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07:0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莉玲
研究生(外文):Li-Lin Liu
論文名稱:我國決算審核體系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Auditing and Deliberation System of Government Financial Statements in Taiwan
指導教授:蘇彩足蘇彩足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郭乃菱林子倫
口試日期:2011-07-2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0
中文關鍵詞:決算課責審計部立法院監察院審核報告政治系統
外文關鍵詞:government financial statementsaccountabilityNational Audit OfficeLegislative YuanControl Yuanaudit reportpolitical syste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49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近年來我國財政迅速惡化,政府未能將有限資源事前做妥善規劃審慎評估,肇致資源濫用、執行成效不彰及浪費公帑問題漸趨嚴重,又民主化以來,民眾日益重視政府施政結果,政府在追求施政績效的同時,如何強化預算執行成果監督考核機制,重視預算執行效率與效果、避免資源重複與浪費,並適時公開財政資訊等,當為現今政府刻不容緩之要務。在我國政府預算執行的考核,主要係由審計部進行外部監督,以確保預算執行之合法性與效能性。至於年度預算執行績效,由行政院提出總決算,經審計部審核並編製總決算審核報告後提出於立法院,由立法院審議,以及監察院對於執行預算過程中違法失職公務員的糾彈,在政府決算審核體系中扮演極為重要角色。
本研究以伊斯頓(David Easton)所提出之政治系統理論,來建立我國決算審核體系之架構,據以觀察體系內審計部、立法院及監察院等次級系統之運作及互動,分析影響該體系之環境因素,接著審視該體系因應各種環境因素,所形成的轉化、產出及反饋。研究發現,1.立法院對行政院在決算上僅為間接性監督;2.立法院尚待重視特別決算審核報告之審議;3.審計資訊公開程度尚未充分回應公共課責之需求;4.審計機關的獨立性尚未完全達成國際準則之標準;5.決算審核體系之互動取決於審核報告品質及內容;6.審計機關擁有最終審定權非屬民主國家之常態。
本文建議未來由下列面向著手改進,以健全決算審核體系:1.改善立法院對行政院在決算上間接監督之制度;2.決算與預算審議之連結法制化;3.強化審計機關獨立性,期能符合國際準則標準;4.加強與媒體互動關係,發揮審計工作最大效能;5.強化審計資訊公開程度,期能達到全民監督;6.檢討最終審定權之存廢。


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 budget deficit has become worse In Taiwan. Meanwhile, government agencies couldn’t adequately assign and evaluate the limited resources in advance, resulting in inefficiency, inappropriat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abuse of public funds. Furthermore, the public ha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fter democratization. Hence, while pursuing the administrative achievements, the government has to solve the following burning issues:1)strengthening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budgetary outcomes, and focusing more attention on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budge implementation.2)avoiding overlapping and wasting of resources.3)disclosing financial information timely.
In Taiwan, the external supervision of government budget implementation is executed by National Audit Office to assure its legitimacy and efficiency. As to budgetary outcomes, its procedures of auditing and deliberation are as follows: First, upon the submiss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nual financial statements by the Executive Yuan, the National Audit Office shall complete its audit and have its audit report submitted to the Legislative Yuan. Then, the Legislative Yuan may hold several meetings to deliberate the report. Moreover, the Control Yuan may propose an impeachment and written censure against the public servant who is believed guilty of violation of law or dereliction of duty. Certainly, the three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mentioned above play a vital role individually in the auditing and deliberation system of government annual financial statements.
Using the political system theory issued by David Easton, this study established the framework of auditing and deliberation system of government annual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observe the interaction of subsystem, including National Audit Office, Legislative Yuan, and the Control Yuan. Then, the thesis analyze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system, and thereby examined the conversions, outputs and feedbacks responded back from the system. Finally, the study raised several suggestions to integrate “the system”: First,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supervision on government annual financial statements executed by the Legislative Yuan. Second, the link between deliberation on budget and annual financial statements should be legalized. Third, enhancing the independence of audit agencies to meet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comprehensively and completely. Fourth, helping the media understand the audit activities and results to arouse the attention of legislature. Fifth, audit agencies should promote transparency to make more information available and understandable to the public. Sixth, review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power for certificating annual financial statements.


