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45cf:c86b:e393:b18b)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3 09: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懷智
研究生(外文):Wang,Huai-Chih
論文名稱: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指導教授:邱延正邱延正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ou,Yen-Jen
口試委員:徐瑜戴政龍
口試日期:2011-05-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系所名稱:政治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4
中文關鍵詞:非戰爭軍事行動反恐處突維穩國際維和搶險救災
外文關鍵詞:MOOTW(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anti-terrorismhandle sudden events and keep stableinternational peace-keepingemergency rescue and disaster relief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98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冷戰結束後,全球戰略態勢劇變,國際社會已朝向多元化體系發展,以往傳統軍事安全已不再是國際間維一爭辯的議題,進而轉向非傳統安全方面的佈局。基此,中共為維護國家安全與利益之所需,於是開始執行如反恐、處突維穩、搶險救災、國際維和及海上護航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並強調「養兵千日、用兵千日」的新思維,以形塑中共在國際間的大國地位與提升武裝力量的存在價值,期能在穩定和諧的環境中謀求發展。
政治凌駕一切,這是各國間亙古不變的鐵律,中共當然也不例外,軍事戰略永遠只是服從國家安全戰略及滿足中共政治意圖的工具。中共過往的行為模式,它不會冒然推行某種重要政策,其必然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同時要兼顧「象徵價值」與「實際利益」的原則,舉凡攸關國家主權及利益,中共是絕不會讓步的。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共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真實動機,及非戰爭軍事行動對中共的國家安全與政權發展究竟有何關聯。
首先,本文先將非戰爭軍事行動做個初步的概念界定,再以美、俄、日、印等國為例,以瞭解它國為因應非傳統安全威脅增加的處置作為;其次針對中共遂行反恐、處突維穩、國際維和及搶險救災等四類非戰爭軍事行動現況案例予以探討;再次以帕森思的結構功能分析,對於中共遂行前述四類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功效進行分析;最後預判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未來走向。

After the Cold War, global strategic situation changed drastically. 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 have developed to the diversified systems. The former traditional military security is no longer the only subject of a dispute among countries and turns to the arrangement of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dimension.Base on it,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national security and benefits, PRC starts to carry out some assignments like anti-terrorism, handle sudden events and keep stable, emergency rescue and disaster relief, international peace-keeping and the marine escort and so on called “MOOTW(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Emphasizes on the new thinking that “keeps an army on thousands day and make use of it on thousands days”. To shape PRC as a status of a great nation and promotes its Armed forces' existence value, then expects to seeking the development in the stable and harmonious environment.
“Politics predominates everything” is the iron law between countries throughout the time and PRC certainly is not excep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as a tool will always obeys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and satisfies PRC’s politic intention.Such as PRC’s past behavior patterns, it will not rashly to carry out some kind of major policy. They consequently will take into deep consideration and simultaneously look after both of the principle “symbolic value” and “the practical interests”. PRC will not yield while anything matter on the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the country’s benefits.This study’s purpose is discussing PRC’s real motivation on carry out MOOTW. And MOOTW has what connection with PRC’s national security and regime’s development.
First, this study makes the definition of MOOTW. Then take US, Russia, Japan, and India for examples, to understood these countries operations when facing the threat rising on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Second, discuss PRC in carrying out the four kinds of MOOTW‘s practical cases on anti-terrorism, handle sudden events and keep stable, international peace-keeping, emergency rescue and disaster relief. And fellow, use of Talcott Parson’s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to analyze the former four kinds of MOOTW‘s effective. At last, predict the future trend of PRC’ MOOTW.

目錄
目錄 ………………………………………………………………………………i
表目錄……………………………………………………………………………ⅴ
圖目錄……………………………………………………………………………ⅵ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2
壹、研究動機 ………………………………………………………………02
貳、研究目的 ………………………………………………………………03
第二節 文獻探討………………………………………………………………04
第三節 研究架構………………………………………………………………13
第四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5
壹、研究途徑 ………………………………………………………………16
貳、研究方法 ………………………………………………………………1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8
壹、研究範圍 ………………………………………………………………18
貳、研究限制 ………………………………………………………………19
第二章 非戰爭軍事行動之意涵
第一節 非戰爭軍事行動之概念界定…………………………………………22
壹、美軍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提出與演進 …………………………………22
貳、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背景與內涵 …………………………………24
參、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特點 …………………………………………27
第二節 國際間主要國家非戰爭軍事行動之作為……………………………29
壹、美國之作為 ……………………………………………………………30
貳、俄羅斯之作為 …………………………………………………………35
參、日本之作為 ……………………………………………………………37
肆、印度之作為 ……………………………………………………………42
第三節 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之一般性作為…………………………………45
壹、反恐行動 ………………………………………………………………45
貳、維穩行動 ………………………………………………………………47
参、搶險救災行動 …………………………………………………………49
肆、維權行動 ………………………………………………………………52
伍、安保警戒 ………………………………………………………………54
陸、國際維和行動 …………………………………………………………56
第三章 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之現況
第一節 反恐行動………………………………………………………………61
壹、海上反恐 ………………………………………………………………62
貳、奧運反恐 ………………………………………………………………68
第二節 處突維穩行動…………………………………………………………73
壹、西藏拉薩3.14事件……………………………………………………73
貳、新疆烏魯木齊7.5事件 ………………………………………………78
第三節 國際維和行動…………………………………………………………84
壹、中共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之轉變 ……………………………………84
貳、中共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之現況 ……………………………………88
第四節 搶險救災行動…………………………………………………………91
壹、2008年中國雪(冰)災 …………………………………………………91
貳、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96
第四章 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之功能與效益
第一節 結構功能分析之概念界定 …………………………………………103
壹、社會體系的概念………………………………………………………103
貳、社會系統的概念………………………………………………………105
参、結構功能分析與非戰爭軍事行動……………………………………110
第二節 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之結構功能分析 ……………………………112
壹、反恐……………………………………………………………………112
貳、處突維穩………………………………………………………………117
参、國際維和………………………………………………………………122
肆、搶險救災………………………………………………………………128
第三節 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之效益 ………………………………………133
壹、反恐……………………………………………………………………133
貳、處突維穩………………………………………………………………137
参、國際維和………………………………………………………………141
肆、搶險救災………………………………………………………………145
第五章 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之未來走向
第一節 形塑大國形象 ………………………………………………………153
壹、聯合軍演………………………………………………………………153
貳、國際維和………………………………………………………………158
参、海上護航………………………………………………………………161
第二節 強化國家安全 ………………………………………………………166
壹、政治方面 ……………………………………………………………166
貳、經濟方面………………………………………………………………171
参、軍事方面………………………………………………………………175
