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9 05: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彥錕
研究生(外文):Yen-kun Chen
論文名稱:殯葬政策行銷之研究-以環保自然葬之推廣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Policy Marketing on Natural Burial
指導教授:洪綾君洪綾君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g-chun Hu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行政管理學研究所(含博、碩專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4
中文關鍵詞:殯葬政策政策行銷環保自然葬海葬樹葬
外文關鍵詞:policy marketingnatural buria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8
  • 點閱點閱:338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5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臺灣地狹人稠,民眾居住的區域急速擴張,墳墓土葬區實際上已經占用到民眾的生活空間。因此,如何妥善利用土地資源,又能兼顧對於先人的緬懷與追思,已是政府長遠需要解決的政策問題。殯葬政策因不具政治敏感性,亦一直為民眾所畏懼,以往不受政府當局的重視,直到生命教育的普及,個人權利意識的高漲,才開始受到社會逐漸的關注。透過對於環保自然葬的介紹,本研究針對民眾及政府人員對於環保自然葬政策之態度,探討我國殯葬政策如何藉由行銷使大眾重新正視本議題。本研究針對以下三個問題探討:
一、 中央與地方政府如何提升殯葬業務人員對於環保自然葬政策之態度及參與度?
二、 現階段民眾對於環保自然葬的觀感及使用率如何?以國內現有的地理環境及條件,政府推廣哪一種環保自然葬的方式,較能確實減少對於環境的影響?
三、 政府除了以法令明確規範外,如何配合教育及宣導,轉換民眾舊有之殯葬觀念,以提升民眾對於環保自然葬的接受度與使用率?
本研究係為質化研究,依據研究者實際參與100年北北桃3縣市聯合海葬辦理情形之觀察,以及訪談10餘位中央與地方殯葬相關業務人員、主管及學者對於現行政府推動環保自然葬政策之看法,歸納分析後獲得下列結論與建議:
一、 中央政府重視環保自然葬政策與否,影響地方政府推動該政策之態度。
二、 政府仍須對於環保自然葬的觀念加強宣導及針對民眾之殯葬習慣辦理普查。
三、 政策合法化,加強公私協力合作,共同推廣環保自然葬政策。
四、 生命教育之普及才是環保自然葬行銷最根本的策略。
五、 環保自然葬設施的使用率來自管理人員素質與態度的提升。
六、 推廣環保自然葬使用的方式應因地制宜。
七、 國內之民情風俗仍應納入政策行銷之考量。
Taiwan's small and densely populated, the rapid expansion of people living in the region, the grave burial area actually occupied by the people's living space. Therefore,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land resourc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memory of ancestors and for the memorial service, is in long-term need to address policy issues. Funeral policy because of the fear people have of the past, the attention from government authorities, until the popularity of life education, the rising awareness of individual rights, the community gradually began to be concerned about. Natural burial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this study of people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for the environmental policies of the attitude of the natural burial, the funeral of our policy on how to make the public by marketing to address this issue again.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following three questions:
1.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staff on how to enhance the funeral services policy for natural burial attitude and participation?
2. At this stage the public's perception of natural burial how? Domestic environment and the existing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which the government promotion friendly natural way of burial, can do more to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3. The government in addition to clearly defined laws, how to meet the education and advocacy, transformation of the funeral the old concept of the public to enhance public natural burial of acceptance and usage?
This study is a qualitative study, based on the actual researchers involved in 100 counties the case of joint burial at sea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with more than 10 funeral-related services personnel, administrators and scholars for the current government policy to promote natural burial views , received the following inductive analysis,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1.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ttaches importance to natural burial, the impact of local government to promote the attitude.
2. The government still needs to strengthen natural burial and advocacy on public willingness to use the survey.
3. The policy of legalizatio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and jointly promote natural burial policy.
4. The life of universal education is the most natural burial fundamental marketing strategy.
5. Th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burial facilities management personnel from the quality and attitude improved.
6. Promote the use of way of natural burial should be adapted to local conditions.
7. The local customs should still be included in policy considerations for marketing.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4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2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2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6
第一節 環保自然葬相關文獻之分析 26
第二節 行銷觀念的起源 35
第三節 政策行銷之模式與特質 41
第四節 研究政策行銷之案例文獻分析 53
第五節 小結 57
第三章 研究設計 6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0
第二節 研究方法 65
第三節 受訪者之抽樣背景 67
第四節 訪談大綱設計 7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73
第一節 田野調查-參與2011年北北桃縣市聯合海葬紀行 73
第二節 訪談資料分析 79
第三節 國內民眾對環保自然葬之反向思考 10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結論與研究限制 109
第二節 環保自然葬政策行銷之建議 114
參考文獻 120
附件 124
附件1 臺灣省及各直轄市、縣(市)環保自然葬實施要點 124
附件2 訪談大綱 135
附件3 訪談紀錄 136
附件4 100年度北北桃縣市聯合海葬相關資料 181
附件5 環保自然葬之相關法令規定 186
附件6 內政部殯葬設施示範計畫第二期計畫補助作業要點 187
附件7 內政部補助辦理環保多元化葬法設施補助原則草案 192

