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份
內政部(1991)。社區發展工作綱要。內政部。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1997)。社區營造政策綱領。空間,100,65-80。
中興工程顧問社(1989)。台灣地區南部區域美濃水庫可行性規劃 專題報告(七)環境品質調查。頁4-245-4-264,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委託。
王雅萍(2003)。南客家莊-蝶谷客莊,撐紙傘數菸樓,《福爾摩沙FORMOSA;58》。台北市:泛亞國際文化。
王麗容 (1999)。社區永續發展與國家政策。中大社會文化學報,8,141-153。
白秀雄(1992)。社會工作,增訂初版。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甘炳光(1996)。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台北市:五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劃宣導手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印。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3)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
朱美珍(1999)。台灣社區發展的歷史過程與未來發展。人文學報,23,61-81。
江亮演(1995)。社區工作。載於江亮演、曾華源、田麗珠合著:社會工作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何明修(2005)。社會運動概論。台北市:三民。
吳美雲(2001)。識字教育作為一個「賦權」運動:以「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為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台北市。
吳詩怡(2008)。博物館展示與客家記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桃園縣。李增祿(1997)。社會工作概論。台北市:巨流。
李增祿(2002)。社區工作。收錄於李增祿主編,《社會工作概論》增定三版,台北市:巨流。
林茂芳(1984)。我鄉我情懷系列(三)輯。高雄縣:月光山雜誌社。
林茂芳(1990)。我鄉我情懷系列(三)輯。高雄縣:月光山雜誌社。
林茂芳(1993)。我鄉我情懷系列(三)輯。高雄縣:月光山雜誌社。
林茂芳(1998)。我鄉我情懷系列(三)輯。高雄縣:月光山雜誌社。
林琮盛(2000)。原鄉征歌-一場永無止境的社會運動,新故鄉雜誌,6,60~79。
林萬億等(2001)。「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效益評估研究報告。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
胡幼慧(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美濃愛鄉協進會(1993)。我鄉我情懷系列(三)輯。高雄縣:月光山雜誌社。
美濃愛鄉協進會(1994)。重返美濃。台中市:晨星。
美濃愛鄉協進會(1994)。瀰濃:愛鄉協進會會訊。美濃愛鄉協進會。
美濃愛鄉協進會(1994)。終結水庫神話,走出歷史宿命。美濃愛鄉協進會。
范麗娟(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7(2):25-35。
徐享崑、李鐵民、蕭政宗(1999)。美濃水庫計畫概述,工程,72(7),17~21。
徐震(1985)。社區發展-方法與研究。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徐震(1997)。社區營造︰台灣社區工作的新程式。社會建設,97,1-15。
徐震(1999)。臺灣社區工作的新形勢與新願景。社區發展季刊,88,168-176。
徐震(2001)。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市:正中。
高薰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市:心理。
許水德(1998)。社區營造與社區學習。臺北:師大書苑。
國立編譯琯「青少年台灣文庫-歷史組」編審委員會(2006)。藍布衫 油紙傘-台灣客家 歷史文化。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郭百修(2000)。地方文化產業機制之研究-以美濃鎮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台北市。張高傑(2001)。美濃反水庫運動中的技術政治。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新竹市。陳進金(2008)。臺灣社會運動。台中市:莎士比亞文化。
陳瑞隆(2002)。台灣鄉鎮地名源由。台南市:世峰。
陳麗惠(2004)。非營利組織在社區教育中的角色與功能分析:以美濃愛鄉協進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國際高階經營管理碩士班,高雄市。陶蕃瀛(1992)。社區發展實務之研究。台北市:力行。
陶蕃瀛(2000)。社區發展工作的基本法則與方法。台北市:允晨。
曾旭正(2005)。打造美樂地-社區公共藝術。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曾旭正(2007)。台灣的社區營造。台北市:遠足文化。
