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籍
王文融譯(1990)。《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譯自Gerard Genette(1980)。" Narrative Discourse ")。北京:中國科學。
王元明、華意蓉合譯(1986)。《青少年犯罪心理》。(譯自平尾靖)。台北:五洲。
朱侃如譯(2004)。《焦慮的意義》。(譯自Rollo May(1950)。" The Meaning of Anxiety ")。台北:立緒。
朱耘譯(2009)。《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譯自Anne Lamott(1994)。" Bird by Bird: Some Instructions on Writing and Life")。台北:晴天。
汪流(1999)。《電影劇作結構樣式》。北京:中國廣播電視。
汪流等人主編(2001)。《中外影視大辭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
李文彬譯(1973)。《小說面面觀》。(譯自Edward Morgan Forster(1927)。" Aspects of Novel ")。臺北:志文。
李顯杰著(1999)。《電影敘事學:理論和實踐》。北京:中國電影。
呂卓譯(2009)。《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譯自Jean-Jacques Rousseau(1754)。" A Discourse on Inequality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孟祥森譯(1969)。《愛的藝術》。(譯自Erich Fromm(1956)。" The Art of Loving ")。台北:志文。
吳珮慈譯(1996)。《當代電影分析方法論》。(譯自Jacques Aumont & Michel Marie(1988)。" L′Analyse des Films ")。台北:遠流。
林鬱編(1991)。《沙特語錄》。台北:智慧大學。
姚一葦 (1992)。《戲劇原理》。台北:書林。
陳信宏譯(2005)。《我愛身分地位》。(譯自Alain de Botton(2004)。" Status Anxiety ")。台北:先覺。
陳俊輝編譯(1987)。《齊克果語錄》。台北:業強。
陳俊輝(2001)。《通往存在之路》。台北:華泰。
陳鼓應編(1999)。《存在主義》。台北:台灣商務。
梁永安譯(1997)。《求生之書》。(譯自Gavin de Becker(1997)。" The Gift of Fear ")。台北:台灣商務。
黃昌誠譯(1995)。《存在主義與教育》。(譯自Van Cleve Morris(1966)。" Existentialism In Education: what it means ")。台北:五南。
張景然(2001)。《青少年犯罪學》。台北:巨流。
曾西霸譯 (1993)。《實用電影編劇技巧》。(譯自Syd Field(1979)。" Screenplay: 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台北:遠流。
華明、胡蘇曉、周憲譯(1987)。《小說修辭學》。(譯自Wayne C. Booth(1961)。"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北京:北京大學。
齊若蘭譯(2005)。《愛因斯坦的孩子》。(譯自Mike Kersjes、Joe Layden(2003)。" A Smile as Big as the Moon ")。台北:遠流。
顏銀淵譯(1973)。《反諷》。(譯自D. C. Muecke。" Irony ")。台北:黎明。
譚君強譯(1995)。《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譯自Mieke Bal(1985)。" 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龔婉如譯(2007)。《平面犬》。(譯自乙一(2003)。《平面犬》)。台北:城邦。
論文
王威人(2010)。「《下落村的來電》之創作論述」。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所)碩士論文。台北。柯貞年(2010)。「《無名馬》之創作論述」。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所)碩士論文。台北。郭宗瑋(2009)。「《白焰之島》之創作論述」。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所)碩士論文。台北。楊雅琄(2002)。「吳趼人與魯迅小說中的第一人稱敘事觀點運用」。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傅化誼(2005)。「論魯迅小說中的「我」」。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宜蘭縣。練建宏(2010)。「《家屋日記》之創作論述」。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所)碩士論文。台北。賴靜怡(2010)。「《一個故事》劇本及創作論述」。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所)碩士論文。台北。謝孟儒(2007)。「《父愛》之創作論述」。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所)碩士論文。台北。網路
羽森。〈刑事警察學系〉。2009. 08. 13。
取自http://news.boxun.com/forum/200908/wenpo/4005.shtml
謝明海。〈咬掉老母親的奶頭〉。2010. 08. 17。
取自http://www.peopo.org/felixnews/post/62681
影片
《父子》(After This Our Exile. 2007)。譚家明。
《正經好人》(A Serious Man. 2010)。Ethan Coen、Joel Coen。
《告白》(Confession. 2010)。中島哲也。
《吻兩下打兩槍》(Kiss Kiss Bang Bang. 2005)。Shane Black。
《東尼瀧谷》(Tony Takitani. 2006)。市川隼。
《牯嶺街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1991)。楊德昌。
《重力小丑》(The Gravity's Clown. 2010)。森淳一。
英文書籍
Chatman, Seymour(1978). "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 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P.
E. H. Sutherland & D. R. Cressey(1978). " Griminology ". Philadelphia:JB Lippincott.
G. M. Sykes & D. Matza(1957). " Techniques of Neutralization: A Theory of delinquency ". A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2(December).
Martin Heidegger(1962). " Being and Time ". Translated by John Macquarrie & Edward Robinson. Oxford: Blackwell.
Paul Tillich(1952). " The Courage to Be ".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Ralph Harper(1955). " Significance of Existence and Recognition gor Education ". Chicago: Published by the Society.
R. Merton(1968). " 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structure ". New York:Free Press.
Seymour Chatman(1978). "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Wallace Martin(1986). " Recent theories of narrative ".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