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
(一)專書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學院。2006年。《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5/2006)》。北京:時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學院。2007年。《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6/2007)》。北京:時事。
中華歐亞基金會、改革開放論壇合著。2003年。《反恐戰後的美中關係與台海情勢》。台北:大屯。
方淑惠譯,Dennis Piszkiewicz著。2007年。《恐怖主義與美國的角力》。台北:國防部部辦室。
王一鳴譯,Marcus Corbin著。2005年。《蓄勢待發-911恐怖攻擊後的戰略與兵力》。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王玉民。1994年。《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出版社。
王淑梅。2007年。《四場戰爭與美國新軍事戰略》。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朱浤源主編。2009年。《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
呂亞力。1994年。《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李育慈譯,Seyom Brown著。2006年。《掌控的迷思-美國21世紀的軍力與外交政策》。台北:國防部。
杜默譯,Fareed Zakaria著。2008年。《後美國世界-群雄崛起的經濟新秩序年代》。台北:麥田。
沈明室。2009年。《台灣防衛戰略三部曲:思想、計畫、行動》。高雄:巨流圖書。
周建明。2009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基本邏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林添貴譯。Zbigniew Brzezinski著,2007年。《大國政治》。台北:立緒文化。
倪世雄。,2003年。《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
夏征難。2000年。《西方戰爭理論經典-克勞塞維茨戰爭論淺說》。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孫壯志。2001年7月。《中亞新格局與地區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高明。2009年。《教育研究法》。台北:鼎茂。
高德源譯,Zbigniew Brzezinski著。2008年。《美國的危機與轉機》。台北:左岸。
國防部軍事情報局著。2006年 。《2006年國際情勢分析文集》。台北:軍情局。
張爽。2006年。《美國民族主義-影響國家安全戰略的思想跟源》。北京:世界知識。
康紹邦等著。2006年。《國際戰略新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張錫模。2004年。《中亞區域安全境評估》。台北:遠景基金會。
張錫模。2006年。《全球反恐戰爭》。台北:東觀國際文化。
曹雄源。2009年。《戰略解碼: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布局》。台北:五南。
郭生玉。2005年。《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晶華書局。
陳偉華。2003年。《軍事研究方法論》。台北:國防大學。
鈕先鍾。1998年。《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
鈕先鍾譯,Andre Beaufre著。1996年。《戰略緒論》。台北:麥田。
鈕先鍾譯,Baran Antoine Henri Jomin著。1996年。《戰爭藝術》。台北:麥田。
鈕先鍾譯,Edward Mead Earle編。1959年。《現代軍事思想》。台北:軍事譯粹。
鈕先鍾譯,J.F.C.Fuller著。1996年。《戰爭指導》。台北:麥田。
鈕先鍾譯,Karl Von Clausewitz著。1996年。《戰爭論精華》。台北:麥田。
鈕先鍾譯,Liddell Hart著。1996年。《戰略論》。台北:麥田。
楊南芳等譯校,Karl Von Clausewitz著。2000年《戰爭論》。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劉金質。1997年。《美國國家戰略》。瀋陽:遼寧人民。
滕昕雲。2003年。《閃擊戰-迷思與真相》。台北:軍事文粹。
蔡政文。1977年。《核子時代國際關係的特質》。台北:三民。
閻學通、孫學峰。2001年。《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
蘇進強主編。2002年《美國反恐戰爭 台灣觀點》。台北:台灣英文新聞。
(二)期刊
Michael A. Coss著,章昌文譯。2008年。〈山獅作戰紀實〉。《國防譯粹》。第35卷第六期。頁59-68。
巨克毅。2002年。〈全球化下的宗教街突與基要主義〉。《全球政治評論》。第一期。頁59-85。
巨克毅。2004年。〈國際恐怖主義蓋達(AI-Qaeda)組織的意識型態與策略之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6期。頁1-19。巨克毅、陳曉杭著。2005年。〈中亞新安全觀下美俄中戰略三角關係解析〉。《全球政治評論》。第11期。頁1-18。吳玉山。2002年。〈仍是現實主義的傳統:九一一與布希主義〉。《政治科學論叢》。第17期。頁1-31。吳玉山。2007年。〈顏色革命的許諾與侷限〉。《台灣民主季刊》。第四卷第2期。頁67-112。宋海嘯。2010年。〈阿富汗毒品經濟:歷史、作用與成因〉。《南亞研究》。第3期。頁100-111。
李捷、楊恕。2008年。〈阿富汗與美國"大中亞計劃"評析〉。《西亞非洲》。第4期。頁24-30。
李文志。2002年。〈杭亭頓的戰略思想與美國全球戰略的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期。頁1-20。李淑云。2010年。〈中亞與中東歐民主化進程的國際比較〉,《遼寧大學學報》。第38卷第3期。頁107-113。
李慶四、肖顯。2001年。〈美國對中亞的爭奪及其對中國安全環境的影響〉。《教學與研究》。第10期。頁34-40。
張如倫。2002年。〈美國圖謀中亞之戰略涵意〉。《國防雜誌》。第18卷第1期。頁27-40。
