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籍
(一)本國著作
王甲乙、楊建華、鄭健才,民事訴訟法新論,作者自版,2009年7月。
王澤鑑,契約責任與侵權行為之競合,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一),作者自版,2004年10月。
王澤鑑,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不完全給付與同時履行抗辯,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六),作者自版,2004年3月。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作者自版,2010年3月。
王澤鑑,商品製造人責任與消費者之保護,台北:正中書局,1982年1月2版。
王澤鑑,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作者自版,2007年9月。
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一卷),作者自版,2001年9月修訂再版。
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作者自版,2006年6月九版二刷。
林世宗,消費者保護法之商品責任論,台北:師大書苑,1996年8月。
林東茂,刑法綜覽,台北:一品文化出版社,2007年9月修訂5版。林誠二,論兩岸產品責任法制,邁入二十一世紀的兩岸私法:孫森焱教授七十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4年6月。
朱柏松,消費者保護法論,作者自版,1998年12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孟瑤,《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行為法》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
吳明軒,民事訴訟法,作者自版,2007年9月修訂7版。
周美雲,消費者保護法中商品責任之研究,台北:司法院,民國87年6月。
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台北:輔仁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2000年9月增訂一版。
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上),台北:元照,2008年8月。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基礎論,台北:元照,2008年7月2版。
姚志明,侵權行為法,作者自版,2005年2月。
姚志明,侵權行為法研究(一),作者自版,2003年10月。
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作者自版,1993年11月。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冊,作者自版,2008年8月修訂版。
郭麗珍,產品瑕疵與製造人行為之研究,台北:神州圖書,2001年6月。
許士宦,證據蒐集與紛爭解決,台北:新學林,2005年2月。
許宗力,比例原則與法規審查基準,法與國家權力(二),台北:元照,2007年1月。
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上),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9月修訂4版。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中),台北:三民書局,2010年1月修訂7版。
張嚴方,消費者保護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3月。
黃宏全,美國法上之商品製造人責任,消費者保護研究第八輯,台北:行政會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民國92年3月。
黃茂榮,買賣法,作者自版,2004年12月6版。
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作者自版,2006年4月5版。
黃異,法學方法,台北:元照,2009年3月。
馮震字、姜志俊、謝穎青、姜炳俊,消費者保護法解讀,台北:元照出版社,2005年5月三版。曾隆興,詳解損害賠償法,台北:三民書局,2008年9月修訂二版。趙相林、曹俊,國際產品責任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民國89年6月。
潘維大,美國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因之變動及發展趨勢,東吳大學百年校慶法學紀念論文集,台北:東吳大學法學院,2000年11月。
(二)翻譯著作
肖永平、龔樂凡、汪雪飛譯,侵權法重述第三版:產品責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
Vincent R. Johnson著,趙秀文、楊智傑譯,英美侵權法,台北:五南圖書,2006年9月。
(三)英文著作
FISHER, DAVID A., & POWERS, JR., WILLIAM, PRODUCTS LIABILITY, WEST PUBLISHING, MINNESOTA(2nd ed. 1994).
NOEL, DIX W., & PHILLIPS, JERRY J., PRODUCT LIABILITY, WEST PUBLISHING, MINNESOTA(2nd ed. 1982).
Restatement(Second)of Torts(1965).
Restatement(Third)of Torts:Products Liability(1998).
JOHN L. DIAMOND ET AL., UNDERSTANDING TORTS, MATTHEW BENDER, NEW YORK, U. S. A.(2nd ed. 2000).
W. PAGE KEETON ET AL, PRODUCTS LIABILITY AND SAFETY:CASE AND MATERIALS, FOUNDATION PRESS, NEW YORK(2nd ed. 1989).
(四)日文著作
E. ドイチュ、H.J. アーレス著,浦川道太郎譯,ドイツ不法行為法,日本評論社,2008年2月。
小林秀之、東京海上研究所、東京海上火災保険編,新製造物責任法大系I(海外篇),弘文堂,1998年4月新版。
小林秀之、東京海上研究所、東京海上火災保険編,新製造物責任法大系II(日本篇),弘文堂,1998年4月新版。
山田卓生,新‧現代損害賠償法講座第3巻製造物責任‧専門家責任,日本評論社,1997年11月初版。
二、碩博士論文
呂翊丞,汽車產品責任及召回制度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呂蘭蓉,產品指示說明問題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1月。林美惠,侵權行為法上交易安全義務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7月。李秀梅,兩岸產品責任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李玲瑩,論商品責任-以商品標示及舉證責任為中心,東海大學法律學系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1月。張志朋,論我國商品責任之請求權主體-消費者與第三人區別之必要性與正當性?,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月。張瑞倫,人體器官移植或重建之商品責任,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蔡立群,論現代產品責任法抗辯事由-以美國法之瑕疵類型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12月。蕭雅毓,論產品責任中產品瑕疵之判斷與舉證責任之分配─以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與消費者保護法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月。三、期刊
(一)中文期刊
林美惠,論我國法上交易安全義務理論之建立,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8卷第1期,1998年10月,297-326頁。林益山,論美國產品責任理論之演進與發展(上),軍法專刊,第39卷第3期,1993年3月,2-10頁。林益山,產品責任與保險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11期,1996年3月,25-32頁。
林誠二,商品製造人責任之法律適用-以洗臉盆爆炸案為中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1期,2002年12月,48-53頁。周宇,美國法關於設計瑕疵之產品責任,中興法學,第18期,1982年3月,255-307頁。姚志明,消費爭議與民法及消保法適用之問題—以商品買賣責任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10期,2004年7月,9-26頁。黃立,消費者保護法:第一講—我國消費者保護法之商品與服務責任(一),月旦法學教室,第8期,2003年6月,68-78頁。陳忠五,二○○三年消費者保護法商品與服務責任修正評論─消費者保護的「進步」或「退步」?,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0期,2003年9月,24-69頁。陳雲良,產品警示標誌缺陷的產品責任問題研究,月旦財經法雜誌,第12期,2008年3月,75-88頁。
郭麗珍,論無效產品之責任,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2000年12月,75-96頁。郭麗珍,我國產品責任法十年來之發展概論,月旦法學雜誌,第110期,2004年7月,27-39頁。郭麗珍,論產品責任消費訴訟就「直接使用」與「最終消費」之認定─評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二○二一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31期,2006年4月,166-179頁。曾品傑,論消費者保護法上之商品責任--以商品自傷之損害賠償為中心,月旦民商法雜誌,第27期,10-39頁。
(二)英文期刊
Davison, Steven G., Uncertain Search for a Design Defect Standard, 30 AM. U. L. REV. 643 (1980-1981).