目 錄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
謝 辭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途徑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9
第四節 文獻回顧 10
第二章 國內政治環境與財政赤字之影響 17
第一節 民主化與政黨輪替之影響 17
第二節 財政赤字之影響 30
第三節 公共課責之需求 45
第三章 國際規範與先進國家制度之影響 49
第一節 國際組織倡導財政透明化之影響 49
第二節 先進國家決算審核體系之借鏡 60
第三節 公共課責之需求 78
第四章 我國決算審核體系之架構及運作 83
第一節 審計部總決算之審核 84
第二節 立法院總決算審核報告之審議 97
第三節 監察院對總決算審核報告應行處分事項之處理 105
第四節 審計部、監察院與立法院之互動 111
第五章 我國決算審核體系之產出與反饋 123
第一節 審計部與監察院決算審核之產出 123
第二節 立法院決算審核之產出 134
第三節 決算審核體系之反饋 139
第六章 結 論 14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47
第二節 政策建議 153
參考文獻 159
附錄 169
附錄一 媒體報告有關審核報告內容(1991年至2010年) 169
附錄二 立法委員聽取審計長報告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經過質詢內容(含書面) 173
附錄三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案所作附帶決議事項 193
附錄四 訪談紀錄 211

圖目次

圖1 1政治系統的動態反應模式圖(A Dynamic Response Model of a Political System) 5
圖1-2決算審核體系架構圖 8
圖2-1政府課責機制 47
圖4-1中央政府總決算及審核報告之編送流程 84
圖4-2最近五年監督預算數之比較 86
圖4-3決算審定流程圖 88
圖4-4審計部審核總決算報告流程 89
圖4-5立法院審議民國98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流程 99
圖4-6監察院審議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流程 106


表目次
表1 1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 10
表 2-1立法院審議民國76起至88年度止之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情形 20
表 2-2立法院審議民國78起至88年度止之中央政府特別決算審核報告情形 21
表2-3公共工程閒置原因分析 23
表2-4各級政府歲入歲出及差短概況表 32
表2-5我國中央政府債務餘額占GDP比率及債務成長率 34
表2-6近年來特別預算債務舉借編列及執行概況 35
表2-7歲入結構概況表 36
表 2-8賦稅收入指標 37
表 2-9施行各項減稅措施一覽表 38
表2-10中央政府歲出結構比例-政事別 41
表2-11中央政府公共建設預算規模變動分析表 42
表2-12中央政府支出淨額對國內生產毛額之比率 43
表2-13政府課責機制 46
表3-1我國現行審計法制規範與「INTOSAI透明度與課責原則」比較情形 54
表3-2美國最高審計機關歷史沿革 63
表3-3英國最高審計機關歷史沿革 67
表3-4審議決算實際情況︰2000年度決算 71
表3-5法國2001年組織預算法等預算決算制度改革主要內容 73
表3-6法國最高審計機關歷史沿革 74
表3-7 2006年決算法案國會實際審議情形 77
表3-8美、英、法等三國決算審核體系之比較 80
表4-1政府審計結果之處理 91
表4-2決算修正增列歲入決算通知繳庫數分析表 93
表4-3財務收支剔除減列歲出決算通知繳庫數分析表 93
表4-4稽察違失之成果統計表 94
表4-5立法院常設委員會審查議案一覽表 97
表4-6立法委員質詢内容前5大主題(民國88下半年及89年至98年度) 102
表4-7立法院審議民國88年下半年及89年度起至97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案所作附帶決議情形 104
表4-8監察院審議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之審議情形統計表 108
表4-9審計機關依法應報請監察院核辦及備查之案件 109
表4-10監察院對審計部報請處理案件處理情形 115
表5 1財務審計與績效審計之比較 127
表5-2績效指標 131
表5 3民國95至98年度中央政府各機關、營業、非營業特種基金 138
