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中文部分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第二屆全體委員(2009)。《獨立、負責與平衡¬為追求最大公共利益而努力》。台北:NCC。
石世豪、莊春發、鍾起惠、陳炳宏(2000)。《廣播電台聯播、聯營、策略聯盟、股權轉讓及併購等相關問題之研究》。台北:新聞局委託政治大學新聞系研究案。
石世豪(2000)。《廣播電台聯播、聯營、策略聯盟、股權轉讓及併購等相關問題之研究結案報告》,台北:行政院 新聞局。
詹懿廉(2000)。〈有關廣播電台聯播、聯營、策略聯盟問題之探討〉,《行政院新聞局八十八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研究報告彙編下冊》:617- 636。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李天任、藍莘譯(1995)。《大眾媒體研究》台北:亞太。(原作Roger D. Wimmer/Joseph R. Dominick. 1991. 《Mass Media Research—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Wadsworth.)
蔣安國(1995)。〈廣播開放應有前瞻政策〉。汪琪(編)《世界傳播媒介白皮書1995》,頁259-261。台北:遠流。
謝瀛春(1997)。〈資訊科技對人文、社會的衝擊與影響 期末研究報告〉《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台北。
莊克仁譯(1988)。《傳播科技學理》臺北:正中書局。(原作Everett M. Rogers. 1986.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New York:Free Press)
張宏源(2007)。《新傳播科技數位多頻道》台北:傳播教育叢書。
張宏源(2008)。《傳播產業利害關係人與資源整合之研究》台北:傳播教育叢書。
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2004)。《科技渴望社會》台北:群學。
劉幼俐、陳清河、王郁琦、王鴻智(2004)。〈世界重要國家有線電視數位化策略比較分析暨我國有線電視數位化可行策略研析〉。政治大學。
呂美莉(2005)。〈機會與挑戰-數位廣播發展前瞻與問題探析〉,《行政院新聞局93年度研究報告彙編》。台北。
曾瑾瑗(2007)。〈新媒體產業之挑戰與機會〉,《行政院新聞局96年度自行研究報告》。台北。
劉幼琍(2004)。《電訊傳播》。台北:雙葉書廊。
廖俊傑(2000)。《數位廣播的經營與商機》。台北:陽光房。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編(2009)。《台灣傳媒再解構》。台北:巨流。
陳政三(1988)。《因國廣播電視-政策、制度、節目》台北:三民書局。
石世豪等(1997)。《廣播電視的非常管理》台北:政大傳播學院。
石世豪(1997)。〈廣播事業的外部生態與內部結構〉,「廣播電視的非常管理研討會」論文。台北。
魏玓、馮建三(2009)。《示威就是傳播》台北:台社。
魏玓、劉昌德譯(2001)。《有權無責—英國的報紙與廣電媒體》,台北:國立編譯館。(原書:James Curren, Jean Seaton(1997), Power without responsibility : the press and broadcasting in Britain. London.
湯允一等(2001)。《媒體/社會:產業、形象、與閱聽大眾》台北:學富文化。
(原書 Croteau, D.,& Hoynes, W﹝1999﹞. Media/ Society --Industries, Images, and Audiences. London:Sage.)
翁秀琪(2007)。《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書局。
楊志弘,周金福, 譯(2006)。《大眾傳播理論(基礎,發展與未來》。台北:華泰文化(原作,Stanley Baran, Dannis Davis().《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Foundation, Ferment, and Future》, 2006. Boston: Wadsworth.
陳正平(2000)。《跨越鴻溝Crossing the Chasm》台北:臉譜。(原作,Geoffrey A. Moore(1991)《Crossing the Chasm》,Harpercollins, London.
