in investigation to assist the shortcomings in typical surveillance methods.
3. Implement the “to intercept the drug from other countries at the entrance of national border” policy for combating transnational drug-smuggling crime.
4. Legislate the bill of “ narcotics smuggling chapter ”in the law to differ from the domestic transferring narcotics bills.
5. Actively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r operation for strengthening the global power against drugs.
6. To crack down the drug crime syndicates by means of control-delivery.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毒品犯罪之探討與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毒品犯罪之探討概述 5
第二節 全球毒品犯罪趨勢與防制概況 24
第三節 我國毒品犯罪與防制概況 33
第四節 相關實證研究 5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8
第二節 研究流程 60
第三節 研究方法 62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63
第四章 研究發現 65
第一節 涉案人基本特性分析 66
第二節 犯罪利益分析 73
第三節 犯罪行為分析 76
第四節 偵查與判決結果分析 8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結論 91
第二節 建議 99
第三節 研究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04
參考書目 107
附 錄 117
附錄一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117
附錄二 編碼表 126


表目錄
表2-2- 1 美國危險藥物管制法之毒品種類區分 8
表2-2- 2 Robert Merton之五種不同社會適應類型 11
表2-2- 3 臺灣地區精神醫療院所通報藥物濫用者使用藥物之種類分布統計表 21
表2-3- 1 臺灣地區精神醫療院所通報戒癮個案濫用藥物種類排名 34
表2-3- 2 查獲各類毒品數量 36
表2-3- 3 毒品偵字案件終結情形 38
表2-3- 4 地方法院檢察署偵辦毒品案件裁判確定有罪情形 38
表2-3- 5 新入監毒品犯人數(94-98年) 39
表2-3- 6 新入監製造、販賣、運輸毒品犯人數 40
表2-3- 7 新入監施用毒品犯人數 41
表2-3- 8 毒品案件辦理情形統計表 43
表2-3- 9 新入監受刑人再累犯率 44
表2-3- 10 近17年臺灣各監獄毒品犯統計(中華民國82年至98年) 45
表4-1- 1 運輸毒品外籍旅客與執行裁判確定有罪者、監獄新入監受刑人比較表 66
表4-1- 2 犯罪時年齡 67
表4-1- 3 運輸毒品外籍旅客國籍、犯罪時住居地、境外共犯比較表 67
表4-1- 4 運輸毒品外籍旅客來臺次數統計 69
表4-1- 5 運輸毒品外籍旅客曾來臺停留天數統計 70
表4-1- 6 運輸毒品外籍旅客遭緝獲當次入境機場情形 70
表4-1- 7 運輸毒品外籍旅客接觸毒品犯罪機會與動機 71
表4-1- 8 運輸毒品外籍旅客與境外主嫌關係 72
表4-2- 1 毒品犯罪集團承諾支付現金之貨幣種類 73
表4-2- 2 運輸毒品之外籍旅客與毒品犯罪集團約定運輸毒品之代價一覽表 73
表4-2- 3 犯罪集團支付運輸毒品酬勞與運輸毒品外籍旅客來台期間住宿--情形一覽表 74
表4-2- 4 運輸毒品外籍旅客來臺期間機票與生活費用情形一覽表 75
表4-3- 1 遭查獲毒品驗餘淨重與純質淨重比較表 77
表4-3- 2 毒品起運地所屬國家及所屬產製毒地區比較 78
表4-3- 3 運輸毒品外籍旅客來臺住所與交付毒品處所之選擇 83
表4-4- 1 發現運輸毒品犯行人員與查獲原因之比較 85
表4-4- 2 境內與境外查獲共犯情形一覽表 86
表4-4- 3 起訴與檢察官求刑情形 87
表4-4- 4 判決進行與完成情形 87
表4-4- 5 運輸毒品外籍旅客判決情形 88
表4-4- 6 起訴與判決分案制結案所經日數統計 89
表4-4- 7 羈押日數與查獲至入監執行所經日數比較 90
表5-1- 1 運輸毒品外籍旅客基本特性 92
表5-1- 2 犯罪利益綜合分析 93
表5-1- 3 犯罪行為綜合分析 95
表5-1- 4 偵查與判決結果綜合分析 97







圖目錄
圖1-1- 1 全球非法藥物使用情形 2
圖2-2- 1 赫胥社會控制理論模型 13
圖2-3- 1 臺灣地區精神醫療院所通報藥物濫用者使用藥物之統計分布圖 33
圖2-3- 2 臺灣地區濫用藥物尿液檢驗趨勢圖(88年~99年) 35
圖2-3- 3 新入監施用毒品犯統計情形 41
圖2-3- 4 近10年(89~98年)新入監受刑人犯罪次數比率 42
圖2-3- 5 近17年來毒品犯罪起訴、判決與再累犯統計 44
圖2-3- 6 臺灣98年度跨國運輸毒品型態緝獲件數分析 48
圖2-3- 7 臺灣98年度跨國運輸毒品型態緝獲毒品純質淨重分析 49
圖3-2- 1 研究流程圖 61
圖4-1- 1 運輸毒品外籍旅客國籍、犯罪時住居地與境外共犯國籍所屬洲別統計 68
圖4-3- 1 自90-99年查獲外籍旅客運輸一級毒品案毒品驗餘淨重折線圖 76
圖4-3- 2 自90-99年查獲外籍旅客運輸一級毒品案毒品案查獲人數長條圖 76
圖4-3- 3 查獲外籍旅客運輸毒品案毒品純度統計圓形圖 78
圖4-3- 4 境外毒品犯罪集團交付毒品處所百分比圖 79
圖4-3- 5 運輸毒品外籍旅客遭查獲當次出發地與國籍關係百分比圖 79
圖4-3- 6 遭查獲當次來臺前一站機場所屬國家或地區次數長條圖示 80