圖 次

圖1-1 研究流程圖 25
圖2-1 政策行銷模式圖 43
圖2-2 策略性政策行銷的運作過程 47
圖3-1 研究架構圖 61
圖3-2 服務金三角 62
圖4-1 北北桃3縣市聯合海葬申辦及典禮流程 75

表 次

表1-1 我國2000年至2010年火化率統計表 16
表1-2 2003-2011年全國可供骨灰樹葬、灑葬之公墓及辦理數 20
表1-3 2001~2011年地方政府舉辦聯合海葬件數 21
表2-1 國外環保自然葬方式整理表 30
表2-2 各直轄市縣市推動環保自然葬措施整理 32
表2-3 國外學者對於政策行銷概念之整理表 38
表2-4 公共政策行銷5問、行銷策略對照表 49
表2-5 政策行銷的執行策略 50
表3-1 訪談對象 67
表4-1 使用環保自然葬之名人整理 84
表4-2 海葬與樹灑葬之比較 102
表4-3 2008-2009年全國納骨塔總容量數 106
表4-4 2008-2009年全國公墓總容量數 106
壹、中文
中國道統宗堪輿學網站(2003),《專題討論-為何先人不能海葬、樹葬》、《專題討論-基因遺傳與基因反射》,網址http://ctafengshui.org/
方世榮譯(2000),Kotler ,Philip, &Gary Armstrong合著,《行銷學原理》,臺北:東華。
內政部(2001),《澳洲、紐西蘭殯葬設施與管理考察報告》,臺北。
內政部(2003),《大陸殯葬設施與管理考察報告》,臺北。
內政部全國殯葬資訊入口網(2011),《環保自然葬介紹:我國99年度遺體火化率為90.04%》,網址http://mort.moi.gov.tw/
丘昌泰(1998),〈市政府政策的宣導:行銷管理〉,《公訓報導》,第80期,33-40,臺北。
丘昌泰(2007),《鄰避情結與社區治理: 台灣環保抗爭的困局與出路》,臺北。
吳定(2003),《公共政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定(2005),《公共政策辭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法鼓山(2011),(新北市立金山環保生命園區簡介),網址http:///www.fagushan.ddm.org.tw/content/introduction
胡龍騰(1997),《政策行銷之理論與實踐-「野生動物保育政策」個案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潔瑜(1998),《行銷理念應用於公共組織之研究-全民健康保險方案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義平、陳永吉,〈18.2億標下台北金融中心大樓 每坪116萬〉,《自由時報》,2010.8.19
洪綾君、郭昱瑩 (2011),〈政策管理:政策怎能不行銷〉,《T&D飛訊》,第110期,臺北,國家文官學院。
黃有志、鄧文龍(2002),《環保自然葬概論》,高雄:自版。
黃有志、鄧文龍(2008),《綠野仙終-生命教育與環保自然葬》,高雄:自版。
黃俊英(2002),《行銷學》,臺北:華泰。
黃榮護編(2000),《公共管理》,臺北:商鼎文化。
黃碩勛(2005),《悠遊卡政策行銷之研究》,私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黃愛絜(2008),《綠色國民所得政策行銷之研究》,私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張世賢(2002),〈電子化政府的政策行銷〉,《國政研究報告》,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張世賢(2005),《公共政策分析》,臺北:五南。
陳宜棻(2001),《整合行銷傳播在公共政策上之推廣研究:以臺北市新制垃圾收費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耘盈(2002),《臺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之政策行銷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敦源(2002),〈公部門政策行銷五問〉,《公訓報導》,第102期,54-55,臺北。
陳敦源(2003),〈從防治愛滋談政策行銷〉,《鮮活管理電子報》,第18期,臺北。
陳敦源、魯炳炎(2008),〈創造共識:民主治理中的行銷管理〉,《研考雙月刊》,第32卷第2期,3-13,臺北
楊晴宇(2002),《臺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之政策行銷研究》,私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慧娟(2009),《臺灣自然葬現況研究-以禮儀及設施為主要課題》,私立南華大學生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新北市殯葬資訊服務網(2011),《海葬》,網址http://www.funeral.ntpc.gov.tw/web/Home?command=display&page=flash