第三節 鞏固政權領導 ………………………………………………………181
壹、慎處疆獨與藏獨………………………………………………………181
貳、增加國防經費…………………………………………………………184
参、靈活運用三戰…………………………………………………………189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95
壹、中共發展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目的……………………………………195
貳、非戰爭軍事行動可鞏固自身發展及國家利益………………………197
参、非戰爭軍事行動可解決非傳統安全威脅加劇的情形………………198
肆、非戰爭軍事行動可維繫象徵價值與實際利益的平衡………………199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201
壹、未來研究方向…………………………………………………………201
貳、政策指導………………………………………………………………202
參、法規制定………………………………………………………………202
肆、演訓活動………………………………………………………………203
參考文獻 ………………………………………………………………………205
表目錄
表1-1 國內非傳統安全及非戰爭軍事行動文獻彙整一覽表…………………05
表1-2 中共非傳統安全及非戰爭軍事行動文獻彙整一覽表…………………09
表3-1 中共目前參與維和任務人數統計表……………………………………89
表3-2 2008年雪災中共官方災損報告…………………………………………93
表4-1 反恐行動結構功能分析…………………………………………………117
表4-2 處突維穩行動結構功能分析……………………………………………121
表4-3 中共國防部維和中心職能簡介…………………………………………123
表4-4 維和行動結構功能分析…………………………………………………127
表4-5 搶險救災行動結構功能分析……………………………………………132
表5-1 中共2009年迄今重要涉外聯合軍演一覽表…………………………154
表5-2 中共派遣亞丁灣護航任務一覽表………………………………………163
表5-3 革命戰爭時期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內容彙整表………………………167
表5-4 中共近期非戰爭軍事行動演習一覽表…………………………………176
表 5-5 中共武裝力量2010年抗旱救災行動一覽表…………………………177
表 5-6 中共武裝力量2010年玉樹抗震救災行動一覽表……………………179
表5-7 中共2007及2009年國防費支出情形………………………………185
圖目錄
圖1-1 研究架構圖………………………………………………………………14
圖3-1 中國雪災受災範圍圖……………………………………………………92
圖4-1 帕森思的社會結構關係圖……………………………………………105
圖4-2 AGIL社會總體系與次體系之關係圖…………………………………110
圖5-1 中共1978至2011年國防費成長趨勢圖…………………………186

壹、中文部份
一、書籍:
《中國大陸綜覽》。台北:展望與探索雜誌社,2008年。
《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台北:法務部調查局,2007年。
《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台北:法務部調查局,2010年。
《非戰爭行為之軍事行動》。台北:國防部聯合作戰演訓中心,2005年。
《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9年。
《201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1年。
《2009年中國的減災行動白皮書》。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9年。
《美軍聯戰準則3-07非戰爭行為之軍事行動》。台北:國防部聯合作戰演訓中心譯,2005年。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院編。《國家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年。
上海太平洋國際戰略研究所。《俄羅斯國家安全決策機構》。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
中國國際戰略學會軍控與裁軍研究中心。《當代國際維和行動》。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8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國際反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年鑒》。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中共年報》。台北:上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中共年報》。台北:上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中共年報》。台北:上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中國科學院能源領域戰略研究組。《中國至2050年能源科技發展路線圖》。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年。
王錦堂。《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台北:東華出版社,1992年。
王文榮。《中國軍隊第三次現代化論綱》。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
王明武、常永志、徐戈、章楠。《非戰爭軍事行動》。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6年。
王曙光、徐立生。《陸軍反恐怖行動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8年。
王強。《外軍非戰爭軍事行動掃描》。北京:西安政治學院,2009年。
林嘉誠、朱浤源主編。《政治學大辭典》。台北:五南出版社,1994年。
田義祥。〈軍隊在國家應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中國應急管理編輯部,《領導幹部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實用指南與案例分析》。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8年。
弗拉基米爾.普京。《普京文集2002-2008》。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2000年。
朱之江。《論非戰爭軍事行動》。北京:南京政治學院,2003年。
朱建新。《軍隊規模結構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西安政治學院政治作戰研究所。《非戰爭軍事行動中政治工作研究》。北京:長征出版社,2009年。
李廣民、李進皓。《國際非傳統安全領域中的日本公共外交》。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年。
李陸平。《軍隊與非傳統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年。
李春立。《非戰爭軍事行動基礎理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年。
李俊毅。《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之研究》。台北: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2009年。
李承。《大國策--通向大國之路的中國國家安全戰略》。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年。
宋國才、石利民、楊樹。《非戰爭軍事行動實例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年。
肖天亮。《軍事力量的非戰爭運用》。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9年。
肖天亮、李國亭。《非戰爭軍事行動知識問答》。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年。
沙瓦耶夫。《國家安全新論》。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2年。
汪毓瑋。《國際重要恐怖活動與各國反制作為大事紀》。台北:幼獅文化事業,2007年。
吳定。《公共行政論叢書》。台北:天一圖書,1999年。
吳永年。《21世紀印度外交新論》。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邱稔壤、柯玉枝。《國際反恐與亞太情勢》。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4年。
孟樊。《論文寫作方法與格式》。台北:威仕曼文化出版社,2009年。
洪鐮德。《21世紀社會學》。台北:揚智文化,1998年。
洪陸訓、詹哲裕。《新世紀的政治作戰》。台北:國防部總政戰局,2007年。
姜占魁。《組織行為與行政管理》。台北:五南出版社,1990年。
施子中。〈跨世紀中共對台用武時機與戰法之研究〉。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中共建政五十年》。台北:中正書局,2001年。
徐明旭。《雪山下的醜行—西藏暴亂的來龍去脈》。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年。
涂炳林、張雲勝。《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工作概論》。北京:藍天出版社,2009年。
馬康莊、陳信木。《社會學理論》。台北:巨流圖書,1998年。
馬振坤。《中國安全戰略與軍事發展》。台北:華立圖書出版社,2008年。
馬振坤。《解放軍新聞分析》。台北:五南文化出版社,2009年。
師博。《西藏風雨紀實》。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3年。
夏寶成。《美國公共安全管理導論》。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
孫政。《戰後日本新國家主義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陸忠偉。《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中國海洋發展報告》。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年。
商則連、王文臣。《陸軍搶險救災行動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年。
盛紅生。《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法律問題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
黃秋龍。《非傳統安全研究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法務部調查局,2007年。
黃秋龍。《非傳統安全論與政策應用》。台北:結構群文化出版社,2009年。
華力進。《行為主義評介》。台北:經世出版社,1983年。
陳秉章。《政治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1984年。
陳舟。《現代局部戰爭理論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陳灑臣。《教育哲學》。台北:台北心理出版社,2002年。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2003年。
陳俁吉。《東突活動及其對中共反恐政策之影響》。台北:國家安全叢書,2006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黨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出版社,2009年。
郭炎、楊軍。《美軍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北京:海潮出版社,2009年。
張五岳。《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2005年。
張曉軍、閻曉燁。《非戰爭軍事行動論綱》。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年。
張煒。《國家海上安全》。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年。
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大陸情勢總觀察暨展望》。台北:國防部軍事情報局,(2009年至2010年)。
葉至誠。《社會學》。台北:揚智出版社,1997年。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第2版。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2年。
董愛國、曲貴喜。《外軍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年。
楊皓勉。《國際合作反恐:超越地緣政治的思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楊永明。《國際安全與國際法》。台北:元照出版社,2003年。
楊毅。《國際戰略形勢分析》。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
楊毅。《國家安全戰略理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年。
楊毅。《中國國家安全戰略構想》。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年。
楊建和、李少文。《對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中政治工作的幾點思考》。北京:長征出版社,2009年。