表5-4立法院審議民國88下及89年度起至97年度止之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情形 142
表5-5立法院審議民國90年度起至97年度止之中央政府特別決算審核報告情形 144



壹、中文部分
中央社,2006。<審計部決算報告:全民健保財務面臨危機>,7/31。
工商時報,2008。<公股財團法人監督機制的立法與不足>,5/8,A2。
中國時報,2002年。<劉冠軍洩密?國安局奉天、當陽專案大曝光>,3/20,第一版。
中國時報,2006。<查國務費疑府施壓審計部改口查帳不公布>,6/29,A2。
中國時報,2006。<《看問題》重預算輕決算縱容出接連弊案>,10/1,A4。
中國時報,2008。<社會探索-救經濟也要兼顧社會正義>,12/3,A12。
王永興,1997。(由現行審計制度淺論審計權之歸屬〉,《立法院院聞》,25(6):31-38。
王永興,2002。〈如何加強政府審計職權功能之研究〉,《審計季刊》,22(4):7-21。
王永興,2010。《我國政府審計職能發展之政經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王石番,1995。《民意理論與實務》,臺北:黎明。
王浦劬譯,1992。《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臺北:桂冠圖書公司,譯自 Easton, David. 《A Systems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1965.
王毅忠,2001。〈立法院審議總決算最終審定數額表之商確〉,《審計季刊》,21(3):19-23。
王欽福,2007。〈籌添海屋天錫遐齡恭賀蘇前審計長振平先生八秩晉-華誕〉,《審計季刊》,28(1):9-14。
方清風,2006a。〈初探世界銀行所做的「各國政府預算實務調查」(上)〉,《今日會計》,103:44-58。
方清風,2006b。〈初探世界銀行所做的「各國政府預算實務調查」(中)〉,《今日會計》,104:59-78。
方清風,2006c。〈初探世界銀行所做的「各國政府預算實務調查」(下)〉,《今日會計》,105:51-64。
方清風,2008。〈美加兩國國會預算幕僚機關之比較〉,《國會月刊》,36(6):22-38。
立法院法制局,2008。《比較國會制度》,臺北市:立法院法制局。
自由電子新聞網,2002。<政府財政惡化審計部提警訊>,7/30。
任雲楠譯,2008。《公共行政比較分析》,臺北:韋伯文化國際。
李允傑,1997。《財務行政與政策過程》,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李允傑,1999。《國會與預算》,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李允傑、孫克難、李顯峰、林博文,2007。《政府財務與預算》,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允傑,2009。《建置我國政府財政管理指標之研究》。財政部委託研究。
李奇、王小茹、林思文,2010。〈政府重大公共建設計畫年度預算配置機制之研究〉,《台灣經濟論衡》,8(3):60-87。
李金桐,1991。《財政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宗黎,1990。《審計新論》,臺北:正業會計叢書。
李惠宗,2006。《憲法要義》,臺北:元照出版。
宋棋超,1996a。〈從立法委員行使審計長同意權看決算審核制度〉,《立法院院聞》,24(1):59-68。
宋棋超,1996b。〈審計機關建置之探討〉,《立法院院聞》,24(12):45-64。
巫孟庭、郭大榮譯,2009。〈國際政府審計準則-『透明與課責原則暨優良實務』〉,《審計季刊》,30(1):89-94。
呂秋文,2007。《如何撰寫學術論文:以『政治學方法論』為考察中心》,臺北:臺灣商務。
吳文程,2007。《政治發展與民主轉型:比較政治理論的檢視與批判》,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周陽山,2001。《修憲後監察權行使之比較研究》,監察院委託研究。
周陽山,2006。《監察與民主》,臺北:監察院。
周育仁、詹富堯,2008。〈從課責觀點探討內閣制下政府負責機制的設計與運作〉,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周琼怡、許哲源,2010。〈施政績效管理之審計〉,《研考雙月刊》,34(3):121-126。
周靜幸譯,2004。〈四個央格魯薩克遜國家最高審計機關績效評估(下)〉,《審計季刊》,25(1):50-77。
周靜幸譯,2008。〈最高審計機關在新公共管理之角色~大陸法系國家之趨勢〉,《審計季刊》,28(3):66-79。
周萬來,2002。〈概述立法委員聽取報告與質詢制度〉,《立法院院聞》,30(2),92-102。