圖4-3- 7 遭查獲毒品包裝者身分百分比圖 80
圖4-3- 8 外籍旅客運輸毒品方式百分比圖 81
圖4-3- 9 外籍旅客取得毒品至遭查獲所經天數百分比 81
圖4-3- 10 運輸毒品外籍旅客來臺後離開機場之方式百分比圖 82
圖4-3- 11 外籍旅客來臺計畫落腳住宿縣市 82
圖4-4- 1 運輸毒品外籍旅客遭查獲月份統計情形長條圖 84
圖4-4- 2 運輸毒品外籍旅客遭查獲時間統計情形長條圖 85
圖4-4- 3 運輸毒品外籍旅客遭查獲地點百分比圖 86
圖5-5- 1 可能擔任運輸毒品任務之高風險族群特徵 98


一、中文書籍
中共國家禁毒委員會編,1992,《禁毒教育讀本》。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王守潛,1990,《國際航空運送與責任賠償之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
司法院,2003,《從統計數字看當前毒品犯罪問題》。台北:司法院。
朱蓓蕾,2005,《兩岸交流的非傳統性安全》。台北,遠景基金會。
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2003,《藥物濫用防制宣導教材》,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1,《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呂天,2000,《邪惡的罌粟:20世紀毒品問題掃描》。重慶:重慶出版社。
李政賢、廖致桓、林靜如譯,2007,Uwe Flick著《質性研究導論》。台北:五南。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周愫嫻、曹立群合著,2007,《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台北:五南。
林宜君、陳仟萬,1999,《抓毒專家小六法》。台北:永然文化。
法務部,2004,《犯罪狀況及其分析(中華民國92年)》。台北:法務部。
法務部,2006,《犯罪狀況及其分析(中華民國94年)》。台北:法務部。
法務部統計處,2010,《法務部統計年報》。台北:法務部。
法務部等,2009,《中華民國法務統計年報》。台北:法務部。
法務部等,2010,《九十九年反毒報告書》。台北:法務部。
法務部調查局,2006,《2005年經濟及毒品犯罪防制工作年報》。台北:法務部調查局。
法務部調查局,2007,《2006年經濟及毒品犯罪防制工作年報》。台北:法務部調查局。
邱創教主編,1998,《毒品犯罪懲治與防範全書》。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2003,《美國國務院2002全球恐怖主義形勢報告》。
胡幼慧主編,2002,《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席汝輯,2003,《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
馬傳鎮,2008,《犯罪心理學新論》。台北:心理。
崔敏,1999,《毒品犯罪發展趨勢與遏止對策》。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許春金,1996,《青少年犯罪原因論》。台北:五南。
許春金,2003,《犯罪學》。台北:三民。
許春金,2007,《犯罪學》修訂五版。台北:三民。
許春金,2008,《犯罪預防與犯罪分析》。台北:三民。
許春金,2009,《人本犯罪學》,修訂二版。台北:三民。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性研究》。台北:五南。
陳淑莊,1998,《世界毒品大戰》。北京:法律出版社。
傅美惠,2001,《臥底偵查之刑事法與公法問題研究》。台北:元照。
項靖、陳儒晰、李美馨譯,2002,《論文計畫與研究方法》。台北:韋伯。
黃軍義,1995,《毒品犯罪型態及相關問題之研究》。台北:法務部,頁14-15。
黃富源、范國勇、張平吾,2006,《犯罪學概論》。台北:五南。
楊士隆,2007,《犯罪心理學》,四版二刷。台北:五南。
楊國樞等編,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第十三版。台北:東華。
蘇智良,1997,《中國毒品史》,上海:人民。
二、中文期刊及研究資料
朱蓓蕾,2005,<全球毒品走私活動:非傳統性安全之分析>。《東亞研究》36(2):55-87。
吳秀貞、林珊汝,2007,<國際社會之毒品問題防制發展趨勢>。《研考雙月刊》,31卷6期。
宋維村,1995,<心理危險因子與青少年藥物濫用>。《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八卷一期,頁4-5。
李雲昭,2003,<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危害及預防>。《警政與犯罪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周碧瑟,2000,《台灣地區在校青少年藥物使用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行政院衛生署八十八年度委託研究報告。
孟南,1998,<對大陸毒品犯罪探討>。《中共研究》,32卷8期。
林占青,1997,《防制毒品犯罪實務問題之研究》。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86年度研究計畫項目研究報告。
林式穀,2004,《海洛因的健康影響》。台北:國家衛生研究院。
林健揚、柯雨瑞,2003,《毒品犯罪與防治》。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
唐心北,1993,<藥物濫用成癮者之心理社會治療>,發表於《行政院衛生署藥物濫用防制研討會》,頁108-112。
張中勇,2001,《台灣海峽非傳統性安全威脅之評估》。戰略與國際研究,第三卷第四期(2001),頁20~21。
張平吾,2003,<海峽兩岸毒品犯罪現況及其防治對策>。《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4期。