楊進、徐鋒、徐立生。《非戰爭軍事行動概論》。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8年。
楊洪江、屈明軍。《維護國家權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年。
壽曉松、徐經年。《軍隊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年。
蓋世金、張培忠。《多樣化軍事任務論》。北京:長征出版社,2009年。
趙磊。《建構和平:中國對聯合國外交行為的演進》。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
蔡翼。《崛起東亞—聚焦新世紀解放軍》。台北:勒巴克顧問有限公司,2009年。
劉杰。《國家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年。
劉小力。《軍隊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和危機--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9年。
劉源。《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的政治工作》。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年。
韓為工、邱世鑫主編。《完成多化樣軍事任務法律運用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年。
叢文勝。《戰爭法原理與實用》。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嚴大鵬。《非戰爭軍事行動問題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9年。

二、翻譯書籍:
Andrew Scobell、Larry M.Wortzel合著;黃淑芬譯。《中共軍文變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6年。
Hamilton Peter著;蔡明璋譯。《派森思》。台北:桂冠出版社,1990年。
Parsons, t.著;黃瑞祺譯。《現代社會學結構功能論選讀》。台北:巨流出版社,1981年。
Roy Kamphausen、David Lai合著;顏永銘譯。《超越台海—台灣問題外的解放軍任務》。台北:五南出版社,2010年。
Turner, Jonathan H.著;吳曲輝等譯。《社會學理論的結構》。台北:桂冠出版社,1998年。

三、期刊:
丁皓。「印軍搶險救災的任務與作用」。外國軍事學術7期(2008年)。
王守福、張戰衛。「建國以來人民解放軍參加搶險救災的豐功偉蹟」。軍事歷史 4期(2007年)。
王高成。「中共海軍亞丁灣護航的戰略意義與影響」。展望與探索7卷2期(2009年)。
王維芳。「從7.5新疆事件談東突運動」。中國邊政179期(2009年)。
林文程。「中共對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參與」。兩岸與國際事務季刊1期(2004年)。
林茵璇。「從汶川地震處置看中共應急管理措施」。中共研究42卷7期(2008年)。
亓樂義。「探討中共應急處突動員管理與作為」。中共研究42卷7期(2008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中共軍事情勢回顧與展望」。中共研究2010年至2011年大陸情勢總觀察暨展望(2011年)。
朱之江、王笠銘。「人民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述論」。軍事歷史研究1期(2010年)。
肖蘭蘭、孫曉鳳、劉大勇。「中國參與非洲維和行動的國際戰略利益分析」。哈爾濱學院學報10期(2007年)。
李承禹。「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具體概念與能力剖析」。復興崗學報 100期(2010年)。
汪毓瑋。「海事安全脈絡下打擊海盜與海上恐怖主義之研究」。第五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暨實務研討會(2009年)。
汪毓瑋。「從非戰爭軍事行動發展趨勢探討我國陸軍應有作為」。陸軍學術月刊47卷(2010年2月)。
吳建德、張蜀誠。「中共索馬利亞護航的輿論戰策略」。展望與探索7卷10期(2009年)。
周琦、張建崗。「從國家安全利益的角度看中國對聯合國維和行動認知的改變」。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5期(2007年)。
邵富宏。「共軍軍費供需矛盾的量化分析及政策建議」。軍事經濟研究2期(2006年)。
洪泉湖。「新疆維吾爾族獨立運動的探討」。中共研究44卷5期(2010年5月)。
施澤淵。「探討中共應急處突動員管理與作為」。中共研究42卷7期(2008年)。
唐玉禮。「從中共對西藏的立場看中共的國家主權觀」。中共研究44卷5期(2010年)。
徐淩。「中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建設淺析」。社科縱橫23卷3期(2008年)。
畢玉蓉。「中國海外利益的維護與實現」。國防3期(2007年)。
亞洲週刊編輯部。「臺灣漢光演習,南京軍區嚴防」。亞洲週刊22卷24期(2008年)。
許志嘉。「四川大地震對大陸社經之影響」。展望與探索6卷期(2008年)。
黃秋龍。「上海合作組織反恐軍事行動之評析」。遠景基金會季刊9卷2期(2008年7月)。
黃偉傑。「和平崛起—中共維和任務的真相」。中共研究42卷10期(2008年)。
黃秋龍。「中亞涉毒恐怖主義及中共應對之研析」。展望與探索8卷1期(2010年)。
黃秋龍。「中共反恐怖犯罪之內外情勢」。展望與探索8卷9期(2010年)。
陳虹、李成日。「印尼8.7及地震海嘯災害及應急救援」。國際地震動態4期(2005年)。
陳津萍。「共軍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工作」,復興崗學報97期(2010年)。
陸軍聲。「2008年大陸雪災中共救災行動總檢」。陸軍學術月刊44卷(2008年8月)。
郭中侯。「軍費增長適度區間的選擇」。軍事經濟研究12期(2005年)。
張山新、潘建剛。「法律戰:鬥力鬥智又鬥法」。政工導刊5期(2004年)。
湯雲。「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軍非戰爭軍事行動回顧與啟示」。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5卷5期(2009年)。
葛軍、王博。「特殊使命:與外國救援隊在災區」。世界知識12期(2008年)。
董立文。「中國反恐的現況與未來-以奧運反恐經驗為例」,展望與探索7卷1期(2009年)。
楊永明。「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發展:冷戰後國際安全的轉變」。問題與研究36卷11期(1997年)。
楊熙、黃立言。「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之動因分析」。社科縱橫22卷12期(2007年)。
楊開煌。「拉薩314事件之評述」。展望與探索6卷4期(2008年)。
楊民軍。「日本軍事力量的八大轉型」。外國軍事學術5期(2008年)。
楊念祖。「探討中共應急處突動員管理與作為」。中共研究42卷7期(2008年)。
楊念祖。「和平使命2009—聯合軍事演習分析」。展望與探索7卷8期(2009年)。
趙忠傑。「非戰爭性軍事行動與政治作戰」。第九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
趙磊。「中國對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態度」。外交評論6卷4期(2006年)。
趙磊。「中國與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中國與世界10月刊(2006年)。
趙磊。「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類型與地域分析」。當代亞太2期(2009年)。
趙竹成。「維吾爾分離運動簡析」。中共研究44卷5期(2010年5月)。
蔡萬助。「中國海上反恐之研析」。警察大學第四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暨實務研討會(2008年)。
蔡裕明。「共軍參與四川地震救災狀況與檢討」。展望與探索7卷4期(2009年)。
漢和防務評論。「塔什干飛機公司看IL76運輸機問題」。漢和防務評論1月號(2008年)。
熊梅。「論天府之國的興替」。成都大學學報1期(2006年)。
劉文斌。「大陸2008年雪災應變模式及其意涵」。展望與探索6卷5期(2008年)。
劉振興。「解放軍非戰爭性軍事行動中資訊作為能力之探討」。2009「中共軍力現代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
劉燈鐘。「新疆7.5事件的民族衝突背景與影響」。展望與探索7卷8期(2009年)。
劉狄、孫福軍。「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特點與要求」。青年科學3期(2009年9月)。
劉洋。「構建我軍新型對外宣傳模式」。政工導刊3期(2009年)。
閻學通。「世界格局走向及中國的機遇」。當代亞太雙月刊5期(2008年)。
鍾龍彪與王俊。「中國對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認知與參與」。近代中國史研究13期(2006年)。
聶軍。「關於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認識」。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18期(2006年)。
蘇魏、唐寶東、馬衛防。「當前印度軍事戰略的幾點調整」。軍事學術11期(2006年)。
嚴以森、李建中。「我軍參與國際維和行動的回顧與省思」。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6期(2010年)。

四、論文:
王光宇。「解放軍的非戰爭軍事行動」。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呂文邦。「解放軍對非戰爭軍事行動功能之定位」。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邱延正。「從政治發展的面向論權能區分的精義」。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邵嘉玲。「胡錦濤時期中共軍事外交政策與作為」。銘傳大學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
夏天生。「從信心建立措施觀點論述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建立」。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鄭芳琪。「從獨立到自治-影響西藏流亡政府政治態度轉變因素之研究」。國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羅籝洋。「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之研究—以搶險救災及維和為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

五、報紙:
「積極開展法律戰教育訓練」。解放軍報,2004年8月2日,版3。
「購俄加油機 中共戰機續航力增三倍」。中國時報,2005年9月9日,版A13。
「胡錦濤會見共軍海軍第10次黨代會代表強調解決台灣問題必須建立強大的海軍」。香港明報,2006年12月28日,版2。
「貴州鄉官抗災累死 萬人慟哭」。文匯報,2008年2月12日,版A6。
「雪災損失超過SARS」。聯合報,2008年2月24日,版A13。
「極端天氣無情,風險控管興起」。中國時報,2008年2月26日,C4版。
「救災急缺衛星電話,北斗一號使用成功」。財經日報,2008年5月16日,版5。
「北斗一號救災建奇功」。文匯報,2008年5月20日,版6。
「正視中共多軍兵種聯合投入川震救援所顯露的軍事意涵」。青年日報,2008年5月28日,版3。
「認清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基本特點」。中國國防報,2008年8月15日,版2。
「非戰爭軍事行動不等於非戰爭行動」。中共國防報,2008年12月11日,版3。
「中國軍艦艇赴索馬里護航合理合法」。解放軍報,2008年12月22日,版2。
「外媒猜測中國護航意圖」。國際先驅導報,2008年12月22日,版3。
「中國軍隊根據需要為維護世界和平提供支援」。中國日報,北京,2008年12月23日,版2。
「國防部:護航行動不代表作戰方略變化已掌握海盜情況」。中國日報,2008年12月23日,版2。
「專家稱中國海軍仍是近海防禦戰略 不能稱為藍水海軍」。環球時報,2008年12月24日,版2。
「各國為中國打海盜支招:心理戰術超過真槍實彈」。環球時報,2008年12月29日,版2。
「中國海軍護航任務規模難比鄭和船隊」。星島日報,香港,2008年12月30日,版2。
「中國國際維和作用越來越大」。解放軍報,2009年2月18日,第4版。
「中央選派工作組赴西藏維穩」。大公報,2009年2月26日,A16版。
「共軍開辦對外宣傳幹部培訓班」,解放軍報,2009年3月9日,版3。
「中國海軍護航編隊發言人首次公開亮相」。京華時報,北京,2009年8月16日,版2。
「新疆的發展與進步」。人民日報,2009年9月22日,第18-19版。
「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人民日報,2009年9月28日,第17-18、21版。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人民日報,2009年9月30日,第1版。
「徐才厚說明中國提出多樣化軍事任務」。澳洲日報,2009年10月30日,版3。
「共軍研提加強非戰爭軍事行動輿論引導工作」。戰旗報,2009年11月23日,版2。
「共軍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成效顯著」。解放軍報,2010年4月25日,版2。
白德華。「融雪劑侵蝕 南京樹枯橋搖路坑疤」。中國時報,2008年10月27日,版A17。
周峰。「我艦隊護航海外 曝中外媒體關注的三大焦點」。解放軍報,北京,2008年12月26日,版2。
馬寧。「解放軍海軍與外軍聯合軍演」。北京青年報,2003年10月30日,版2。
葛振峰。「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解放軍報,2008年6月22日,版8。
劉波、王世偉、孫振武。「對汶川地震之中民航運輸力量動員徵用的思考」。中國國防報,2008年5月26日,版5。

