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Philip and Barbara Newman(1994)著,郭靜晃、吳幸玲譯。《發展心理學:心理社會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揚智。
Louis Giannetti著,焦雄屏譯(2006)。《認識電影》。台北市:遠流。
Jean M. Twenge著,曾寶瑩譯(2007)。《Me世代-年輕人的處境與未來》。台北市:遠流。
丁庭宇(1986)。《社會經濟變遷與人口轉型-台灣經驗的生育行為研究》。台北:巨流。
Nancy R. Hooyman H. Asuman Kiyak(2003)著,林歐貴英、郭鐘隆譯。《社會老人學》。台北市:五南。
于國欽(2009年07月12日)。<內政部: 窮家庭有大學學歷者不到8%>。工商時報,c05
王東昇(2001)。台北地區電影影城消費行為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王叢桂(2005)。價值轉變的趨勢與影響因素的探討─世代價值的差異。公訓報導,118,7-9。
王宏彰(2005)。不同世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與休閒需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方正(2006)。台灣民眾生活型態與廣播、電視、電影之使用和評價-以2005年世新傳播資料庫和深訪資料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王雲東(2007年06月15日)。<對台灣離婚率亞洲第一的現象解讀!>。台灣時報,2版。
田蘊祥(2003)。公務人員工作壓力之世代差異研究:以考試院部會機關為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申慧媛(2004年10月24日)<台灣博碩士生直逼二十萬>。台北:自由時報。
朱榮智、危止芬、吳天泰等著(1998)。《社會科學概論》。台北:五南。
林資敏(1998)。《X+Y+N世代行銷》。台北:奧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奇伯(2004)。<世代交替下的青年夢想圖像>,台灣光華雜誌,1月號。成露茜,羅曉南編(2005)。《批判的媒體識讀》。台北:正中。
林思宇(2005)。調查:感覺不快樂 五年級生居冠。台北:中央社。
林世華、陳柏熹、黃寶園、傅瓊儀、趙如錦譯,林世華總校閱,(2005)。《社會科學研究法 量化與質化取向》。Keith F.Punch著。台北:心理。
林秀津(2005年07月13日) <夢工廠敲響DVD警鐘>。工商時報,第6版。
林冠瑜(2007)。台灣不同世代的懷舊情景及其懷舊物品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所碩士論文。林家語(2008)。不同世代壽險業務員工作價值觀與組織忠誠相關性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瑩秋(2010年07月)。<買不起「三代同堂」住屋的央行總裁>。財訊雙週刊,351期。
林讓均(2010年04月)。<六年級生調查:習於富裕,再窮也要好品味>
。遠見雜誌,286期。
李文宏(2003)。世代別汽車購買行為。交通大學管理科學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李博芳(2003年08月15日)。<吞世代(Tweens)來了>。精品購物指南。
李岳耿(2004)。二輪電影觀眾生活型態與觀影行為之初探-以台北市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汪佳靜(2004)。台中地區電影城觀影人消費動機、對利益屬性重視度與滿意度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李欣岳 (2005年12月13日),新世代DVD規格大戰>。e天下雜誌第,060期
李建興、莊芳(2009)。<掌握6大創富密碼,提早擁有千萬身價,搶做年輕富翁>。台北市:今週刊
李盈穎(2010年03月01日)。<《艋舺》票房5步驟致勝術>。商業周刊,1162期。
周湘雯(2001)。網路使用者對線上促銷活動態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高文(2005)。不同世代的工作價值觀及困擾。公訓報導,118,22-24。
邱芳珊(2008)。X世代與Y世代休閒態度與休閒偏好差異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侯孝賢(2010年10月02日)。<台灣電影夢 聚焦大陸海西>。中國電子報,A2版
孫得雄(1986)著,瞿海源、章英華(1998)編。<台灣地區生育態度與行為的變遷>。《台灣社會與文化變遷》〔上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涂靜宜(2000)。臺北市自願中途輟學國中少年生活型態相關因素之探討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唐慧音(2001)。影展潮:一個行銷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翁桂堂(編)(2004)。《打造影音產業101- 媒體文化產業/投資獎勵及輔導措編號》。臺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紐約人壽壽險顧問團(2004年05月02日)。五、 六年級生 退休規劃要趁早。經濟日報,18版。
涂明珠(2007)。不同世代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韋樞(2009)。<七年級生將好玩免打卡排假多為求職標準>。台北:中央社。
陳儒修(1994)。《電影帝國》。台北:萬象。
郭貞(1995)。<世代分析在傳播行為研究中之應用>。傳播研究簡訊,第1期,頁1-3。郭幼龍(1999)。民眾對台灣電影的評價與電影消費行為之關係研究。世新大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正勳(2002)。新竹影像博物館觀眾觀影行為與生活型態之研究。臺南藝術學院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莊秋子(2003)。大台北市電影觀影者之消費行為研究。輔仁大學應用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海倫(2003年03月30日)。<六年級同學會---愛情學分>。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陳汶楓(2004)。消費者體驗與購後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六福村主題遊樂園為例。
