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以仁、林淑玲、駱芳美(2006)。心理衛生與適應。台北:心理。
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2005)。教師心理衛生。台北:心理。
王立文(1996),在台菲籍女性勞工之工作滿意與海外適應-以兩顯示器製造廠之外勞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王良芬(2004)。台北縣外籍配偶家庭及社區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王明傑、陳玉玲(譯)(2002)。Slavin, Robert E. 著。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Education psychology:theory and practice)。台北:學富。
王震武、林文瑛、林烘煜、張郁雯、陳學志(2008)。心理學(第二版)。台北:學富文化。
王慧珍、鄭雯涵(2006)。組織支援與人格特質對外派人員海外適應之探討。2006北商學術論壇-資訊管理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
白亦方(2008)。課程與教學改革-理論與實務。台北:高等教。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台北:五南。
朱敬先(1992)。健康心理學。台北:五南。
任凱、王佳煌(譯)(2005)。Lofland, John、Lofland, Lyn H.著。質性研究法-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Analyzing social settings-a guide to qualita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台北:湯姆生。
余偉、鄭鋼(2005)。跨文化心理學中的文化適應研究。心理科學進展,13(6),836-846。
李茂興、陳夢怡(譯)(2000)。Nairne, James S. 著。心理學適應環境心靈(Psychology:the adaptive mind)。台北:弘智。
李燕、李浦群(譯)(1998)。Tremholm, Sarah & Jensen, Arthur. 著。人際溝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台北:楊智。
李佳穎(2005)。外籍成人學習者華語文學習型態之研究:跨文化美日兩國比較觀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李秋燕(2000)。台灣企業外大陸人員人格特質、生涯發展傾向、駐外動機及駐外適應對留任之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李萍(2009)。留學生跨化適應現狀與管理對策研究。浙江社會科學,5(19),114-118。
李豐里(1999)。外國學生生活適應及其相關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李彝三(2006)。資深駐外經理人員工作挑戰之研究-以台商資訊電子業在西歐、北美子公司。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全球經營與貿易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吳芝儀、李奉儒(譯)(Michael Quinn Patton 原著)。(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台北:桂冠。
林彥妤、郭利百加(譯)(1994)。Derlega, V. J. & Janda, L. H. 著。心理衛生現代人-生活的心理適應(Personal adjustment: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life)。台北:桂冠。
林杰鴻(2008)。體育單類科高中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林漢岳(2008)。國際遷移的另一種視野:東南亞籍男性婚姻移民來台灣之生活適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周煥臣、蔡榮貴、蔡阿鶴、李富言(1987)。中西師生關係之比較研究。嘉義師專學報,17(3),17-23。祝金龍、石金濤、解志韜(2008)。如何減輕外派經理的”文化休克”。現代管理科學。11。101-103。
洪泉湖(2005)。台灣的多元文化。台北:五南
俞筱鈞(譯)(1994)。Powell, Douglas H. 著。適應與心理衛生- 人生週期之常態適應(Understanding human adjustment:normal adaptation through the life cycles)。台北:揚智。
洪蘭(譯)(1995)。Gleitman, H. 著。心理學(Psychology)。台北:遠流。
洪鐿月(2004)。外派人員文化適應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施秀玲(2006)。外國學生來台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歷程之探究-以銘傳大學桃園校區外國學生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高淑清(2001)。在美華人世界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詮釋與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16,225-285。高淑清、連雅慧、林月琴(譯)(2004)。Max Ven Manen著。探索生活經驗建立敏思行動教育學的人文科學(Researching lived experience-human science for an action sensitive pedagogy,2nd ed.)。嘉義:石濤文化。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文化。
高華君、柯宇玲(2007)。外籍配偶華與學習經驗分享。財團法人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台北。
柴素靜(2010)。彰化、南投地區國小五年級學童對外籍教師英語教學之學習態度調查研究。台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21(1),47-66。孫丕琳(譯)(1994)。Weber, Ann L. 著。心理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台北:桂冠。
馬君武(譯)(1984)。Darwin Charles 著。物種原始¬(上)(The origin of species)。台北:台灣中華。
徐昌燕(2006)。大學僑生成功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徐偉傑(譯)(2000)。Waters, Malcolm 著。全球化(Globalization)。台北:弘智文化。
許婉鈴(2007)。外國專業人員之工作適應-以在台外籍英語教師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所碩士論文,台北。康亞佩(2000)。台灣地區外籍勞工適應問題因素分析及其甄選之意義。東吳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台北。游恆山、李素卿(譯)(1999)。Zimbardo, Philip G. & Gerring, Richard J.著。心理學(Psychology and life)。台北:五南。
