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05:0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鄭謙瀚
研究生(外文):Cheng, Chien-Han
論文名稱:偵查中辯護人權利義務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Counsel’s Right and Obligation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s
指導教授:曾淑瑜曾淑瑜引用關係謝庭晃謝庭晃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eng, Shu-YuHsieh, Ting-Huang
口試委員:劉秉鈞周成瑜
口試委員(外文):Liu, Ping-ChunChoh, Chen-Yo
口試日期:2011-05-2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4
中文關鍵詞:辯護人偵查不公開真實義務保密義務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67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論文以偵查中辯護人之權利與義務為主軸,強調偵查程序與審判程序其性質與目的有別,所以辯護人存在之必要性與賦予其相關之權利時,當然會因程序不同有所差異。而審判中實質且有效之辯護要求,可否延伸至偵查階段;在偵查程序中,尚有偵查不公開之要求,以致於在實務上產生不合理之運作與限制,於此,將以學者之見解以及外國之立法例為相關議題尋求解決之道。關於偵查中辯護人之義務,涉及律師倫理,亦為本文討論之核心。又本研究主軸為探討偵查中辯護人之權利與義務,部分內容雖涉及制度層面之論述,但權利義務與制度設計兩者間本來就具有一定程度之緊密關係,其可能是相輔相成之關係,亦可能是相互衝突之對立關係。故本文之研撰乃著重於辯護人在偵查程序中之權利義務在現行制度下應如何被落實,當中產生何種缺失與爭議並且應如何改善。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 3
第二章 刑事辯護制度在偵查程序中之內涵 11
第一節 刑事辯護制度之意義與目的 11
第一項 以確保被告防禦權為中心 11
第二項 刑事辯護制度之意涵 14
第三項 刑事辯護制度在偵查中之憲法基礎 16
第二節 辯護人在刑事訴訟程序中之必要性 19
第一項 實質而有效辯護之要求 19
第二項 於偵查程序之必要性 23
第三節 偵查不公開與辯護人權利義務之衝突 25
第一項 偵查程序之目的與性質 25
第二項 偵查程序中應遵守之基本原則 28
第三項 偵查不公開之內涵 29
第四節 小結 37
第三章 辯護人於偵查中之權利 39
第一節 偵查中辯護制度之沿革 39
第一項 偵查中辯護制度建立之議論 39
第二項 偵查中辯護制度之確立 40
第二節 偵查中辯護權發生時點 41
第一項 德國實務之運作 41
第二項 日本實務之運作 42
第三項 我國實務之運作 42
第三節 偵查中辯護人之權利 43
第一項 偵查中辯護人之閱卷權 43
第二項 偵查中辯護人之在場權 47
第三項 偵查中辯護人之交通權 53
第四項 偵查中辯護人之聲請調查證據權 58
第四節 辯護權被侵害之效果與救濟 63
第一項 違反告知義務之效果與救濟 63
第二項 不當限制偵查中閱卷權之效果與救濟 67
第三項 違反偵查中辯護人在場權之效果與救濟 67
第四項 違反偵查中辯護人交通權之效果與救濟 68
第五項 違反聲請調查證據權之效果與救濟 70
第五節 小結 70
第四章 偵查中辯護人之義務 73
第一節 偵查中辯護人之保密義務 74
第一項 辯護人保密義務之依據 75
第二項 辯護人保密義務之內涵 75
第三項 我國辯護人之保密義務 79
第二節 偵查中辯護人之真實義務 85
第一項 辯護人之地位 86
第二項 辯護人真實義務之內涵 87
第三節 遵守偵查秩序之義務 90
第四節 違反義務之效果與救濟 92
第一項 偵查中辯護人違反忠實義務之責任 92
第二項 偵查中辯護人違反保密義務之責任 94
第三項 偵查中辯護人違反真實義務之效果 96
第四項 偵查中辯護人未遵守偵查秩序之效果 98
第五項 被交付懲戒之辯護人之救濟 99
第五節 小結 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結論 105
第二節 建議 107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專書(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1.Claus Roxin著,吳麗琪譯,德國刑事訴訟法,三民,1998年。
2.土木武司,董璠輿、宋英輝譯,日本刑事訴訟法要義,五南,1997年。
3.王兆鵬,辯護權與詰問權,自版,2007年。
4.王兆鵬,搜索扣押與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自版,2000年。
