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籍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出版社。
朱浤源(2005)。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中正書局。
何光國(1994)。文獻計量導論。台北:三民書局。
邱均平(2007)。資訊計量學。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
易君博(1984)。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
胡述兆總編輯(1995)。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台北市:漢美。
張本正主編(2008)。軍事法總論(學科分測I)。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楊孝濚(2000)。社會及行為研究法。台北市:東華書局。
楊春長主編(2007)。軍事法制。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蔡明月(2003)。資訊計量學與文獻特性。台北市:華泰出版社。叢文勝主編(2007)。人民軍隊法制建設八十年。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二)期刊
丁少武(2008),堅定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發展方向,國防,2,頁24-26。
于元斌、孫正娟(2010),《國防動員法》的外延法律簡析,國防,7,頁32-33。
于占唐(2008),努力推進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創新發展,國防,7,頁43-44。
巴建敏(2003),進一步完善國防動員體制,國防,5,頁32。
毛鳳鳴(2004),戰區國防動員建設應注重提高「八個能力」,國防,7,頁7-8。
牛靈君、張華(2008),完善國防動員「應急應戰」體制的若干思考,軍事經濟研究,12,頁23-25。
王久榮(2009),堅持以軍事斗爭準備牽引二炮預備役部隊軍事訓練科學發展,國防,3,頁55-58。
王小京(2007),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推進信息化國防動員體系建設,國防,8,頁18-20。
王月紅、曾令勛(2009),從抗震救災看應急機制與國防動員機制的融合,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頁113-116。
王正偉(2009),加強領導 科學統籌 高標準高質量抓好國防動員建設,國防,12,頁8-9。
王玉仁(2010),深入學習貫徹《國防動員法》 推進經濟社會與國防動員建設協調發展,國防,9,頁30-31。
王守福、張戰衛(2007),建國以來人民解放軍參加搶險救災的豐功偉績及歷史經驗,軍事歷史,4,頁31-36。
王江琦(2002),加入WTO對國防動員工作者的要求,國防,4,頁9-10。
王明琇(2005),堅持求真務實落實民兵軍事訓練,中國民兵,5,頁1。
王俊、代紅兵(2008),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 大力加強民兵軍事訓練,國防,2,頁36-38。
王洪堯(2007),大力加強黨委對軍事訓練轉變的領導,政工學刊,6,頁4-5。
王美權、陳龍(2008),對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創新發展的思考,國防,5,頁14-15。
王偉、萬國柱、李建中(2010),預備役部隊實施軍事訓練問責制應注意把握的問題,國防,10,頁52-53。
王清葆(2008),抗擊冰雪災害對加強國防動員建設的幾點啟示,國防,4,頁25-28。
王萍(2009),國防動員立法之路,中國人大,8,頁30-32。
王彰平(2005),提高民兵預備役軍事訓練質量,華北民兵,4,頁36。
王賓宜(2007),扎實推動民兵軍事訓練又快又好地發展,國防,1,頁42-43。
王廣浩(2010),提高國防動員系統應急能力的幾點思考,國防,11,頁28-29。
王衛軍(2010),《國防動員法》若干問題探討,西安政治學院學報,4,頁56-58。
王珉(2006),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 全面推動國防動員建設,國防,12,頁8-10。
任民(2004),完善國防動員體制的基本思路,國防,4,頁23-25。
任民(2007),國防動員: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國防,4,頁14-17。
任福軍(2006),論以政府為主的國防動員管理機制建構的必要性,大學時代(B版),11,頁17-19。
向承柱(2005),健全完善管理機制 促進國防動員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國防,1,頁32-33。
向紅成(2008),加強國防動員建設的三個重點問題,國防,10,頁40-41。