莊克仁譯(1988)。《傳播科技學理》臺北:正中書局。(原作Everett M. Rogers. 1986.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New York:Free Press)
徐耀魁(2000)。《德、英、法三國廣播事業考察報告》,台北:新聞局。
司徒達賢(2005)。《策略管理新論》。台北:智勝。p.279。
呂鴻德(1996)。《企業策略聯盟-提升競爭力的經營利器》。台北:周商文化。
黃銘章、楊淑珍(2003)。《集團化的傳播者》,台北:世新大學。
韋光正(1988)。《世界傳媒概覽》,重慶:重慶出版社。
谷玲玲、劉幼琍、李秀珠、劉孔中(2010)。《我國公共電視體制之政策定位與治理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謝穎青(2004)。〈從廣播電視白皮書看我國傳播基本政策未來定位〉,《通訊科技與法律的對話》。台北:太穎國際法律事務所。
中華徵信所(2008)。《台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1998與2008年版》。台北:中華徵信所
林慧玲(2005)。〈設立我國公共廣播電台之可行性初探〉,《93年度行政院傑出研究獎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厲以平譯(2005)。《制度變革和美國經濟增長》中國:商務印書館。(原書Lance 林東清(2008)。《資訊管理─e化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台北:智勝
程予誠(1999)。《新媒介科技論三版》。台北:五南。新聞局(2002)。〈台灣廣播概況〉,《2002廣播年鑑》。台北:新聞局
謝瀛春(1997)。〈資訊科技對人文、社會的衝擊與影響 期末研究報告〉《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台北。
蔡昭儀 譯(2007)。《網路巨變元年》台北:先覺(原作,梅田望夫 )
新聞局(2007)。〈數位廣播發展〉,《九十六年中華民國年鑑》台北:新聞局。
新聞局(2003)。《GIO廣播電視白皮書2003》台北:新聞局。
新聞局(2004)。〈台灣廣播概況〉,《2004廣播年鑑》。台北:新聞局。
中廣公司(2004)。《中國廣播公司申請全區數位廣播電臺營運計畫》。台北:中廣公司。
陳東園(2007)。〈資訊科技引導下傳媒產業全球化經營趨勢的探討〉,《空大人文學報》16: P 113。楊志弘,周金福, 譯(2006)。《大眾傳播理論(基礎,發展與未來》。台北:華泰文化(原作,Stanley Baran, Dannis Davis().《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Foundation, Ferment, and Future》, 2006. Boston: Wadsworth.
陳正平(2000)。《跨越鴻溝Crossing the Chasm》台北:臉譜。(原作,Geoffrey A. Moore(1991)《Crossing the Chasm》,Harpercollins, London.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09)。《智慧臺灣 = Intelligent Taiwan》。台北:行政院科技顧問組。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9)。《「愛台12建設」總體計畫》。台北:行政院
陳清河、蔡念中(2007)。《95年度廣播事業(含未立案電台與數位廣播)產業調查》。台北:新聞局、臺經院。
陳清河、蔡念中(2008)。《96年度廣播事業產業調查》。台北:新聞局、臺經院。
賴祥蔚(2007)。〈我國廣播產業發展優劣勢分析〉,《95年度廣播事業(含未立案電台與數位廣播)產業調查》台經院:76-80。
蘇文彥(2007)。〈對DAB產業之扶植輔導方向與建議〉,《95年度廣播事業(含未立案電台與數位廣播)產業調查》台經院:81-92。
黃雅琴(2007)。〈廣播產業的環境分析與未來發展願景〉,《95年度廣播事業(含未立案電台與數位廣播)產業調查》台經院:93-100。
羅世宏、管中祥、洪貞玲、鄭國威(2006)。〈監督傳播管制機關NCC:傳播政策公民監督與審議機制的能與不能〉。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計畫補助(計畫編號:95-2412-H-194-013-MY3)。
董竹英(2006)。〈從歐洲經驗看我國對數位科技影音產業之輔導與管理〉,《行政院新聞局95年度自行研究計畫報告》台北
NCC(2006)。《95年有線電視收視行為及滿意度調查研究報告書》。台北:NCC。
蔡念中、中廣公司(2004)。《數位廣播DAB市場接受度與需求調查》。台北:中廣公司。
監察院(2004)。〈我國影音媒體政策及其執行績效總體檢之專案調查報告〉,《調查報告》2574。台北:監察院。
外文部分
Henry Jenkins ( 2006). 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 NY & London: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Jacques Ellul(1964). The Technological Society. New York: Random House
Lord Mandelson(2009). Digital Economy Bill [HL]. London: House of Lord.