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許憶宜、李佳蕙、劉慧妮、張香美、林麗華和李明聰(2005)。<高雄城市光廊的生活型態與消費者的世代與消費者行為關係之研究>。第五屆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
陳立輝(2007)。消費者對於電影觀賞商品之使用行為研究。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許儷巾(2007)。不同世代成人對老化態度之比較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曾西霸(1979)。《我愛電影》。台北:大漢出版社
焦雄屏a(1988)。《台灣新電影》。台北:時報文化。
焦雄屏b(2002)。《台灣電影90新新浪潮》。台北:麥田出版:城邦發行。
黃仁(1994)。《悲情臺語片》。台北:萬象。
彭佳琪(1998)。電影閱聽人之生活型態分析。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游惠玲(2005)。<星戰熱席捲全球>。30雜誌,5月號。
黃怡文(2008)。電影院服務品質與消費觀眾需求之研究 — 以大臺北地區電影院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惠如(2009年09月10日)。<人生勝負40歲開始>。康健雜誌,130期。
楊瑪利(2002)。六年級生,你懂多少。天下雜誌第254期。
張瓊方(2002)。<誰把孩子變少了? -全球嬰兒荒>。台灣光華雜誌,9月號。楊永青(2003)。從涉入程度探討北市青少年動畫電影消費文化與消費行為。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楊玉婷(2004)。中年與老年人消費行為因果模式與世代差異之研究。淡江大學,碩士論文。
楊永妙、廖凱弘(2006)。調查篇:七年級vs.三年級品牌生活觀。管理雜誌387期。
張金鶚、林佑儒(2009年11月)<不要淪為高房價的囚犯>。天下雜誌,449期。
張翠芬(2010年01月28日)<健保調費率 月薪3萬以下不漲>。中國時報,a01版。
楊俊蕾(2010年07月31日)。<災難片亞類型:“地毯”外的風暴>。文匯報。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
廖志逢(2003)。銀行保險消費者購買動機、認知、涉入與意願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廖金鳳等(編)(2003)。《邵氏影視帝國:文化中國的影像》。台北:麥田出版:城邦發行。
黎孟修(2002)。原住民對森林遊樂區開發認知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蔡筱薇(2004)。藝術電影觀賞者之消費行為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鄒文恩(2004)。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華納威秀電影院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潘淑滿(2005)。《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台北:心理。
蔡婷雯(2006)。你的過去、我的現在、他的未來:探索不同世代對懷舊廣告的意涵詮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鄭嘉詩(2008)。從中國電影發展策略看台灣電影進入中國市場之機會與挑戰。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鄭琪芳(2010年12月20日)。<台窮忙!360萬上班族 月入不到3萬>。自由時報,頭版
劉現成(編)(2001)。《拾掇散落的光影:華語電影的歷史、作者與文化再
現》。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台北市中國電影史料研究會。
盧智芳、沈倖如(2003)。<七年級來了!最矛盾的世代,首度進入職場>。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34期
賴蕙蘭(2004)。以生活型態剖析台灣之藝術電影消費行為。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劉謙穎(2006)。 工作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的世代差異─以台中市國中教師為例。世新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劉立行(2009),《國家電影制度:政治、經濟、文化、產業之理論與實務》。台 北:正中。
劉嘉韻(2006)。六七年級生金錢觀調查。台北:中央社。
劉嘉賢(2009)。不同社會階層家庭國內旅遊支出之世代分析。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謝杏慧(1998)。公務人員世代差異對政府再造計畫之認知研究:以台北市及高雄市政府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薛承泰(2000)。<當前中高齡就業困境與因應>。國政研究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蕭文河(2003)。網路效應對廠商競爭地位影響之研究-以台灣線上遊戲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謝明玲(2008)。為什麼中年人如此憂鬱?。天下雜誌 391期。
薛孟杰(2008年09月08日)。<勞工60歲退休 有條件限制 立委修法降低自請 退休年齡 ,勞委會建議,須在同公司工作10年以上>。工商時報,a11版。
謝筠(2010)。台灣民眾生活型態與其媒體識讀能力之研究- 以2006、2007世新傳播資料庫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謝君蔚(2010年08月08日)<為家奉獻 5年級爸爸壓力最大>。台北:中央社。
譚淑珍(2003)。<六年級女生企業戰場小亂流>。中時晚報,專題報導。
蘇淑麗(2005)。不同世代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價值觀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輔導碩士班碩士論文。二、英文資料
Andreason,R.A.(1967).Leisure,Mobility and Life Style Pattern,A.M.A,Conterence Preceedings,56.