安衛平、劉維(2010),大力弘揚人民戰爭思想 提高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國防動員能力,國防,1,頁16-20。
曲杰(2008),武警部隊軍事訓練創新發展努力推進,國防,2,頁63-66。
朱子民(2004),改革創新 推進國防動員建設,華北民兵,4,頁28。
朱和平(2010),加速推進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科學發展,國防,10,頁16-18。
朱啟(2005),大力推進戰區軍事斗爭國防動員準備,華北民兵,10,頁6。
朱祥福(2005),在推動國防動員建設中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國防,8,頁37-38。
江勤宏(2008),積極推進國防動員體制機制創新,國防,5,頁11-13。
艾英偉、艾冬生(2009),軍人體能訓練與軍事訓練一體化探討,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頁74-76。
何洪利(2005),新軍事變革對國防動員建設的挑戰及對策,國防,9,頁28-29。
吳合春(2008),推進民兵軍事訓練落實 提高民兵遂行任務能力,國防,11,頁43-44。
吳勇(2010),發達國家國防動員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國防技術基礎,5,頁61-64。
吳勝利(2004),努力把民兵軍事訓練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國防,10,頁5-10。
吳勝利(2004),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要求 努力把民兵軍事訓練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中國民兵,11,頁4-7。
吳翔(2008),推動國防動員建設科學發展三要素,國防,2,頁26-27。
吳新哲、鄭輝(2005),用鄧小平國防動員理論指導國民經濟動員工作,軍事經濟研究,6,頁26-30。
吳齊(2004),強化國防動員機構規范化建設,國防,11,頁20-22。
宋曉魯(2008),從汶川大地震看軍隊參加搶險救災中軍事法的應用與完善,西安政治學院學報,5,頁58-61。
李大清(2005),對深化民兵軍事訓練改革的回顧與思考,國防,2,頁38-39。
李云生(2004),提高邊防民兵軍事訓練質量的管見,國防,3,頁10-11。
李今偉(2004),適應新軍事變革要求 創新國防動員建設思路,國防,4,頁30-31。
李世明(2009),認清形勢任務 加強科學指導 努力推動國防動員建設創新發展,國防,10,頁14-16。
李立田(2008),搞好民兵軍事訓練 提高民兵建設質量,國防,11,頁45。
李光金(2008),關于國防動員常態化建設的若干思考,國防,12,頁42-44。
李安(2007),把戰斗精神培樹貫穿軍事訓練全過程,政工學刊,11,頁56-57。
李吾田(2004),完善國防動員體制應實現「四個轉變」,國防,5,頁35-37。
李亞洲(2010),積極適應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要求 著力推進國防動員建設轉型,國防,4,頁23-25。
李林(2010),積極適應時代發展要求 切實加強國防動員建設,國防,8,頁27-28。
李松民、馬松才(2003),認真搞好國防動員潛力調查,國防,5,頁35-36。
李芳梅(2010),我國國防動員補償法律制度研究,南京政治學院學報,3,頁103-106。
李金水 、王建新(2002),提高城市民兵軍事訓練水平三要素,國防,7,頁38。
李金泉(2007),加強國防動員績效評估體系建設的幾個問題,國防,12,頁28-30。
李金泉、陳杰紅(2007),加快完善國防動員工作協調的「六個機制」,國防,4,頁27-28。
李振民、由德喜(2009),實現民兵軍事訓練規范化必須做到「四個到位」, 國防,4,頁42-43。
李晉軍(2010),軍隊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對國防動員建設的啟示,國防,11,頁14-16。
李國記、孔德勇(2009),加強國防動員法規建設 推進應急動員準備工作順利開展,國防,11,頁20。
李國記、王翼、孫紅林(2007),把握關鍵環節 牽引民兵預備役部隊軍事訓練轉變,國防,11,頁41-42。
李國強(2008),貫徹落實《學生軍事訓練工作規定》 推動學生軍訓工作又好又快發展,國防,1,頁62-63。
李連善、呂杰(2000),穩妥地推進國防動員應急應戰一體化建設,國防,3,頁32-34。
李夢林、周先發(2009),應對重大災害國防動員問題研究,國防,11,頁17-18。
李曉南、黃相亮(2009),完善學生軍事訓練體系的基本構想,國防,6,頁63-65。
李衡(2003),大力加強國防動員建設,國防,10,頁7-8。
杜立平(2007),形成合力大抓民兵軍事訓練,華北民兵,7,頁37。
杜克明(2004),對抓好民兵軍事訓練工作的幾點思考,國防,9,頁33-34。
杜克明(2007),加強國防動員建設的幾點思考,國防,4,頁18-19。