Dr. Alison Harcourt(2009). Media Ownership in Europe--Media for All? The Challenge of Convergence. UK: University of Exeter.
Doyle, G(2002).Media Ownership. London: Sage.
Davis&Douglass C. North.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1)
Joseph Alois Schumpeter(2009)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香港: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Pavlik, John V.(1998).The Future of On-Line Journalism, New York, CourseWise Publishing, Inc., 1998.
Robert L. Hilliard, Michael C. Keith(1996). And Now for the BBC, UK. London: Hohn Libbey & Company Ltd.
Richard Rudin(2006).The Development of DAB Digital Radio in the UK -The Battle for Control of a New Technology in an Old Mediu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 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 UK. Vol. 12, No. 2, 163-178(2006)
Murdock, G. (1994). The New Mogul Empires: Media Concentration and Control in the Age of Convergence. Media Development 4: 3-6.
Cohen, J. & Solomon, N. (1995). Media Mergers: Good for business, bad for democracy. Through the Media looking glass: Decoding bias blather in the news. 2-5. Monroe, ME: Common Courage Press.
Collins and Murroni (1996), Chapter 3: Concentration of Ownership. UK.
The Real Dangers of Conglomerate Control,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March/April 1997: 46-51.
期刊論文
關尚仁(1994)。〈台灣地區廣播事業之現況及未來展望〉,《廣電人雜誌》,15:9-13。盧景海(1998)。〈廣播電台聯播、聯營、策略聯盟問題之探討〉,《廣電人雜誌》44:53-54。
邱柏松(1996)。〈國際策略聯盟—在國內的現況與績效〉,《經濟情勢暨評論》,2-3:14-22呂書練(2000)。〈英國獨立數碼頻道ITV DIGITAL倒閉的啟示〉,《傳媒透視》北京。
吳萬益(1996)。〈台美日企業在台灣及大陸企業經營環境及競爭策略之研究〉,《台大管理論叢》7-1:49-84。
劉欣怡(2005)。〈數位匯流下電視產業集中化之管制〉,《公平交易季刊》13-4:137。邊明道(2003)。〈類比系統到數位系統:電視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傳播管理學刊》4-2:127-149。蔡志宏(2007)。〈數位匯流科技發展趨勢與迷思〉,《傳播研究簡訊》50。麥莉娟(2005)。〈數位廣播的經營管理 英國媒體集團〉,《RTI e-Radio國際廣播雜誌》。
廣告雜誌(1995)。《廣告雜誌四月號》:81
吳寶安(2006)。〈英國媒體產業的發展與控制〉,《傳媒雜誌》。中國。
陳東園(2007)。〈資訊科技引導下傳媒產業全球化經營趨勢的探討〉,《空大人文學報》16:113-134。翁秀琪(2002)。〈公共媒體如何問責:以台灣的公廣集團為例〉,《新聞學研究》96:187-211。吳嘉輝(2006)。〈廣播電台聯合經營及聯播相關處理原則〉,《2006年NCC赴日本考察報告》。台北:NCC
秦俐俐(2007)。〈重要的是觀念與態度---對數位傳播發展的幾個初步觀察〉,《傳播研究簡訊》50:10-14。
羅世宏(2006)。〈後新聞局時代的廣電政策〉,《廣播與電視》26。
邱家宜(2006)。〈從英美傳播管制經驗思考台灣NCC的制度與使命〉,《廣播與電視》26: 1-28。
趙怡(2007)。〈數位匯流時代的傳播政策〉,《國政研究報告》。教文(研)096-007號。
蘇文彥(2001)。〈DAB data傳輸之適法性〉,「中廣數位廣播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廣公司。
徐明珠(2001)。〈劃時代的數位革命 中廣銳意研發數位廣播有成〉,《中央月刊2001.3》。(台北)。
