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1 18: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慧淑
研究生(外文):Hui-Shu Chen
論文名稱:代理代課教師生涯發展與生命意義感之探究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of Substitute Teacher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Sense of Life Meaning
指導教授:張翠娥張翠娥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uey-Er 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樹德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兒童與家庭服務系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兒童保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5
中文關鍵詞:生涯發展生命意義感代理代課教師
外文關鍵詞:career developmentsense of life meaningsubstitute teacher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2
  • 點閱點閱:348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9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採質性訪談方法,立意取樣六位具有代理代課經驗的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為:(1)瞭解代理代課教師對其角色經驗的生命意義;(2)探討代理代課教師之生涯發展與生命意義感之關係;(3)探究代理代課教師的生命態度與自我調適成長。記錄其選擇教職職涯初衷,到後來因為社會環境變遷,造成無法順利取得正式教師職位的困境,而面臨心理調適與成長的職涯歷程,所產生生命意義感的影響。研究分析與歸納出下列研究結果:

一、周遭親友的鼓勵與支持及個人志向對代理代課教師生涯發展之抉擇有決定性影響。
二、代理代課教師長期處於尋求夢想和現實條件之間的掙扎,使她們處於挫折狀態無法展現創造性的生命意義價值。
三、代理代課教師處於替代性角色,需面對不平等對待的落差及被動式接受困難挑戰的工作。
四、代理代課教師工作對個人意義與價值是以追求成就感的肯定與回饋為平衡點。
五、有些代理代課教師生涯發展堅持繼續教職工作,有些則另闢戰場尋求轉換公職。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代理代課教師的建議:(1)加強新職涯的培訓能力,創造被需要的價值。(2)愛自己善待自己,才能看重自己的價值。(3)適當的安排與壓力的釋放。(4)覺察自己的生命意義價值,尋求最適合的職涯途徑。
二、對教育當局的建議:(1)重新制定代理代課考核制度。(2)制定多元化的教師甄試考試。
三、對後續研究的建議:擴大研究範圍兼採個案或質量並重的研究方法。


This study sampling six experienced substitute teachers for the study via qualitative interview method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as follows: first, to understand the life meaning of the role of substitute teachers experiences; seco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stitute teacher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sense of life meaning ; third, to explore the substitute teachers’ attitude toward life and self-adjustment growth.
It help comprehended their original intention of choosing teaching as career, but later for the vicissitude of social environment resulting in unable to obtain the official teaching posts, they were forced to experience th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self-growth of career. That had affected the sense of substitute teachers’ life meaning. The stud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First, the original intentions in the choice of substitute teachers were most influenced by encouragement and support of family and friends around, followed by personal ambition.
Second, the substitute teachers in long-term struggle between dream-searching and reality situation made them in a state of frustration could not show the creative value of the meaning of life.
Third, the role of substitute teachers in the alternative, the gap needs to face unequal treatment and passive acceptance of the difficulties challenging work.
Fourth, meaning and value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for being a substitute teacher was to pursuit recognition and feedback as the balance.
Fifth, some substitute teachers would insist on continuing to teach, while others seek other civil service post.
Based on the results, recommendations were as follows:
First, the proposal for the substitute teachers:
(A)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capacity of the new career
(B) had themselves well-treated then they could value their worth
(C) appropriate arrangements and the release of pressure
(D) aware of the value of their own meaning of life, to find the most suitable career pathway
Second, the proposal for education authorities:
(A) re-supply system, improve the lack of development of system
(B) develop a multi and wide range of teachers audition test
Third, the proposal for follow-up studies:
(A)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study by applying case study or research methods with quality and quantity both included.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誌謝 ----------------------------------------------------------- iv

目錄 ----------------------------------------------------------- v
表目錄 ----------------------------------------------------------- vii

圖目錄 -----------------------------------------------------------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生涯發展的理論---------------------------------------- 11
第二節 職涯發展與選擇相關研究探討---------------------- 18
第三節 生命意義感理論基礎概念及相關研究------------- 2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7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3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0
第四節 研究參與者---------------------------------------------- 42
第五節 研究程序------------------------------------------------- 46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48
第七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3
第一節 選擇走上代理代課教師的職涯路------------------- 53
第二節 代理代課教師生涯歷程的困頓與調適------------- 70
第三節 生命意義價值思維方式與代理代課教師的生涯發展---------------------------------------------------------- 86
第四節 研究者反思---------------------------------------------- 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5
第一節 結論------------------------------------------------------- 115
第二節 建議------------------------------------------------------- 119
參考文獻 ----------------------------------------------------------- 123
中文部分 ------------------------------------------------------------- 123
英文部分 ------------------------------------------------------------- 131
附錄 ----------------------------------------------------------- 132
附錄一 訪談題綱------------------------------------------------- 132
附錄二 受訪者基本資料---------------------------------------- 133
附錄三 訪談邀請函---------------------------------------------- 134
附錄四 可驗證性審查者意見回饋---------------------------- 135