杜克明(2009),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大力推進國防動員軍民融合發展,國防,5,頁16-18。
杜秀清(2009),民兵參加搶險救災行動的幾點思考,中國民兵,12,頁39。
杜海強、汪享生(2002),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召開2002年成員單位聯絡員會議,國防,3,頁62。
汪享生(2002),國防動員工作須實行「五個轉變」,國防,7,頁9-11。
汪金玉(2007),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進一步加強國防動員工作協調,國防,1,頁16-20。
肖永(2007),對新時期地方政府在國防動員建設中主體作用發揮的思考,國防,6,頁25-27。
肖永軍、夏繼宏、王一勝(2006),建立國防動員平時應急機制之淺見,國防,6,頁34。
貝驍((2007),新一代民兵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頒發,中國民兵,7,頁4。
車瑞金(2008),抗擊冰雪和地震災害對加強國防動員建設的啟示,前進,6,頁39-40。
車瑞金(2008),抗擊地震災害對加強國防動員建設的啟示,國防,7,頁12-14。
車瑞金(2008),實現國防動員建設科學發展的幾點思考,前進,10,頁35-37。
車瑞金(2009),積極推進國防動員建設創新發展,前進,9,頁29-32。
邢建華 、李樹先(2002),國防動員工作應著眼戰爭需求,國防,7,頁13。
邢建華(2007),用科學發展觀引領國防動員的可持續發展,國防,8,頁23-25。
邢建華(2007),突出重要節點 改革創新民兵預備役軍事訓練,國防,3,頁50-51。
邢建華(2008),著眼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 提升國防動員系統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國防,12,頁47-48。
邢書成(2008),充分發揮國動委職能機構作用 推動國防動員建設又好又快發展,國防,7,頁34-37。
周光榮(2003),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開創國防動員建設新局面,國防,12,頁12-13。
周伯華(2006),履行職能 加強領導 努力推動國防動員建設創新發展,國防,6,頁54-57。
周洪興(2006),扎實做好軍事訓練中的政治工作,政工研究動態,21,頁36-37。
周強(2008),認真履行政府職能 推動國防動員建設科學發展,國防,3,頁23-26。
周強(2009),著眼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 努力提高國防動員建設水平,國防,9,頁19-21。
周瑞華(2008),貫徹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方針 推動國防動員建設又好又快發展,國防,1,頁25-29。
房峰輝(2008),堅決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 大力推進戰區國防動員建設科學發展——房峰輝司令員在軍區國防動員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摘要),華北民兵,12,頁8。
林子琛(2009),試論武警部隊人員參加搶險救災的法律責任,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5,頁99-101。
邱型柏(2009),推進國防動員建設創新發展應把握的幾個問題,國防,6,頁33-35。
俞秋升、吳超、杜江、陳然(2010),搶險救災軍事行動財務保障的對策研究,企業家天地,9,頁73-74。
南兵軍(2009),堅持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 扎實推進國防動員建設創新發展,國防,4,頁16-19。
南兵軍(2010),認真學習貫徹《國防動員法》 努力提高國防動員建設質量,國防,5,頁18-20。
姜延波、胡博(2003),謀求國防動員體系創新,國防,10,頁12-13。
姜振源(2008),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法規建設,國防,11,頁50-51。
姜海洋(2004),民兵軍事訓練,西南民兵雜志,5,頁38。
姚章聚(2008),努力提高國防動員系統應對重大災害的能力,國防,12,頁45-46。
施克華(2008),對軍分區黨委加強軍事訓練組織領導的兩點思考,國防,5,頁22-23。
柳鳳舉(2002),著眼提高整體動員能力 加強國防動員體系建設,國防,7,頁7-9。
段祿定(2006),努力推動民兵軍事訓練邁向更高層次,國防,12,頁35-36。
胡世洪(2002),新形勢下我國國防動員法規建設研究,求實,2,頁112-113。
范曉光(2001),以「三個代表」思想推動國防動員建設,國防,3,頁27-28。
范曉光(2002),深化軍事訓練改革 努力提高預備役部隊整體戰斗力,國防,1,頁7-11。
苑士軍(2008),試論學生軍事訓練方針,國防,1,頁58-60。