程宗明(2000)。〈黨政軍退出三台之後─從批判政治經濟學思考無線電視制度的改造〉,《廣播與電視》,13: 87-122。
柯舜智、莊春發(2008)。〈再探台灣有線電視市場集中度〉,《新聞學研究》,94:149-192李秀珠(1998)。〈市場競爭為台灣無線電視之影響:從節目區位談起〉,《廣播與電視》,3(4): 143-160。
陳炳宏(1999)。〈台灣有線電視產業集團化趨勢研究─以和信力霸企業集團為例〉,《廣播與電視》,14: 89-110。
蔣安國(2001)。〈新世紀廣播電台的經營與挑戰〉,《國際廣播雜誌》1:9。
賴祥蔚(2001)。〈從電台執照身價的拉高看聯播網的趨勢發展〉,《廣電人》76:20-21。賴祥蔚(2001)。〈廣播電台聯播策略的利弊分析—從飛碟聯播網的歷史談起〉,《廣電人》76:22-25瞿宛文,洪嘉瑜(2002)。〈自由化與企業集團化的趨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7:33-79。
凱絡媒體觀測小組(2000)。〈2000年台灣地區十大媒體現象〉,《動腦雜誌》,296: 47-57。
蘇文彥(2006)。〈「廣播一百年」事件簿〉,《NCC一週年專刊》,台北。
李自如、陳東園(2003)。〈全球化下美國廣電產業經營的初探〉,《空大人文學報》12:289-305陳東園(2006)。〈市場機制下公共廣播經營策略之出探—以BBC的經營為例〉,《空大人文學報》,15:249-278。台北。程宗明(2005)。〈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是否為「集團」?一個描述或分析性概念之爭議〉,《傳播與管理研究》,5-1:2~27。台北。程宗明(2001)。〈數位化與公共化的抉擇--論述會電視時代的公共視聽利益〉,《當代》162:28-45。台北。江耀國(2003)。〈英國2003年通訊傳播法之研究-兼論我國通訊傳播匯流立法〉,《東吳法律學報》,20-3。陳世敏(1991)。〈國家與廣電頻道是使用權之分析:論「有限頻道,無限使用」〉,《新聞學研究》45:25-37。蔡明田、廖曜生 (2000)。〈集團企業多角化、資源共享與管理控制對人力資源控制影響之研究〉,《中華管理評論》,3(3):9-28鄭麗琪、陳炳宏(2003)。〈媒體企業之集團化與多角化研究—以中國電視公司為例〉,《廣播與電視》20:135-162。
陳炳宏、鄭麗琪(2003)。〈台灣電視產業市場結構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新聞學研究》。75:37-71。研討會論文
蔡念中(2009)。〈我國有線電視數位化發展瓶頸與推動策略之研究〉,「2009【數位創世紀】學術實務國際研討會」論文。台北。
李婉琳(2005)。《數位廣播未來生存之道剖析》。「亞洲數位傳播內容與科技」研討會論文。台北。
吳家輝(2003)。〈DAB的現況與政策〉,「2003國際數位廣播技術研討會」論文。台北。
黃葳葳(1999)。〈台灣地區廣播產業定位分析〉,「99 中山傳管研討會」論文。高雄,中山大學。
胡元輝(2010)。〈數位匯流:美麗新世界?〉,「數位化與產業高峰論壇」。台北。
蘇怡如(2006)。〈行動電視產業發展現況與趨勢分析〉。「數位電視暨行動電視產業發展應用研討會」。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蘇文彥(2008)。〈DAB的困境與展望〉,「NCC數位匯流下新興媒體發展趨勢研習」論文。台北。
蘇文彥(2002)。〈數位行動裝置與數位廣播之整合應用〉,「數位廣播發展促進會研習會」論文。花蓮。
朱詣璋(2008)。〈Segment 雜誌的廣告大餅被誰分食?〉,「雜誌產業調查研討會」。台北。博碩士論文
林永豐(2007)。《Eureka 147 數位廣播帶外功率降低研究》。大同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德娟(1999)。《台灣地區中小功率電台策略聯盟研究》。高雄: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謝美如(2000)。《市場之進入障礙分析 —以有線電視跨業經營電信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李蝶菲(2005)。《台灣廣播業界採納數位廣播(DAB)過程之研究—以中廣公司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許文宜(2010)。《我國數位電視平台生態模式之探討》。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論文。許文宜(2007)。〈傳統廣播電台擴展數位媒介平台的生態優勢與困境︰中國廣播公司個案研究〉。