一、中文文獻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百合(2003)。高雄縣市已婚女性代課教師不連續就業之歷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百合、游美惠( 2003)。教育界的勞動軍- 已婚女性代課教師之初
探性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9(4),61-92。
王仕圖、吳慧敏(2005)。深度訪談與案例演練。收入於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齊力、林本炫編。嘉義:南華教社所。
王雅各(2007)。中等學校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困境:代課教師的觀點。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邵華(2008)。應用FAHP於國小代理教師甄選方法之探討。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人資處數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方姿雅(2007)。儲備教師職業生涯發展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孔祥嘉(2003)。檳榔西施生涯選擇、就業歷程及生活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內政部戶政司(2010)。戶籍人口統計年報婚姻狀況。檢索日期:2011年5月1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year/y02-03.xls。
中央日報網路報(2009-05-07)。檢索日期:2011年6月8日。取自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0759655。
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表(2009)。檢索日期:2011年6月8日。取自
http://www2.inservice.edu.tw/Download/Edu-paper98.pdf。
石宜家(2009)。高雄縣市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生命意義感之關係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卯靜儒譯(2004)。教育研究法:規劃與評鑑。台北:麗文。
申慧媛(2002年3月3日)。節省國教經費 部份課程擬外包。自由電子新聞網。檢索日期:2006年4月3日。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mar/3/today-c3.htm。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0)。國民教育法。檢索日期:2010年5月13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01。
吳芝儀、李奉儒譯/ Patton, M. Q(1995/1990)。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芝儀譯(1998)。Zunker, V. G.著。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
吳明清(1995):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吳俊升(1988)。教育哲學大綱。台北:臺灣商務。
李文惠(2006)。學校中的臨時工/吉普賽人-國中代理代課教師工作處境及專業認同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桂仙(2006)。高雄市高職學生生命意義感、憂鬱情緒與自殺傾向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生命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肇之(2009)。國小女教師角色壓力與生涯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屏東。
何英奇(1990)。生命態度剖面圖之編製:信度與效度之研究。師大學報,35,71-94。
何郁玲(1999)。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教師效能感與生命意義感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中華博碩士論文,87NCUE0331001。
何慧慈(2008)。高雄縣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信念、生命意義感與生命教育態度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生命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03)。生涯輔導。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昭仁(2009)。教育界的游牧民族,逐教缺而居-國民小學代理教師處境與適應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淑蓉(2009)。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國教輔導員的工作價值觀與生命意義感之調查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兆偉(2002)。教育哲學。台北:師大書苑。
邱美華、董華欣(1997)。生涯發展與輔導。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卓韋瑩(2004)。國小教師的生涯發展-已婚女性教師的觀點。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台中。
周招香(2006)。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生命意義感、生活壓力與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周美鳳、宋佩芬(2005)。實習教師建構教師專業認同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20,1-26。
周談輝(2006):生涯規劃發展。台北:全華。
金樹人(1991)。大專生涯規劃課程的實施。學生輔導通訊,14,28。
金樹人(1997)。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
紀玉足(2003)。生死教育對某技職校院學生生命意義感教學成效之探討----以商業設計系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紀家雄、林嘉君(2003)。現行國民中學兼任代理代課教師及教學支援人員權利義務之法規分析。彰化師大教育學報,4,頁193-219。
胡冬吟(2002)。國民中學校長生涯規劃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侯冬芬(2004)。雲嘉地區資深榮民生命意義、死亡態度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胡幼慧主編。(1996)。質化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
高敬文(1999)。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高雄縣政府教育局(2000)。高雄縣立中等學校兼任及代課教師鐘點費支給要點。 檢索日期:2010年5月10日。取自http://www.ks.edu.tw/b/folder_b/e5.htm。九十八年度地方教育事務統合視導報告。取自http://www.edu.tw/files/bulletin/B0055/98%a6~%ab%d7%a6a%a4%e8%b1%d0%a8%7c%a8%c6%b0%c8%b2%ce%a6X%b5%f8%be%c9%b3%f8%a7i-99.4.2 2.pdf。
高雄縣教育局(2007)。中小學代理代課教師。檢索日期:2010年5月2日。取自http://public.ks.edu.tw/agent/。
教育部全國法規資料庫(2006)。中小學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
檢索日期:2010年5月2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50024。
教育部(2009)。國中小概況表。檢索日期:2010年5月2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overview38.xls。
教育部(2009)。國民小學教師人數九十八學年度。檢索日期:2010年5月2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99edu_2203.xls。
教育部統計處(2010)。各級學校專任教師人數。檢索日期:2010年5月2日。
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99edu_103.xls。