Austin, B. A. (1989) “Immedediate Seating : A Look at Movie Audience”. California:Wads-worth.
Beischel, K. D(2010)“Anxiety as a mediating variable to learning outcomes in a human patient simulation experience: A mixed methods study”.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1995). N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ngel, J. F. , Blackwell, R. D. & Miniard, P. W.(1993)“Consumer Behavior” Orlando Florida: Dryden Press.
Holbrook, M.E(1982).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 9, 132 - 140.
Hawkins, D,Best, I.R. & Cony, A. K.(1986).Consumer Behavior Strategy,3rd
ed.,Plano: Business Publication Inc.
Henry ,A (1998)“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Action”.US: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Hawkins,D. I, Best ,R. J&Coney ,K. A. (1998).“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7 th ed”. Boston:The McGrAW-Hill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0).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4rd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Leon, S. G. & Leslie, K. L.(1999).“Consumer Behavior(7th ed)”. NJ:Prentice Hall.
Jim , S(2003).“Advertising Media A to Z: the definitive resource
for media buying,planning,and research”.NY : McGraw-Hill Companies,Inc
Peter,J.P&Jerry C.O. (1999).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Strategy,5 thed” .NY : McGraw-Hill Companies,Inc
Kelly, G.A.(1955),“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New York: Norton.
Kotler, P.(1998),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9th ed)”NJ :Prentice-Hall Inc.
Markin, R . J.(1974)“Consumers; Consumption (Economics) ,NY : Macmillan
Schiffman, & Kanuk(1991). Consumer behavior(2nde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Solomon, M.R.(1995)“Consumer Behavior: buying, having, and being. (4th ed)”.Boston:Allyn & Bacon
Smith, J.W. & Clurman, A(1997).“Rocking the Ages: The Yankelovich
Report 131 on Generational Marketing”. NY: Harper
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 Copyright (2005) .Ohio: Wiley Publishing
Walters, C. G. and Paul, G. W(1970). Consumer Behaviors –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Irwin: Chicago
William L. W(1994)“Consumer Behavior [Hardcover]”.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Inc
三、線上資料
TPBO台北票房情報網。查詢日期:2010年06月7日。取自http://www.taipeibo.com/
MBA智庫百科:《心理定價策略》。查詢日期:2010年12月05日,取自http://wiki.mbalib.com
MBA智庫百科:《習慣領域領論》。查詢日期:2010年12月05日,取自http://wiki.mbalib.com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部(2006年10月23日)。<六七年級生金錢觀大調查 系列報導>。取自http://www.sce.pccu.edu.tw/
王昱涵(2008年07月07日)<神鬼危機DVD6月30日上市再送電影票>。
《台灣商務網》。取自http://www.taiwanpage.com.tw/new_view.cfm?id=17105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HOPE生涯資訊網:<98年度青年暨少年趨勢調查>。查詢日期:2009年12月05日,取自http://hope.nyc.gov.tw
台灣電影筆記:《台灣電影史》。查詢日期:2011年01月11日,取自http://movie.cca.gov.tw/
台灣大百科全書:《瓊瑤電影》。查詢日期:2011年01月12日,取自http://taiwanpedia.culture.tw/
林正安(2001年01月29日)。<455世代(1):「455世代」、「團塊世代」與「戰後嬰兒潮」(緣起2-1)>。《東方線上》。取自http://web.isurvey.com.tw