倪海峰(2010),新形勢下加強國防動員建設的幾點思考,國防,4,頁7-8。
夏國富(2006),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不斷推進國防動員建設創新發展,國防,7,頁6-8。
姬亞夫(2009),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國防動員建設創新發展,國防,7,頁6-9。
孫政才(2010),適應維護國家安全發展大局需要 全面推進國防動員建設改革發展,國防,9,頁27-29。
孫祥林(2006),完善國防動員體制的若干思考,國防,10,頁34-35。
孫祥林、劉忠誠、李金泉(2008),大力推進國防動員應急應戰一體化建設,國防,11,頁11-13。
孫漢波(2005),適應一體化聯合作戰要求 建立一體化國防動員體制,國防,9,頁26-27。
孫漢波(2008),推進民兵軍事訓練轉型 牽引民兵實戰能力躍升,國防,6,頁51-54。
展恩勝、馬喜成、田野(2006),淺談提高預備役部隊軍事訓練質量,國防,10,頁52。
徐光春(2006),深化認識 狠抓落實 努力推進國防動員建設的新發展,國防,2,頁12-15。
徐宗君、果青(2005),現代國防動員法規建設的精神內核,軍事經濟研究,4,頁72-73。
徐奎、曹延中(2007),新中國國防動員體制的歷史演變,軍事歷史,2,頁16-19。
徐軍、韋丹丹(2010),適應形勢發展 推進第二炮兵國防動員「雙應一體化」建設,軍事經濟研究,1,頁37-39。
徐敏飛、劉曉才、申玉波(2007),對院校大抓軍事訓練的幾點思考,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頁22-23。
徐夢成(2007),黨委領導在推進軍事訓練轉變中應突出強化「四種觀念」,國防,1,頁25-27。
徐黎平、張郴平、黃文偉、劉曉才(2007),構建信息化條件下院校軍事訓練新體系 推進院校軍事訓練工作全面建設,高等教育研究學報,3,頁19-21。
袁仕聰(2010),著眼國家安全發展戰略全局需要 扎實推進國防動員建設創新發展,國防,11,頁17-18。
袁昭(2005),按照應急動員要求 加強國防動員建設,國防,3,頁33-34。
袁純清(2010),適應新形勢新任務需要 推進國防動員建設創新發展,國防,4,頁4-6。
馬五星(2009),國防動員軍民融合問題研究,軍事經濟研究,5,頁28-30。
馬俊鵬(2007),自覺維護政府的國防動員工作主體地位,國防,5,頁39-40。
馬俊鵬(2008),「完善國防動員體系」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國防,12,頁16-17。
馬俊鵬、張容勝(2009),進一步強化政府對國防動員建設的領導,國防,8,頁14-15。
馬殿魁(200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國防動員面臨的挑戰及對策,國防,12,頁7-8。
馬儒沛(2007),認真貫徹胡主席重要指示精神 迅速掀起大抓軍事訓練熱潮,西南民兵,4,頁12。
高德福(2008),積極推進后備力量軍事訓練改革創新,國防,8,頁28-30。
寇鐵(2010),適應遂行多樣化任務需要 提高國防動員的「六種能力」,國防,4,頁20-22。
康庚、吳維滿(2005),努力開創國防動員事業的新局面——國防動員領導干部集訓班學習座談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側記,中國民兵,11,頁8-9。
張中偉(2002),積極謀取國防動員工作的新發展,國防,9,頁11-12。
張云山(2008),適應形勢任務 拓展國防動員應急功能,國防,11,頁15。
張永亮、崔照波(2009),加快預備役部隊軍事訓練轉變步伐,華北民兵,9,頁40。
張志強(2006),以新的姿態和標準抓好國防動員工作,國防,10,頁31-33。
張肖南(2007),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推進國防動員建設創新發展,國防,6,頁12-14。
張肖南(2010),加強國防動員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的幾點思考,國防,12,頁21-23。
張金柱(2006),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 努力推進國防動員建設深入發展,國防,10,頁9-10。
張俊勇、吳義龍(2002),必須加快建立軍地一體的搶險救災指揮機制,中國國情國力,4,頁45-46。
張海陽(2009),深入貫徹落實富國與強軍戰略方針 全面推進國防動員建設又好又快發展,國防,10,頁17-19。
張笑(2006),努力提高國防動員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國防,11,頁13-16。
張航 、王東(2002),企業民兵軍事訓練要做到「三個突出」,國防,8,頁37。
張培敏(2010),在新的起點上推動國防動員建設創新發展,國防,6,頁25-28。
張理海(2007),關于組織開展軍事訓練中政治工作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西安政治學院學報,6,頁22-27。