許美蓮(2007)。高雄縣高中生情緒智力、生命意義感與問題解決態度之關係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懿慧(2006)。台南縣市國小教師生命意義感、生命教育態度與生命教育實施狀況之調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中天(1991)。生涯與生活。台北: 桂冠出版社。
黃天中(1996)。生涯規劃概論生涯與生活篇。台北:桂冠。
黃瑞琴 (1999)。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再版四刷)。台北:心理。
黃羨斐(2000)。婚前性行為內在衝突之分析研究─以大學校園女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台北市。
黃惠雯、童琬芬、梁文蓁、林兆衛譯(2003)。最新質性方法與研究。台北:韋伯文化國際。
黃同展(2007)。高雄縣市高中學生生命意義感、生活壓力與憂鬱情緒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童驛媗(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生命意義感、死亡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游恆山(1987)。生命的主題:從意義分析中獲得自我實現(原作者:Crumbaugh)。台北:書泉。(原著出版年:1987)
游美惠、王百合( 2007)。已婚女性代課教師不連續就業之歷程研究。教育與社會研究,14,119-152。
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市:五南。
張添洲(2007)。學習規劃與生涯發展。台北市:五南。
張豊儒 (2000)。女性代課教師的生命史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花蓮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張家園(2005)。生命教育團體對國小兒童生命意義感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靜怡(2007)。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找生命出口-中學長期代理教師之生涯觀及生涯調適歷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論文,未出版,彰化。
梁金都(2010)。國小代課教師文化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4,1-34。
傅佩榮 (2003)。哲學與人生。台北:天下遠見。
傅偉勳(1993)。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台北:正中書局。
董文香(2002)。生死教育課程對職校護生生命意義影響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鄔昆如(1985)。存在主義論集。台北:黎明。
葉偉崧(2006)。不確定職場-代課教師之經驗及心路歷程。台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朝祥(1989)。生計輔導-終身的輔導歷程。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楊麗蓉(2009)。高雄市國小教師宗教心理知覺與生命意義感、死亡態度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生命教育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趙可式、沈錦惠譯(1998)。V. E. Frankl著。活出意義來一從集中營到存在主義。台北市:光啟。
閱 音(2005)。屢戰屢敗豐盈了自己。張老師月刊,334,70-72。
劉玲君(2004)。我的變與辯:一位國小女性代課老師追尋教師專業認同的生命敘說。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翔平(2001)。尋找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的意義治療學說。台北:貓頭鷹。
劉純如(2009)。高雄縣國小教師生命意義感、教師信念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明翰(2007)。生涯定向的追尋之旅:四名國小流浪教師的生命故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坤良(2004)。小琉球漁村老人生命意義感、死亡態度與幸福感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鄭納無譯(2002)。意義的呼喚:意義治療大師維克多.法蘭可的生命傳記。台北:心靈工坊出版。
鄭惟謙(2008)。高屏兩縣國中教師生命意義感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生命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麗慧(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生命意義感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生命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鄧運林(1979)。「代課教師」需要職前訓練嗎?教與學,5,15-16。
戴玉錦(2005)。高中職輔導教師生命意義感與輔導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藍乙琳(2006)。屏東縣國民小學退休教師生命意義感與死亡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蘇鈺瑛(2006)。儲備教師的尋職經驗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國勳(2008)。國小代理教師情緒經驗描述與解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羅文基 (1991):生涯規劃與發展。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羅素蘭(2006)。台灣地區護專學生生命意義感、實習壓力與憂鬱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二、英文文獻
Frankl, V. E.(1963).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 New York:Washington Square.
Frankl. V. E. (1965). The concept of man in logotherapy. Journal of Existentialism, 4, 53.
Frankl ,V. E. (1967). Psychotherapy and existentialism: Selected papers on logo therapy. New York:Washington Square Press.
Frankl, V. E. (1988). The will to meaning: 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logotherapy.( 2 nd ed.) NY: New American Library.
Goleman, E. (1995). 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 Bantam Books.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Newbury Park: Sage.
Super, D. E. et. al. (1957). Vocational Development: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 New York: Bureau of Publication,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Super, (1976). 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Work, Washington, D. C.: The Office of Career Education, U.S. Office of Education.
Super,D.E.(1990).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In Brown,D., Brooks,L. & Associates(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197-261. Jossey-Bass.
Johnson.(2002) ”Lead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Portrait of Four Leaders.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p.241-24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