張學鶚、楊士隆,1997,<台灣地區少年施用毒品行為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三十期。
郭崇武,2004,<中國大陸毒品犯罪問題與緝毒工作>,發表於《海峽兩岸犯罪問題-關於兩岸毒品犯罪問題與緝毒工作研討會》,法務部調查局緝毒中心,展望與探索雜誌社聯合舉辦。
郭親儒,1991,<安非他命氾濫的社會因素及因應對策>。《諮商與輔導月刊》,第六十一期,頁26-27。
陳為堅,2003,《台北地區青少年藥物濫用調查:全國性調查之先導研究》,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九十二年委託研究報告。
陳瑞仁,2004,<控制下交付與搜索逮捕之關係>。《日新》,第三期。
楊士隆等,2007,《建立台灣毒品問題整體圖像、趨勢變化指標體系與實際毒品濫用人數推估模式之研究》結案報告。法務部委託研究。
楊士隆等,2007,《毒品問題與對策》,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委託研究計畫。
詹中原,2007,《從全球治理論脞國毒品防制政策(drug abuse)之機制建構》,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憲政(研)096-024號。

趙哲明,1986,<藥物和毒品的分析>,發表於《中美警察學術研討會》,內政部警政署、中央警官學校主辦。
鄭幼民,2004,<海峽兩岸毒品犯罪現況分析>。《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6期。
鄭幼民,2004,<海峽兩岸新興毒品犯罪現況分析>。《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1期。
戴育毅,1998,跨國性組織犯罪問題之探討,《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一)》,法務部犯罪研究中心,頁53。
謝立功,2001,<國際抗制毒品犯罪之研究-以臺灣地區之跨境毒品犯罪為核心>。《警學叢刊》,第31卷第6期。
謝立功,2002,淺悉中美刑事司法互助協定及其對防制跨國犯罪之影響,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報,創刊號,2002年,頁4。
蘇南桓,1996,<控制下交付>行動(Controlled Delivery)(上)。《法務通訊》,第1757期。
蘇南桓,1997,<控制下交付>行動(Controlled Delivery)(下)。《法務通訊》,第1759期。

三、學術論文
孔懷瑞,2007,《台海兩岸毒品犯罪問題分析- 兼論兩岸合作打擊毒品犯罪》,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乃民,2000,《有關毒品犯罪之國際刑事司法互助》,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昭淳,1992,《濫用藥物少年人格特質與社會適應之研究》,文化大學兒福所碩士論文。
朱正聲,2006,《全球化下我國緝毒工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旭麗,2004,《社會控制、自我控制與少女偏差行為》,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源富,1998,《毒販生活型態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碩士論文。
李明盛,1996,《犯罪模式分析之研究-以臺灣海洛因及安非他命交易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菖,2006,《毒品犯罪抗制政策之探討—以「斷絕供給」實務運作為分析核心》,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在培,2010,《特殊犯罪的監聽偵查-以毒品犯罪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
林志信,2010,《縱火犯生命歷程與犯罪模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佳璋,2007,《受監禁男性海洛因濫用者生活型態影響因素及其犯罪經驗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玲貞,2007,《論跨國毒品控制下交付偵查機制之法制與實踐》,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家湄,2008,《兩岸運輸毒品犯生活歷程與走私模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
林秝楨, 2008,《毒品犯犯罪模式之分析-以毒品市場為核心》,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
林淑卿,1997,《毒品防制政策之問題界定》,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曉麗,2008,《製造、運輸、販賣毒品罪量刑影響因素與量刑準則之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世昌,2009,《我國運用控制下交付在毒品犯罪偵查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義順,2003,《跨國毒品走私法制與實踐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金海,2000,《跨國犯罪控制機制之研究-我國關於非法入出境之犯罪防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舒博,2005,《毒品犯之生活歷程與走私犯罪模式之研究-以海洛因販賣者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
陳玉書,1988,《社會連結與女性少年偏差行為-赫胥社會控制理論之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