方玉珍(2005)。《台灣地區新廣播電台競爭策略分析-策略矩陣之應用分析-以台北之音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林雪雲(2000)。《美國圖書出版業集團化現象及其文化與倫理議題之探討》。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管理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心湄(2003)。《從科技匯流談普及服務到普及接取的政策轉變》。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許致中(1987)。《台灣地區企業多角化策略對績效影響之研究》。交通大學管科所碩士論文。黃金益(2000)。《國內服務弱勢族群公益性電台的價值與生存問題之探討》。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蘇怡如(2002)。《台灣集團企業多角化程度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吳財澄(2005)。《臺灣廣播產業經營管理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政治組碩士論文。李婉珍(2005)。《影響調幅廣播電台進行數位化廣播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蘭潔(2001)。《廠商多角化後利潤變化的影響因素》。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彭嘉慧(2002)。《東森媒體集團化的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鄭麗琪(2000)。《傳播產業集團化與多角化研究--以中視媒體集團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彭成勝(2005)。《多角化策略與經營績效之研究-以興農集團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胡瑞麟(2007)。《媒體綜效化對新聞產製與公關運作的影響:以媒體集團內公關公司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碩士論文。
姜世榮(2008)。《從資源基礎理論觀點探討固網之競爭策略─以中華電信為例》。國立高雄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EMBA)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黃柏齡(2007)。《公共化對無線商業電視台營運之衝擊-以公共廣播集團之中華電視公司為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論文。
報紙新聞
于國欽(2010年7月28日)。〈2010馬政府12項旗艦計畫出爐〉,《工商時報》(台北)。
余麗姿(2009年4月29日)。〈政院出手,NCC大權恐旁落〉,《經濟日報》(台北)。
彭群弼(2010年4月2日)。〈廣電法修草案 黨政軍投資媒體不能超過10%〉,《中廣新聞》(台北)。
中央社(2010年3月11日)。〈數位無線電視計畫效益低 監院糾正〉,《中央社》(台北)。
潘勛(2006年04月27日)。〈隨選點播 取代傳統頻道 吸引年輕人 BBC節目數位化〉,《中國時報》(台北)。
呂雪彗、崔慈悌(2010年07月05日)。〈2014年 數位匯流 四法合一〉,《工商時報》(台北)。
林上祚、謝錦芳(2009年1月15日)。〈施振榮:服務業整合 遇政治就卡住〉,《中國時報》(台北)。
林上祚(2009年9月27日)。〈台灣大購凱擘 踩到黨政軍地雷〉,《中國時報》(台北)。
林淑惠、何英煒(2009年10月14日)。〈台灣大哥大副董事長蔡明忠表示:黨政軍退出媒體 應適度鬆綁〉,《工商時報》(台北)。
費家琪、黃晶琳(2009年09月17日)。〈台灣大併凱擘 稱霸有線電視〉,《經濟日報》(台北)。
余麗姿、黃晶琳、費家琪(2009年09月18日)。〈台灣大併凱擘 NCC盯三疑點〉,《經濟日報》(台北)。
陳俍任(2010年07月15日)。〈旺旺中時購買中天中視雙中董監事變更案 NCC四項附款遭撤銷〉,《聯合報》(台北)。
陳俍任(2010年07月17日)。〈150學者連署 批旺旺中時〉,《聯合報》(台北)。
楊永年(2009年06月02日)。〈NCC的管制困境〉,《中國時報A14/時論廣場》(台北)。
中央社(2009年06月04日)。〈彭芸:異業經營媒體,標準一體適用〉(台北)。
薛孟杰(2009年6月2日)。〈蔡正元:不適任NCC委員應退場〉,《工商時報A4/綜合要聞》(台北)。
林上祚(2009年6月1日)。〈媒體產業朝向集團經營 是發展之正常趨勢〉,《中國時報》(台北)。
陳清芳(2008年12月24日)。〈景氣寒冬 3業者退出數位廣播〉,《中央社》(台北)。
羅世宏(2010)。〈旺旺中時風波惡展望傳媒前路險〉,《台灣新聞自由年報2007-2009》。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編)。台北。
康庭瑜(2008.11.11)。〈新世代媒體政治〉,《中國時報》。台北。
楊雁茹(2010年3月12日)。〈98年台灣總廣告量減少19點4億,衰退1.92%〉《銘報》。(台北)。
周偉(2008年09月22日)。〈媒體的未來圖景:多媒體、網路化、集團化〉《中華新聞報》(中國)
社論(2009年6月19日)。〈蔡衍明與中時媒體人的共識〉,《工商時報》(台北)。社論(2009年709.05月27日)。〈南韓積極因應數 位匯流,台灣呢?〉,《工商時報》(台北)。
社論(2009年7月27日)。〈推動數位匯流政策的首要之務〉,《工商時報》(台北)。