5.王惠光,法律倫理學講義,元照,2007年。
6.石井一正,陳浩然譯,鄭善印校訂,日本實用刑事證據法,五南,2000年。
7.吳俊毅,辯護人論,正典,2009年。
8.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憲法─權力分立」,學林,2003年。
9.林山田,刑事程序法,五南,2004年,5版。
10.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中冊),三民,2010年,改訂版。
11.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下冊,新學林,2011年,10版一刷。
12.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元照,2010年,6版一刷。
13.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下冊,元照,2010年,6版一刷。
14.姜世明,律師倫理法,新學林,2008年。
15.張麗卿,刑事訴訟法理論與應用,五南,2010年,11版一刷。
16.陳運財,刑事訴訟與正當之法律程序,月旦,1998年,初版。
17.黃東熊,中外檢察制度之比較,中央文物供應社,1986年。
18.黃東熊,刑事訴訟法研究,三民,1999年。
19.黃東熊、吳景芳著,刑事訴訟法論,三民,2010年,7版。
20.黃朝義,犯罪偵查論,漢興,2004 年,初版。
21.黃朝義,刑事訴訟法,一品文化,2007年,增補一版。
22.黃朝義,刑事訴訟法-制度篇,初版,2002 年。
23.蔡墩銘,審判心理學,水牛,1971年。

二、期刊(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1.Brian Kennedy,郭乃嘉譯,「法庭外言論與律師/檢察官倫理」,全國律師,第6卷,第7期,2002年7月。
2.刁榮華,「修正刑事訴訟法芻議」,軍事法雜誌,第10卷,第4期,1964年4月。
3.尤伯祥,「建構實質有效之辯護制度」,全國律師,第12卷,第12期,2008年12月。
4.尤英夫,「論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偵查中不得選任辯護人之規定)」,法律評論,第37卷,第10期,1971年10月。
5.王兆鵬,「如何確保自白之任意性」,全國律師,第3卷,第10期,1999年10月。
6.王兆鵬,「受有效律師的協助-以美國法為參考」,月旦法學教室,2005年8月。
7.王兆鵬,「偵查中之辯護權」,律師雜誌,第384期,2008年9月。
8.王兆鵬,「貫徹平等與實質之辯護制度」,月旦法學雜誌,第137期,2006年10月。
9.王兆鵬,「開創自白法理的新紀元」,月旦法學雜誌,第154期,2008年2月。
10.王兆鵬,「違反律師權之救濟,兼論無資力被告的律師權」,全國律師,第1卷,第3期,1997年3月。
11.王惠光,「律師的保密義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80期,2010年5月。
12.王寶輝,「關於「律師倫理規範」幾個辯證問題及實踐」,律師通訊,第207期,1996年12月。
13.王寶鋒,「從釋字第三七八解釋淺析律師懲戒救濟制度」,律師通訊,第207期,1996年12月。
14.何賴傑,「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刑事訴訟法上一個新的法律原則?」,憲政時代,第25卷,第4期,2000年4月。
15.吳志光,「現行律師懲戒制度之檢討-為完善職業懲戒法庭(法院)而催生」,全國律師,第10卷,第9期,2006年9月。
16.吳俊毅,「德國刑事訴訟程序辯護人的功能及地位-至今仍具話題性的一個爭論」,高大法學論叢,第6卷,第1期,2010年9月。
17.吳俊毅,「德國刑事訴訟程序辯護人的功能及地位-至今仍具話題性的一個爭論」,高大法學論叢,第6卷,第1期,2010年9月。
18.李榮耕,「受拘捕犯罪嫌疑人於訊問中之受辯護權」,月旦法學雜誌,第192期,2011年5月。
19.李模,「論刑事訴訟法之修正」,軍法專刊,第13卷,第8期,1967年8月。
20.林山田,「論刑事訴訟程序中之辯護人」,法令月刊,第31卷,第10期,1980年10月。
21.林山田,「論刑事訴訟程序之辯護人」,法令月刊,第31卷,第10期,1980年10月。
22.林恆志,「新聞報導與偵查不公開原則衝突之研究(下)」,軍法專刊,第48卷,第7期,2002年7月。
23.林裕順,「偵查階段供述證據保全的法理探討以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2第2項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49期,2007年10月。
24.林裕順,「論偵訊中辯護人之在場權」,法學新論,第2期,2008年9月。
25.林鈺雄,「在押被告與律師接見通信之權利-歐洲法與我國法發展之比較與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2期,2008年1月。
