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68.1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31 17: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如君
研究生(外文):Ru-Jun Lin
論文名稱:通姦罪判決之實證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Empirical Study of Adultery Ruling
指導教授:王皇玉王皇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ang-Yu Wang
口試委員:李聖傑許恆達
口試日期:2011-07-1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8
中文關鍵詞:通姦釋字第554號解釋婚姻家庭科刑
外文關鍵詞:adulteryJ. Y. Interpretation No.554marriagefamilyto sente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17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現今媒體幾乎天天都會播送關於婚姻外遇議題的新聞報導或是連續劇,民眾普遍認為外遇行為之氾濫是導致婚姻關係不牢靠之主因,從而認為刑法第239條通姦罪有其存在之必要性,我國大法官也以釋字第554號解釋認定,立法者為了維護婚姻、家庭制度而制訂通姦罪並未逾越立法形成之自由空間,與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無違。在此氛圍下,本文透過實證研究之方式,先整理我國通姦罪之立法沿革,瞭解通姦罪最初存在之立法目的,再蒐集中國大陸、德國、日本三個國家的立法例,整理國外通姦罪除罪化或是未有通姦罪之立法過程,作為討論我國通姦罪存廢之參考,檢驗通姦罪是否有存在之正當性?並觀察通姦罪在我國施行之狀況,統計地方法院每年受理通姦罪被告數及性別比例、通姦罪之判決結果與刑期分佈、告訴人撤回告訴之情形,世界各國離婚率與我國離婚率和結婚率等資料,以實際的數據分析通姦罪是否符合刑事政策及刑罰之目的,探討通姦罪與維護婚姻、家庭制度之關係。此外,本文在閱讀通姦罪判決的過程中發現,法官在撰寫有罪判決書之科刑理由時,通常僅引述刑法第57條各款的法條文字,而未依刑事訴訟法第310條第3款確實記載審酌前揭科刑事項之情形,如此將導致被告或上級審無從檢驗法官審酌科刑事項之過程是否符合平等或比例等原則,讓法官的科刑過程猶如黑箱作業一般,本文將列出台北、宜蘭、雲林三個地方法院中抽象記載科刑理由之判決,並量化統計法官常審酌的科刑事項為何,及法官如何記載審酌這些科刑事項的過程?透過比較諭知不同刑期之判決,呈現法官詳實記載科刑理由之重要性,以保障被告之訴訟權,讓民眾能夠信賴司法判決,彰顯司法之公信力。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問題意識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7
壹、研究方法概述 7
貳、研究步驟及執行 13
第二章 我國通姦罪之沿革與各國立法例之比較分析 15
第一節 我國通姦罪之沿革 15
壹、暫行新刑律(民國元年1月4日公布) 15
貳、中華民國舊刑法(民國17年7月1日施行) 19
參、現行中華民國刑法(民國24年7月1日施行) 20
肆、小結 21
第二節 現行刑法通姦罪構成要件分析 22
壹、通姦罪之成立要件 22
貳、小結 25
第三節 各國立法例 25
壹、德國立法例 26
貳、日本立法例 27
參、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例 29
肆、小結 31
第三章 通姦罪判決之實證研究 33
第一節 通姦罪被告數及其意義 33
第二節 通姦罪被告的刑期分佈 40
壹、刑期多為罰金刑 40
貳、撤回告訴比例高 42
參、無罪率低 43
第三節 通姦罪被撤回告訴的情形 50
第四節 通姦罪與婚姻制度之探討 55
第五節 法院受理刑事案件數 61
第六節 從實證研究與刑事政策角度論通姦罪之存廢 62
壹、刑事政策與刑法之界限 62
貳、論我國通姦罪之存廢 64
第七節 從刑罰之目的論通姦罪之存廢 67
壹、報應思想 68
貳、預防思想 68
參、報應思想與預防思想的調和 69
肆、小結 69
第四章 通姦罪判決之科刑理由分析 71
第一節 記載科刑理由之重要性 71
第二節 我國法定的科刑裁量事由 73
壹、我國法定加重或減輕刑罰之裁量事由 73
貳、非法定之刑罰裁量事由 79
第三節 我國通姦罪判決之科刑理由之統計 82
壹、通姦罪科刑理由之個案比較 82
貳、通姦罪科刑理由量化統計 89
