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6 13: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清惠
研究生(外文):Chang,Ching-Hui
論文名稱:真理大學台北校區教職員工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s and Constraint Factors for the Faculty and Staffs of Aletheia University Taipei Campus
指導教授:莊文傑莊文傑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莊文傑陳志成劉松達
口試日期:100年07月05日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聖約翰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工業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9
中文關鍵詞:休閒運動休閒運動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
外文關鍵詞:recreational sportsecreational sports participationrecreational sport constraint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31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真理大學台北校區教職員工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阻礙因素情形,以「真理大學台北校區教職員工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問卷」為研究工具,內容包括,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量表、個人基本資料三部分。總計發380份問卷,回收332份。分別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進行事後比較資料處理,結果發現:
一、教職員工之背景特性
真理大學台北校區教職員工以女性、年齡31~40歲、助理教授、已婚、平均月收入在70,001元以上、有子女者為大多數。
二、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之現況
真理大學台北校區教職員工以「促進身體健康」為主要休閒運動動機,平均每週運動「1~2」次,大部分利用「星期六或星期日」的時間,選擇於「傍晚」時段從事運動行為者居多,以「學校」為主要運動場所,主要休閒運動類型為「健身類運動」,每次運動持續之時間約為「31~60分鐘」,在2010年參加真理大學的休閒運動社團僅有近五成,休閒運動參與時大多數由「個人」在進行。
三、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方面
阻礙因素則以「環境與經濟因素」構面之阻礙為最大,例如:運動場所空氣不好、氣候狀況不佳、交通不方便、自備器材花費太高、運動場所噪音太大等。不同性別、年齡、職稱、婚姻狀況、平均月收入和子女狀況之教職員參與休閒運動之阻礙因素皆有顯著差異。

關鍵詞:休閒運動、 休閒運動參與、休閒運動阻礙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conditions of leisure sports participations and constraints of the faculty and staffs in the Northern Taiwan of the Aletheia University (AU).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s and Constraint Factors for the Faculty and Staffs of AU” was adopted as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There were 380 questionnaires distributed and 332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subsequentl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Scheffe’s method were used for the major statistical techniqu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Faculty and Staffs
a. The majority of the faculty and staffs of the AU participating in the recreational sports are female.
b. The average age of these participants are between 31 and 40 years old.
c. Most of them are Assistant Professors in the AU.
d. These participants are married and have children.
e. The average salary of these faculty and staffs of the AU is over $70,001 NTD.
2. The Participative Conditions of the Recreational Sports for the Faculty and Staffs
a. The main motivation of the recreational sports for faculty and staffs of the AU is to staying healthy.
b. The average times of the participation are once to twice per week.
c. Most of them exercise on campus in the evenings on Saturday or Sunday.
d. Fitness is the main activity among the various recreational Sports.
e. These participants usually spend about 31 to 60 minutes each time in average.
f. There was almost 5% increase on the recreational sporting clubs established in Aletheia University in 2010.
g. Most of the faculty and staffs of the AU participated independently in the recreational sports.
3. Recreational Sports Constraints
The main recreational sport constraints ar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al factor. The following factors affect the participating faculty and staffs of the AU.
a.Convenience of the access to the facility
b.Weather conditions
c.Gender
d.Age
e.Marital status
f.The parenthood of children

Keyword: recreational sports, recreational sports participation, recreational sport constraints

目次
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推薦書……………………… I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審定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誌…………………………………………………………………… VI
目次…………………………………………………………………… VII
表目次……………………………………………………………… IX
圖目次……………………………………………………………… XI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假設…………………………………………… 3
第五節 研究範圍…………………………………………… 3
第六節 研究限制…………………………………………… 4
第七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休閒運動之相關文獻……………………………………… 4
第二節 休閒運動參與現況之相關文獻……………………… 11
第三節 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相關文獻……………………… 12
第四節 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相關文獻……………… 16
第五節 本章總結……………………………………………………………… 2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2
第二節 研究工具…………………………………………… 2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27
第五節 資料分析處理……………………………………… 28
第肆章 分析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 29
第二節 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分析 ………………… 31
第三節 休閒運動參與之阻礙因素分析………… 36
第四節 結果討論…………………………………………… 4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1
第二節 建議………………………………………………… 5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54
英文部分…………………………………………………………… 61
附錄
附錄一 預試問卷 ………………………………………… 62
附錄二 正式問卷 ………………………………………… 66