26.林鈺雄,「鳥瞰2003年1月刑事訴訟之修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5期,2003年4月。
27.邱聯恭,「律師法修正之應有取向」,月旦法學雜誌,第5期,1995年9月。
28.侯友誼,「刑案偵查過程之新聞處理」,刑法科學,第54期,2002年9月。
29.柯耀程,「證據保全立法之檢討-評刑事訴訟法新增證據保全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97期,2003年6月。
30.高瑞錚,「辯護人之辯護權限急待釐清導正-對最近苦幹乖常現象之省思」,律師雜誌,第208期,1997年1月。
31.康順興,「偵查與正當法律程序」,刑事法雜誌,第45卷,第3期,2001年6月。
32.張升星,「律師司法外陳述及其界線」,東吳法研論集,第6卷,2010年6月。
33.陳運財,「刑事訴訟法之修正與刑事辯護」,月旦法學雜誌,第137期,2006年10月。
34.陳運財,「偵查之基本原則與任意偵查之界線」,東海法學研究,第9期,1995年9月。
35.陳運財,「被告接受辯護人援助之機會」,月旦法學教室,第24期,2004年10月。
36.陳運財,「論偵查不公開之適用範圍及其例外」,全國律師,第13卷,第9期,2009年9月。
37.陳運財,「釋字第六五四號解釋與自由溝通權」,月旦法學雜誌,第192期,2011年5月。
38.陳樸生,「偵查中之辯護人」,刑事法雜誌,第7卷,第1期,1963年6月。
39.陳樸生,「當事人主義與職權主義和刑事程序之影響及我國立法趨勢」,軍法專刊,第17卷,第8期,1971年9月。
40.陳靜隆,「對行訴法新增證據保全制度的幾點意見」,刑事法雜誌,第48卷,第2期,2004年4月。
41.傅美惠,「論偵查不公開與無罪推定」,刑事法雜誌,第50卷,第2期,2006年4月。
42.黃朝義,「重新建構偵查中辯護權問題」,律師雜誌,第337期,2007年10月。
43.黃朝義,「偵查不公開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17期,2004年3月。
44.楊翕翱,「我國律師保密義務制度之檢討」,全國律師,第11卷,第9期,2007年9月。
45.楊雲驊,「我國羈押實務與人權保障」,台灣法學雜誌,第121期,2009年2月。
46.楊雲驊,「偵查程序中證據保全制度之檢討」,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16卷,第2期,2004年12月。
47.楊雲驊,「閱卷權之突破-以歐洲人權法院近年來數個判決為例」,台灣法學雜誌,第70期,2005年5月。
48.楊雲驊,「閱卷權之突破-以歐洲人權法院近年來數個判決為例」,台灣法學雜誌,第70期,2005年5月。
49.葉光洲,「只有上帝才知道-辯護人接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時不應有人在場」,律師雜誌,第333期,2007年6月。
50.蔡彥守,「To Tell or Not to Tell-論律師的保密義務與當事人詐欺行為」,全國律師,第12卷,第5期,2008年5月。
51.蔡墩銘,「偵查階段的律師功能討論會」,月旦法學雜誌,第22期,1997年2月。
52.蔡墩銘,「辯護人之閱卷權」,月旦法學教室,第1期,2002年11月。
53.鄧媛,日本有關律師接見及國選辯護人法制之介紹,檢察新論,第8期,2010年7月。
54.鄭淑燕,「檢警第一次偵訊律師陪同到場制度陪訊經驗談」,全國律師,第13卷,第6期,2009年6月。
55.謝哲勝,「忠實關係與忠實義務」,月旦法學雜誌,第70期,2000年3月。
56.鍾若琪、陳鋕雄,「律師保密義務與成時義務之衝突-美國法的觀點」,全國律師,第14卷,第5期,2010年5月。
57.簡銘昱,「初探辯護人之交流權(接見通信)權—理論面之觀察」,全國律師,第12卷,第6期,2008年6月。
58.蘇友辰,「強勢檢調審判,萎弱的辯護」,全國律師雜誌創刊號,第1卷,第1期,1997年1月。
59.蘇友辰、顧立雄意見,「偵查中辯護人及告訴代理人實務問題探討--臺北律師公會系列在職進修課程(6)現場記實」,律師雜誌, 第246期,2000年3月。
60.顧立雄,「為被告辯護是律師的天職」,月旦法學雜誌,第44期,1999年1月。
61.顧立雄、劉豐州,「刑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受辯護人協助的權利」,全國律師,創刊號,1997年1月。

三、學術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1.王建元,偵查不公開與辯護制度,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年1月。
2.史奎謙,刑事辯護權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3.汪漢卿,偵查程序中辯護人之辯護權-以在場辯護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