張紹剛(2002),完善國防動員體制簡論,軍事經濟研究,4,頁36-37。
張智(2006),構建和完善國防動員訓練的新模式,國防,7,頁43-44。
張朝暉(20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動員法》述評,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頁74-76。
張華、李宏(2008),國防動員中的軍事人力準備淺探,軍事經濟研究,6,頁28-29。
張福才(2006),運用科學發展觀破解難題 謀求國防動員建設的健康快速發展,國防,12,頁5-7。
張齊紅(2002),加強國防動員工作的幾點思考,國防,12,頁14-16。
張德江(2005),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開創國防動員建設新局面,國防,9,頁30-32。
張黎(2007),大力推進民兵預備役部隊軍事訓練,國防,8,頁5-10。
張黎(2008),落實新大綱 在新的起點上推動預備役部隊軍事訓練科學發展,國防,10,頁9-14。
張樹民、趙志韜(2004),提高國防動員平戰轉換能力,華北民兵,4,頁30。
曹剛川(2006),立足我軍機械化信息化復合發展實際 積極推進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中國信息界,15,頁3。
曹寅(2009),加強國防動員軍地協調工作的幾點思考,國防,(12),頁13-15。
曹寅、孟永軍(2003),加強國防動員體制建設的幾個重點問題,國防,12,頁20-21。
曹鳳前(2005),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的幾點思考國防,5,頁18-19。
梁冬春(2009),堅持富國強軍相統一 不斷開創國防動員建設新局面,國防,7,頁13-15。
盛輝輝(2010),論國防動員中軍事征用制度的立法完善,國防科技,5,頁34-39。
符廷貴(2008),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 推動戰區國防動員建設創新發展——符廷貴政委在軍區國防動員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摘要),華北民兵,12,頁9。
許江瑞(2006),淺談國防動員法律規范體系建設,國防,6,頁49-50。
許援朝、李篤信(2009),軍民融合創輝煌——江蘇省國防動員建設成果巡禮,群眾,8,頁4-6。
陳一遠(2006),在積極推進國防動員建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國防,4,頁14-15。
陳一遠(2008),全面推進「十一五」時期國防動員建設,國防,1,頁29-31。
陳玉田(2004),努力提高軍事訓練水平,華北民兵,3,頁5。
陳洪(2009),淺談搶險救災的法制建設研究,法制與社會,19,頁78。
陳穎(2006),關于完善國防動員工作協調機制的思考,國防,7,頁16-17。
陸兵(2007),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扎實推進國防動員建設,國防,2,頁8-10。
陸浩(2010),牢牢把握發展機遇 努力提升國防動員建設質量,國防,7,頁34-35。
章煒(2010),如何實現轉型期軍事訓練管理思想的轉變,中國商界(下半月),6,頁381。
喻林祥(2006),著眼全局 把握關鍵 促進國防動員建設又快又好發展,國防,9,頁27-29。
喬昆(2010),做好信息化條件下國防動員準備的幾點思考,國防,4,頁14-15。
彭大倫(2010),認真貫徹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思想 推動經濟建設與國防動員建設互促共贏,國防,12,頁23-25。
彭建國、安亮(2006),突破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五大難點,國防技術基礎,7,頁24-25。
曾祥雕(2010),國防動員要突出抓好「五個一建設」,國防,7,頁37-38。
湯可禮(2009),對激活官兵軍事訓練內在動力的對策思考,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頁113-114。
黃永賢(2006),新時期依法開展國防動員工作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國防,7,頁42-43。
黃兵、張義(2007),組織民兵參加搶險救災的幾點對策,西南民兵,3,頁33。
黃呈洲(2006),加強應急作戰國防動員工作應注重解決三個問題,國防,2,頁20-21。
黃相亮、蔣亮明、黃敏(2005),淺談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的構成要素,國防,5,頁16-17。
黃義昌(2002),迎接「入世」后的新挑戰 開創國防動員建設新局面,國防,4,頁4-6。
黃德高(2003),要拓寬國防動員建設的思路,國防,10,頁15。
黃德高(2010),適應使命拓展的時代要求 提高國防動員系統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國防,4,頁9-11。