林文怡譯,2008。〈最高審計機關獨立性之指南與優良實務〉,《審計季刊》,28(2):101-107。
林紀東,1982a。《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二)》,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林紀東,1982b。《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三)》,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林源慶,1996。〈審計與主計功能之劃分〉,《審計季刊》,16(4):11-15。
林源慶,1998a。〈審計權入憲旨在保障其獨立性〉,《審計季刊》,18(2):12-20。
林源慶,1998b。〈從內部控制觀念談立法院應加強決算審核報告之審議〉,《審計季刊》,18(3):24-28。
林源慶,2000。〈憲法增修後政府審計獨立及決算制度之探討〉,《審計季刊》,21(1):17-30。
林嘉誠,1982。《政治系統的工程師-伊士頓》,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嬋娟、鄭如孜,2008。〈美國政府預算之研究〉,《會計研究月刊》,273:70-80。
侯伯烈、陳可粵,1981。《財務行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施能傑,1987。《國會監督與政策執行-美國經驗之研究並兼論我國的發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施炳煌、郭逢耀,2001。〈權衡所裁、應繩必當-記述決算法部分條文之修正〉,《主計月報》,542,48-57。
徐仁輝,1999。《當代預算改革的制度性研究》,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徐仁輝,2005。〈台灣財政透明度之研究〉,《財稅研究》,37(4),15-23。
馬秀如,1997。〈政府審計制度之研究〉,《審計季刊》,17(3),12-26。
高全國,2002。《預算民主統制之研究-以立法院預算審議之界限與效力為核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本初,2007。《新公共管理》,臺北市:一品。
孫艾雯譯,1999。〈審計獨立性問題之探究〉,《審計季刊》,20(1):87-88。
孫克難,2003。<台灣的財政改革:背景、內涵與瓶頸突破>,《經濟前瞻》,86:46-51。
孫克難,2010。<公共建設計畫評估之十大問題探討-從理論到實務>,《財稅研究》,42(5):124-155。
財政部,2000。《當前財政問題研討會實錄》,臺北市:財政部。
財政部,2010。《民國98年財政統計年報》,臺北市:財政部。
陳士芳,1994。《中美兩國政府審計機關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陳志瑋,2005。〈邁向民主課責:透明化機制運用之分析〉,《國家菁英季刊》,1(4):131-147。
陳淳文,2005。《監察院變革方向芻議》,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
陳淳文,2007。〈中央政府體制改革的謎思與展望〉,湯德宗、廖福特(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中研院法研所籌備處,99-174。
陳偉,1999。〈美國審計總署應用資訊與科技再造簡介〉,《審計季刊》,19(3):85-88。
陳敦源,2009。〈透明之下的課責:台灣民主治理中官民信任關係的重建基礎〉,《文官制度季刊》,1(2):21-55。
陳雪香,2010。<中央政府財政問題之探討>,《財稅研究》,42(1):62-73。
商業周刊,2009。<請不要再給我爛建設>,1130期。
陶百川、陳少廷,1982。《中外監察制度之比較》,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許南雄,2000。《行政學概論》,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許哲源,2002。〈查核工作品質管制機制之介紹〉,《審計季刊》,22(3):50-64。
許哲源,2003a。〈政府審計制度〉,《主計月刊》,575:51-63。
許哲源,2003b。〈最高審計機關在新公共管理之角色-國際趨勢(上)〉,《審計季刊》,23(4):52-56。
許哲源,2003c。〈最高審計機關在新公共管理之角色-國際趨勢(下)〉,《審計季刊》,24(1):54-78。
許哲源,2004。〈我國與美國政府審計制度之比較〉,《審計季刊》,24(2):17-29。
許哲源,2009。〈績效審計辦理現況與未來展望〉,《審計季刊》,29(4):25-35。