李道明(1995年01月23日)。<台灣電影史第一章:1900~1915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取自http://techart.tnua.edu.tw/~dmlee/article6.html李均(2004)。<電影製片產業透視>,《工業總會服務網》。。取自:http://www.cnfi.org.tw
余智虹(2007年05月22日)<在電影公司長大的企業接班人—龍祥集團王龍寶總經理專訪>,《台灣電影網》。取自http://www.taiwancinema.com/ct.asp?xItem=54768&ctNode=62
邱高生(2002年10月18日)。<世代的研究,各世代飲食態度分析>。《東方線上》。取自http://web.isurvey.com.tw
周美玲(2004年07月06日)。<現行台灣電影政策之具體建言之一二 >。《台灣電影筆記》。取自http://movie.cca.gov.tw/files/15-1000-356,c78-1.php
夏衛國(2005年)<電影消費者調查報告>,《中國教育資源網》。取自
http://www.chinesejy.com/shixi/zongjiebaogao/diaochabaogao/445351.html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1997)。〈重編國語辭典修定本〉。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2000)。〈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取自http://140.111.34.46/jdict/main/cover/main.htm
陳雅君、黃雅慧(2003年01月15日)。<六年級與網路世代>。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28期。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28/28-21.htm
陳姿香、廖純怡、游曉薇(2005年10月15日)。<Net-generation、網路世代>。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9期。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9/49-05.htm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2003年10月07日)。<跨世代上網 網友行為面面觀>。取自http://www.insightxplorer.com/news/news_10_07.html
黃茂昌(2002年07月25日)<電影發行的基本概念與步驟>,《台灣電影筆記》。
取自http://movie.cca.gov.tw/Case/Content.asp?ID=149
黃金福、蔡佩如、詹淑芬(2005)。<成年早期與生涯發展的意義>。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9期。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9/49-53.htm
黃妙送(2008年02月)<「中國電影觀眾測量與評估」報告簡介>。《傳媒透視》。
取自http://rthk.hk/mediadigest/20080214_76_121745.html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2010年08月30日)<線上影音平台上的分享者比例約三成 電影戲劇動畫觀看度最高>。取自http://www.insightxplorer.com/news/news_08_30_10.html
楊智傑(2000年10月01日)<解決電影盜版問題的商業模式與法律策略(三)>,《台灣法律網》。取自http://www.lawtw.com
董育麟(編)(2008年01月21日)<2007影視博覽會論壇—電影發行的難與易.
內容>,《台灣電影網》。取自
http://www.taiwancinema.com/ct.asp?xItem=56079&ctNode=258&mp=1
維基百科:《台灣電影史》。查詢日期:2009年11月7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
臧聲遠(2003年09年26日)<異世代生涯前景調查>,《臧聲遠部落格》。取自http://blog.career.com.tw/managing/default_content.aspx?blogid=101
電影雙周頻道:(2005年10月06日)<黑幫電影縱橫遊>。取自 http://http://www.iatolife.com/CEDB/magsearch.jsp?artid=13512
葉乃菁(2008年08月)<電影票價的遊戲規則>,《電影筆記》。
取自,http://movie.cca.gov.tw/files/14-1000-3200,r61-1.php
鄭?良(2004年9月3日)。<論「年級論」——年級現象的初步探討>,《Reset網路雜誌》。取自http://reset.dynalias.org/blog/archives/000279.html
蔡元隆(2006年05月15日)。<四○至九○年代台灣電影意識型態的轉變:一
個發展社會學的觀點>。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5期。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5/55-07.htm
蔡宛玲(2010年02月05日)<3D電影熱,你跟上了嗎?>,《104民調中心》。
取自http://www.104survey.com
盧非易a(2003年01月20日)。<瓊瑤與愛情文藝電影>,《台灣電影資料庫》。取自http://cinema.nccu.edu.tw/cinemaV2/squareinfo.htm?MID=10
盧非易b(2003年01月20日)。<從數字看台灣電影五十年>,《台灣電影資料庫》。取自http://cinema.nccu.edu.tw/cinemaV2/squareinfo.htm?MID=13
盧非易c(2007年09月12日)。<台灣電影觀眾觀影模式與電影映演市場研究:
1980-1999>,《台灣電影資料庫》。取自
http://cinema.nccu.edu.tw/cinemaV2/lwisdominfo.htm?MID=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