六、電子資源:
「極端氣候 引爆全球糧食震撼」。聯合新聞網,2011年12月14日。<http://udn.com/NEWS/WORLD/WOR2/6032669.shtml> (2011年1月24日)。
「解放軍非戰爭軍事行動力量體系初步構建完成」。新華網,2009年5月13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5/13/content_11368539_1.htm>(2011年2月22日)。
「零和賽局(博弈)」。維基百科,2011年1月24日。<http://zh.wikipedia.org/zh/%E9%9B%B6%E5%92%8C%E5%8D%9A%E5%BC%88> (2011年1月26日)。
「全方位解讀新一代《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新華網,2008年8月1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8-08/01/content_8886281.htm> (2011年1月26日)。
「下令徹查炸機事件 歐巴馬重申反恐決心」。光華日報電子報,2009年12月29日。<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09/12/29/97.html>(2010年12月20日)。
「持久自由軍事行動」是美國及其聯軍對基地組織和對它進行庇護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所採取的第一次軍事反恐行動。維基百科,2010年11月16日。<http://zh.wikipedia.org/zh-tw/%E6%8C%81%E4%B9%85%E8%87%AA%E7%94%B1%E5%86%9B%E4%BA%8B%E8%A1%8C%E5%8A%A8>(2010年12月20日)。
「什麼是伊拉克自由行動」。百度百科,2007年6月12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154657.html>(2010年12月20日)。
「歐巴馬下令 美航母援日」。聯合新聞網,2011年3月12日。<http://udn.com/NEWS/WORLD/WORS2/6206572.shtml>(2010年12月20日)。
「俄羅斯反恐任重道遠」。中國評論新聞網,2010年4月18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2/8/1/5/101281578_2.html?coluid=93&kindid=4910&docid=101281578&mdate=0418002643>(2010年12月20日)。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鳳凰網,2008年5月15日。<http://news.ifeng.com/history/1/jishi/200805/0515_2663_541825.shtml>(2010年12月20日)。
「汶川大地震國際救援行動:災難面前無國界」。新華網,2008年5月30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5/30/content_8281140.htm>(2010年12月20日)。
「阿爾蓋達組織」。維基百科。2010年12月20日。<http://zh.wikipedia.org/zh-hk/%E5%9F%BA%E5%9C%B0%E7%B5%84%E7%B9%94>(2010年12月21日)。
「日本3.11地震災情簡況」。國際日報,2011年3月13日。<http://www.chinesetoday.com/news/show/id/468951>(2010年12月21日)。
「日本:國際調查員必須重返朝鮮」。BBC中文網,2006年12月12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170000/newsid_6171300/6171307.stm>(2010年12月20日)。
「日學者鼓吹日應借海上反恐名義主導亞洲海洋安全新秩序」。世界周報,2004年10月26日。<http://www.cetin.net.cn/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jsessionid=2BF17CD58207AC1A227848B602AE9C80?baseid=1&docno=178362>(2010年12月20日)。
「PKO法案」。百度百科,2010年4月16日。
<http://baike.baidu.com/view/479276.html?fromTaglist> (2010年12月20日)。
「日《應對海盜法》:是打擊海盜還是出擊海外」。新華網,2009年6月22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9-06/22/content_11579088.htm>(2010年12月20日)。
「北韓核武危機的背後」。大紀元時報,2009年4月20日。<http://hk.epochtimes.com/9/4/20/98710g.htm>(2010年12月20日)。
「印度中部北部相繼爆發武裝衝突」。大紀元時報,2007年4月7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7/4/7/n1671197.htm>(2010年12月20日)。
「印度下院反恐怖法案:對恐怖主義者新定義」。北方網,2002年3月20日。<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2/03/20/000294136.shtml>(2010年12月20日)。
「搶險救災外軍各有各招」。解放軍報,2010年6月24日。<http://www.mod.gov.cn/big5/gflt/2010-06/24/content_4167925.htm>(2010年12月20日)。
「2010年中國國防白皮書」。你好台灣網,2011年3月31日。<http://www.hellotw.com/dlxw/szgc/201103/t20110331_647382.htm> (2011年4月5日)。
「熊光楷闡述中國反恐基本政策」。新華網,2003年2月8日。<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4/09/content_823686.htm>(2010年12月15日)。
「汶川大地震」。維基百科,2010年12月20日。 (2010年12月20日)。
「阿壩州檔案館制定羌文化檔案資料搶救保護方案」。中國阿壩網,2010年9月2日。<http://www.abazhou.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abzzfw
/s517/201009/96670.shtml >(2010年12月21日)。
「公安部消防局黨委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搶險救援指揮實錄」。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8年6月6日。<http://cpc.people.com.cn/GB/67481/94156/124112/124113/7350340.html>(2010年12月20日)。
「第一島鏈」。維基百科,2009年5月20日。<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2%9B%E9%93%BE> (2010年12月21日)。
「釣魚島問題應回到『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原則」。文匯報,2010年9月27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9/27/PL1009270005.htm>(2010年12月21日)。
「中國海軍兩艘新型戰艦一次護航27艘商船震驚外軍」。解放軍報,2010年11月28日。<http://big5.ifeng.com/gate/big5/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0
_11/28/3255119_0.shtml>(2010年12月21日)。
「《政工條例》新概念選析」。人民網,2010年11月8日。<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51757/181347/189264/13160250.html>(2010年12月20日)。
「高邊疆理論催生“天軍”殺機隱藏九天之上」。新浪網,2007年7月6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11171801000bf9.html>(2010年12月21日)。
「中國將應聯合國請求適時考慮是否派遣維和作戰部隊」。新華網,2009年11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9-11/20/content_12511405.htm>(2011年1月5日)。
「胡總視察南海艦隊 促推進海軍建設」。文匯報,2008年4月12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08/04/12/CH0804120026.htm> (2011年2月10日)。
「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維基百科,2010年10月5日。<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9C%E7%AA%81%E5%8E%A5%E6%96%AF%E5%9D%A6%E4%BC%8A%E6%96%AF%E5%85%B0%E8%BF%90%E5%8A%A8 (2010年12月20日)。
「SOLAS公約」。百度百科,2008年1月3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2987549 >(2011年3月8日)。
「中共反恐部隊2006年1月18日開工,2007年5月30日成軍隸屬上海市邊防總隊」。中新社圖片網,2008年11月19日。<http://www.cnsphoto.com/NewsPhoto/ViewSpecText.asp?RecID=49489>(2011年1月10日)。
「導彈護衛艦」。新浪博客網,2008年11月19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66ab0010080d3.html(2011年1月10日)
「直升機助陣,天津邊防形成陸海空一體反恐模型」。中國邊防員警網,2008年11月16日。<http://www.bfpolice.com/ShowInfo.asp?InfoID=948>(2011年1月10日)。
「中國巴基斯坦海軍在上海外海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東方軍事網,2004年11月16日。<http://big5.eastday.com:82/gate/big5/mil.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474/323/class047400001/hwz1306387.htm>(2011年3月8日)。
「印派出三大主力艦 中印聯合軍演本周五開演」。新華網,2003年11月10日。
<http://tw.wrs.yahoo.com/_ylt=A3eg8qQLNCtJB1sAPPtr1gt.;_ylu=X3oDMTE1bHRvNWY4BHNlYwNzcgRwb3MDMQRjb2xvA3R3MQR2dGlkA1RXMDEzNV8xODc-/SIG=11eno32us/EXP=1227654539/**http%3a//big5.xinhuanet.com/>(2011年1月11日)。
「澳洲:澳盼與華擴大防衛聯繫,增分享反恐與防核武擴散情報」。星島聯網,2005年5月16日。<http://www.singtao.com.au/AUSTRALIAnews/public/article_v.cfm?articleid=60557 &intcatid
=1>(2011年1月10日)。
「中美舉行首次海上聯合搜救演習第二階段演習」。新華網,2007年3月27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anyt/2007-03/27/content_5901376.htm>(2011年1月10日)。
「中韓今日海上聯合軍演」。香港文匯報,2008年9月2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08/09/02/CH0809020012.htm>(2011年1月10日)。
「中國海軍艦艇將赴巴基斯坦參加『和平-09』海上多國聯合演習」。新華網,2009年2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2/19/content_10851335.htm>(2011年3月29日)。
「我參演海軍特戰小分隊隊長細述『六字演兵法』」。中國軍網,2009年3月7日。<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big5/xwpdxw/2009-03/07/content_1679389.htm>(2011年3月29日)。
「『和平-09』多國軍演進入海上實兵演練階段」。新華網,2009年3月9日。<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9-03/10/content_10979331.htm >(2011年3月29日)。
「中、日海上搜救中心17日舉行海上搜救通信演習」。中國政府網,2009年3月17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jrzg/2009-03/17/content_1261574.htm >(2011年3月29日)。
「中俄護航編隊將舉行"和平藍盾-2009"聯合演習」。新華網,2009年9月1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9-09/17/content_12070263.htm>(2011年3月8日)。
「三股邪惡勢力將導致社會動亂」。新浪博客網,2010年7月8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4aae80100jwqm.html >(2011年1月11日)。
「我國舉行長城5號國家級反恐怖演習」。新華網,2008年6月11日。<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6/11/content_8349228.htm>(2011年1月11日)。