郭靜晃(1994)。心理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陳春山(2007)。2020全球趨勢與全球治理-邁向全球公民社會之路。台北:聯經。
陳伯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陳李綢(2000)。大學生心理適應量表。台北:心理。
許雅惠、李信、蘇玉龍(2007)。僑生在台生活適應與其輔導策略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77,97-116。曾怡華、鄧榆芳(2007)。花蓮地區外籍華語學習者之現況分析。2007台灣華語文年會暨年度研討會論文集。
曾麒鴻(2009)。海外工作經驗與外派之職能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陳廣明(2003)。跨文化訓練實施對台商外派大陸人員於工作適應上之影響。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彰化。傅佩榮(1995)。「文化的眼光與人生視野」,文化與視野的反思。聯合報文化基金會,99-102。黃玉娟 (2004)。蘭嶼島上漢族教師的生命故事—一個教育民族誌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富順(1993)。成人心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梓松(2004)。社會福利機構外籍監護工工作適應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06(36),378。
黃國隆、黃敏萍、蔡啟通、陳惠芳(1999)。台商派駐大陸合資企業之管理人員的生活適應與該合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大管理論叢,9(2),1-32。黃希庭(2005)。簡明心理學辭典。台北:國家出版社。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台灣東華。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2)。張氏心理學辭典(修正版)。台北:東華。
張素卿(譯)(1999)。Good, Thomas L. & Brophy, Jere 著。當代教育心理學(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台北:五南。
張素真(2008)。台北縣金山地區外籍配偶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張恭啟、于嘉雲(譯)(1989)。Keesing, R.著。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台北:巨流。
張崇旂(2010)。從比較文化談台灣英語學習的文化衝突。興大人文學報,44,267-288。
詹永名(2008)。外籍教師來台生活適應與教學經驗之研究-以台東縣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程薇(2008)。心理學(含概要)-包括諮商與輔導。台北:台灣東華。
楊錦登(1999)。生活適應之探討。國教輔導。39(2)。45-55。
楊振富、潘勛(譯)(2005)。Friedman, Thomas著。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 )。台北:雅言。
廖正宏(1985)。人口遷移。台北:三民。
劉若蘭(1998)。教育心理學。台北:台灣東華。
劉素鳳(1998)。婚姻的真實面貌。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劉品佑(2007)。外國學生的生活適應與生涯發展-以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的攻讀學位學生為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台北:心理。
賴奎魁、劉松癸、黃筱霈(2009,7月)。居住環境品質之衡量。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第38 屆年會暨第8 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38(6)。53-60
賴加華(2008)。外籍專業人士在台工作及其相關權益之探討-以外籍英語教師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賴倩瑜、陳瑞蘭、林惠琦、吳佳珍(2000)。心理衛生。台北:揚智文化。
蔡政宏(2004)。台灣人口移入的區域政治經濟學分析。全球政治評論。7(2),111-130。
蔡繼光(譯)(2002)。Stalker Peter著。國際遷移與移民-解讀「離國出走」(International Migreation)。台北:書林。
錢得龍(2007)。邁向外師融入的新校園。師友。476。38-43。
戴維揚、梁耀南(主編)(2006)。語言與文化。台北:文鶴。
藍采風(2000)。生活的壓力與適應。台北:幼獅文化。
藍科正(2006)。完善外籍專業人士來台工作及其生活之相關配套措施。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藍雅馨(2002)。跨文化訓練實施程度、派外人員能力與海外適應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商派駐大陸人員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羅世宏等(譯)(2004)。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Cultural studies-theory and Practice)。Barker, Chris著。台北:五南。
鍾子偉(2010)。哈佛商學院教我的成功關鍵:世界頂尖商學院的學習經驗。台北:商周。
顧瑜君(譯)(1998)。質性研究寫作。Wolcott, Harry F. 著。台北:五南。
顧鳳姿(1993)。資訊業駐外經理海外調適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二、英文部分
Arasaratnam, L. A., & Doerfel, M. L. (2005).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dentifying key components from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9, 137-163.
Black, J. S. & Stephens, G. K. (1989). The influence of spouse in America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the interest to Stay in Pacific Rim Overseas Assignments. Journal of Management, 15, 526-544.
Black, J. S. & Mendenhall, M. (1991), The U-Curve adjustment hypothesis revisited: A review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2 (2), 225-247.
Brody, E. B. (1969). Migration and adaptation: The nature of the problem.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3(1) , 5-13.
Bly, Carol.(1997). Stories. Utne Reader, July/August:22.