參、小結 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判決書應確實記載科刑理由 97
第二節 通姦罪應除罪化 99
壹、通姦罪無法達到維護婚姻、家庭制度之目的 99
貳、應拋棄以通姦罪維護社會善良風俗之想法 100
參、通姦罪施行上之問題 100
肆、維護婚姻、家庭制度應從健全民事法律制度作起 102
伍、通姦罪規定不符合國際潮流 103
參考資料 105


期刊
1.甘添貴,妨害婚姻與口交通姦,台灣本土法學,第四十二期,頁152~160。
2.吳巡龍,美國的量刑公式化,月旦法學雜誌,第85期,頁166~176。
3.吳景芳,量刑不當之上訴救濟,刑事法雜誌第49卷第5期,頁1~20。
4.吳景芳,量刑不當與上訴理由,刑事法雜誌第22卷第2期,頁36~49。
5.周愫嫻,妨害性自主罪量刑之實證研究,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八),法務部,2005年11月,頁21~66。
6.林山田,法學與社會學,法學叢刊,第70期,1973年4月,頁84~89。
7.林山田,論刑罰裁量,刑事法雜誌,第20卷第1期,頁1~40。
8.林秀雄,通姦與精神上之損害賠償(上)(下),軍法專刊,第13卷第5期,頁13~20、27~30。
9.林俊益,科刑辯論,月旦法學教室,第27期,頁42~45。
10.林瑞城,從刑罰之目的和刑的量定論責任與預防之關係,軍法專刊,第43卷第1期,頁23~33。
11.林端,法律實證研究的濫觴-揭開法官量刑的面紗,司法改革雜誌,第49期,頁22~24。
12.徐昌錦,通姦罪合憲性解釋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第77期,頁35~53。
13.翁方彬,通姦所引發問題之研究,軍法專刊,第31卷第5期,頁31~36。
14.曹金生,法官刑罰裁量權之探討,軍法專刊,第42卷第7期,頁8~21。
15.許玉秀,夫妻間之保證人地位-兼論通姦罪,台灣本土法學,第39期,頁79~92。
16.陳志祥,論刑事判決書之風格爭議及其若干問題,律師雜誌第284期,頁30~47。
17.陳宜倩,以家庭之名強化父權的社會控制-評釋字第569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20期,頁199~209。
18.陳宜倩,改寫異性戀霸權腳本?-通姦罪與罰之女性主義法學透視,世新法學,第二卷第一號,頁1~42。
19.曾淑瑜,「量刑基準之比較研究」,華岡法粹,第29期,頁151~189。
20.曾淑瑜,論量刑之判斷,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9),法務部編印,2006年11月,頁1~16。
21.黃源盛,西法東漸中無夫姦存廢之爭,政大法學評論,第91期,頁35~98。
22.劉昭辰,通姦行為侵害「配偶權」?必須負損害賠償責任?-由台中地院兩則判決談起,法令月刊,第58卷第6期,頁33~44。
23.蔡炯燉,淺論裁判書的風格與界限,律師雜誌第284期,頁18~29。
24.蔡墩銘,科刑標準與法官量刑之檢討,軍法專刊,第50卷第1期,頁9~15。
25.鄭昆山,通姦犯罪在法治國刑法的思辯,月旦法學雜誌,第105期,頁213~227。
26.盧映潔,我國刑法修正案有關增減刑罰及保安處分規定之探討與評析,月旦法學雜誌,2005年6月,頁256~272。
27.謝如媛,刑法規範下的家庭秩序,台大法學論叢第35卷第6期,頁291~329。
28.蘇俊雄,量刑法理與法制之比較研究,法官協會雜誌,第1卷第2期,頁25~56。
29.蘇俊雄,量刑權之法律拘束性-評最高法院86年台上字第7655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54期,頁167~172。
二、論文
1.柯勝義,「從法學觀點論我國刑法上之通姦罪」,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1993年。
2.楊馥菱,經濟犯罪中法官量刑因素之研究-以證券交易法第155條及第157條之1之犯罪為例。
3.沈上凱,放火罪量刑因素與量刑基準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4.李文福,論刑度與裁量,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5.蕭仲廷,從「法治國刑法」觀點探討婚外性行為之法律責任,私立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
6.謝煜偉,二分論刑事政策之考察與批評-從我國「寬嚴並進的刑事政策」談起,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
7.劉安桓,論通姦罪存廢之法理基礎,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3年7月。