曾華源(2002)。推動志願服務以增進社區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00,137-147。
黃俐婷(2002)。以中國文化觀點分析國內社區工作推展之困境,社區發展季刊,100,195-205。
黃煌雄、郭石吉和林時機(2001)。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報告書。臺北:遠流。
詹秀員(2002)。社區權力結構與社區發展功能。台北市:洪葉。
楊娉育(2000)。打不完的水庫戰役-南台灣水資源運動簡史,新故鄉雜誌,6,108~115。
楊 瑩(1999)。社區工作模式在福利社區化過程中之運用-以鹿港實驗計劃為例。社 區發展季刊,87,35-51。
葉重新(2009)。教育研究法(第二版)。台北市:心理。
葉夏全(2009)。居民之公民態度、地方依附與負面觀光發展衝擊知覺關係之探討-以高雄縣美濃鎮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系研究所,高雄市。葉蓓華(2000)。美濃水庫興建之政策網絡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班,台北市。廖淑娟(2006)。從社區發展意涵看社區發展評鑑工作。台閩地區95年度推展社區發展工作績效評鑑報告,178-181。
廖嘉展(1995)。老鎮新生。台北市:遠流。
鄭玉惠(2000)。集體行動與地域性的再建構-以美濃反水庫運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台北市。劉弘煌(1999)。都市型社區的社會福利社區化-以台北市文山區的經驗為例。社區發展季刊,78,58-71。
劉時宜(2000)。從美濃水庫的案例看台灣社會公民文化的轉變及政府角色的重塑。樹 德科技大學學報,2(1),235-244。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蔣玉嬋(2004)。地方文化產業營造與社區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07。
蔡宏進(2006)。社區原理(修訂3版)。台北市:三民(原書於1985年出版)。
蕭玉煌(1995)。社區發展的回顧與展望-如何有效檢討社區發展的實務困境暨法規研修。收錄於內政部編印「全國社區發展會議特刊」,台北市:內政部。
蕭玉煌 (1999)。組織再造─社區組織工作省思與前瞻。社區發展季刊, 87,16-34。
蕭玉煌(2002)。內政部推展社區發展工作之成果與新方向。社會發展季刊,100,5-14。
盧建明(2003)。在地化與區域性文化產業。《第三部門與文化政策國際研討會》。台北市:台灣藝術發展協會。
鍾永豐(1998)。一個聚落生態博物館的孵育。中日社區總體營造與鄉土文化研討會論 文集,頁90-110。
鍾怡婷(2003)。美濃反水庫運動與公共政策戶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鍾鐵鈞(1998)。我鄉我情懷系列(三)輯。高雄縣:月光山雜誌社。
薛承泰(2006)。95年度北區走動式績優社區觀模摩活動。台北市: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謝素霞(2009)。全球化與在地化的角力:美濃產業的在地化特色。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高雄市。顏新珠(1995)。打開新港人的相簿。台北市:遠流。
蘇嘉全(2004)。台閩地區93年度推展社區發展工作績效評鑑報告。內政部。
白米社區(2010)。線上檢索時間:2011年01月07日。網址:http://www.lanyangnet.com.tw/ilpoint/su07/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01月01日。取自網址:http://web.cca.gov.tw/creative/page/page_04.htm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0)。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01月02日。取自網址:http://sixstar.cca.gov.tw/blog/MPA469/
全國法規資料庫(1991)。社區發展工作綱要。線上檢索時間:2011年01月03日。網址: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D0050077
社區發展(2010)。社區發展工作統計資料。線上檢索時間:2011年01月04日。網址:http://sowf.moi.gov.tw/06/6/6-2.htm
高雄縣美濃地正事務所全球資訊網(2011)。線上檢索時間:2011年07月22日。網址:http://meinong.kcg.gov.tw/?Guid=9ed18fe2-d0eb-c4cb-d375-62f96d17c302
新港文教基金會(2010)。線上檢索時間:2011年01月07日。網址:http://www.hkfce.org.tw/
貳、外文部份
Biddle,W.W.&Biddle, L. J.(1965),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Process:The
Rediscovery of Local Initiative,New York,Inc.
Vidal,A.& Keating,W.(2004).Community Development:Current Issues and Emerging Challenges.Journal of urban affairs,26(2),12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