Church, A. T. (1982). Sojourner adjust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1, 540-571.
Doz, Y. & Prahalad, C. K. (1986). Controlled variety a challenge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25(1), 55-71.
Hofstede, G., (1980). Motivation,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 Do American theories apply abroad?. Organization Dynamics, 8 (1), 42-63.
Irwin, R. (2007). Culture shock: negotiating feelings in the field. Anthropology Matters Journal, 9(1), 7-17.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0). An analysis of coping in a middle-aged community sample.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1, 219-239.
Rempel, J. N.(2011). Coping strategies for culture shock as indicators of cultural Identity. Journal of Undergraduate Anthropology,1(4),49-57
Redfield, R., Linton, R. & Herskovits, M. (1936), Memorandum on the Study of Acculturatio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38, 149-152.
Torbiörn, I., (1982). Living Abroad:Personal adjustment and personnel policy in the overseas setting, New York: Wiley.
Van Manen, M. (2002). Researching the experience of pedagogy. Education Canada, Vol. 42(4), 24-27.
Winkelman, M. (1994). Culture shock and adaptation.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73(2), 121-130.
Ying, Y. & Lawrence, H. L. (1990). Initial adaptation of Taiwan foreign stude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impact of prearrival variable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8(6), 825-845.
Zapf, K. M. (1991). Cross-cultural transitions and wellness: Dealing with culture shock.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unselling, 14(2), 105-119.
三、網路部分
中時電子報(2010,5月17日)。台灣城市居住適合度調查。2011年6月10日,取自http://video.chinatimes.com/video-bydate-cnt.aspx?cid=6&nid=31495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2011,5月25日更新)。外僑居留人數統計。2011年6月14日,取自http://www.immigration.gov.tw/lp.asp?ctNode=29699&CtUnit=16434&BaseDSD=7&mp=1
內政部統計處(2011,6月更新)。各縣市主要內政統計指標排序。2011年7月8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city02.aspx
世新大學民意調查研究中心(2007,11月)。96年度外籍人士對我國英語生活環境滿意度調查。2011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rdec.gov.tw/public/Data/94713584371.htm
蘇彩足(2007,12月24日)。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推動大專院校國際化計畫」政策建議書結案報告。2009年8月18日,取自http://www.rdec.gov.tw/public/PlanAttach/200806241719523135045.pdf
行政院勞委會(2009,5月13日修正)。就業服務法。2009年9月7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N0090001
向陽(2002)。印象花蓮。向陽工坊。2011年6月1日,取自http://web.nchu.edu.tw/~xiangyang/poem7-4.htm
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各國手勢。2011年6月30日,取自http://mdu.edu.tw/datacos/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2007)。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09年5月8日,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A5%7E%C4y&pieceLen=50&fld=1&cat=&ukey=-1099333323&serial=1&recNo=0&op=f&imgFont=1
教育部人事處專門委員(2010,8月11日)。公教人員85月退新制及18%優存新方案說明。2011年6月26日,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A5%7E%C4y&pieceLen=50&fld=1&cat=&ukey=-1099333323&serial=1&recNo=0&op=f&imgFont=1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2011年7月8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login_index/index.php
鳳凰資訊網(2010,5月17日)。台灣城市居住適合度調查。2011年6月10日,取自http://big5.ifeng.com/gate/big5/news.ifeng.com/taiwan/1/detail_2010_05/17/1522724_0.shtml
滕淑芬(2003,5月第71頁)。幫助英語外師落地生根。台灣光華雜誌。2009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taiwan-panorama.com/show_issue.php?search=1&id=200359205071c.txt&cur_page=1&table=0&keyword=幫助英語外師落地生根&type=&height=&scope=&order=&lstPage=1&num=范振光(編譯)(2007,4月2日)。荷蘭人平均身高185cm 世界最高。聯合晚報2011年7月8日,取自http://www.sharecool.org/archives/191
Adler, N. J. (1983).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research: the ostrich and trend.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8(2), 226-232. Retrieved July 29, 2010, from http://www.jstor.org/pss/257749
Anthony, R. (2005). The Ultimate Secrets of Total Self-Confidence. Retrieved June 18, 2010, from http://www.motivationalmagic.com/library/ebooks/confidence/Dr%20Robert%20Anthony%20-%20The%20Ultimate%20Secrets%20of%20Total%20Self-Confidence.pdf
Oberg, Kalervo. (1960). Culture shock & the problem of 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s. Practical Anthropologist 7: 177-182. June 20,2010, from http://www.sabri.org/CultureSchock.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