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逸欣,「我國大學生的全球暖化現象之相關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的研究」,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2]江佳倫,「產品服務化系統應用於永續設計策略之研究-以城市車為例」,大葉大學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3]何威杰,「從產品生命的衰退探討產品價值研展與創新之研究」,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4]吳立華,「異常氣候現象整理」,全球變遷通訊雜誌,第57期,第1-15頁,2008年。
[5]吳東哲,「EuP生態化指令下智慧型節能產品之綠色設計研究-以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例」,大葉大學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6]李秀芬,「企業文化、經營策略、任用策略與經營績效關係」,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李岱樺,「永續產品之設計行銷策略-以本料回收再製造為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8]杜智興,「採用限制理論於維修庫存管理改善-資訊品牌產業之個案研究」,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9]林建邦,「迷你化可攜式電子產品之造型設計研究-以隨身碟為例」,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10]林聖岳,「產品造型與企業形象的相互關係研究-以行動電話為例」,華梵大學設計研究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11]林曉芳,「產品服務發展及經營模式設計之研究以系統觀點論華碩 Eee PC 之發展」,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12]邱碧婷,「全球暖化下新興的媒介議題內容分析與意見領袖傳播行為之研究-以【京都議定書】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13]姜淑齡,「因應歐盟EuP環保指令之管理效能分析-以個案研究為例」,中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14]徐忠耀,「綠色電子時代無鉛銲錫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中山大學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15]張秉節,「品牌延伸產品的造型意象研究-以華碩產品為例」,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16]莊淑臻,「國小教師對全球暖化議題之知識、教學態度、教學現況與進修需求之研究」,教育大學環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17]陳光璞,「媒體報導的風險議題與風險溝通-以全球暖化議題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18]陳美芳,「產品服務化系統應用於永續產品設計開發之策略研究-以辦公室電子電機設備為例」,大葉大學設計研究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19]陳啟源,「以AHP分析法探討通路配置權重差異性之研究-以主機板產業為例」,實踐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20]陳靜茹,「全球暖化與京都議定書議題之研究-以分析2001-2007年紐約時報新聞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21]覃月珍,「服務品質、服務失誤及服務補救對客戶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商用軟體客戶服務為例」,成功大學EMBA管理學院碩士論文,2008年。[22]馮淑雲,「以德爾菲層級分析法探討民宿管理辦法適用性之研究」,中華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23]黃淑禎,「兩岸員工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態度關聯性之比較」,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24]楊采芬,「因應歐盟環保指令WEEE/RoHS產品環境化設計之研究」,銘傳大學國際事務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25]溫盛祺,「派遣人員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國內金融業派遣員工為例」,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26]葉文盛,「運用模糊積分層級分析法於綠色供應商評選之研究」,大葉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27]葉欣誠,「地球暖化怎麼辦?請看【京都議定書】的退燒妙方」,台北市:新自然主義,2006年。
[28]蔡木順,「兩岸電子製造業品質管理成效差異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29]蕭柏文,「在歐盟WEEE/RoHS指令下,資訊產品廠商與政府因應對策之探討」,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30]鍾淑真,「全球暖化的環境知識與危機意識-以晚近環境災難影片為例做分析」,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31]顏大倫,「水蒸氣與二氧化碳對大氣溫度之影響」,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32]Aaker, David A. and Keller, D. L. “Consumer Evaluations of Brand Extens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0.
[33]Albarracin, D., “The Handbook of Attitudes”,New Jersey:Mahwah, 2005.
[34]Bryman, A., and Cramer, D.,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With SPSS for Windows”,London:Routledge, 1997.
[35]Cornish, E. ,“The Study of the Future:An Introduction to the Art and Science of Understanding and Shaping Tomorrow’s World”, Washington DC:World future Society, 1999.
[36]Dillard, J., “The Persuasion Handbook:Development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California:Sage, 2002.
[37]Feigenbaum A. V.,“Total Quality Control”,McGraw-Hill, 1991.
[38]Fowles, Jib, “Handbook of Futures Research”, Westport CT:Greenwood Press, 1978.
[39]Gay, L. R.,“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Macmillan, 1992.
[40]Glesne, Corrine.,質性研究導論,“Becoming Qualitative Researchers:An Introduction”,莊明貞、陳怡如譯: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2006.
[41]Goodall, C., “How to Live a Low-Carbon Life:The Individual Stopping Climae Change”,London:Earthscan, 2007.
[42]Kotler Philip.,“Marketing Management”, Upper Saddle River:New Jersey, 1997.
[43]Lionel Edwin Stebbing.,“Quality Assurance”,聯經出版社, 1991.
[44]Marshall, Catherine and Rossman., 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李政賢譯:五南圖書, 2006.
[45]Renn, O.,“The Risk Handing Chain”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