社論(2009年9月27日)。〈以英國為師建設「數位台灣」〉,《工商時報》(台北)。
社論(2009年6月23日)。〈數位英國對台灣的啟示 〉。《中時》(台北)。
其他資料
劉常勇(2002)。〈集團企業的創新策略優劣勢〉,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
胡元輝(2009)。〈數位電視發展,政府規劃應負責〉。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陳清河(2009)。〈推動數位化,莫忘傳播人權〉。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程宗明(2009)。〈弭平數位落差,發展多元文化節目〉。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
基金會。
鄧添來(2009)。〈數位技術搶先,市場需求有落差〉。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高惠宇(2009)。〈央廣欲轉型外語全方位頻道〉。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陳世敏等(2009)。〈公營廣播、通訊社應何去何從?從黨營、國營、到公共〉。
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范立達(2009)。〈NCC的角色與定位〉。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鍾起惠(2009)。〈政府不作為,呼應產業怠惰〉。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李大嵩(2010)。〈頻譜是照政策與寬頻效率營運〉,NCC簡報。
NCC(2009)。〈NCC通傳產業九十八年營運總攬〉。NCC。
佚名(2008)。〈傳媒業集中趨勢的經濟學分析〉。
孫彬訓(2005)。〈從台灣廣播產業結構分析探討電波開放政策〉。
簡淑如(2002)。〈學者對電視數位化政策意見之研究報告〉。
蔡欣怡(2007)。〈數位廣播發展現況分析〉,公視策發部。
曹琬凌(2006)。〈BBC 未來十年圖像:娛樂為要、三重監督〉。公視策發部。
曹琬凌(2007)。〈BBC 收視費續漲新費率背後之三重意義〉。公視策發部。
曹琬凌(2007)。〈BBC抗議Ofcom拍賣頻譜〉。公視策發部。
曹琬凌 (2005)。〈創造公共價值,參訪BBC 改革經驗〉。公視研發部。
曹琬凌(2006)。〈PBS 與BBC 組織改造,迎向數位第二波〉。公視策發部。
曹琬凌(2004)。〈不只是 BBC,英將再增一公視〉。公視研發部。
孫青(2009)。〈『數位英國報告』〉的震撼〉。公視策發部。
徐秋華(2003)。〈數位無線電視之英國經驗數位無線電視之英國經驗〉。公視研發部。
台北市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2010)。 2010各月廣告量統計。
梁毓芳(2007)。〈英國對新媒體潮流之因應作為〉。駐英國台北代表處
陳芃君(2010)。〈英國期盼藉數位經濟議案再度躍上世界舞台〉。FIND資策會。
陳炳宏(2010)。〈赴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DCMS 與通訊傳播辦公室Ofcom參訪報告〉,98年度有線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葉向榮(2008)。〈從數位分流到數位匯流〉,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台北。
尼爾森調查(2009)。2009年台灣五大媒體廣告量。
尼爾森調查(2006)。〈二00六年第三季「廣播大調查」〉。
凱絡媒體(2008)。〈凱絡媒體報告2008/10〉。凱絡媒體。
陳國龍(2008)。〈「台倚數位廣播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撤銷數位廣播籌設許可案報告〉。NCC營運管理處簡報。
蘇文彥(2002)。〈中廣公司數位廣播發展之初探〉。中廣資訊處。
蘇文彥(2001)。〈中廣公司數位廣播應用與跨步新興媒體之初探〉。內部文件。
蘇文彥(2001)。〈Digital Radio Mondiale初探〉。中廣資訊處。
蘇文彥(2010)。〈中廣公司2003-2007損益財報〉。未發表。
蘇文彥(2009)。〈創新傳佈之應用研究〉。未發表。
OFCOM(2007).〈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Market Report 2006〉, UK
OFCOM(2008).〈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Market Report 2007〉, UK
OFCOM(2009).〈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Market Report 2008〉, UK
OFCOM(2007).〈The Communications Market Report 2006〉, UK