「東伊運恐怖組織基本情況」。鳳凰資訊網,2008年4月10日。<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04/0410_17_485469.shtml>(2011年1月11日)。
「中國奧運安保將嚴防東突恐怖分子實施破壞」。新浪軍事網,2008年2月26日。<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2-26/0819487192.html>(2011年1月11日)。
「胡錦濤訪美與2011年的中美關係」。BBC中文網,2011年1月20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indepth/2011/01/110115_us_china_zhufeng.shtml>(2011年2月1日)。
「西藏3月10日之後大事記」。西藏之頁,2008年3月17日。<http://www.xizang-zhiye.net/b /xzxinwen/0 0 /index.html(2011年1月15日)。
「達賴集團破壞西藏社會穩定註定要失敗」。新華網,2008年3月17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1年1月15日)。
「拉薩314打砸搶燒事件真相」。新華網,2008年3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1年1月15日)。
「達賴集團操縱『西藏人民大起義運動』內幕」。新華網,2008年3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1年1月15日)。
「印象烏魯木齊:民族融合的魅力」。人民網,2010年7月28日。<http://xj.people.com.cn/GB/12272446.html>(2011年1月18日)。
「阿古柏政權就是莫罕默德的漢語說法」。維基百科,2010年10月10日。<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8%BF%E5%8F%A4%E6%9F%8Fl>(2011年1月18日)。
「伊寧事件,即1997年2月5日,在新疆伊犁州伊寧市發生的一系列抗議示威暴力事件」。維基百科,2010年10月12日。<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C%8A%E5%AE%81%E4%BA%8B%E4%BB%B6(2011年1月18日)。
「新疆獨立運動(中國簡稱疆獨運動或疆獨),又稱東土耳其斯坦獨立運動或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是指中國新疆地區(東突厥斯坦)的民族主義、宗教主義和分離主義運動。」。維基百科,2009年8月15日。<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6%B0%E7%96%86%E7%8B%
AC%E7%AB%8B%E8%BF%90%E5%8A%A8>(2011年1月18日)。
「新疆烏魯木齊事件」。環球網,2009年9月5日。<http://www.huanqiu.com/zhuanti/china/riotsxj/>(2011年1月18日)。
「7.5事件新疆烏魯木齊實況錄向前因後果」。新浪博客網,2009年7月9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441db60100ev4a.html>(2011年3月8日)。
「國內時事(2009年6月至8月)」。時事新聞,2009年10月20日。<http://ss.uoh.edu.cn/ShowInfo.aspx?typeid=1&id=1084&col=169&subc=357>(2011年1月18日)。
「7.5事件善後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已草擬撫恤辦法」。中國網,2009年7月8日。<http://www.china.com.cn/photo/txt/2009-07/08/content_18096182.htm>(2011年3月8日)。
「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聯合國網站,2010年6月30日。<http://www.un.org/chinese/peace/peacekeeping/pastops.shtml>(2011年2月21日)。
「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Operation)」(簡稱「維和行動」PKO),係指由國際組織實施的旨在幫助維持或恢復衝突地區和平與安全的一種行動,它由軍事人員參加,但沒有強制權力。聯合國官方網站,<http://www.un.org/Depts/dpko>(2011年3月29日)。
「經典中國‧輝煌60年:中國『藍盔』維和不辱使命」。中國政府網,2009年9月27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jrzg/2009-09/27/content_1428033.htm>(2011年3月29)。
「中國對聯合國維和行動態度的變化及其原因」。人權網,2010年5月4日。<http://www.humanrights.cn/cn/zt/qita/rqzz/2010/02/t20100504_582864.htm>(2011年3月3日)。
「2008年中國的國防」。中央政府門戶網,2009年1月20日。<http://www.gov.cn/gate/big5/www.gov.cn/jrzg/2009_01/20/content_1210075.htm>(2011年3月3日)。
「聯合國2008-2009年國際維和預算約80億美元,5個常任理事國當中,美國分攤約26%,英國約7.8%,法國約7.4%,中共約3%,俄羅斯約0.8%」。中央社新聞檢索網,<http://210.69.89.224/client/defense/hypage.cgi?hyqstr =aiihgglfbfeemijjdefhhiidrjekihijbkmgqfoklhijngjhljfkfftjbkgghjpligskehqgijfkjgjjolggjfglghnkdkmgignhfdegahmdegehedmhdiefegahddlgdgjgpjflmhljplfgignohkioasnmgiiohgooarelpiaqehengjllerkpdooolrnloslomerngsjlepk>(2011年3月3日) 。
「『和平共處五原則』的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與和平共處,這五項原則最先是周恩來於1953年12月底在會見來訪的印度代表團時提出的」。新華網,2004年11月27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6/09/content_1515866.htm (2011年3月3日)。
「聯合國維和行動貢獻者」。聯合國網,2010年7月10日。<http://www.un.org/en/peacekeeping/contributors/2010/june/10_1.pdf> (2011年3月3日)。
「中國218名赴剛維和官兵榮獲聯和國維和勳章」。新民網,2010年10月13日。<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10/13/7189081.html> (2011年3月3日)。
「中國第十批赴賴比瑞亞部隊出征」,中國新聞網,2010年4月28日,<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china/2010-04-28/content_232455.html>(2011年3月3日)。
「第七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出征80後成為維和戰場主力」。人民網,2010年6月16日。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74407/114059/201026/12530733.html>(2011年3月3日)。
「第七批赴蘇丹瓦烏維和醫療隊順利通過裝備核查」。海峽之聲網,2010年9月6日。<http://www.vos.com.cn/2010/09/06_157830.htm> (2011年3月3日)。
「探營中國富達爾富爾維和部隊維和官兵百裡挑一」。新華網,2007年9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09/17/content_6736674.htm> (2011年3月3日)。
「我軍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20年有效提升中國形象」。新浪網,2010年4月25日。<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4-25/1110591879.html >(2011年3月3日)。
「中國軍方向駐華武官介紹維和情形稱已犧牲9人」。中華網,2010年7月7日。<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news/568/20100707/16013707.html> (2011年3月3日)。
「中國首期維和行動高級指揮官培訓班在北京舉辦」。新浪網,2010年9月20日。<http://news.sina.com.cn/c/2010-09-20/161118140413s.shtml> (2011年3月3日)。
「50年最嚴重雪災10省凍壞了」。苦勞網,2008年月27日。<http://www.coolloud.org.tw/node/15748>(2011年1月24日)。
「專題背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http://www.ndrc.gov.cn/gwymdyyqxgzkx/>(2011年1月24日)。
「2月1日煤電油運和搶險抗災工作進展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2008年2月1日。<http://www.ndrc.gov.cn/gwymdyyqxgzkx/dongtai/t20080201.190208.htm>(2011年1月24日)。
「2月3日煤電油運和搶險抗災工作進展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2008年2月3日。<http://www.ndrc.gov.cn/gwymdyyqxgzkx/dongtai/t20080203.190228.htm>(2011年1月24日)。
「2月8日煤電油運和搶險抗災工作進展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2008年2月8日。<http://www.ndrc.gov.cn/gwymdyyqxgzkx/dongtai/t20080208.190741 .htm>(2011年1月24日)。
「2月1 0日煤電油運和搶險抗災工作進展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2008年2月10日。<http://www.ndrc.gov.cn/gwymdyyqxgzkx/dongtai/t20080210.190832.htm>(2011年1月24日)。
「2月19日煤電油運和搶險抗災工作進展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2008年2月19日。<http://www.ndrc.gov.cn/gwymdyyqxgzkx/dongtai/t200802.192393.htm>(2011年1月24日)。
「新一屆黨中央成功應對雪災考驗」。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年2月21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 /6 /7 /6/100567656.html?coluid=7 &kindid=0&docid=100567656>(2011年1月24日)。
「抗擊雪災映出的精神力量」。人民網,2008年2月21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4/49156/6888928.htm>(2011年1月24日)。
「民政部:雪災已造成1111億元直接經濟損失」。新華網,2008年2月13日。<http://news.sina.com/ch/phoenixtv/102-101-101-102/2008-02-13/04122664537 .html>(2011年1月24日)。
「雨雪已致全國14省份7786.2萬人受災,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救災複雜程度超『98抗洪』」。新華網,2008年1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1 /29 /content_7515301.htm
>(2011年1月24日)。
「民政部通報近期低溫雨雪冰凍災情和救災工作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2008年2月27日。<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mzyw/200802/20080200011960.shtml>(2011年1月24日)。
「中國雪災農產品價格可望續漲」。SINA 金融理財網,2008年1月31日。<http://financenews.sina.com/bcc/000-000-107 -104/403/2008-01-31/0110260457.shtml> (2011年1月24日)。
「應急指揮中心要求各地反思雪災暴露出的矛盾問題」。SINA全球新聞,2008年2月17日。<http://news.sina.com/ch/phoenixtv/102-101-101-102/2008-02-17/20292674112.html> (2011年1月24日)。
「軍隊處置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頒布實施」。新華網,2006年11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11 /14/content_5328431.htm>(2011年1月25日)。
「解放軍全天空運兵力11420人」。新華網,2008年5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14/content_8164160.htm>(2011年1月25日)。
「兩遙感飛機出動,掌握災情做救災決策」。新浪博客網,2008年5月14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9f208f01009nv0.html(2011年1月25日)。