表目次
表2-1 休閒運動的定義……………………………………………………………………………… 5
表2-2 休閒運動阻礙因素……………………………………………………………………… 14
表3-1 參與休閒運動阻礙預試問卷題目結構內涵一覽表……………… 23
表3-2 參與休閒運動阻礙正式問卷之結構矩陣成分摘要表…………… 24
表3-3 因素構面信度分析摘要表……………………………………………………………… 25
表3-4 因素構面信度分析摘要表…………………………………………………………… 26
表4-1 性別之人數百分比統計表……………………………………………………………… 29
表4-2 年齡之人數百分比統計表……………………………………………………………… 29
表4-3 職稱之人數百分比統計表……………………………………………………………… 30
表4-4 婚姻狀況之人數百分比統計表…………………………………………………… 30
表4-5 平均月收入狀況之人數百分比統計表……………………………………… 31
表4-6 子女狀況之人數百分比統計表…………………………………………………… 31
表4-7 參與休閒運動動機之人數百分比統計表(複選)………………… 32
表4-8 平均每週參與休閒運動之人數百分比統計表………………………… 32
表4-9 參與休閒運動時間之人數百分比統計表…………………………………… 33
表4-10 參與休閒運動時段之人數百分比統計表…………………………………… 33
表4-11 平均參與休閒運動持續時間之人數百分比統計表……………… 33
表4-12 參與休閒運動場所之人數百分比統計表…………………………………… 34
表4-13 參與休閒運動同伴之人數百分比統計表…………………………………… 34
表4-14 參與休閒運動費用支出之人數百分比統計表………………………… 35
表4-15 參與休閒運動社團之人數百分比統計表…………………………………… 35
表4-16 參與休閒運動類型之人數百分比統計表………………………………… 36
表4-17 休閒運動阻礙因素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37
表4-18 休閒運動阻礙因素構面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38
表4-19 不同性別在休閒運動阻礙之t檢定分析摘要表……………………… 39
表4-20 不同年齡在休閒運動阻礙之單因子ANOVA分析摘要表……… 40
表4-21 不同職稱在休閒運動阻礙之單因子ANOVA分析摘要表……… 42
表4-22 不同婚姻狀況在休閒運動阻礙之單因子ANOVA分析摘要表…………………44
表4-23 不同收入在休閒運動阻礙之單因子ANOVA分析摘要表……… 45
表4-24 有無子女狀況在休閒運動阻礙之t檢定分析摘要表 …………… 47


圖目次
圖2-1 休閒、休閒活動、休閒運動關係圖………………………………………… 4
圖2-2 休閒阻礙階層模式……………………………………………………………………… 13
圖3-1 研究架構圖…………………………………………………………………………………… 22
圖3-2 研究流程…………………………………………………………………………………………… 2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0)。休閒活動專書。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王昭正(2002)。休閒導論。臺北市:品度出版。
王薰禾(2003)。高雄地區國民小學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王振孙(2009)。臺北市國小資優生休閒運動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原政(2010)。台中縣國小教師休閒滿意度、休閒阻礙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0)中華民國99年運動統計取自http://www.sac.gov.tw/DownloadList/DownloadList.aspx?wmid=130
朱紹文(2009)。苗栗縣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明榮(1998)。國家休閒運動推廣計畫及未來策略。國立臺灣體育學院休閒系刊,1,7。
吳承典(2003)。雲林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吳槐芬(2006)。台北市高中職特教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吳秀美(2010)。員工休閒運動現況調查之研究-以臺灣自來水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瓊華(2010)。臺中縣議員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李嘉慶(2002)。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動機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李炳昭、張凱翔與陳秋曇(2009)台中市國小教育人員休閒運動參與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4(1),119-137。
沈永昆(2006)。國中教師休閒參與和休閒阻礙之研究-以新竹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利志明(2000)。談休閒活動的定義,功能及積極涵義。國立臺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學系系刊,3,55-62。
卓俊辰(1996)。運動與健康。國立空中大學。
林敬銘、張家昌(2006)。提升民眾休閒運動參與行為因素之初探。彰化師大體育學報,6,24-36。
林長青(2009)。高高屏區福智團體成員參與休閒運動與團體凝聚力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祐鋐(2005)。台中縣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及阻礙因素之調 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林俊卿(2005)。臺中縣國中教師休閒活動參與現況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臺中縣。
施天保(2004)。臺北縣國小校長參與休閒運動現況及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校,臺北市。
洪昭坤(2002)。南投縣高中職學生休閒運動設施需求暨休閒運動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洪嘉隆(2007)。休閒阻礙對國小體育教師休閒活動之影響-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洪煌佳(2001)。休閒運動體驗對青少年自我概念影響之初探。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9,249-258。
徐慶忠(2006)。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需求與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徐德治(2008)。台東縣高中職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及阻礙因素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高俊雄(1999)。台灣地區居民休閒參與之研究-自由時間的觀點。台北市:桂魯。
高俊雄(2002)。運動與休閒事業管理。臺北市:志軒企業有限公司。
高俊雄(2008)。運動休閒管理。臺北市:華都。
郭雅婷、林伯修(2007)。臺北市高中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動機因素之研究。論文發表於2007兩岸體育與運動休閒產業發展研討會論文集,88-89。