程冠豪,2004,《成年海洛因濫用者衝動性、用藥信念、用藥渴求與復發意向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安谷,2007,《非傳統安全威脅對我國家安全影響之探討-以毒品走私為例》,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益盟,2006,《兩岸共同打擊跨國組織犯罪之合作-以毒品犯罪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渟鈺,2008,《男性海洛因成癮者生命歷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奇秀,2006,《影響毒品犯罪率因素之實證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蔡鴻文,2001,《台灣地區毒品犯罪實證分析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幼民,2004,《我國毒品犯罪問題與防制機制-以緝毒工作為核心之分析》,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鄭湘怡,2010,《勞工保險詐欺型態及特徵之研究-以地方法院有罪判決為分析》,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仰歸,2004,《從國際公約論我國毒品犯罪防制之法制與實踐》,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弘政,2004,《全球運籌模式下航空貨運承攬業者之地位與提單之研究》,世新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裕翔,2006,《我國毒品犯罪之立法研究:以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為中心》,國防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英文部分
Bob Keizer. The Netherlands' Drug Policy ( paper to be presented at the hearing of the Special Committee on illegal Drugs, Ottawa, November 19, 2001).
Cohen,Lawrence E.and Marcus Felson. 1979. Social Change and Crime Rate Trends: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44:558-608.
Durkheim,Emile. 1965. The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trans.Smarah Solovay and John H.Muller and edited by Sir George E.G.Garlin,New York:Macmilla.
Gottfredson, Michael and Travis Hirschi. 1990. A General Theory of Crim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Hirschi, Travis, (1969). A New Theory of Delinquency and Crime, Federal Probation 25:42-46.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for the Adoption of a Convention against Illicit Traffic in Narcotic Drugs and Psychotropic Substances, Vienna, 25 November-20 December 1988, vol. I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Sales No. E.94.XI.5).
U.S. Department of State, International Narcotics Control Strategy Report. 2007. Released by the Bureau of International Narcotics and Law Enforcement Affairs, March 2007.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UNODC). 2006. Regional Center for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Demand Reduction Strategy 2006-2010.
Williams.Phil., and Black, Stephen. Transnational Treats: Drug Trafficking and Weapons Proliferation. Contemporary Security policy.Vol.15 No.1 (1994), pp. 117-151.
Williams.Phil., and Savona,Ernesto U. Problems and Dangers Posed by Organized Transnational Crime in the Various Regions of the World, in Williams, Phil.and Savona, Ernesto U.edited.The United Nations and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London:Frank Cass, 1995), pp21~23;Richards,James R. Transnational Criminal Organizations.Cybercrime,and Money Laundering(London:CRC Press, 1999), p43~45.