「國防部:解放軍四級指揮體系確保地震高效救援」。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年6月11日。<http://zhaojun.net/doc/1006/6/9/3/100669331.html?coluid=45&kindid=0&docid=100669331>(2011年1月25日)。
「抗震救災凸顯解放軍戰力,反應速度遠比美軍快」。中國網,2008年5月17日。<http://big5.china.com.cn/military/txt/2008-05/17/content_15275709.htm>(2011年1月25日)。
「解放軍精銳空15軍冒雨空降災區4人當場犧牲」。新知文化網,2008年5月15日。<http://ido.thethirdmedia.com/article/frame.aspx?turl=http%3a//ido.3mt.com.cn/article/200805/show973598c14p1.ibod&rurl=&title=%u89E3%u653E%u519B%u7CBE%u9510%u7A7A15%u519B%u5192%u96E8%u7A7A%u964D%u707E%u533A4%u4EBA%u5F53%u573A%u727A%u7272_%u5371%u8A00%u8038%u542C%20%u4EC5%u5177%u5907%u4F1E%u964D%u80FD%u529B%u7684%u7A7A15%u519B%u5FC5%u7136%u4E27%u5E08%u8FB1%u56FD%20---%20ido.3mt.com.cn>(2011年1月25日)。
「1950年7月7日聯合國第84號決議以7票同意(埃及、印度及南斯拉夫3票棄權、蘇聯缺席),要求會員國提供軍隊與援助,協助南韓抵禦北韓的入侵,後來組成的聯合國軍隊,在韓戰期間,計有美國等16個國家參與,並有5個國家提供醫療隊」。聯合國系統分網,2011年3月3日。<http://daccess-dds-ny.un.org/doc/RESOLUTION/GEN/NRO/065/09/IMG/NR006509.pdf?OpenElement>(2011年3月29日)。
「新疆烏魯木齊事件的情況與影響」。政策委員會大陸情勢雙週報,2009年7月17日。<http://www.kmt.org.tw/hc.aspx?id=44&aid=2849>(2011年3月29日)。
「帕森思的AGIL系統」。隨意窩日誌,2005年7月24日。<http://blog.xuite.net/tuyu/MIYU/3596401>(2011年2月20日)。
「適應」。維基百科,2011年1月23日。<http://zh.wikipedia.org/zh-tw/%E9%81%A9%E6%87%89>(2011年2月22日)。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維基百科,2009年5月18日。<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85%B1%E4%B8%AD%E5%A4%AE%E5%86%9B%E5%A7%94%E4%BC%9A>(2011年2月20日)。
「國務院發表2010年中國國防白皮書全文」。大公網,2011年3月31日。<http://www.takungpao.com/news/china/2011-03-31/674971.html>(2011年4月5日)。
「金磚四國是指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這個概念最先是由高盛投資銀行2003年的研究報告提出的」。高盛銀行,2008/11/18。<http://www2.goldmansachs.com/ideas/index.html>(2011年2月10日)。
「五國舉行海上反恐演習」。大紀元,2004年9月15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4/9/15/n661438.htm> (2011年2月10日)。
「馬拉巴爾8號聯合海上演習」。中國新聞網, 2008年11月16日。<http://www.chinesetoday.com/news/show/id/133828>(2011年2月10日)。
「索馬利亞海盜劫持俄軍火,美俄追查」。自由時報電子報,2008年9月28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sep/28/today-int3.htm> (2011年2月10日)。
「歐盟今起正式啟動“阿塔蘭塔”打擊海盜行動」。中國網,2008年12月8日。<http://big5.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8-12/08/content_16913077.htm>(2011年3月9日)。
「外媒:新疆暴動多人死亡」。文匯報,2008年8月29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08/08/29/CH0808290011.htm> (2011年2月10日)。
「2008年北京奧運」。摩尼網,2007年8月8日。<http://bbs.moninet.com.tw/board/view.cgi?forum=14&topic=2070>(2011年2月10日)。
「反恐重在防範,2008年奧運反恐是一場人民戰爭」。新華網,2007年1月5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01/05/content_5568987_2.htm (2011年2月10日)。
「確保場館工程建設安全是奧運安保工作首要任務」。新華網,2007年4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07-04/04/content_5933986.htm>(2011年2月10日)。
「北京奧運安保全方位 四架直升機年內進京增援」,新華網,2007年3月5日,<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07-03/05/content_5803539.htm>(2011年2月10日)。
「政府授解放軍7項奧運安保任務 兵力涉及四大軍區」,新華網,2008年5月2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8-05/02/content_8091869.htm>(2011年2月10日)。
「長城5號反恐怖演習在京舉行」。中國評論新聞,2007年6月19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3/9/2/0/100392058.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392058>(2011年2月10日)。
「中國進行奧運會安全保衛海上反恐怖演練」。新華網,2007年7月13日。<http://news3.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7/13/content_6371736.htm>(2011年2月10日)。
「解放軍舉行奧運安保演習」。文匯報,2007年7月1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07/07/01/CH0707010027.htm>(2011年2月10日)。
「314拉薩事件周年前北京營造和平情勢穩住西藏」。多維新聞網,2009年3月2日。<http://www.dwnews.com/gb/MainNews/Forums/BackStage/2009_3_1_20_28_19_34.html>(2011年2月6日)。
「樹立形象靠自己 中國藉大外宣向世界發聲」。中國評論新聞網,2009年10月9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0/9/9/6/10109963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099632>(2011年2月6日)。
「新疆警方稱將堅決挫敗『三股勢力』分裂破壞圖謀」。中國網,2009年3月6日。<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9-03/06/content_17392530.htm>(2011年2月6日)。
「新疆牽頭打擊『三股勢力』宣傳品」。文匯網,2009年11月22日。<http://news.wenweipo.com/2009/11/22/IN0911220043.htm>(2011年2月6日)。
「新疆密集頒佈出台法規條例」。中國新聞網,2010年2月1日。<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10/02-01/2102305.shtml>(2011年2月6日)。
「中央數百官三批赴疆調研」。文匯網,2009年11月20日。<http://news.wenweipo.com/2009/11/20/IN0911200069.htm>(2011年2月6日)。
「我軍首次維和工作會議開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2007年6月19日。<http://news.mod.gov.cn/headlines/2007-06/19/content_3061430.htm>(2011年3月29日)。
「解放軍召開維和工作會議,研究制定維和工作新思路新舉措」。新華網,2009年6月25日。<http://news.cqnews.net/48djph/200906/t20090625_3372572.htm>(2011年3月29日)。
「解放軍首個維和專業培訓與國際交流機構揭牌啟用」。新華網,2009年6月25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9-06/25/content_11601368.htm>(2011年3月29日)。
「中蒙『維和使命09』維和聯合訓練圓滿結束」。中國評論新聞網,2009年7月4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0/1/2/4/101012479.html?coluid=2&kindid=4&docid=101012479>(2011年3月29日)
「中蒙首次聯合維和訓練結束兩軍務實合作邁向新階段」。中國新聞網,2009年7月3日。<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9/07-03/1760438.shtml>(2011年3月29日)。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中國支持維和行動改革」。海北州人民政府網,2009年8月6日。<http://qhhnc.com/html/407/6328.html>(2011年3月29日)。
「中國參與維和十九年,派出一萬四千多名官兵」。中國新聞社,2009年11月20日。<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9/11-20/1976735.shtml>(2011年3月29日)
「2009北京國際維和研討會舉行聯合國希望中國加大維和力度」。菲律賓商報,2009年11月21日。<http://www.phshangbao.com/show.aspx?id=21785&cid=11>(2011年3月29日)。
「國防部維和辦表示中共暫不考慮參加聯合國框架以外的維和行動」。新華網,2009年11月20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9-11/20/content_12511404.htm[/url]>(2011年2月11日)。
「正在進行的維和行動」。聯合國網站,2010年6月30日。<http://www.un.org/chinese/peace/peacekeeping/currentops.shtml#africa>(2011年2月21日)。
「2009北京國際維和研討會舉行」。中國軍網,2009年11月21日。<http://www.chinamil.com.cn/jfjbmap/content/2009-11/21/content_13377.htm>(2011年3月29)。
「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全文」。新華網,2007年10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2011年3月29日)。
「聯合國官員:中共首次考慮向海外派遣戰鬥部隊」。中國評論網,2009年12月10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1/6/2/8/101162831.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162831>(2011年3月29日)。
「中國維和部隊表示急需提高英語水準」。華夏經緯網,2009年11月25日。<http://big5.huaxia.com/thjq/jsxw/dl/2009/11/1652500.html>(2011年2月1日)。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業遂:中國將努力開創多邊外交工作新局面」。人民網,2009年7月23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26/9711366.html>(2011年3月29日)。
「中國軍隊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顯著提升」。新浪網,2010年12月3日。<http://news.sina.com.cn/c/2010-12-03/093318429945s.shtml> (2011年2月6日)。
「反聖嬰現象」。維基百科,2011年2月12日。<http://zh.wikipedia.org/zh-tw/%E6%8B%89%E5%B0%BC%E5%A8%9C%E7%8E%B0%E8%B1%A1>(2011年2月15日)。
「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 研究部署災后重建工作」。人民網,2008年2月13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24/6876491.html>(2011年2月14日)。
「15萬解放軍出動抗雪救災」。星洲互動網,2008年1月29日。<http://www.sinchew-i.com/node/4371?tid=1>(2011年2月14日)。
「近期中國雪災的衝擊與影響」。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網,2008年2月21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3856&ctNode=6451&mp=1>(2011年2月14日)。
