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5 04: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維孺
研究生(外文):Wang, Weiju
論文名稱: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新生園區之評價
論文名稱(外文):The Valuation of Taipei International Flora Expo, Case Study of Xinsheng Park
指導教授:楊重信楊重信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ng-Hsin Yang
口試委員:洪鴻智林開泰
口試委員(外文):Hung-Chih HungKai-Tai Ling
口試日期:2011-06-2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景觀學系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景觀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4
中文關鍵詞: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條件評價法願付金額
外文關鍵詞:Taipei Flora Expo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willingness-to-pa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0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之目的在調查評估遊客體驗花博之效益,此效益是以遊客體驗花博後之最大願付金額衡量之。花博具有公共財特性,其效益之估計無法直接從市場觀察到,因此必需借重非市場評價方法。本研究採用雙邊界二分加上一個追問方式之條件評價法,於100年1月份針對新生園區聯外出入口遊客抽樣,以面訪問卷方式調查其參觀後的支付意願,並進行願付金額之估算。調查評估結果發現:於參觀經驗、社經資料與評價之問項中,參觀經驗的參觀館數與參觀滿意度對支付意願有顯著之正面影響;社經資料與評價的起始金額與家庭收入對支付意願有顯著之正面影響,教育水準則對支付意願有顯著之負面影響。接著以Markandya, Harou, Bellu and Cisyulli (2002)所提出平均最大願付金額估計公式,計算出平均每人最大願付金額為534.76元,此金額遠大於花博單日成人票價。

關鍵詞: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條件評價法、願付金額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valuate the benefit of 2010 Taipei International Flora Expo. The benefit of the Expo is measured by the visitor’s
willingness-to-pay (WTP) for the Expo after visiting. The Flora Expo is a public good in nature. There is existed no market for the Expo, hence it needs to employ the non-market valuation methods to estimate the WTP for the Expo. In this research, we employ a double-bounded with a follow–up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to interview the visitors at the exit of the Xin-sheng district. It is found that the tourists’ satisfaction and the number of being visited pavilion, educational level, family income, and the eliciting price are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visitor’s willingness-to-pay for the 2010 Taipei International Flora Expo. The estimated mean WTP for the 2010 Taipei International Flora Expo is NTD$534.76 which is obviously greater than the ticket price charged.

Key words: Taipei Flora Expo,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willingness-to-pay


摘要 1
Abstract 2
目錄 3
圖目錄 4
表目錄 4
第一章 緒論 7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7
一、 研究背景 7
二、 研究動機 8
第二節 研究目的 8
第三節 研究步驟及流程 9
一、 研究範圍 9
二、 研究內容 9
三、 研究步驟及流程 9
第二章 花博資源分析 12
第一節 花卉博覽會 12
第二節 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13
一、 台北花博緣起 13
二、 展覽內容 16
三、 研究範圍與評價內容 18
第三章 文獻回顧 20
第一節 環境資源評價理論 20
一、 環境資源之價值 20
二、 資源效益評估理論 21
三、 非市場財貨評估方法 23
第二節 條件評價法介紹 25
一、 條件評價法源起 25
二、 條件評價法之操作程序 25
三、 出價方法 26
四、 條件評價法常見之偏誤 27
第三節 條件評價法應用 28
第四章 問卷設計與調查 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問卷設計 30
一、 研究架構 30
二、 問卷設計 30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抽樣方式 32
一、 研究對象 32
二、 抽樣方式 33
三、 變數說明 33
第五章 研究結果分析 35
第一節 調查研究結果之統計分析 35
一、 問卷屬性 35
二、 受訪者基本資料 36
三、 受訪者參觀情 38
四、 評價問項 42
五、 交叉分析 43
第二節 模型設定與估計結果 49
一、 支付意願模型建立 49
二、 願付金額之估計 5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54
第一節 結論 54
第二節 建議 54
參考書目 56
附錄一 研究問卷 59

