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0 10: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怡佩
研究生(外文):Lee, I-Pei
論文名稱:戲曲表演藝術於臺灣廟宇人物雕刻之運用—以三國演義題材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application of opera performing arts in Taiwanese temple figures -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劉淑音劉淑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ou, Shu-Yin
口試委員:王慶臺祝大元
口試委員(外文):Wang, Ching-TaiChu, Ta-Yuan
口試日期:2011-06-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古蹟藝術修護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綜合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58
中文關鍵詞:三國演義京劇廟宇裝飾藝術木雕人物
外文關鍵詞: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Beijing Opera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f artthe sculptures in the templ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120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9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廟宇中的人物類雕刻題材,一向為吸引民眾目光與匠師大展身手的裝飾形式,由於其典故出處繁雜,人物造型亦因施作技法各有特色,進而增加相關研究體系上的困難。
傳統戲曲藉由扮相與姿態,為中國文學、歷史故事中的人物塑造了典型,其角色臉譜、服飾、手持道具、身段等表現皆有一定規則;經由普查,觀察出廟宇裝飾中人物類木雕作品,亦大量運用了這些戲曲形象與特色,作為題材選取與人物造型的參考依據之一,其中又以三國演義題材表現最為常見。
本研究遂以三國演義題材為討論範圍,由傳統戲曲的角度來研究廟宇雕刻中的人物類裝飾作品;第一章概述戲曲表現與雕刻人物形象的關聯性,並就京劇與其他地方劇種間的時代發展與影響關係,以其歷史性與表演特色的藝術價值,解釋京劇為本文主要參考研究劇種之由。第二章整理京劇的藝術特色,包含角色行當、行頭穿戴與身段姿態,建立戲曲表演藝術的基本概念。第三章藉由統計,將三國演義文本與戲曲劇目、常見的廟宇裝飾木雕作品,進行題材與角色選取上的比對,並進一步以戲劇結構試分析常見題材的畫面選取。第四章藉由第二章所整理之戲曲表演藝術特色,探討戲曲角色扮相與姿態,於常見木雕人物造型上的運用情形。期望透過本文,增益廟宇人物雕刻的研究方向,並提供日後相關題材辨識的參考資料來源。

The stories of the sculptures in the temple is the most attractive part to the public. And it is the part that allows the craftsmen can show their originality and techniques. But it becomes an challenge to study more in details due to complex allusions and all kinds of appearance by different sculptural techniques.
Traditional opera create real images for Chinese historical characters and the roles in classic novels by stage appearance with certain action posture and attitude. There are basic rules for certain character’s facial make up, dress code, hand-hold properties and even personalities with action postures. A common survey from the temples showed that the decorative sculptures are introduced from these traditional operas as a subject and a reference of role’s figure. The most popular subject is the period of Three Kingdoms in ancient China.
Thu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ubject of the Three Kingdo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Operas to look into the decorative sculptural artworks in the temples. The first chapter summarize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character’s image of the artwork with its stage performance in the operas. In addition, Beijing Opera is the main category of this paper that would use to compare with other local operas in the aspect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interactive relations. Moreover, look further into the artistic value of the artwork from the role’s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opera and one’s history. The second chapter categorize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roles’ types including costume and properties with specific action postures which construct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role's performance in the opera. Chapter three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role’s selection and the stories in the Three Kingdom’s novel and its opera with common artworks in the temples by statistics .The last chapter extract the artistic features in the opera from chapter two to probe into each role’s stage appearance with posture on the common wooden sculptures. The paper’s purpose is to provide more perspectives for the studies on the sculptures in the temple and as an expanded library for related subjects.

緒論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架構
五、文獻回顧

第一章 傳統戲曲的程式化體現
第一節 廟宇裝飾藝術與戲曲的關連
第二節 戲曲表演特色

第二章 傳統戲曲人物典型
第一節 角色行當
第二節 行頭穿戴
第三節 身段功法的姿態表現

第三章 三國演義木雕題材的畫面選取
第一節 小說、戲曲與木雕角色選取上的差異
第二節 木雕常見題材在情節上的選取

第四章 戲曲形象於木雕人物上的運用
第一節 戲曲元素於木雕人物造型的安排
第二節 常見題材中的角色造型

結論與建議

參考書目

附記

創作自述

一、專書

(一)古籍
漢‧劉熙《釋名》,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版。
明‧宋濂等編撰《元史》,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版。
明‧沈德符撰《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版。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版。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國:岳麓書社,2005年版。