「以人為本:抗震救災奏響時代強音」。人民網,2008年6月19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6/7401814.html>(2011年2月6日)。
「努力奪取災後恢復重建的全面勝利」。解放軍報,2008年5月28日。 <http://chn.chinamil.com.cn/xwpdxw/2009-09/28/content_4049895.htm>(2011年2月12日)。
「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中國網,2008年5月16日。<http://big5.china.com.cn/v/news/hot/2008-05/16/content_15264467.htm>(2011年2月12日)。
「保資金、保物資:抗震救災 各部委緊急行動」。新華網,2008年5月14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05/14/content_8165449.htm (2011年2月12日)。
「四川汶川強震致全省近萬人死亡」。百度百科,2008年5月14日。<http://hi.baidu.com/%B0%AC%C7%D8%BF%B5/blog/item/c4a38d63615631650d33fa47.html>(2011年2月15日)。
「四川汶川地震 國家減災委緊急啟動二級救災應急響應」。人民網,2008年5月12日。<http://society.people.com.cn/BIG5/41158/7229131.html>(2011年2月15日)。
「中組部:緊急動員共產黨員積極投入抗震救災工作」。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8年5月1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07/64109/7230206.html>(2011年2月12日)。
「我國應急法制災後加快“補漏”防震減災法修訂草案將總結汶川地震相關經驗」。中國人大網,2009年3月2日。<http://www.scspc.gov.cn/html/rdzt_70/gzfz_75/zuixindongtai/2009/0302/47647.html>(2011年2月12日)。
「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百度百科,2009年1月8日。 <http://baike.baidu.com/view/1656928.htm >(2011年2月12日)。
「索馬利亞海盜出沒之亞丁灣簡介」。華夏經緯網,2008年12月19日。<http://hk.huaxia.com/zt/js/08-069/1273987.html >(2011年2月20日)。
「中共中央關于在中央一級機關中具體執行『中共中央關于開展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的決定」。新華網,1953年3月28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2/24/
content_2376093.htm >(2011年2月20日)。
「中國概況」。新華網,2008年11月26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 com/ziliao/2003-01/22/content_701938.htm>(2011年2月16日)。
「2008年中國的國防」。維基文庫,2010年3月14日。<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2008%E5%B9%B4%E4%B8%AD%E5%9B%BD%E7%9A%84%E5%9B%BD%E9%98%B2> (2011年2月20日)。
「加強海警部隊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建設問題研究」。中國邊防員警網,2007年10月28日。<http://www.bfpolice.com/ShowInfo.asp?InfoID=425>(2011年2月16日)。
「俄羅斯通過反恐怖主義法」。俄羅斯新聞網,2006年3月6日。<http://big5.rusnews.cn/actual/eluosi_fankongfa_200602/>(2011年2月20日)。
「美海岸警衛隊現役艦艇一覽」。中國網,2007年9月11日。<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7-09/11/content_8857920.htm>(2011年2月20日)。
「全民反恐打造平安奧運」。21CN新聞網,2008年8月24日。 <http://news.21cn.com/zhuanti/domestic/aoyunfankong/>(2011年2月20日)。
「奧運會前後新疆接連發生三起嚴重暴力恐怖案件」。人民網,2008年9月11日。<http://leaders.people.com.cn/GB/7939807.html>(2011年2月20日)。
「中國依然難解藏人意願」。西藏之頁,2008年3月31日。<http://www.xizang-zhiye.net/b (2011年3月1日)。
「科學發展成為新形勢下中共治藏方略核心 」。新華網,2010年3月27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tibet.news.cn/gdbb/2010-03/27/content_19360496.htm> (2011年3月1日)。
「『五日京兆』,比喻任職時間不會長或即將去職,也指凡事不作長久打算」。百度百科,2010年7月15日。<http://baike.baidu.com/view/45873.htm>(2011年3月1日)。
「西藏經濟不平等為動亂原因之一」。2008年3月25日,西藏之頁。<http://www.xizang-zhiye.net/b5/xzxinwen/0803/index.html#080317.10>(2011年3月1日)。
「中國青年報:協商式民主是我國對民主的重大貢獻」。人民網,2008年3月7日。<http://npc.people.com.cn/GB/28320/116286/116599/6971183.html>(2011年3月1日)。
「新疆烏魯木齊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中國網,2008年8月22日。<http://big5.china.cn/gate/big5/www.lianghui.org.cn/news/node_7071497.htm>(2011年3月1日)。
「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概況介紹」。聯合國網站,2010年2月28日。<http://www.un.org/chinese/peace/peacekeeping/factsheet.shtml>(2011年3月1日)。
「中國執行維和行動還將作出更大貢獻」。中國廣播網,2010年1月21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0-01/21/content_12849647.htm>(2011年2月14日)。
「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述評」。政治學論文網,2009年10月1日。 <http://politics.csscipaper.com/china/diplomacy/3204.html>(2011年3月1日)。
「中國維和員警民事培訓中心」。培訓網,2008年6月8日。<http://www.ldbj.com/peixun_wenzhai/peixun_wenzhai_054_26.htm>(2011年3月1日)。
「反聖嬰現象」。維基百科,2008年3月2日。<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B%89%E5% 8F% BE%E8%B1%A1(2011年2月20日)。
「大陸雪災─部分災區仍缺電暴露公共建設老舊」。東森電子報,2008年2月20日。<http:// www.ettoday.com/2008/02/20/162-2233633.htm>(2011年2月20日)。
「斷電停水中國各地在冰雪中迎來新年」。新唐人電視臺, 2008年3月1日。<http://www.ntdtv.com/xtr/b5/ 2008/02/07/a_71945.html>(2011年2月20日)。
「大陸重災區湖南民眾抱怨政府救援不力」,新唐人電視臺,2008年3月1日。 <http://www.ntdtv.com/xtr/ b5/2008/02/05/a_71874.html>(2011年2月20日)。
「救災遲緩難辭其責」。大紀元,2008年3月1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8/1/29/n1995193.htm>(2011年3月1日)。
「中國19省雪災持續裝甲兵進駐廣州車站」。新唐人電視臺,2008年3月1日。<http://www.ntdtv.com/xtr/b5/2008/02/03/a_71750.html>(2011年2月20日)。
「『都市日報』,由瑞典傳媒集團Kinnevik創辦,創立於1995年,並於2月1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地鐵首度發行」。維基百科2010年5月2日。<http://zh.wikipedia.org/zh-tw/%E9%83%BD%E5%B8%82%E6%97%A5%E5%A0%B1>(2011年2月20日)。
「中國雪災肇因大氣環流異常與反聖嬰現象」。大紀元,2008年2月26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8/1/30/n1996474.htm>(2011年2月20日)。
「中國雪災檢討─氣象局:預報能力不足」。公視新聞,2008年3月2日。<http://news.sina.com.tw/society/pts/tw/2008-02-05/221014153620.shtml>(2011年2月20日)。
「壟斷救災正是獨裁之災」。唐人電視臺,2008年3月4日。<http://www.ntdtv.com/xtr/b5/2008/02/17/a_72526.html>(2011年2月20日)。
「中國空軍缺乏軍用大飛機制約作戰能力提升」。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年8月16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2/3/6/100723648_2.html?coluid=45&kindid=0&docid=100723648&mdate=0816114036>(2011年2月20日)。
「中國軍隊四川地震救災戰略評估」。新浪博客網,2008年6月10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06038d01009moh.html>(2011年2月20日)。
「抗震救災凸顯解放軍戰力,反應速度遠比美軍快」。中國網,2008年5月17日。<http://big5.china.com.cn/military/txt/2008-05/17/content_15275709.htm>(2011年2月22日)。
「中國軍事外交日趨活躍 軍事演習成交流合作載體」。中國新聞網,2008年7月29日。<http://www.cns.hk:89/gn/news/2008/07-29/1327576.shtml>(2011年3月15日)。
「新聞分析:現代聯合軍演的特點與發展趨勢」。華夏經緯網,2009年7月20日。<http://big5.eastday.com:82/gate/big5/mil.eastday.com/m/20090720/u1a4517849.html>(2011年3月15日)。
「西藏增兵數萬,氣氛緊張」明報通識網,2009年3月10日。<http://life.mingpao.com/cfm/ dailynews3b.cfm?File=20090310/nalcc/cca2.txt>(2011年3月29日)
「2006年中國的國防」,新華網,2006年12月29日。<http://www.gov.cn/zwgk/2006-12/29/content_486759.htm>(2011年3月29日)。
「中國睦鄰、安鄰、富鄰政策解讀」。中國人民網,2010年5月11日。<http://world.people.com.cn/GB/8212/33244/44187/11563571.html>(2011年3月15日)。
「軍事專家:海盜並不等於恐怖主義 但有相同之處」。新華網,2008年12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2/26/content_10561891.htm>(2011年3月17日)。
「中國軍事外交突破,戰艦赴索馬里護航面臨考驗」。馬鼎盛的BLOG,2008年12月19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071c90100brre.html?tj=1>(2011年3月17日)。
「中國赴索馬利亞海軍護航海軍艦隊」。國際軍武網,2008年12月23日。<http://city.udn.com/59263/3164195?cate_no=0&pno=35&tpno=0>(2011年3月17日)。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新華網,2009年1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20/content_10688192_1.htm>(2011年3月17日)。
「外媒高度關注我海軍赴索馬里海域護航行動」。新華網,2008年12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2/26/content_10562069.htm>(2011年3月17日)。
「航海日記:同行商船向我們友好地鳴笛致敬」。新華網,2008年12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2/29/content_10574697.htm>(2011年3月17日)。
「中國派艦隊護航索馬里是甩掉中國威脅論良機」。新華網,2008年12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2/24/content_10552738.htm>(2011年3月17日)。
「『人民戰爭』是毛澤東思想核心之一,主要為利用全人民的力量打擊侵略者,保衛國家、民族」。百度百科,2010年12月27日。<http://baike.baidu.com/view/268170.htm>(2011年3月19日)。
「大陸/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全文」。中央日報,2009年1月20日。<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09&docid=100644298>(2011年3月19日)。