100年度北北桃縣市聯合海葬網站(2011),網址http://funeral.tycg.gov.tw/seaburial/
劉森堯,〈談安樂死〉,《聯合報》,2008.5.7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臺北:華泰。
魯炳炎(2007),《公共政策行銷理論之研究:應然面與實然面之對話》,臺北:韋伯。
魯炳炎(2009),《政策企業家於政策行銷過程的角色扮演》,文官制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125-158,臺北。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2011),《環保自然葬介紹》,網址http:///www.mso.taipei.gov.tw/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08),《走過,不留痕跡…預約綠色喪禮》,網址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41&f_SUB_ID=1776&f_ART_ID=121795
聯合新聞網,王燕華報導(2011),《櫻花夜總會 5組歌手墓園開唱》,網址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6458569.shtml

貳、英文
Buurma, Hans(2001),“Public Policy Marketing:“Marketing Exchange in the Public Sector,”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1.1, No3, 375-385.
Coffman, L.L(1986),Public-Sector Marketing: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 .New York:John Wiley&Sons.
Fine, Seymour,(ed.)(1992), Marketing in the Public Sector:Promoting the Causes of Public and Nonprofit Agencies,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Transaction Publishers.
Gronroos (1984), “A service quality model and its marketing implic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18(4): 38
Kotler, Phillip, and Sidney J. Levy(1969), “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Journal of Marketing, 33(January):10-15.
Kotler, Phillip, and Eduardo Roberto(1989),Social Marketing:Strategies for Changing Public Behavior, New York:The Free Press.
McCarthy, J.E(1960),Basic Marketing:A Managerial Approach. Homewood, IL:Irwin.
Mokwa, M.P(1981),Government Marketing:An Inquiry into Theory, Process, and Practice. In M.P. Mokwa , &S. E. Permut(Eds.), Government Marketing:Theory and Practice:17-35. New York: Praeger.
Snavely ,Keith(1991), Marketing in the Government Sector:A Public Policy Model,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1.21, No4, 320.
Spratlen, T.H(1981), Government Goods and Service:Characteristics and Concepts for Marketing Analysis. In M.P. Mokwa , &S. E. Permut(Eds.), Government Marketing:Theory and Practice:36-51. New York:Praeger.
Titman, Lionel(1995), Marketing in the New Public Sector, London:Pitman Publishing.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