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45cf:c86b:e393:b18b)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3 08: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紋瑜
研究生(外文):Yang, Wen-Yu
論文名稱:丑羊集 楊紋瑜創作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The album of clown sheep The Creative Discourse of Yang Wen Yu
指導教授:鐘有輝鐘有輝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ng, You-Hui
口試委員:林雪卿呂燕卿
口試委員(外文):Lin, Hsueh-ChingLu,Yen-Ching
口試日期:2011-06-1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版畫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6
中文關鍵詞:丑羊象徵潛意識
外文關鍵詞:clown sheepsymbolizeunconsciou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2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創作論述以「丑羊集」為題,是以自我創造的角色為主,以小丑與羊的形象結合,所創造的角色來象徵自我,從環境、生活的互動中所引發的內在精神與潛意識的關係,作一系列的思考發展與創作,從作品裡剖析內在的無意識言語及探討自我的慾望部分,透過作品的創作與自我對話,論文的書寫進行省思和釐清自我,藉以達到在面對生命的成長歷程中,能更誠實地面對自己內在人格的種種面向,找回自我的定位與價值。

本論述分為五個部分,章節重點摘錄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創作的動機與目的、創作研究範圍、方法與步驟及名詞譯義。
第二章:學理基礎探究,主要以佛洛伊德潛意識、榮格人格面具與象徵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等理論基礎來探討,並幫助自己釐清創作的思維。
第三章:創作實踐,從創作理念、創作內容與形式及創作媒材與技法,來闡述「丑羊集」的創作。
第四章:作品詮釋,作品分為「丑羊系列」、「矛盾系列」、「不滿足系列」、「異想系列」、「孤獨系列」等系列作品。
第五章:結論

This is a creative discourse focuses on “The album of clown sheep” printmaking works which the main character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clown and a sheep. The invention of this clown-sheep is to symbolize my self-reflection from the reaction of life and environment. In the works I analyze the language of the unconscious and explore the libido to see through my inner self, be aware of the self-construction and find self-identity.


The main structure in this discourse is divided into five sections and the summary is as follows:
First Chapter: Narrate the motive, purpose, approaches, sequences and substantive explain of the researcher's study.
Second chapter: Mining theories of Frued’s unconscious, Jung’s persona, symbolism and surrealism to clarify the concepts of the creation.
Third chapter: Analyze the work “The volume of clown sheep,” and self-declare the ideas, contents, material and technical touches.
Fourth chapter: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ks “The Clown Sheep,” “The Contradiction,” “The Discontent,” “The Wander,” and “The Solitude” series.
Fifth chapter: Conclusion.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次 i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 創作動機 1
二、 創作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3
一、 創作研究範圍 3
二、 創作研究方法 4
第三節 創作研究步驟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創作學理基礎 8
第一節 反身替代 8
第二節 夢境的諭示 12
第三節 隱藏的面貌 14
第四節 夢境與幻想 16
第三章 創作實踐 18
第一節 創作理念 18
第二節 創作內容與形式 20
一、 創作內容 20
二、 創作形式 23
第三節 創作媒材與技法 24
一、 美柔汀 25
二、 紙凹版 28
三、 絹版 33
四、 平版 36
五、 新樹脂版 38
第四章 作品分析與詮釋 39
第一節 丑羊系列 39
第二節 矛盾系列 46
第三節 不滿足系列 57
第四節 異想系列 64
第五節 孤獨系列 71
第五章 結論 83
參考書目 85

中文書目
光復書局編輯部,《世界名畫與巨匠5 盧梭》,台北,光復書局,2005年8月。
成寒 ,《花‧骨頭‧泥磚屋──走進歐姬芙畫裡的世界》,台北, 時報文化,2007年9月。
朱伯雄,《拉斐爾前派與象徵主義美術》,台北,藝術家,2003年。
吳光遠,《現代人,越來越不會作夢:閱讀榮格》,海鴿文化,2010年04月。
徐琛,《西方現代藝術流派書系:象徵派》,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
張光琪撰、何政廣主編,《世界名畫家全集 魔幻超現實大師 馬格利特》,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3年3月。
許麗雯編,《巨匠美術週刊第58期 魯東》,台北,錦繡出版社,1993年07月。
許麗雯編,《巨匠美術週刊第79期 華鐸》,台北,錦繡出版社,1993年12月。。
曾長生,《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藝術家,2000年。
葉國松,《平面設計之基礎構成》,台北, 藝風堂出版,1999年。
廖修平、董振平著,《版畫技法123》,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7月。
廖修平著,《版畫藝術》,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
劉振源著,《超現實畫派》,台北,藝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1月。
顏名宏,《文化、藝術、產業-藝術空間的物質性與精神性》,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學刊,2006年5月。
翻譯書目
Carl G.Jung主編、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台北,立緒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11月。
Duane. Schultz、Sydney Ellen Schultz著、陳正文 等譯,《人格理論 第二版》,台北,揚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7月。
Eddie Wolfram著、傅嘉琿譯,《拼貼藝術之歷史》,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9月。
Murray Stein著、朱侃如譯,《榮格心靈地圖》,台北,立緒文化有限公司,2006年10月。
Riva Castleman著、張正仁譯,《二十世紀版畫藝術史》,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6月。
Sigmund Freud著,呂俊、高申春、侯向群譯,《夢的解析》,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6年9月。
卡爾.榮格著、黎惟東譯,《自我的探索 人及其象徵》,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8月。
卡爾.榮格著、龔卓君譯、余德慧編,《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的總結》,台北,立緒出版社,1999年05月。
朝倉直巳著,呂清夫譯《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台北,正元圖書有限公司,1985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