五、相關網站
DEA-JUST THINK TWICE,http://www.justthinktwice.com/(最後造訪日期2011/03/05)
http://web.customs.gov.tw/statistic/statistic/dog/dogindex1.html(最後造訪日期2011/02/03)
http://www.drugpolicy.org/homepage.cfm(最後造訪日期2011/04/15)
http://www.parl.gc.ca/37/1/parlbus/commbus/senate/Com-e/ille-e/Presentation-e/keizer-e.htm(最後造訪日期2010/05/17)
International Harm Reduction Association (IHRA),http://www.ihra.net/(最後造訪日期2010/04/07)
International Narcotics Control Board (INCB),http://www.incb.org/(最後造訪日期2010/11/12)
National Council on Alcoholism and Drug Dependence (NCADD),http://www.addictiondata.org/
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 (NIDA),http://www.nida.nih.gov/nidahome.html(最後造訪日期2011/05/21)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http://www.nih.gov/
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SAMHSA),http://www.samhsa.gov/(最後造訪日期2010/10/31)
U.S 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DEA),http://www.justice.gov/dea/index.htm(最後造訪日期2010/11/19)
United Nations Offices on Drugs and Crime (UNODC),http://www.unodc.org/unodc/index.html?ref=menutop(最後造訪日期2010/11/28)
內政部警政署,http://www.npa.gov.tw/NPAGip/wSite/mp?mp=1(最後造訪日期2011/05/20)
反毒資源線上博物館,http://antidrug.fda.gov.tw/(最後造訪日期2011/06/10)
司法院司法統計,http://www.judicial.gov.tw/juds/index1.htm(最後造訪日期2010/12/25)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最後造訪日期2011/06/14)
行政院衛生署,http://www.doh.gov.tw/cht2006/index_populace.aspx(最後造訪日期2011/06/08)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http://www.fda.gov.tw/index.aspx(最後造訪日期2011/06/08)
行政衛生署疾病管制局,http://www.cdc.gov.tw/mp.asp?mp=1(最後造訪日期2011/06/05)
法務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moj.gov.tw/mp.asp?mp=001(最後造訪日期2011/06/14)
法務部戒毒資訊網,http://refrain.moj.gov.tw/html/index.php(最後造訪日期2011/05/20)
法務部調查局,http://www.mjib.gov.tw/(最後造訪日期2011/02/20)
財政部關稅總局,http://web.customs.gov.tw/lp.asp?CtNode=11059&CtUnit=1028&BaseDSD=7(最後造訪日期2011/01/10)
國家圖書館,http://www.ncl.edu.tw/mp.asp?mp=2(最後造訪日期2011/06/10)
教育部春暉專案,http://140.111.1.169/mildata/white/index.htm?open(最後造訪日期2010/12/18)
愛滋虛擬博物館,http://www.cdc.gov.tw/mp.asp?mp=220(最後造訪日期2010/12/1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玉書,1988,《社會連結與女性少年偏差行為-赫胥社會控制理論之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
2. 蘇南桓,1997,<控制下交付>行動(Controlled Delivery)(下)。《法務通訊》,第1759期。
3. 蘇南桓,1996,<控制下交付>行動(Controlled Delivery)(上)。《法務通訊》,第1757期。
4. 謝立功,2002,淺悉中美刑事司法互助協定及其對防制跨國犯罪之影響,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報,創刊號,2002年,頁4。
5. 謝立功,2001,<國際抗制毒品犯罪之研究-以臺灣地區之跨境毒品犯罪為核心>。《警學叢刊》,第31卷第6期。
6. 鄭幼民,2004,<海峽兩岸新興毒品犯罪現況分析>。《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1期。
7. 鄭幼民,2004,<海峽兩岸毒品犯罪現況分析>。《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6期。
8. 陳瑞仁,2004,<控制下交付與搜索逮捕之關係>。《日新》,第三期。
9. 郭親儒,1991,<安非他命氾濫的社會因素及因應對策>。《諮商與輔導月刊》,第六十一期,頁26-27。
10. 郭崇武,2004,<中國大陸毒品犯罪問題與緝毒工作>,發表於《海峽兩岸犯罪問題-關於兩岸毒品犯罪問題與緝毒工作研討會》,法務部調查局緝毒中心,展望與探索雜誌社聯合舉辦。
11. 張學鶚、楊士隆,1997,<台灣地區少年施用毒品行為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三十期。
12. 張平吾,2003,<海峽兩岸毒品犯罪現況及其防治對策>。《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4期。
13. 張中勇,2001,《台灣海峽非傳統性安全威脅之評估》。戰略與國際研究,第三卷第四期(2001),頁20~21。
14. 孟南,1998,<對大陸毒品犯罪探討>。《中共研究》,32卷8期。
15. 宋維村,1995,<心理危險因子與青少年藥物濫用>。《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八卷一期,頁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