圖目錄
圖1.3 - 1 研究流程圖 11
圖2.2 - 1 花博「新生園區」平面圖………………………………………………………..18
圖3.1 - 1 Marshall消費者剩餘的變動…………………………………………………..21
圖3.1 - 2 Hicks函數中資源增減與個人WTP、WTA關係 22
圖3.2 - 1 雙界二元選擇法..………………………………………………………………….27
圖4.1 - 1 開放式雙界二元選擇法………..………………………………………………31

表目錄
表2.1 - 1花卉博覽會等級列表 13
表2.1 - 2 花博紀要 13
表2.1 - 3 花博執行單位 16
表2.1 - 4 花博展覽內容 16
表3.1 - 1 環境價值分類表…………………………………………………………..………..20
表4.1 – 1 願付金額初訪測試…………………………………………………….………….32
表4.1 - 2測試問卷第一階段支付意願表 32
表5.1 - 1受訪時間次數分配表……………………………………………………….……..35
表5.1 - 2遊客來源次數分配表 35
表5.1 - 3遊客性別次數分配表 36
表5.1 - 4遊客年齡次數分配表 36
表5.1 - 5年齡層整合次數分配表 36
表5.1 - 6教育程度次數分配表 37
表5.1 - 7職業次數分配表 37
表5.1 - 8個人月平均收入次數分配表 38
表5.1 - 9家庭平均收入次數分配表 38
表5.1 - 10 參觀動機次數分配表 39
表5.1 - 11 參觀次數次數分配表 39
表5.1 - 12 購買票價次數分配表 39
表5.1 - 13 滿意度次數分配表 39
表5.1 - 14停留時間次數分配表 40
表5.1 - 15排隊時間次數分配表 40
表5.1 - 16參觀館數次數分配表 41
表5.1 - 17 參觀過林安泰古厝次數分配表 41
表5.1 - 18 參觀過天使生活館次數分配表 41
表5.1 - 19 參觀過未來館次數分配表 41
表5.1 - 20 參觀過夢想館次數分配表 42
表5.1 - 21 參觀過養生館次數分配表 42
表5.1 - 22受訪遊客願付金額意願次數分配表 42
表5.1 - 23 願付金額次數分配表 43
表5.1 - 24願付金額 * 天使生活館交叉分析 43
表5.1 - 25願付金額 * 夢想館交叉分析 44
表5.1 - 26願付金額與展館分配表 44
表5.1 - 27願付金額 * 去過館數交叉分析 44
表5.1 - 28願付金額 * 購買票價交叉分析 45
表5.1 - 29願付金額 * 參觀次數交叉分析 45
表5.1 - 30願付金額 * 滿意度交叉分析 45
表5.1 - 31願付金額與參觀狀態分配表 46
表5.1 - 32願付金額 * 個人收入交叉分析 47
表5.1 - 33願付金額 * 家庭收入交叉分析 47
表5.1 - 34願付金額 * 教育年數交叉分析 47
表5.1 - 35願付金額 * 職業交叉分析 47
表5.1 - 36願付金額 * 年齡交叉分析 48
表5.1 - 37願付金額 * 台灣四區居住交叉分析 48
表5.1 - 38願付金額與社經條件分配表 49
表5.2 - 1第一階段二元模式估計結果…………………………………………………..52
表5.2 - 2第一階段二元選擇模式 53