4.林妍汝,刑事被告受律師協助的憲法權利,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
5.柯清答,刑事程序上當事人對等原則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6.盛美元,偵查不公開原則-兼論與洩密罪之關係,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
7.符基強,建構刑事偵查辯護之功能,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8.莊舜博,於刑事偵查程序上對強制處分之司法抑制,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7月。
9.陳德池,論刑事訴訟程序之證據保全,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
10.彭國能,辯護人之法庭活動-兼論偵查活動,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6月。
11.廖偉志,辯護人權利與義務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12.劉秉鑫,我國偵查中辯護制度的實踐-以犯罪嫌疑人之法主體性為中心,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13.謝易成,羈押中被告與辯護人接見及通信之研究,中央警察學犯罪防制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5月。
14.蘇哲萱,論偵查不公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1月。

四、網路資料
1.司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judicial.gov.tw/
2.立法院國會圖書館,http://npl.ly.gov.tw/do/www/homePage
3.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4.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index.htm
5.行政院公報資訊網,http://gazette.nat.gov.tw/egFront/index.jsp
6.法源法律網,http://www.lawbank.com.tw/
7.美國律師協會網站,http://www.americanbar.org/aba.html
8.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Wikipedia
9.康奈爾大學法學院,http://www.law.cornell.edu/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54.鄭淑燕,「檢警第一次偵訊律師陪同到場制度陪訊經驗談」,全國律師,第13卷,第6期,2009年6月。
2. 52.蔡墩銘,「辯護人之閱卷權」,月旦法學教室,第1期,2002年11月。
3. 50.蔡彥守,「To Tell or Not to Tell-論律師的保密義務與當事人詐欺行為」,全國律師,第12卷,第5期,2008年5月。
4. 49.葉光洲,「只有上帝才知道-辯護人接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時不應有人在場」,律師雜誌,第333期,2007年6月。
5. 48.楊雲驊,「閱卷權之突破-以歐洲人權法院近年來數個判決為例」,台灣法學雜誌,第70期,2005年5月。
6. 47.楊雲驊,「閱卷權之突破-以歐洲人權法院近年來數個判決為例」,台灣法學雜誌,第70期,2005年5月。
7. 46.楊雲驊,「偵查程序中證據保全制度之檢討」,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16卷,第2期,2004年12月。
8. 45.楊雲驊,「我國羈押實務與人權保障」,台灣法學雜誌,第121期,2009年2月。
9. 44.楊翕翱,「我國律師保密義務制度之檢討」,全國律師,第11卷,第9期,2007年9月。
10. 43.黃朝義,「偵查不公開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17期,2004年3月。
11. 42.黃朝義,「重新建構偵查中辯護權問題」,律師雜誌,第337期,2007年10月。
12. 41.傅美惠,「論偵查不公開與無罪推定」,刑事法雜誌,第50卷,第2期,2006年4月。
13. 40.陳靜隆,「對行訴法新增證據保全制度的幾點意見」,刑事法雜誌,第48卷,第2期,2004年4月。
14. 39.陳樸生,「當事人主義與職權主義和刑事程序之影響及我國立法趨勢」,軍法專刊,第17卷,第8期,1971年9月。
15. 38.陳樸生,「偵查中之辯護人」,刑事法雜誌,第7卷,第1期,196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