「1972年8月『支左』人員開始陸續撤回,『三支兩軍』遂告結束」。新華網,2007年11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11/24/ content_7138144.htm>(2011年3月19日)。
「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草案初定」。新浪網,2009年5月7日。<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90507/1682442.html>(2011年3月29日)。
「新能源振興規劃將出臺到2020年總投資超3萬億」。搜狐網,2009年5月13日。<http://news.sohu.com/20090513/n263923736.shtml>(2011年3月18日)。
「新聞背景/ 新能源與清潔能源」。大公網,2009年11月30日。<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09/11/30/_IN-1179762.htm>(2011年3月29日)。
「新能源產業規劃年內難出台」。文匯網,2009年11月30日。<http://trans.wenweipo.com/b5/news.wenweipo.com/2009/11/30/IN0911300078.htm>(2011年3月29日)。
「中國預計在年內出臺新興能源發展規劃」。新華網,2009年8月9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8/09/content_11851255.htm>(2011年3月29日)。
「中國宣稱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海峽資訊網,2010年7月31日。<http://www.haixiainfo.com.tw/t2-113777.html>(2011年3月18日)。
「商務部薄熙來:中國“走出去”戰略已初見成效」。中國網,2004年9月9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jingji/655490.htm>(2011年3月18日)。
「我們為和平而來:沈國放部長助理在『21世紀和平行動面臨的挑戰』國際維和研討會上的發言」。百度百科,2004年11月3日。<http://hi.baidu.com/%CD%F5%BF%AA%E5%B0/blog/item/962c3ffac607e51ea8d311c1.html>(2011年3月18日)。
「中國防範蘇丹分裂影響石油供應」。新浪網,2010年9月19日。<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overseamedia/chinesedaily/201009/00041845066.html(2011年3月18日)。
「長城6號國家反恐怖演習圓滿結束」。新華網,2009年6月17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 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9-06/18/content_11559015.htm>(2011年3月19日)。
「黃海處突2009鹽城軍地聯合演練紀實」。江蘇省鹽城市公安局,2009年9月17日。< http://www.ycga.gov.cn/ReadNews.asp?NewsID=1575>(2011年3月19日)。
「搶險救災2009實兵演習」。軍事視頻網,2009年9月20日。<http://www.junqing.cn/Article/2061.html>(2011年3月19日)。
「廣西舉行『八桂2009』反恐演練突顯實戰能力」。中國新聞網,2009年9月25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sh/news/2009/09-25/1887136.shtml>(2011年3月19日)。
「青海省14日7.1強震 大陸地震預測員2009年底早警告」。今日新聞網,2010年4月14日。<http://www.nownews.com/2010/04/14/162-2591939.htm>(2011年3月20日)。
「烏魯木齊通報"針刺事件"送檢樣本檢測結果及司法介入情況」。新華網,2009年9月1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9/13/ content_12045975.htm>(2011年3月30日)。
「基地組織老三向中國發恐怖威脅」。大公網,2009年10月13日。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10/13/_IN-1155710.htm>(2011年3月29日)。
「感悟總書記四點感受」。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9年9月11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3/10035190.html>(2011年3月29日)。
「全國人大會議新聞中心」。新華網,2009年2月4日。<http://www.npc.gov.cn/pc/11-2(2011年3月29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經重新修訂頒布全軍執行」。新華網,2011年1月8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 com/mil/2011-01/08/c_12958990.htm>(2011年3月30日)。
亓樂義,「護航東非 中共海軍駛向遠洋」。中時新聞網,2008年12月26日。<http://laismile.spaces.live.com/blog/cns!A13AAA84BA0BA32F!321.entry>(2011年3月18日)。
邱永崢,「國外稱大地震折射中國遠距兵力投送能力大增」。中青在線,2008年5月19日。<http://mil.eastday.com/m/20080519/u1a3598652.html>(2011年1月25日)。
徐才厚。「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中國軍隊」,中共國防部網站,2009年10月26日。<http://chn.chinamil.com.cn/xwpdxw/2009-10/31/content_4071740.htm>(2010年8月24日)。
傅仁坤。「2005中亞五國政經現況與展望」。台灣與中亞經貿協會網。<http://aps2.cyu.edu.tw/acade_search/twasia/tcac/five_country.htm >(2011年3月29日)。
熊爭豔。「新華時評:中國軍艦起航,為了和平」。新華網,2008年12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2/26/content_10566217.htm>(2011年3月17日)。

貳、英文部份
一、書籍:
M. S. Chase & K. Gunness., The PLA'S multiple military tasks: prioritizing combat operations and developing MOOTW capabilities. China Brief, x(2), 2010.
C. Frankfort-Nachmias. & D. Nachmias.,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 St. Mamtins College Publishing, 1996.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0. Washington, D. C. :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2010.
P. Talcott., The Social System, Glencoe : Free Press, 1951.
U. S. Department of Defense , 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merica:Department of Defense, 1995.
U. 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epartment of Defense Dictionary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s. Washington, D. C. : Office of the Chairman, 1989.
U. S. Headquarter department of the Army, FM100-5 operations. Washington, D. C : Joint Chiefs of Staff, 1993.
U. S. Joint Chiefs of Staff , Joint doctrine for 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Joint Pub 3-07) Washington, D. C. : Joint Chiefs of Staff, 1995.
U. S. Joint Chiefs of Staff, Joint Publication 3-0 doctrine for Joint Operations, Washington, D. C. : Joint Chiefs of Staff, 2001.
U. S. Joint Chiefs of Staff, Joint Publication 3-0 Joint Operations, Washington, D. C. : Joint Chiefs of Staff, 2006.

二、期刊:
Circular, Field. “Low-Intensity Conflict.” U.S. Army Command and General Staff College. FC100-20(1986).
Director of Joint Staff. “Civil Support.” Joint Publication 3-28(14 September 2007).
Parsons, T. “Some Comments on the State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8:6 (1968).
Simon Elegant, “China On Ice”, Times, Fed. 11(2008).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JCS). “Joint Doctrine for 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Joint Publication 3-07(16 June 1995).
Wadhams, N. “The Somali Pirates: Tanks, but No Tanks”, Times , Oct. 09(Oct. 09, 2008).

三、報紙:
Ariel Cohen., “Somali Pirates Threaten Middle East Shipping”, Middle East Times,Washington, DC, Oct. 10,2008, p.5.
Jonathan Adams., “Pirates, warships continue tense standoff near Somali coast: The US and Russia fear that onboard weapons could reach Al Qaeda”,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Boston, MA., Nov. 17, 2008, p.3.
Jeffrey Gettleman., “Somalia Pirates Capture Tanks and Global Notice”, The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Sep.30, 2008, p. A1.
Li Xiao kun., “Navy to Fight Pirates in Somali Waters”, China Daily, Dec. 19, p.2.

四、電子資源:
“Chinese Official Decries Attempts to Link Darfur, Olympics.” By Edward Cody Washington Post Foreign ServiceSaturday, 19 May, 2007.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7/05/18/AR2007051800513_pf.html>(2011年2月10日)。
“China: A Weak Message to Somali Pirates”, STRATFOR in Global Intelli gence, December 28, 2009. <http://www.stratfor.com/analysis/20091228_china_weak _message_somali_pirates>(2011年3月29日).
Center for Naval Analysis.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Threat of Climate Change”, Virginia: The CAN Corporation, 2007. <http://securityandclimate.cna.org/report/National%20Security%20and%20the%20Threat%20of%20Climate%20Change.pdf>(2011年4月5日)。
General Xu Caihou.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26 OCTOBER 2009.<http://csis.org/files/attachments/091026csis_genxu.pdf>(2011年3月29日)。
The Defense Technical Information Center. “Overview of MOOTW Briefing Script” , 27 June 2006. < http://www.dtic.mil/doctrine/jrm/mootw.doc >(2011年2月28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