中文文獻

丁錫鏞,2010,一股崛起的力量-台灣會展業,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3卷,第2期。
吳忠宏、黃宗成、邱廷亮,2004,玉山國家公園遊客旅遊動機、期望、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國家公園學報,第14卷,第二期,頁23-41。
吳珮瑛,2009,環境與自然資源值多少?-效益與價值衡量之概念、理論、方法與應用,財團法人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台中市。
吳素華,2007,溫泉遊憩區遊憩價值評估之研究-以關子嶺溫泉風景區為例,長榮大學土地管理與開發研究所碩論文。
李佳霖,2007,跨區共用資源回饋機制之探討-以臺北都會區水資源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柏儒、游士正,2007,以條件評估法探討杉林溪休閒遊憩效益及其經濟價值,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英儀,2008,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總體效益與影響評估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
林隆全,2003,全民健保實施前後健康效益評估之比較」,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玉青,2009,應用條件評估法及旅遊成本法評價新化林場之公益性效益,中興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苔馥,2007,文化公共財願付價格之探討-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陳冠霖,2010,文化景觀之評價-以淡水古蹟園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凱俐、林豐政,2006,2006年宜蘭綠色博覽會經濟效益評估期末報告,蘭陽農業發展基金會。
陳凱俐譯,2001,環境經濟學原理,Ahmed M. Hussen 著,揚智文化出版社。
陳湘琴、黃志成,2008,大型博覽會的舉辦策略與城鄉環境營造的轉化-以日本愛知博覽會與台灣博覽會為例,環境與藝術學刊,第六期,頁01-16。
陳瑋鈞,2005,生態資源效益之評估-以馬祖燕鷗保護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璋玲、伍亮帆,2006,嘉義市國際管樂節活動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及願付價格之研究,旅遊管理研究,第6卷,第1期,頁101-123。
黃季仲,2007,桃園台地埤塘景觀之評價,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宗煌,1990,台灣地區國家公園之保育效益評估,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43 卷,第3 期。
楊欣薇,2002,台南市歷史文化園區經濟效益評估之研究-WTP及WTW之比較應用,長榮大學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祥亨,2003,陽明山國家公園旅遊資源經濟價值評估,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玉文、劉秉睿、陳彥伯、莊翰華,2005,大型花卉觀光活動效益評估之研究-2005台灣花卉博覽會為例,彰化縣政府委託計畫之部分。
羅凱安、羅紹麟,1997,環境規劃管理上保育野生動物資源效益之評估方法與實例,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4 卷,第1 期,頁115-134。

英文文獻

Bishop R.C.,and A.T. Heberlein(1979) Measuring Value of Extra Market.
Ciriacy-Wantrup, S.V. (1952) Resource Conserv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lawson, M., (1959) Methods of Measuring the Demand for and Value of Outdoor Recr eation, Reprint No.10,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Inc., Washington,D.C
Davis, R.K., (1963) The Value of Outdoor Recreation: An Economic Study of the Maine Woods, Ph.D. Thesis, Harvard University.
Duffield, J.W. and Patterson,D.A.,1991, Inference and optimal design for welfare measure in dichotomous choice contingent valuation. Land Economics 67(2):225-239.
Hanemann, M. (1984), Welfare Evaluation in Contingent Valuation Experiments with Discrete Response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66(3):635-47.
Hanemann, M. (1989), Welfare Evaluation in Contingent Valuation Experiments with Discrete Responses: Reply,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71, Nov:1057-61
Hanemann,Michael, John Loomis and Barbara Kanninen(1991), Statistical Efficiency of Double-Bounded Dichotomous Choice Contingent Valu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November:1255-1263.
Kanninen, B. J., Khawaja, M. S.(1995),Measuring goodness of Fit for the Double-Bounded Logit Model,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77:885-890.
Marans, R. W. & Spreckelmeyer, K. F. (1981), Evaluating Built Environment: A Behaviorl Approach, Ann Arbor: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Markandya, A., P. Harou, L. G. Bellu and V. Cistulli (2002),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for Sustainable Growth, Cheltenham, UK: Edward Elgar.
Mitchell, R. T. (1989) Using Survey to Value Public goods: The Contingent Method. Washington, D.C.,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Randall, A.J.,Hoehn,P.,Brookshire,D.S.(1983)Contingent Valuation Surveys for Evaluation Environment Assets, Journal of Nature Resource, vol.23:635-648.
Turner R. K.,Pearce D., and I. Bateman,1994, Environmental Economics:An Elementary Introduction, Harvester Wheat sheaf:78

網站資料

2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官方網站
http://www.2010taipeiexpo.tw/MP_3.html

台北市政府網站
http://www.taipei.gov.tw/MP_100001.html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