(二)原著
王慶臺(1984)《中國南系閩南地區–臺灣之木作雕刻》,臺灣:尚林出版社。
王慶臺 計畫主持(2004)《國家藝師黃龜理先生: 建築裝飾基礎雕刻調查計劃: 金瓜石勸濟堂》,臺北縣:文化局。
朱介國等合著(1999)《中西戲劇欣賞》,臺北:文京圖書有限公司。
邱坤良(1992)《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余漢東(2001)《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辭典》,臺北:國家出版社。
吳同賓(2004)《京劇知識手冊》,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吳桃源(2008)《畫說三國人物》,臺北:聯經出版社。
吳羽 編著(2009)《圖解三國演義》,臺北:華威國際出版社。
姚一葦(2000)《戲劇原理》,臺灣:書林出版社。
胡耀恆(2001)《世界戲劇藝術欣賞》,臺北:志文出版社。
胡妙勝(2001)《充滿符號的戲劇空間》,臺北:文津出版社。
徐城北(2006)《中國京劇》,臺北:國家出版社。
郭喜斌(2010)《聽!臺灣廟宇說故事》,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陶君起(2008)《京劇劇目初探》,北京:中華書局。
教育部(1996)《木雕-黃龜理藝師作品圖鑑》,臺北:教育部。
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1999)《八十八學年度戲劇類藝術欣賞學習手冊》,臺北:臺灣省政府文化處。
張道一(1999)《老戲曲年畫》,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
張淑賢 主編(2008)《清宮戲曲文物》,香港:商務印書館。《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第55冊。
康若錫(2007)《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曾永義(1988)《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北:聯經出版社。
曾勤良(1996)《三峽祖師廟雕繪故事探源》,臺北:文津出版社。
黃志農總編(2005)《戲曲文物特展專輯》,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齊如山(1977)《國劇圖譜》,臺北:幼獅出版社。
廖燦輝(1982)《平劇行頭功能之研究》,臺灣:民俗曲藝雜誌社。
劉美菁(1999)《歌仔戲概論》,臺北:學海出版社。
劉月美(2002)《中國京劇衣箱》,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劉月美(2006)《中國戲曲衣箱-角色穿戴》,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劉淑音(2006)《惠安峰前蔣氏石匠在台作品八卦竹節窗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劉琦(2008)《京劇行頭》,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魏子雲(2000)《中國戲劇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譚元杰(2000)《戲曲服裝設計》,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譚元杰(2008)《中國京劇服裝圖譜》,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二、學術論文
石淑棻(2002)《台灣廟宇敘事性雕繪題材分析-以桃竹苗地區廟宇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林麗紅(1994)《臺灣高甲戲的發展-以員林生新樂劇團為研究對象》,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張啟豐(2004)《清代臺灣戲曲活動與發展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張庶疆(2010)《交趾陶匠師石連池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研究所。
喻國雄(2005)《戲曲服裝美學與功能之研究》,高雄: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藝術學研究所。
楊堯鈞(1991)《臺灣高甲戲及其基本唱腔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
楊淑錦(1999)《國劇服裝及其意義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之品服裝學系研究所。

三、期刊論文
李怡佩:〈戲曲行頭翎子於傳統建物裝飾應用之初探〉,《藝術欣賞期刊》(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9年12月)第5卷第6期。
林清涼:〈談傳統戲曲京劇舞臺色彩文化之特質〉,《臺灣戲專學刊》(臺北: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2005年7月)第11期。

四、電子媒體資料
鳥網 www.birdnet.cn (2009/3/1)
民間大劇院 http://blog.yam.com/mktheatre(2011/4/10)
希臘羅馬神話名畫http://blog.yam.com/vdtaqdqy/article/27576676(2011/4/10)
騰訊旅遊頻道 http://www.itravelqq.com/2011/0217/110359.html (2011/4/10)
臺灣大百科全書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index(2011/4/10)
清繪本昇平署扮相譜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5400033/ (2011/4/13)
臺灣崑劇團 http://www.taikun.com.tw/(2011/4/10)
戲曲攝影圖片網 http://www.operaphoto.com/zj/zj.htm (2011/4/10)
阿邦京劇頻道 http://jingju.abang.com/od/jingjujichu/a/guchenghui.htm
數位典藏聯合目錄-京劇文物 http://digitalarchives.tw/(2011/4/10)
百變造型說衣箱 http://w95.bengzi.org.tw/home(2011/4/10)
鳳凰歷史網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news.ifeng.com/history/(2011/4/13)
京劇藝術 http://www.jingju.net/ (2011/4/1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