OFCOM(2008).〈The Communications Market Report 2007〉, UK
OFCOM(2009).〈The Communications Market Report 2008〉, UK
OFCOM(2010).〈The Communications Market Report 2009〉, UK
OFCOM(2009 ). 〈THE MASS MEDIA LANDSCAPE OF GREAT BRITAIN〉UK:OFCOM .
OFCOM/DCMS (2010).〈OFCOM Digital Radio Report, Aug. 2010〉.
DCMS & DBER(2009).〈Digital Britain The Interim Report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Regulatory Reform.
線上資料
中文部分:
徐秋華(2007)。〈世界各國公共電視如何因應數位化帶來的挑戰〉。公視花岩館。
http://web.pts.org.tw/~rnd/p2/000726.htm
那福忠(2008)。〈報業走向集中生產〉,《那福忠專欄MBAT E-NEWS》http://brain.com.tw/News/RealNewsContent.aspx?ID=11605
何鉅華(2010)。〈英國2010年數位經濟法在廣播電視方面的新意〉。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7/article.php?storyid=503
李建勳(2009)。〈2009年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發展趨勢分析〉。MIC。http://mic.iii.org.tw/intelligence/reports/pop_Doc_promote_NP.asp?docid=CDOC20090629006&cate=DTV
陳炳宏(1997)。《台灣有線電視產業集團化趨勢研究--以和信與力霸企業集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http://ccs.nccu.edu.tw/UPLOAD_FILES/HISTORY_PAPER_FILES/820_1.pdf
黃紹麟(2008)。〈無線網際網路的產業巨變系列〉,《數位之牆》http://www.digitalwall.com/DAB發展歷程http://stumail.nutn.edu.tw/~s09355040/now.htm
尼爾森媒體研究調查:2007年台灣廣告量萎縮5%http://tw.nielsen.com/site/news20080128.htm
MAA台灣媒體白皮書(2008, 2009)。台北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http://www.taaa.org.tw/taaa/data/MAA/2008MAA.pdf
潤利公司(2000)。〈潤利公司1996至1999年《五大媒體》有效廣告量總覽〉。http://www.rainmaker.com.tw/ad/analysis/1996-1999總量.htm。
數位涅槃(2005)。〈製播分離的他山之石〉http://blog.yam.com/BlogIndex.php?BLOG_ID=lionel&CATEGORY_ID=37702
「數位化」了什麼?檢視國家數位化政策下的公共利益問題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2/index.php?storytopic=153&start=0
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2009)。〈政策腳步踉蹌,數位化障礙待除〉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2/article.php?storyid=186
BBC憲章審查白皮書,(2006).〈A public service for all:the BBC in the digital age〉. http://www.bbccharterreview.org.uk/have_your_say/white_paper/wp_home.html#WP
digitalradiotech 22nd February 2006.〈Ofcom Encourages UK to Move to DAB Version〉http://www.digitalradiotech.co.uk/articles/Ofcom-Encourages-UK-to-Move-to-DAB-Version-2.php
Adam Hartley(2009),〈Interview with DRDB boss Tony Moretta: The future of digital radio〉http://www.techradar.com/news/audio/hi-fi-radio/interview-the-future-of-digital-radio-591550?artc_pg=1
Mark Sweney(2010).〈Digital radio ad banned for giving wrong signals〉.《guardian》(UK) http://www.guardian.co.uk/media/2010/mar/31/asa-digital-radio-ad Rajar Quarterly report Q1 & Q2, 2010