許劍英,2004。《立法審查-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四明,2003。《績效衡量與政府預算過程連結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為例》,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張四明,2005。《政治生態變遷對中央政府總預算審議過程之影響》,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張四明,2006。〈強化績效審計與公共課責連結的重要性〉,《審計季刊》,27(1):88-96。
張惠堂,2009。〈媒體民主政治下的公共政策研究〉,《競爭力評論》,13:1-26。
張進德,1997。〈審計權如歸立院即將有亡國之虞〉,《審計季刊》,17(3):10-11。
張啟愷,2002。《搶救國庫你應該知道政府怎麼用錢》,臺北:成陽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梁勳烈,2002。〈我國政府預算執行評估與績效審計之研究〉,《審計季刊》,22(3):36-49。
梁勳烈,2003。《我國政府績效審計之實證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大榮,1999。〈國際最高審計機關組織利瑪宣言〉,《審計季刊》,19(4):39-46。
郭大榮,2004。〈GAO更名之報導與省思〉,《審計季刊》,25(1):78-81。
郭大榮,2008。《2008年德法出國考察報告》。審計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audit.gov.tw/Public/Doc/392/20090922095631031u0Vt.pdf
莊振輝,2008。〈預算法第四十一條條文之研究〉,《今日會計》,111:51-67。
黃世鑫,2010。〈由轉型政義論立法院「以凍代刪」預算之爭議-兼論主決議和附帶決議之法律效力〉,《政策研究學報》,10:19-38。
黃成昌,2003a。〈政府決算制度(上)〉,《主計月刊》,573:24-30。
黃成昌,2003b。〈政府決算制度(下)〉,《主計月刊》,574:30-38。
黃明看,2001。《我國審計法制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明聖,2001。《政府歲出預算保留款及預算執行績效之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
黃朝盟等譯,2002。《公共行政》,臺北:五南。
黃朝盟,2009。《我國公共建設政策規劃缺失與改進探討之研究─以蚊子館等為例》,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託研究。
黃錦堂,1997。〈立法院之預算審議權-評釋字第三九一號解釋並兼論司法院大法官應有之功能定位與解釋立場〉,《臺大法學論叢》,27(3):1-45。
黃錦堂,2009。〈蚊子館問題之檢視-以停車場之建設為例〉,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嚴究基金會。
曹俊漢,1996a。〈建立政策評估導向的總體行政革新-從審計部的決算審核報告談起(上)〉,《審計季刊》,16(2):46-56。
曹俊漢,1996b。〈建立政策評估導向的總體行政革新-從審計部的決算審核報告談起(下)〉,《審計季刊》,17(1):15-28。
曹俊漢,2000。〈邁向評估審計的新紀元:美國會計總署結構與功能的研究〉,《歐美研究》,30(4):185-286。
曹俊漢,2001。〈中美審計體系功能之比較觀察〉,《政治科學論叢》,14:127-152。
曹俊漢,2003。《行政現代化的迷思》,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
楊靜茹,2009。《立法院監督公設財團法人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葉亞欣,2000。《由當前地方審計爭議論我國審計制度興革》,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曾巨威,2007。<機密預算與非法帳戶完全是兩碼子事>,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1/3123, 2007/10/18。
經濟日報,2010。<公設法人預算可能須送審>,10/13,A22。
趙榮耀,2010。《監察公共工程-問題與省思》,臺北市:監察院。
蔡茂寅,2007a。〈決算制度(上)〉,《月旦法學教室》,56:70-82。
蔡茂寅,2007b。〈決算制度(下)〉,《月旦法學教室》,57:71-76。
蔡茂寅,2007c。〈預算之審議及其界限(下)〉,《月旦法學教室》,61:74-85。
