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依姓氏筆畫排列)
一、專書
Arthur Best著,蔡秋明、蔡兆誠、郭乃嘉譯,《證據法入門 美國證據法評釋及實例解說》,臺北,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Claus Roxin著,吳麗琪譯,《德國刑事訴訟法》,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Rolando V. del Carmen原著,李正峰、林燦章、邱俊誠、洪文玲、馬中惠、曹昌棋、黃文志、黃富源、黃慧娟、陳明傳、梁世興、章光明、程法彰、劉嘉發、蔡庭榕、潘維大合譯,美國刑事偵查法制與實務:Criminal Procedure Law and Practices, Thomson Learning Company,2006年。
王兆鵬,《一事不再理》,臺北,元照出版社,2008年。
王兆鵬,《刑事訴訟法講義(二)》,臺北,作者自版,2008年。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一)》,臺北,作者自版,2002年。
王兆鵬,《美國刑事訴訟法》,臺北,作者自版,2004年。王兆鵬,《新刑訴‧新思維》,臺北,作者自版,2005年。
王兆鵬,《路檢、盤查與人權》,臺北,作者自版,2001年。
王兆鵬,《辯護權與詰問權》,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司法院編印,《司法改革八年—Judical reform 8 anniversary: the judical yua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臺北,司法院,2007年。
石井正一,陳浩然譯,《日本實用刑事證據法》,臺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朱石炎,《刑事訴訟法論》,臺北,三民書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吳巡龍,新刑事訴訟制度與證據法則,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李惠宗,《憲法要義》,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李學燈,《證據法比較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
周叔厚著,《證據法論》,臺北,作者自版,1992年。
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中冊)》,臺北,作者自版,2006年。
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林山田,《刑事程式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林鈺雄,《刑事法理論與實踐》,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總論篇》,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林鈺雄,《搜索扣押註釋書》,臺北,作者自版,2001年。
林輝煌,《論證據排除:美國法之理論與實務-Exclusionary Rule: theory and practice》,臺北,元照出版社,2006年。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約書亞‧德雷斯勒、艾倫‧C.邁克爾斯著,吳宏耀譯,美國刑事訴訟法精解:第一卷‧刑事偵查:Understanding Criminal Procedure,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張麗卿,《刑事訴訟制度與刑事證據》,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陳志龍《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臺北,作者自版,1994年。
陳運財,《刑事訴訟與正當法律程式》,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陳樸生,《刑事訴訟實務》,臺北市:作者自版,1990年。
陳樸生,《刑事證據法》,臺北,三民書局,1970年。
曾正一,《偵查法制專題研究》,桃園,中央警大出版社,2006年。
湯德宗、黃國昌著,《司法改革十週年的回顧與展望會議實錄》,臺北,新學林出版社,2010年。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黃朝義,《刑事訴訟法》,臺北,一品文化出版社,2007年。
黃朝義,《刑事訴訟法證據篇》,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黃朝義,《刑事證據法研究》,臺北,元照出版社,2000年。
黃翰義,《程式正義之理念(二)》,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黃翰義,《程式正義之理念(三)》,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蔡兆誠,《法律電影院》,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蔡墩銘譯,《德日刑事訴訟法》,臺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二、期刊
Brian Kennedy著,關重熙譯,蔡兆誠校訂,《證據排除法則—以美國加州為例》,律師雜誌,第232期,2000年1月。
王兆鵬,《起訴審查—與美國相關制度之比較研究》,臺灣刑事法學會編著,「刑事訴訟之最新增修與實踐」, 2002年9月。王兆鵬,《證據排除法則(上)》,司法週刊,第1150期,2003年9月10日。
王兆鵬,《證據排除法則之性質與目的》,刑事證據法則之新發展—黃東熊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何賴傑,《正當法律程式原則—刑事訴訟法上一個新的原則?》,憲政時代,第25卷第4期,2000年4月。何賴節,《訊問被告未全程錄音錄影之法律效果》,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2000年7月。
吳巡龍,《由義大利改革刑事訴訟制度之經驗檢討我國的修法方向》,新刑事訴訟制度與證據法則,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吳巡龍,《我國與美國證據排除實務運作之比較—兼評最高法院相關判決》,臺灣法學雜誌,第141期,2009年12月。
吳巡龍,《我國與美國證據排除實務運作之比較—兼評最高法院相關判決》,臺灣法學雜誌,第141期,2009年12月。
吳巡龍,《新法施行後錄音(影)有瑕疵時,被告筆錄證據能力的判斷及自由之證明》,月旦法學雜誌,第113期,2004年10月。林山田,《論正當法律程式原則》,軍法專刊,第45卷第4期,19990年4月。林俊益,《本土化之證據排除法則—最高法院之判決回顧與前瞻》,台灣法學,第55期,2004年2月。林裕順,《違法蒐集證據排除法則之比較法研究—以臺、日最高法院判決為中心》,臺灣法學雜誌,第140期,2009年11月。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第一五八條之四的平臺定性—以最高法院裁判為例證》,臺灣法學雜誌,第140期,2009年11月。
林鈺雄,《違法搜索與證據禁止》,台大法學論叢,第28卷第2期,1999年1月。林鈺雄,《德國證據禁止論之發展與特色》,律師雜誌,第232期,2000年。林輝煌,《證據排除法則之思辨—美國法制之借鏡(上)》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7期,2006年10月。林輝煌,《證據排除法則之思辨—美國法制之借鏡(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8期,頁36,2006年11月。法治斌,《論違法搜索所得證據之排除》,政大法學評論,第25期, 1982年6月。法治斌,《憲法、行政法雙響炮下之員警臨檢》,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3期,2002年4月。洪禎雄,《論證據排除法則》,政大法學評論,第25期,1982年6月。