黃獻中(2010),以問責為載體促進軍事訓練創新發展,軍隊政工理論研究,1,頁1-2。
楊永海(2006),建立應急作戰國防動員指揮體制的若干問題,國防,1,頁28-30。
楊兆國(2007),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國防動員指揮機構建設,國防,10,頁29-30。
楊松(2010),認真貫徹富國強軍重要戰略思想 扎實推進國防動員建設軍民融合發展,國防,3,頁21-23。
楊國棟(2003),省級國防動員機構啟動問題初探, 國防,1,頁32-33。
楊貴平(2010),提高民兵搶險救災能力,華北民兵,2,頁50。
楊靜、付宏宇、張清勇(2010),提高國防動員系統應急能力「四要」,國防,4,頁17-18。
楊靜、李云飛(2009),加強國防動員建設應重點解決的兩個問題,國防,7,頁24。
楊麗坤(2008),弘揚戰斗精神 增強軍隊搶險救災能力途徑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5,頁51-53。
葉衛東(2006),加強和改進民兵應急分隊軍事訓練,國防,6,頁39。
董智勇(2010),大力推進國防動員應急應戰一體化建設,國防,8,頁31-33。
董智奎、顏鳳生(2006),信息化條件下應急國防動員準備應著重把握的幾個問題,國防,12,頁22-23。
鄖建華(2010),適應新形勢新任務需要 推進國防動員建設軍民融合式發展,國防,9,頁32-34。
趙秀敏(2010),我國國防動員法立法理念研究,理論界,10,頁55-57。
趙秀敏(2010),我國國防動員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動員法》,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5,頁140-141。
趙秀敏(2010),論《國防動員法(草案)》立法理念的四大突破——法制講堂(一),江蘇社會科學,1,頁180-183。
趙建中(2006),認真貫徹胡主席重要指示和全軍軍事訓練會議精神 努力把民兵、預備役部隊軍事訓練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國防,9,頁1-7。
趙建中(2007),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推動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又好又快發展,國防,2,頁1-3。
趙海濱(2008),依法動員是新時期國防動員建設的基本方略,國防,1,頁44-47。
趙樂際(2004),黨委要切實加強國防動員工作的領導,國防,2,頁10-12。
劉冬冬(2008),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重大戰略思想 不斷開創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新局面,國防,8,頁4-9。
劉光輝、李星奇(2008),論軍事訓練與大學生德性養成,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6,頁130-132。
劉志軍(2010),加強武警部隊搶險救災訓練的幾點思考,國防,12,頁40-41。
劉亞紅(2009),加強統籌指導 推動戰區預備役部隊軍事訓練科學發展,國防,3,頁37-41。
劉孟合(2008),加強國防動員建設需要把握的四個問題,國防,9,頁34-36。
劉忠誠(2008),加強新世紀新階段國防動員工作必須著力解決的幾個問題,國防,1,頁22-24。
劉長意(2004),深化民兵軍事訓練調整改革,國防,8,頁33-34。
劉保健 、李高敏 、張筆武(2004),深化民兵軍事訓練改革應解決的重點問題,國防,12,頁47。
劉建勛、馬建平(2010),民兵預備役部隊軍事訓練應著重把握好「六個環節」,國防,8,頁45-46。
劉春玲(2010),軍事征用法律制度探悉——以《國防動員法》為主要視角,社科縱橫,6,頁69-72。
劉海峰、史小平(2007),健全以政府為主導的國防動員建設體制機制,國防,10,頁19-20。
劉海峰、孫楚(2009),積極適應多樣化軍事任務需要 大力推進國防動員應急應戰一體化建設,國防,12,頁12-13。
劉華建(2008),運用十七大精神指導國防動員建設科學發展,國防,9,頁18-19。
劉開平(2009),提高后備力量軍事訓練質量的思考,國防,9,頁38-39。
劉新英(2003),國防動員法若干問題研究,軍事經濟研究,7,頁37-39。
劉慧(2008),積極發揮政府職能作用 認真抓好新形勢下的國防動員建設,國防,7,頁41-42。
劉衛京(2004),創新民兵軍事訓練工作機制,國防,12,頁45-46。
劉曉琨(2009),針對新的安全形勢和軍事任務 大力加強和改進民兵軍事訓練,國防,2,頁55-58。
劉耀來、白天云(2000),克服軍事訓練中的形式主義,武警工程學院學報,3,頁63-64。
潘守勇(2006),加強國防動員體制機制建設幾點看法,國防,11,頁23-24。
蔣松華(2006),提高民兵軍事訓練質量的三個途徑,國防,12,頁49。
蔣崇安(2007),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 推動國防動員建設又好又快發展,國防,5,頁22-24。
