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方淑玲(1991)。國小資優學生音樂性向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道還(2004)。人腦何時成熟?。科學發展,380,80-82。
王甦、汪安聖(2004)。認知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王文璟(2009)。中度智能障礙高職學生實施靜坐練習對腦波及注意力之影響。私
立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李佳玲(2006)。戈登(Gordon)「音型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調性音樂性向
與「歌唱音準及節奏表現正確性」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音樂科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裕益(1993)。成就測驗和性向測驗之異同。高市文教,47,39-41。吳慧君(1993)。運動中集中注意力時之EEG測量。國民體育季刊,26,85-90。吳黛蓉(2007)。國小三年級音樂才能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音樂性向及家庭音樂環
境之比較研究。高雄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宋淑慧(1992)。多向度注意力測驗編制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李素卿譯(Michael W. Eysenck , Mark T. Keane 著)。認知心理學(2003)。台北市:五南。
林崇德主編(1995)。小學生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朝陽(1996)。著名音樂教學法—高大宜教學法。國教輔導,第35卷,6期,2~9。姚世澤(2002)。現代音樂教育學新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姜大立(2003)。聽音樂與音樂性向發展關係之探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91-2411-H-168-002),未出版。
孫佩雯(2008)。奧福音樂治療對國小ADHD 學童注意力教學成效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洪聰敏(1998)。腦波:探討運動及身體活動心理學的另一扇視窗。中華體育,11(4),63-74。
徐天輝(1993)。高大宜教學法。台中:育華出版社。
康恩昕(2005)。團體音樂活動應用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幼兒注意力行為影響研
究。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張嚶嚶譯(1998)。Storr,A著。音樂與心靈。台北市:知英。
張蕙慧(1995)。兒童音樂教育與心理學關係析論。新竹師院學報,8,137-164。程緯華(1998)。台灣國小兒童之和聲聽音能力。載於市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
舉辦之「邁向二十一世紀音樂教學之藝術:合唱與合奏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頁13-52),台北市。
莊惠君(2000)。國小四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學生家庭音樂環境及音樂性向測驗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4,789-822。
莊惠君譯(2000)。Gordon E.E.著。幼兒音樂學習原理。台北:心理。
莊佩旻(2007)。奧福音樂活動對幼兒注意力及腦波影響。私立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許月貴(2000)。影響幼兒教師實施音樂與律動教學之因素探討。幼兒教育年刊,12,141-158。
黃惠華﹙1993﹚師範學院實施團體鋼琴教學及現況調查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音
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幗眉(1995)。幼兒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陳淑絹(1999)。不同性別與學習潛能之國小學童在學習適應、注意力與記憶力之比較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3,74-99。
陳曉雰(1999)。音樂教學法另一篇:戈登音樂學習理論。國教新知,49(2),23~30。陳君如(2002)。國小學生注意力訓練方案之實驗研究。國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麗芬(2004)。幼稚園實施靜坐練習對幼兒注意力及腦波之影響。私立樹德科
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郭文青(2001)。國小音樂才能班新生入學鑑定方式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方鈞(2002)。身體活動對學前兒童認知表現的影響之事件關聯電位研究。台北
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梁仲容(1996)。國小學童注意力、認知風格、閱讀策略覺識與其國語文閱讀成
就關係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2,203-228。台南市。
賈璟祺、姜大立、顏世慧(2004)。兒童音樂性向與注意力之相關研究。2004年0-3 歲嬰幼兒保育國際研討會(頁19-25)。高雄縣:俬立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
楊艾琳、林公欽、陳惠齡、劉英淑、林小玉(1998)。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 兒
音樂篇。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楊道鑌(2004)。音樂教育與人的發展。九十二年度教育論壇中區座談會(五),
台中師範學院。
楊斯媛(2008)。多感官音樂學習活動之實施普通班自閉症學童持續性注意力與音
樂行為改變之探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南。
楊幸真(1992)。注意力與學習之相關探討。教師之友,33,28-30。廖淑美(2003)。奧福音樂治療法特質之研究-以一位音樂治療師與自閉症兒童之觀察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金花(1999)。兒童發展心理學。台北:五南。
劉秀枝(2002)。單元主題中幼兒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鄭麗玉(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
鄭方靖(2003)。當代四大教學法之比較與運用。高雄市:復文。
鄭立群(2005)。發展性音樂治療對國小ADHD 兒童注意力教學成效之研究。臺北
市立師範學院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佳伶(2008)。與腦相容的國小音樂課程教學與音樂學習動機及音樂學習成效之
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
盧欽銘、陳淑美、陳李綢(1981)。我國國小及國中學生音樂性向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4,149-160。歐遠帆(1995)。達克羅士、高大宜、奧福、鈴木、山葉音樂。國教月刊,41(5,6),
39-44。
謝佩倫(2000)。國小學童A型行為、音樂性向、家庭音樂環境、音樂學習適應之
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謝鴻鳴(2006)。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臺北市:鴻鳴-達克羅士藝術顧問
有限公司。
顏惠君(2007)。音樂活動對自閉症兒童注意力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郁惠(1995)。兒童音樂性向與相關因素之探討。中等教育,46,4。蘇郁惠(1998)。兒童音樂性向測驗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
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蘇郁惠(2003)。兒童音樂性向發展與音樂環境關係之探討。新竹師院學報,16,265-292。
蘇 珊(2006)。音樂可以這樣玩。臺北市:信誼。
鍾淑慧(2005)。幼兒音樂性向與音樂表現能力發展因素。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貳、英文部分
Ball, W. A. (1911). Music: An avenue for cultural literac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Southern Association Children under Six, 42, 20-40.
Bentley, A. (1966). Musical ability in children and its measurement. London: George G.
Harrap.
Bredine, W. H. & Meyer, S. A (1987). Assessment in special education .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
Gordon, E. E. (1979). primary measures of music audiation. Chicage: G.I.A.
Gordon, E. E. (1986). Primary measures of music audiation and the intermediate
measures of music audiation. Chicage: G.I.A.
Gordon, E. E. (1987). Nature, Descriptio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Music Aptitudes. Chicage:G.I.A.
Gordon, E. E. (1988). Aptitude and audition: a healthy duet. 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 3(1), 33-35.
Gordon, E. E. (1989). Audie. Chicago: G.I.A.
Gordon, E. E. (1990). A music learning theory for newborn and young children.
Chicago: G.I.A.
Karma, K.(1976). The Ability to Structure Acoustic Material as a Measure Aptitude, 3:
Theoretical refinem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34485)
Lee L.Y. & Miller J. M. (2003).Music education,culture,and the develolment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preschool children:a handbook for teachers
andparents. New York: Corporation for social research center.
Hedden, S. K. (1982). Prediction of music achievement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30, 61-68.
McGuinness, D. (1976). Sex differences in the organisation of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In B. Lloyd & J. Archer (Eds.), Exploring sex differences (pp.123-156). New Yok
: Academic Press.
Newell, L. W. (1982). A comparative of pitch, interval, and meter discrimination
among selected single-sex and coeducational private schools in Alabama and
Tennesse.
Shuter-Dyson, R., & Gabriel, C. (1981). The psychology of musical ability (2nd Rev.
ed.). London: Methuen
Shore, R. (1997). Rethinking the brain: New insights into early development.What have
we learned. pp. 15-49. New York.:Families and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