蔡茂寅,2007d。<國務機要費與特別費事件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42:136-148。
蔡茂寅,2008。《預算法之原理》,臺北市:元照出版。
蔡美娜,2008。《中央政府財政資訊透明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劉志宏,2000。《英國預算制度及其改革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坤億,2009。〈財團法人之課責與監督管理〉,《審計季刊》,30(1):3-13。
鄭如孜、鄭丁旺、林嬋娟,2002。〈目前政府財務報表與應計制財務報表之有用性的比較研究〉,《會計評論》,35:61-90。
誼中,1998。〈從審計機關辦理公務車輛購置情形專案調查論監察委員及審計機關行使調查權之分野〉,《審計季刊》,18(2):50-54。
誼中,2000。〈論立法院秘書長函請各機關提供決算有關資料之合約性-從立法院與監察院職權之分際談起〉,《審計季刊》,20(2):45-19。
審計部、國立臺灣大學主辦,1999。《政府審計制度改革學術硏討會》,臺北市 : 國立臺灣大學。
審計部,1999。《中華民國政府審計簡介》,臺北市:審計部。
審計部,2005。《94年度政府審計年報》,臺北市:審計部。
審計部,2007。《95年度政府審計年報》,臺北市:審計部。
審計部,2008。《96年度政府審計年報》,臺北市:審計部。
審計部,2009。《97年度政府審計年報》,臺北市:審計部。
審計部,2010。《98年度政府審計年報》,臺北市:審計部。
審計部,2011。《99年度政府審計年報》,臺北市:審計部。
審計部譯,2007。《歐盟各國政府審計制度》,臺北市:審計部審計業務研究委員會。
監察院,2008。《持續運轉與等待:監察院沒有監察委員期間工作輯要》,臺北市:監察院。
監察院,2010。《中華民國98年監察報告書》,臺北市;監察院。
監察院,2011。《99年度監察統計提要》,臺北:監察院。
盧貞秀、鄭博文,2008。〈財政透明度的國際比較與台灣問題〉,《財稅研究》,40(4):180-193
賴森本、許哲源,2006。《審計學:企業審計與政府審計》,臺北: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蕭文生,2004a。〈立法機關(中)〉,《月旦法學教室》,23:87-98。
蕭文生,2004b。〈預算法修正評析(I)-遵守總體經濟均衡原則〉,《中正法學集刊》,14:1-34。
蕭文生,2005。〈現代民主法治國原則下的政府審計制度〉,《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8:297-353。
蕭全政,1990。〈政府再造與企業家精神〉,《暨大學報》,3(1):321-336。
蕭全政,2004。〈經濟發展與台灣的政治民主化〉,《臺灣民主季刊》,1(1):1-25。
聯合報,2010。「修法事後監察立院槓上監院」,12/8,A15。
聯合報,2010。<政府捐助的財圖法人近半管理了監院發現不少基金會透過增資稀釋官股公產變私產官方原可掌控150個財團法人4年來只剩77個>,7/19,A11。
蘇永欽,1993。〈審計權在我國憲政體制下的歸屬問題〉,《憲政時代》,19(4):19-28。
蘇彩足,1996。《政府預算之研究》,臺北: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蘇彩足,1997。《政府預算審議制度:理論與實務之探討》,臺北: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蘇彩足,1999。〈民主化對於政府預算決策的衝擊與因應之道〉,《理論與政策》,13(3):47-64。
蘇彩足,2002。《施政績效評估與績效導向預算編列制度之檢討》,行政院財政改革委員會委託研究。
蘇彩足,2004。〈美國聯邦政府結合績效評估與政府預算之模式〉,《主計月刊》,582:36-45。
蘇彩足,2008。《政府透明化分析架構建立之研究》,行政院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
蘇彩足,2009。《審計機關策略管理與績效評估績制》,審計部委託研究。
羅承宗,1998。《審計權機能與定位之研究-在我國憲政體制下以財政作用民主統制為主軸》,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貳、西文部分
Easton,David. 1965.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
Henry, Nicholas. 2001.”The Public Budget: Purposes and Processe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Affairs. Chapter 8, Prentice-Hall, Inc.