8.陳俊偉,入罪化與除罪化-刑事立法政策之基本思維,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7月。
9.徐昌錦,我國刑法上通姦罪除罪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12月。
10.吳景芳,量刑基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6月。
11.沈明倫,刑罰裁量法則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5月。
12.戴見草,刑法第59條酌量減輕其刑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13.劉國斯,論法官之刑罰裁量權,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14.阮羣冠,兩岸刑罰裁量制度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2月。
15.冷函芸,刑罰裁量之研究-以犯罪後態度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三、書籍
1.王玉成,社會變遷中之罪刑法定原則,大偉書局,1988年6月。
2.王皇玉,刑罰與社會規訓-台灣刑事制裁新舊思維的衝突與轉變,元照出版社,台北,2009年4月。
3.林山田,刑法各論,自版,初版,1996年。
4.林山田,刑法通論(上)、(下),增訂十版,2008年。
5.林山田教授六十歲生日祝賀論文集,五南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
6.彭懷真,「婚姻與家庭」,巨流圖書公司,1996年2月。
7.黃源盛,晚清民國刑事立法史料集註與研究Ⅰ(上、下冊),國科會95年度專題研究計畫成果,2007年10月。
8.黃榮堅,刑罰的極限,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4月。
9.蔡墩銘,刑事審判程序,五南,1992年。
10.謝瑞智,中外刑事政策之比較研究,中央文物供應社,1987年。
11.謝瑞智,犯罪與刑事政策,正中書局出版,2000年6月。

四、報章雜誌報導
1. 釋昭慧,「通姦除罪化面面觀」,刊於90年12月26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 施文儀,「通姦嫖妓除罪化的新中間路線」,新台灣雜誌,第301期,2002年。
3. 中國時報2011年4月28日,管婺媛、盧金足、林佩怡綜合報導。
4. 「半數台灣夫妻 正陷入家庭危機」,台灣醒報,2010年1月20日,林怡秀報導。
五、其他資料
1.內政統計通報,第99年第24週。
2.台灣高等法院民國89年到99年編印的「台灣司法統計專輯」。
3.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8. 蘇俊雄,量刑法理與法制之比較研究,法官協會雜誌,第1卷第2期,頁25~56。
2. 27. 謝如媛,刑法規範下的家庭秩序,台大法學論叢第35卷第6期,頁291~329。
3. 26. 盧映潔,我國刑法修正案有關增減刑罰及保安處分規定之探討與評析,月旦法學雜誌,2005年6月,頁256~272。
4. 24. 蔡墩銘,科刑標準與法官量刑之檢討,軍法專刊,第50卷第1期,頁9~15。
5. 23. 蔡炯燉,淺論裁判書的風格與界限,律師雜誌第284期,頁18~29。
6. 22. 劉昭辰,通姦行為侵害「配偶權」?必須負損害賠償責任?-由台中地院兩則判決談起,法令月刊,第58卷第6期,頁33~44。
7. 21. 黃源盛,西法東漸中無夫姦存廢之爭,政大法學評論,第91期,頁35~98。
8. 19. 曾淑瑜,「量刑基準之比較研究」,華岡法粹,第29期,頁151~189。
9. 18. 陳宜倩,改寫異性戀霸權腳本?-通姦罪與罰之女性主義法學透視,世新法學,第二卷第一號,頁1~42。
10. 17. 陳宜倩,以家庭之名強化父權的社會控制-評釋字第569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20期,頁199~209。
11. 16. 陳志祥,論刑事判決書之風格爭議及其若干問題,律師雜誌第284期,頁30~47。
12. 14. 曹金生,法官刑罰裁量權之探討,軍法專刊,第42卷第7期,頁8~21。
13. 12. 徐昌錦,通姦罪合憲性解釋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第77期,頁35~53。
14. 13. 翁方彬,通姦所引發問題之研究,軍法專刊,第31卷第5期,頁31~36。
15. 10. 林瑞城,從刑罰之目的和刑的量定論責任與預防之關係,軍法專刊,第43卷第1期,頁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