張麗卿,《論違法取得證據之排除(二)》,軍法專刊,第33卷第4期,1987年4月。陳運財,《反思落實人身自由保障的契機》,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24期,2009年3月。陳運財,《國家權力實施通訊監察之界線及其制衡》,法治國之刑事立法與司法—洪福增律師八秩晉五壽辰祝壽論文集,臺北,許玉秀發行,1999年。
陳運財,《禁止夜間詢問之原則》,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期,2000年1月。陳運財,《違法證據排除法則之回顧與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113期,2004年10月。陳運財,《論刑事訴訟制度之改革方向》,律師雜誌,第238期,1999年7月。陳運財,《論刑事訴訟證據法則之修正—評司法院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律師雜誌,第255期,2000年12月。陳運財,《證據能力有無之舉證責任問題研究》,刑與思(Strafrecht und Denken)—林山田教授紀念論文集,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陳運財,《警訊錄音之研究—最高法院88年度臺上字第5762號刑事判決評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4期, 2001年7月。
陳運財,《釋字第三九二號解釋與刑事訴訟制度的變革》,刑事法雜誌,第41卷第1期,1997年2月。陳樸生,《論刑事訴訟之證據排除與禁止(一)、(二)、(三)、(四)》,軍法專刊,第38卷第8期,(1992年8月)、第9期,(1992年9月)、第10期,(1992年10月)、第11期,(1992年11月)。葉建廷,《自白任意性法則》,刑事證據法則之新發展—黃東熊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劉秉鈞,《法院職權調查之範圍》,刑事證據法則之新發展—黃東熊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蔡碧玉,《2003年刑事訴訟法新修正條文簡介(八)》,法務通訊,第2194期第4版,2003年7月24日。蔡墩銘《通訊監聽與證據排除》,刑事法雜誌,第39卷第1期,1995年2月。三、工具書
薛波主編,《元照英美法詞典: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Anglo-American Law》,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四、網路資源
Westlaw:https://lawschool.westlaw.com
司法院大法官網站: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法源法律網:http://www.lawbank.com.tw/
美國最高法院:http://www.supremecourt.gov/default.aspx
五、立法資料
立法院公報,第86卷第55期,1997年12月24日。
立法院公報,第86卷第52期,1997年12月13日。
立法院公報,第92卷第5期委員會紀錄。
貳、外文部分(依字母排列)
一、專書
Jerold H. Israel and Wayne R. LaFAVE, Criminal Procedure-Constitutional Limitation, (WEST PUBLISHING CO. 1993) (1971).
Marvin Zalman, Criminal Procedure: Constitution and Society (Vernon R. Anthony ed.,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7) (1991).
Peter Nicolas, Evidence—A Problem-Based And Comparative Approach,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2009) (2005).
Phillip A. Hubbart, Making Sense of Search and Seizure Law—A Fourth Amendment Handbook,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2005) (2005).
Ronald W. Eadeas, Mastering Evidence,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2008) (2008).
Steven L. Emanuel and Steven Knowles, Emanuel Law Outlines: Criminal Procedure (Larchmont, NY: Emanuel, 1998-99).
二、期刊
Anthony G. Amsterdam, Perspectives on the Fourth Amendment, 58 Minn. L. Rev. 349 (1974)
Arthur G. Lefrancois, ON EXORCISING THE EXCLUSIONARY DEMONS: AN ESSAY ON RHETORIC, PRINCIPLE, AND THE EXCLUSIONARY RULE, 53 U. Cin. L. Rev. 49 (1984)
Christopher Slobogin, Why Liberals Should Chuck the Exclusionary Rule, 1999 UILLR 363 (1999)
H. Richard Uviller, EVIDENCE FROM THE MIND OF THE CRIMINAL SUSPECT: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CURRENT RULES OF ACCESS AND RESTRAINT, 87 Colum. L. Rev. 1137 (1987)
Potter Steward, THE ROAD TO MAPP v. OHIO AND BEYOND: THE ORIGINS,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THE EXCLUSIONARY RULE IN SEARCH-AND-SEIZURE CASES, 83 Colum. L. Rev. 1365 (1983)
Welsh S. White, WHAT IS AN INVOLUNTARY CONFESSION NOW? 50 Rutger L. Rev. 2001 (1998)
William C. Herffernan, Foreword:The Fourth Amendment Exclusionary Rule as a Constitutional Remedy, 88 GEOLJ 799 (2000)
Yale Kamisar, GATES, ‘PROBABLE CAUSE,’ GOOD FAITH,' AND BEYOND, 69 Iowa L. Rev. 551 (1984)
Yale kamisar,“What is an ‘Involuntary’Confession? Some Comments on Inbau and Reid’s Criminal Interrogation and Confession” 17 Rutger L. Rev.728 (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