http://www.rajar.co.uk/listening/quarterly_listening.php
BBC(2009).〈Full Financial and Governance Statements 2008/09〉. BBC.
http://downloads.bbc.co.uk/annualreport/pdf/bbc_ar_online_08_09.pdf
Tim Richardson, The register UK(12th January 2006).〈BT says BT Movio trial a success〉.http://www.theregister.co.uk/2006/01/12/bt_mobile_tv/
Andrew Orlowski, The register UK (10th October 2008).〈CH4 abandons DAB〉.http://www.theregister.co.uk/music_media/
Steve Green, The register UK(2nd April 2008).〈Fixing the UK's DAB disaster〉http://www.theregister.co.uk/2008/04/02/dab_disaster_analysis/print.html
Kelly Fiveash, The register UK(12th February 2008). 〈GCap reaches for DAB off switch〉.http://www.theregister.co.uk/2008/02/12/gcap_cans_dab/
Andrew Orlowski, The register UK(10th November 2008).〈Ofcom mulls legislation to save DAB〉.http://www.theregister.co.uk/2008/11/10/ofcom_dab_rethink/
Bayern digital radio(2008).〈Radio industry welcomes DRWG report〉http://www.bbc.co.uk/pressoffice/pressreleases/stories/2008/12_december/19/index.shtml
World DMB Forum(2010)。Global Broadcasting Update DAB/DAB+/DMB。DABForum brochure.
http://www.worlddab.org/rsc_brochure/lowres/5/rsc_brochure_lowres_20090114.pdf
Adam Hartley(2009).〈DAB+ is a red herring〉UK. DRDB. http://www.techradar.com/news/audio/hi-fi-radio/drdb-chief-dab-is-a-red-herring--591603
參考網站
經濟部統計處:http://2k3dmz2.moea.gov.tw/gnweb/PublicService/wFrmMain.aspx
行政院新聞局:http://www.gio.gov.tw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http://www.ncc.gov.tw/
公共電視研究發展部:http://rnd.pts.org.tw//p2/p2.htm
卓新論壇: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2/index.php?storytopic=31&start=0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
HiNet網路廣播金榜http://hichannel.hinet.net/radioRank.do?typeId=99&searchYear=2010&searchMonth=6
潤利艾克曼廣告監測中心:http://www.xkm.com.tw/HTML/tw/main03.htm
英國統計局Office of National Statistics:http://www.statistics.gov.uk/hub/index.html
英國上議院:http://www.parliament.uk/business/lords/
英國廣播公司:http://www.BBC.co..uk
英國通傳局OFCOM:http://www.ofcom.org.uk/static/archive/rau/about-ra/factsheets/fs4.html
英國文化部DCMS:http://www.culture.gov.uk/
RAJAR:http://www.rajar.co.uk/
數位之牆:http://www.digitalwall.com/
GWR Group:http://www.thisisglobal.com/
Virgin Radio:http://www.virginradio.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