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2 12: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書瑋
研究生(外文):Chang,Shu-Wei
論文名稱:《離散》創作理念和製作說明
論文名稱(外文):Creative Discourse of Short Film“A Fissure”
指導教授:何平何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e,Ping
口試委員:曾壯祥廖慶松
口試委員(外文):Zen,Zhuang HsiangLiao,Ching Sung
口試日期:2011-06-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電影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7
中文關鍵詞:家庭責任創傷症候群真實個案
外文關鍵詞:FamilyResponsibilityPost-traumatic SyndromeTrue Cas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7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中文摘要
「家人真的是很親近,卻又很遙遠的存在。」對我們來說,家無非是每個人心中最後的歸屬,從這裡開始,也從這裡結束。每個人都會歷經生老病死,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我們對自己與家庭做了什麼?很多人往往在失去的時候,才知道要珍惜。諷刺的是,失去卻是大多數人最終的領悟。試問,我們有用心把握當下嗎?又或者,我們有珍惜身邊最親密的家人嗎?

有感於親人的離去,讓作者反思在有限的生命中,我們能對家人做些什麼?影像創作的目的,可以讓我們看見他人的生命與故事,藉以觸發思考,達成反思、反觀的效果。本片主旨在表達對於生命和家庭的關心,並闡述自身的情感與生命價值。藉由一個家庭破碎的面貌,讓觀眾看到在父親自殺後的一家三口,價值觀與家庭互動的改變。而在母親也即將離開時,孩子之間才知道互相珍惜,企圖帶領觀眾重新反思家庭與家人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歸納研究所時期的創作方向與學習心得,本片將影片的製作過程、美學形式的運用,和作者的學習經驗,作一個檢討與分享。

Abstract
Our family members often seem so close yet so far. For most of us, family is where we belong and where everything starts and ends. As we go through various stages in life, be it birth, aging, illness, or death, a lingering question is “What can we do, not only for ourselves, but also for our family?” More often than not, it is not until we are faced with the loss of loved ones that we start to count our blessings. Only when we are dealt such a blow will we see things in perspective. Do we rea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seizing the day? Or, do we truly appreciate our family’s love?

Stricken with the loss of love ones, the author has been wondering, given the limited time we have on earth, what we can do for our family? Through the lens, we are able to see other people’s stories, prompting us to contemplate our own lives. This film aims to express concern for family members and to shed light on some innermost feeling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 The audience will see how a father’s suicide led to changes in values and interaction in a family of three, and how, as the mother had to part, the children came to the sudden realization that they’d have no one else to fall back on. It is hoped that the audience will be inspired, and then re-examine the bond between family and its members.

Drawing on the author’s coursework and reflections in the grad school, the film also reviews the process and aesthetic forms of filmmaking, as well as the author’s learning experience.

《離散》創作理念和製作說明
Creative Discourse of Short Film “A fissure”
目錄
謝誌i
目錄ii
中文摘要iii
Abstracti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創作起源1
第二節 創作動機3
第三節 創作目的5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相關影像作品6
第二節 壓力後創傷症候群15
第三節 家庭系統理論16
第四節 小結20
第三章 劇本創作過程與說明21
第一節 故事大綱21
第二節 角色設定22
第三節 劇本的發展與設計23
第四節 男主角訪談28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製作與拍攝31
第一節 前製
第二節 拍攝過程35
第三節 後期40
第四節 預算與時程46
第五章 放映與結論 49
第一節 公開放映49
第二節 檢討與結論57
參考書目62
附件 電影劇本64

參考書目
中文書籍:
1.認識電影/Louis Giannetti 著/焦雄屏 譯/遠流 1998
2.電影是什麼?/Andre Bazin 著/崔君衍 譯/遠流 1995
3.家庭心理學的系統觀點與研究/利翠珊 著/五南 (民88)
4.家庭生命週期的親密關係,家庭教育叢書系列四/陳麗欣 著/教育部社教司
(民89)
5.青少年發展與輔導/黃德祥 著/五南 (民83)
6.家庭壓力管理/周月清等譯/桂冠 1994
7.電影百年發展史/Kristin Thompson & David Bordwell 著/廖金鳳 譯/麥格羅
西爾 1998
8.電影是什麼?/安德烈・巴贊 著/崔君衍 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8
9.秋刀魚勿語/小津安二郎 著/張昌彥 譯/遠流 1993
10.飲食男女:電影劇本與拍攝過程/陳寶旭 著/遠流 1994
11.橫山家之味/是枝裕和 著/馥林文化 2009
12.壓力與創傷/Patricia A.Resick 著/游恆山 譯/五南 2003
13.壓力的烙印:精神創傷對身體和心理的影響/J.Douglas Bremner 著/商周
2004

碩博士論文:
1.程偉豪2009。《狙擊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陳婉慧2009。《繼親少年經歷父母家庭變故之經驗與調適》國立中正大學犯
罪防治所碩士論文
3.潘欣如2010。《一天》。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3.張金泰2010。《灰色天空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網路資料:
1.侯季然(2003年6月6日):《飲食男女》,台灣電影筆記
http://movie.cca.gov.tw/files/13-1000-921.php?Lang=zh-tw
2.張昌彥(2003年12月17日):《東京物語》,台灣電影筆記
http://movie1.cca.gov.tw/Case/Content.asp?Year=2003&ID=394
3.嘉世強(2009年3月20日):《橫山家之味》影評
http://tw.movie.yahoo.com/moviereview/d/a/090320/3/edn.html
4.聞天祥(2009年4月6日):《橫山家之味》影評
http://blog.sina.com.tw/atom/article.php?pbgid=17143&entryid=584150
5.國家網路醫院(2005年3月8日):(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症狀)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category=%E5%BF%83%E9%9D%88%E8%A3%9C%E7%B5%A6&pid=9840
6.台北市政府衛生局(2006年9月19日):(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心理歷程)
http://mental.health.gov.tw/article.asp?channelid=A19&serial=74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