IMF, 2007. Manual on Fiscal Transparency.
http://www.imf.org/external/np/pp/2007/eng/051507m.pdf
IMF, 2007. Code of Good Practices on Fiscal Transparency.
http://www.imf.org/external/np/fad/trans/code.htm
INTOSAI, 2009. Principles of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http://www.issai.org/composite-191.htm
OECD, 2001. Best Practices For Budget Transparency.
http://www.oecd.org/dataoecd/33/13/1905258.pdf
OECD,2002.”Relations Between Supreme Audit Institutions and Parliamentary Committees”,Sigma Papers, No.33.
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2007. GAO Strategic Plan 2007-2012。http://www.gao.gov/new.items/d071sp.pdf
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2004. The Human Capital Strategic Plan: Fiscal Years 2004-2006,in http://www.gao.gov/new.items/d041063sp.pdf.
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2010.”2010 Financial Report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in http://www.gao.gov/financial/fy2010/10mda.pdf. Lastest update 3 January 2011.
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2010.”Summary of GAO’s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Information Fiscal Year 2010.” in http://www.gao.gov/new.items/d113sp.pdf. Lastest update 10 Febauary 2011。
松浦茂,2008。「イギリス及びフラソスの予算•決算制度」,レファレンス平成20年5月号。http://www.ndl.go.jp/jp/data/publication/refer/200805_688/068806.pdf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蕭全政,1990。〈政府再造與企業家精神〉,《暨大學報》,3(1):321-336。
2. 蕭文生,2005。〈現代民主法治國原則下的政府審計制度〉,《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8:297-353。
3. 蕭文生,2004b。〈預算法修正評析(I)-遵守總體經濟均衡原則〉,《中正法學集刊》,14:1-34。
4. 盧貞秀、鄭博文,2008。〈財政透明度的國際比較與台灣問題〉,《財稅研究》,40(4):180-193
5. 誼中,2000。〈論立法院秘書長函請各機關提供決算有關資料之合約性-從立法院與監察院職權之分際談起〉,《審計季刊》,20(2):45-19。
6. 誼中,1998。〈從審計機關辦理公務車輛購置情形專案調查論監察委員及審計機關行使調查權之分野〉,《審計季刊》,18(2):50-54。
7. 鄭如孜、鄭丁旺、林嬋娟,2002。〈目前政府財務報表與應計制財務報表之有用性的比較研究〉,《會計評論》,35:61-90。
8. 劉坤億,2009。〈財團法人之課責與監督管理〉,《審計季刊》,30(1):3-13。
9. 蔡茂寅,2007d。<國務機要費與特別費事件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42:136-148。
10. 曹俊漢,2000。〈邁向評估審計的新紀元:美國會計總署結構與功能的研究〉,《歐美研究》,30(4):185-286。
11. 曹俊漢,1996b。〈建立政策評估導向的總體行政革新-從審計部的決算審核報告談起(下)〉,《審計季刊》,17(1):15-28。
12. 曹俊漢,1996a。〈建立政策評估導向的總體行政革新-從審計部的決算審核報告談起(上)〉,《審計季刊》,16(2):46-56。
13. 黃錦堂,1997。〈立法院之預算審議權-評釋字第三九一號解釋並兼論司法院大法官應有之功能定位與解釋立場〉,《臺大法學論叢》,27(3):1-45。
14. 莊振輝,2008。〈預算法第四十一條條文之研究〉,《今日會計》,111:51-67。
15. 梁勳烈,2002。〈我國政府預算執行評估與績效審計之研究〉,《審計季刊》,22(3):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