曹雄源。2008年。〈後冷戰時期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發展研析〉。《全球政治評論》。第23期。頁1-28。陳文生。2005年。〈九一一後美國之霸權治理策略:以伊拉克為例〉。《政治科學論叢》。第23期。頁169-200。黃秋龍。2008年。〈上海合作組織反恐軍事行動之評析〉。《遠景季刊》。第九卷第3期。頁129-165。黃鴻釗。2002年。〈一個災難深重的國度—阿富汗〉。《歷史月刊》。一月號。頁40-47。趙龍庚。2004年。〈試析美國駐軍中亞後的戰略態勢及其對我國安全利益的影響〉。《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2期。頁68-73。
劉青健。2008年。〈阿富汗重建失效之分析〉。《西亞非洲》。第10期。頁11-16。
潘光。2005年。〈九一一事件前後美國與中亞的關係:變化與挑戰〉。《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頁29-37。
潘進章。2003年。〈美國攻打阿富汗之戰略涵義〉。《中華戰略學刊》。秋季號。頁89-120。魏松。2008年。〈美國推行大中亞合作戰略評析〉。《南方論刊》。第9期。頁55-56。
羅致政。2003年。〈布希主義與美伊戰爭〉。《國防政策評論》。第3期。頁49-72。(三)學位論文
李政鴻,《法國的地緣戰略(1648-2009)》,(博士論文,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2010年)。馬振坤,《從克勞塞維茲戰爭理論剖析中共三次對外戰爭》,(博士論文,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2002年)。鄭昇陽,《中亞國家安全政策之研究》,(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2005年)。(四)研討會論文
陳偉華,〈機運與挑戰:重評我國地緣戰略價值與安全選擇〉,《國軍第十三屆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從中共崛起暨我國國防轉型前瞻政戰專業發展》,(台北:國防大學,2009年)。
(五)網路資料
《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報告2008年版》。http://www.un.org/chine se/millenniumgoals/ MDG_Repor t_2008_CHINESE.pdf,瀏覽日期: 2011. 03. 21
〈阿富汗西部地區發生派系武裝衝突導致12人喪生〉。2002年7月23日《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w/2002-07-23/1705646391.html,瀏覽日期: 2011. 02. 20
(六)報紙
2001年。〈開火目標:恐怖分子網、神學士軍力〉。《聯合報》。10月8日,版2。
2001年。〈最後努力?巴官員赴阿,勸交出賓拉丹〉。《聯合報》。9月18日,版18。
2001年。〈鮑爾:神學士應識時務,與美合作〉。《聯合報》。9月27日,版11。
2001年。〈現場目擊,第一枚炸彈,落在遜王父親墓旁〉。《聯合報》。10月9日,版3。
2004年。〈阿富汗大選,卡薩篤定當選〉。《聯合報》。10月14日,版A14。
二、西文文獻
(一)專書
André, Beaufre, 1998. Strategy of Action,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Publishers.
Department of Defense, 1998. Dictionary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s, .U.S.: DOD.
Dorff, Robert H., 2001. A Primer in Strategy Development, in U.S Army War College Guide to Strategy,Joseph R.Cerami and James F.Holcomb,Jr., eds. Carlisle Barracks, PA: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James, Dobbins, McGinn, John G., Crane, Keith, Jones,Seth G., Lal, Rollie, Rathmell, Andrew, Swanger, Rachel M. and Anga R. Timilsina, 2003. America's Role in Nation-Building: From Germany to Iraq.Santa Monica, CA: RAND.
Jones, Seth G., 2009. U.S. Strategy in Afghanistan. Santa Monica: RAND.
Katzman, Kenneth, 2011. “Afghanistan Politics, Elections, and Government Performance”, Report for Congress.
Kemp,Geoffrey and Harkavy, Robert E, 1997. Strategic Geography and the Changing Middle East.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Maley,William, 2002. The Afghanistan War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Obaid,Younossi, Dahl Thruelsen,Peter, Vaccaro, Jonathan, Sollinger, Jerry M., and Grady, Brian, 2009. The Long March:Building an Afghan National Army. Santa Monica, CA: RAND Corporation.
Rhoda Margesson, 2010. “United Nations Assistance Mission in Afghanistan: Background and Policy Issue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Sandler,Todd, and Hartley,Keith, 1999.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NATO: Past, Present and into the 21st Centu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pecial Inspector General for Afghanistan Reconstruction, 2009. Quarterly and Semi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on Reconstruction in Afghanistan.