蔡運華(2008),努力實現國防動員能力生成途徑的轉變,國防,7,頁45-47。
談文虎(2005),推進軍事訓練深入發展的幾個問題,國防,12,頁45-46。
談文虎(2007),著眼訓練轉變 積極探索實踐 努力推進民兵軍事訓練創新發展,國防,9,頁31-33。
談文虎(2009),加強部隊軍事訓練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國防,9,頁27-29。
談文虎(2009),著眼提高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 扎實推進國防動員建設創新發展,國防,3,頁30-31。
鄭治棟(2006),當前國防動員建設應重點把握的三個問題,中國民兵,4,頁26-27。
鄭治棟(2006),適應形勢 緊貼任務 扎實推進新時期國防動員建設,國防,6,頁57-61。
鄭傳福(2009),著眼使命任務需要 大力加強國防動員能力建設,國防,12,頁4-5。
錢南忠(2007), 積極推進民兵預備役部隊軍事訓練轉型,國防,8,頁36-38。
錢國樑(2003),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創預備役部隊建設新局面,國防雜誌,207,頁15。
龍心剛、龔耘(2008),軍隊參加搶險救災的性質定位,軍隊政工理論研究,5,頁76-78。
戴相龍(2006),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大力推進國防動員實質性準備,國防,1,頁16-19。
戴相龍(2007),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推進國防動員建設創新發展,國防,5,頁19-21。
繆勤德(2004),加快大中城市國防動員建設的思考,國防,6,頁59。
謝鏷(2010),略論新世紀我國國防動員法制建設的創新發展,軍事歷史研究,2,頁162-167。
韓文春(2008),新時期高校軍事訓練之思考,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10,頁35-37。
韓平(2001),預備役部隊軍事訓練要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國防,5,頁22-23。
聶守禮(2007),加強黨委對軍事訓練的領導,政工學刊,1,頁13-14。
魏玉祥(2005),完善國防動員領導指揮體制的幾點思考,國防,3,頁41-43。
魏玉祥、胡博(2004),把握關鍵環節 謀求國防動員建設新發展,國防,6,頁29-30。
魏周利(2007),強化政府在國防動員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國防,12,頁25-27。
魏周利(2009),非戰爭軍事行動國防動員應解決的三個重大問題,國防,1,頁43-44。
魏周利(2010),充分發揮政府主體作用 依法推進國防動員工作,國防,8,頁36-37。
魏澤玉、唐文海、安亮(2009),從世界主要國家動員實踐看我國國防動員應急應戰一體化體制建設,國防技術基礎,8,頁59-62。
羅來勝(2001),尋覓「入世」后的國防動員建設之路,國防,7,頁26-27。
譚正義(2010),從國防動員的概念演變看國防動員立法的理念——兼論國防動員體系與突發事件應急體系的銜接,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頁77-81。
譚玉龍(2005),加快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國防,9,頁23-25。
蘇俊(2008),推進國防動員法律體系建設應當關注的三個方面,國防,1,頁49-50。
蘇啟云(2003),對完善國防動員體制的幾點思考,國防,4,頁11-12。
蘇凱(2008),試論20世紀50年代我軍正規化軍事訓練,南京政治學院學報,6,頁71-73。
鐘磊、白建升(2010),試析國防動員體制與政府應急管理體制的融合點,國防,6,頁28-29。
龔樸(2008),中國特色國防研究30年•國防動員篇,軍事歷史研究,2,頁15-23。
(三)網站
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系列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檢索日期:2010年2月15日。其網址http://cnki50.csis.com.tw/kns50/single_index.aspx。
英文部分
Berelson﹐Bernard﹒(1952)﹒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Glencoe﹐IL:The Free Press﹒
Bradford﹐S﹒C﹒(1934)﹒Sources of Information on Specific Subjects﹒Engineering﹐137﹐85-86﹒
Kerlinger﹐F﹒N﹒(1986)﹒Foundation of Behavioral Research﹒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