張廖麗珠(2001)。運動休閒與休閒運動概念歧異詮釋。中華體育,15(1),32。
張良漢(2002)。休閒覺知自由、休閒無聊感及休閒利益之相關研究-以國立聯合技術學院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張少熙(2003)。臺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少熙(2004)。教師休閒運動行為模式。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耿介、陳文長(2004)。休閒社會學。臺北市:新文京。
張文騰(2004)。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教職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張勝翔(2006)。縣府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以雲林縣政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張良漢(2002)。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態度、休閒運動阻礙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台灣中部地區大專院校學生為例。台北市:師大書苑。
許志賢(2002)。臺灣地區高級中等學校校長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縣。
陳春壅(1999)。民眾參與藝文活動休閒取向之研究-宜蘭縣。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陳南琦(2000)。青少年休閒阻礙因素之探討。台灣體育,106,29-32。
陳艷麗(2003)臺南縣、市大專教師休閒參與型態、休閒活動參與項目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縣。
陳瑞芳(2004)。台南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宗瑞(2005)。眷村改建後中老年人居住者休閒需求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彥光(2007)。花蓮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彭超群(2005)。基隆市國中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程紹同(1994)。現代體育發展的新趨勢—運動休閒管理。中華體育,7(4),25-30。
黃文宗(2006)。彰化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參與現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黃金柱(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研究。
楊聖德(2005)。台灣鄉間高齡者校園休閒運動 參與及需求之研究-以彰化縣草湖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鄒孙翔(2003):雲林科技大學學生休閒教育需求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廖振宏(2004)。由社經地位、家庭生命週期探討家庭休閒消費分配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廖燕燕(2006)。臺北市國小扯鈴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芳遠(2001)。社區民眾使用學校運動場地之參與、需求和阻礙因 素調查研究-以新竹市南寮社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歐正中(2005)。臺灣地區民眾休閒活動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蔣益生(2004)。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休閒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蔡宏進(2004)。休閒社會學,臺北:三民書局。
蔡嘉仁(2008)。宜蘭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賴清財(2000)。我國北區軍事院校學生休閒運動需求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賴家馨(2002)。休閒阻礙量表之編製-以台北市大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賴瑞昌(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兼行政人員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賴芳雪(2009)。中華電信健康會館消費者消費體驗、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黎萬錩、張少熙(2009)。企業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對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研究。
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4 ( 2 ),71-83。
謝鎮偉(2001)大學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謝佩純、林姿屏、黃雯玲、潘宛宜與李英弘( 2001)。女性休閒活動與休閒阻礙之研究-以靜宜大學女性教職員為例。發表於2001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魏展聘(2006)。臺北市國小資賦優異學童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嚴詠智(2006)。臺南國民小學行政人員休閒運動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二、英文部分
Alexandris, K., Tsorbatzoudis, C, & Grouios, G. (2002). Perceived
constraints on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 Investigating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intrinsic motivation, extrinsic motivation and amotiv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4(3), 233-252.
Boothby, J., Tungatt, M. F., & Townsend, A. R.(1981). Ceasing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y: reported reas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3, 1-14.
Crawford, D. W. & Godbey, G. C.(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 119-127.
Caspersen, C.J., Powell, K. E., and Christenson, G. M. (1985). 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 and physical fitness: Definition and distinction for
health related research. Public Health Papers and Reports, 100.
136-146.
Dattilo, Johnn, & Murphy, William D. (1991). Leisure Eduction Program
Planning—A systematic Approach .State College,PA:Venture.
Mull, R. F., Bayless , K. G., Ross, C. M., & Jamieson, L. M., (1997).
National sport management (3rd ed.).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Salmon, J., Owen, N., & Crawford, D. (2003).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r :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barriers, enjoyment, and preference. Health Psychology, 22(2), 178-188.
Watson, J.F. (1996).The impact of leisure attitude and motivation on the physical recreation.leisure participation time of college student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