Tanner, Stephen, 2003. Afghanistan:a military history from Alexander the great to the fall of the Taliban. Cambridge: Da Capo press.
The White House, 2003. National Strategy for Combating Terrorism. Washington, DC: The White House.
The White House, 2002.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hington: The White House.
The White House, 2006. National Strategy for Combating Terrorism . Washington, DC: The White House.
U.S.Commission on National Security/21st Century, 2001. Seeking a National Strategy. Washington, D.C.
(二)期刊
Burnashev, Rustam and Chernykh, Irina, 2007. “Changes in Uzbekistan’s Military Policy after the Andijan Events,” China and Eurasia Forum Quarterly, Vol. 5(1), pp. 67-73.
Carpenter ,Ted Galen, 2004. “How the Drug War in Afghanistan Undermines America’s War on Terror,” CATO Institute-Foreign Briefing NO.84, pp. 1-8.
Dittmer, Lowell, 2007. “Central Asia and the Regional Powers,” China and Eurasia Forum Quarterly, Vol. 5(4), pp. 7-22.
Herspring ,Dale, 2009.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 and Russia-an alternative approach,” Armed Forces&Society,Vol. 35(4), pp. 667-687.
Jandora ,John W., 2005. “Center of Gravity and Asymmetric Conflict: Factoring in Culture,” Joint Force Quarterly, No. 39, pp. 78-83.
Luong ,Pauline Jones and Weintbal ,Erika, 2002. “New Friends,New Fears in Central Asia,” Foreign Affairs, Vol.81(2), pp. 61-70.
Mullen, Rani D., 2008. “Democracy-Building at the Precipice in Afghanistan” Taiwan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4(1), pp. 55-83.
Nixon, Hamish and Ponzio,Richard, 2007. “Building Democracy in Afghanistan:The Statebuilding Agenda and International Engagement,” International Peacekeeping, Vol. 14(1), pp. 26-40.
P. Huntington, Samuel, 1993.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Foreign Affair, Vol. 72(3), No.3, pp. 22-49.
Rumer ,Eugene B., 2002. “Flashman’s Revenge: Central Asia after September 11 ”, Strategic Forum,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No. 195, pp. 1-8.
Starr, Frederick S., 2005. “A Partnership for Central Asia,” Foreign Affairs, Vol.84(4), pp. 164-178.
(三)網路資料
“Bush's Iraq Policy Stalled in U.N.,” October 3, 2002, http:www.nytimes.com/aponline/national/AP-US- Iraq.html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in the States of Central Asia,” http://www.brook.edu /co mm/events/hill20021112.htm. (2011.4.21)
Ariel Cohen, “The Russia-China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Treaty: A Strategic Shift in Eurasia? ”, 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Reports/2001/07/The-Russia -China -Friendship-and-Cooperation-Treaty. (2011.03.21)
Evan Minsberg, “US - Central Asian Engagement”, http://www.pnsr.org/web/page/ 658/sectionned/579/pagele vel/3/interior.asp. (2011.02.21)
Globalsecurity.org, “US.Casualties in Iraq”, http://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 /ops/Iraq_ca sual ties.htm. (2011.02.23)
IMF, 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11/01/weodata/weorept.aspx?sy=2002&ey=2011&scsm=1&ssd=1&sort=country&ds=.&br=1&c=512&s=NGDPD%2CNGDP_D%2CNGDPRPC%2CNGDPPC%2CNGDPDPC%2CPPPPC&grp=0&a=&pr.x=42&pr.y=10#download. (2011.03.21)
Lutz Kleveman, “the new Great Games”, The Guardian, http://www.guardian.co.uk /businesss/2003/oct/20/oil(2011.3.22)
Michael Hastings, “The Runway General,” Rolling Stone, http://www.rollingstone.com/politics/news/the-runaway-general-20100622. (2011.1.11)
Robert Legvold, 2002. “All the Way: Crafting a U.S.-Russian Alliance (an excerpt),” The National Interest, Issue. No. 70, http://www.inthenationalinterest.com/Articles/Vol1Issue15/Vol1Issue.15LegvoldPFV.html. (2011.1.11)
The White House, “A National Security for A New Century”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December 1999), 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ar/natsec2 k.htm. (2011.1.23)
The White House, “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in Address to the Nation on the Way Forward in Afghanistan and Pakistan”, http://www. whitehouse.gov/the-pr ess -office/remarks -president-address-nation-way-forward-Afghanistan –and -paki stan. (2011.3.21)
(四)報紙
“Fear of Fighting and Economic Ruin Hold Back Bid to Stamp out Opium,” London Financial Times, Jan 4, 2005, p. 7.
Thom Shanker, “Pentagon Sees Antidrug in Afghanistan,” New York Times, Mar 25,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