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圖書
Coco(1996)。Coco政治漫畫1995-1996。台北市:時報文化。
王平(1987)。一個中國,王平筆下的兩岸政治漫畫。台北市:群流出版社。王平(1987)。一支筆畫漫畫。台北市:群流出版社。王平(1995)。政經八百。台北市:漫畫家出版社。王受之(2009)。動漫畫設計(I)(II)。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汪琪(1982)。文化與傳播。台北市:三民。
方成(1992)。報刊漫畫學。台北:亞太圖書。
江帆(1998)。江帆漫畫。天津:人民日報出版社。
任東明繪(2006)。鍾淑貞主編。漫畫基本造形。台北市:武陵出版社。
李明明(1993)。古典與象徵的界線。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宗健(1977)。漫畫創作與修養。台北:五洲出版社。
李美蓉(1994)。揮不走的美-文藝復興到象徵主義名畫欣賞。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闡(1998)。漫畫美學。台北市:群流出版社。
邱永福(2004)。造形原理。台北市:藝風堂。
周积寅(2005)。中國畫論輯要。南京市:江蘇美術。
展良(2000)。寶島之星。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加偉(2008)。當代臺灣人物圖譜。中國:福建教育出版社。
彭懷恩(2002)。媒介與台灣民主化。台北:中華傳播學會。
陳仲偉(2008)。臺灣漫畫年鑑。台北:杜葳廣告股份有限公司。
陳錦忠(2010)。雕塑符號與傳達。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陳慶熇(1982)。漫畫藝術導論。台北市:黎明出版社。陳朝平(1986)。繪畫欣賞與欣賞教學之研究。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雄獅(發行)(2003)。漫畫百寶箱。台北市:雄獅美術。
郭瓊俐、曾慧琦著(2003)。新聞採訪-第一線採訪手邊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師永剛、詹涓(2006)。切格瓦拉畫傳。台北市:聯經。
碧風羽(2009)。漫畫人物造形設計&基本畫法。台北縣:楓書坊文化。
廖瓊芳(2000)。世界名畫家全集 杜米埃。台北市:藝術家出版。
蕭乾(1992)。蕭乾選集(四)。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劉思亮(1992)。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王旭(1985)。中共傳播媒介塑造的台灣形象。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李宗桂(1978)。外交關係與報紙塑造他國映象之相關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胡淑裕(1987)。大眾媒介塑造政治人物形象之研究-孫運璿、林洋港、李登輝芝個案分析。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劉平君(2003)。解構流行文化的權力軌跡-試析台灣漫畫文化。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博士論文,台北市。吳智怡(2002)。女性政治人物媒體形象之政治漫畫分析。第十屆政大廣告暨公關學術與實務研討會,南華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吳柏毅(2008)。藝術武器─喬治葛洛茲的政治諷刺圖像。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蕭嘉猷(1999)。人物插畫造形的「誇張」與「變形」表現類形探討。商業設計學報第三期,P185-196。台中商業技術學院。朱善傑(2004)。漫畫表現形式在動畫中的應用研究-以漫畫造形與漫畫符號為中心。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李欣樺(2007)。臺灣媽祖文化之吉祥物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藝術指導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悅棋(2006)。美國電影漫畫英雄圖像在視覺藝術的運用與設計之研究。稻江學報第三卷第一期,P241-256。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三)翻譯圖書
小河原智子(2010)。楊鴻儒譯。似顏繪,看誰畫誰就像誰。台北縣:三悅文化圖書事業有限公司。
手塚治蟲(2009)。周芝羽譯。手塚治蟲的漫畫之旅。台北市:台灣東販。
神林恆道、潮江宏三、島本浣(1996)。潘襎譯。藝術學手冊。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森田全次原(2000)。林雅慧譯。漫畫DIY三日通。新店市:世茂。
Barthes, Roland(1999)。董學文、王葵譯。符號學美學。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原作出版於1957)。
Weedon, C.(1994)。白曉紅譯。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台北:桂冠出版社。
Fiske, J.(2002)。張錦華譯。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Keynes, J.(2005)。文輝譯。20世紀世界政要排行榜。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Giannettie, L.(2005)。焦雄屏譯。認識電影。臺北:遠流出版社。
Miranda & Philip(2009)。李時芬、林淑媚譯。符號與象徵:圖解世界的秘密。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Eco, U.(2008)。彭准棟譯。醜的歷史。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Giannettie, Louis.(2005)。焦雄屏譯。認識電影。台北:遠流圖書。
二、西文部分
John, F. / Hartley John(2004). Reading Television.England:Routledge.
Hall, S.(1973). Encoding and Decoding in the Television Discourse. Birmingham:CCS.
Hall, S.(1980). "'Cultural Studies: two paradigms'".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2. Birmingham:CCS.
Barthes, Roland./Howard Richard(1994). Roland Barthes . United States:Univ of California Pr.
Hans, S. / Brian Battershaw / Kimball.Roger(2006). Art in Crisis:The Lost Center . Transaction Pub.
Amelia, F.(2008). Caricature Unmasked . University Of Delaware Press.
McCloud, S.(1993). Understanding Comics-The Invistible ART . New York:Harper Perennial.
Blair, P.(1994). CARTOON ANIMATION . Hong Kong:Walter Forster Publishers.
Rauser, Amelia F.(2008). Caricature Unmasked . New York:University of Delaware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