Keeton, Product Liability and the Meaning of Defect, 5 ST. MARY’S L. J. 30(1973).
Wade, John, On the Nature of Strict Liability for Products, 44 MISS. L. J.(1973).
Larsen, Kim D., Strict Products Liability and the Risk-Utility Test for Design Defect: An Economic Analysis, 84 COLUM. L. REV. 2045(1984).
四、案例
(一)本國案例
最高法院78年度台上字第200號判決。
最高法院82年台上字第2161號判決。
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2470號判決。
最高法院88年訴字第2039號判決。
板橋地方法院89年度重訴字第65號。
臺中地方法院89年度重訴字第1160號。
臺中地方法院89年度訴字第3744號判決。
台灣高等法院91年上字第880號判決。
臺南地方法院91年訴字第1885號判決。
高等法院92年度上易字第77號判決。
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2年上易字第226號判決。
高等法院92年度上字第443號判決。
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3年再易字第16號判決。
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2021號判決。
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4年度上字第153號。
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684號。
高等法院96年度重上字第53號判決。
高等法院96年度重上更(二)字第89號。
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1136號。
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7年度建上字第44號。
臺北地方法院97年度重訴字第276號判決。
臺北高等法院97年度重上更(二)字第170號判決。
彰化地方法院98年度重訴字第122號判決。
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1356號判決。
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2273號判決。
(二)外國案例
Baker v. Lull Engineering Co., 20 Cal. 3d 413, 573 P.2d 443, 143 Cal. Rptr. 225 (1978).
Banks v. ICI Americas, Inc., 450 S. E.2d 671, 673(Ca. 1994).
Baxter v. Ford Motor Co., 179 Wash. 123, 35 P.2d 1090(1934).
Branham v. Ford Motor Co., 390 S.C. 203; 701 S.E.2d 5.
Caiazzo v. Volkswagenwerk A.G., 647 F.2d 241, 243 n.2(2d Cir. 1981).
Caterpillar Tractor Co. v. Beck, 593 P.2d 871(Alaska 1979).
Collins v. Ridge Tool Company, 520 F.2d 591,594(7th Cir.1975).
Dart v. Wiebe Mfg., Inc., 147 Ariz. 242, 709 P.2d 876(1985).
Davis v. Wyeth Laboratories, Inc., 399 F.2d 121 (9th Cir. 1968).
Dreisonstok v. Volkswagenwerk, A. G., 489 F.2d 1066(4th Cir.1974).
Feldman v. Lederle Labs., 625 A.2d 1066, 1070(N.J. 1993).
Greenman v. Yuba Power Products, Inc., 59 Cal. 2d 57, 377 P.2d 897, 27 Cal. Rptr. 697(1962).
Huppe v. Twenty-First Century Restaurants of Am., Inc., 130 Misc. 2d 736, 497 N.Y.S.2d 306(Sup. Ct. 1985).
Melia v. Ford Motor Company, 534 F. 2d 795(8th Cir.1976 ).
Mexicali Rose v. Superior Court, 822 P.2d 1292(Cal. 1992).
Miller v. Lee Apparel Co., 881 P.2d 576(Kan. App. 1994).
Mix v. Ingersoll Candy Co., 59 P.2d 144(Cal. 1936).
Morrison’s Cafeteria of Montgomery, Inc. v. Haddox, 431 So. 2d 975, 978(Ala. 1983).
O’Brien v. Muskzn Corp., 94 N.J. 169, 463 A.2d 298(1983).
Raney v. Honeywell, Inc., 540 F. 2d 932(8th Cir. 1976).
Sims v. Washex Mach. Corp., 932 S.W.2d 559(Tex. App. 1995).
Singleton v. International Harvester Co., 685 F.2d 112, 115(4th Cir. 1981).
Soule v. General Moters Corp., 882 P.2d 298(Cal. 1994).
Sumnicht v. Toyota Motor Sales, U.S.A., Inc., 121 Wis.2d 338, 367(Wis. 1984).
Timpte Industries Inc. v. Gish, 286 S.W.3d 306(Tex. 2009).
五、網路資料
WAJERT, SEAN, STATE SUPREME COURT ADOPTS RISK UTILITY TEST FOR DEFECT(2010), http://www.masstortdefense.com/2010/08/articles/state-supreme-court-adopts-risk-utility-test-for-defect/.
TRACY, JEFFREY B., SOUTH CAROLINA SUPREME COURT ENDORSES RISK-UTILITY TEST(2010), http://apps.americanbar.org/litigation/litigationnews/top_stories/110210-south-carolina-risk-utility-test.html.
WAJERT, SEAN, STATE SUPREME COURT AFFIRMS SUMMARY JUDGMENT UNDER RISK-UTILITY TEST(2010), http://www.masstortdefense.com/2009/06/articles/state-supreme-court-affirms-summary-judgment-under-riskutility-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