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5 05:4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姜堡混
研究生(外文):Pao-Hun Chiang
論文名稱:以互動式軟體進行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擬題教學成效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Learning Effects on Implementing Interactive Assisted Problem-posing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指導教授:呂克明
指導教授(外文):Keh-Ming L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亞洲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電資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6
中文關鍵詞: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互動式Hot Potatoes軟體擬題教學
外文關鍵詞:Curriculum of “Sci and Life Technology”Hot Potatoes interactive softwareproblem-posing pedagog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25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 要
本論文旨在,研究國小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學生為對象,用互動式Hot Potatoes軟體融入教學來提升教師的教學技巧。以分組方式講述教學融入電腦擬題教學法與被動式學習之傳統講述教學法,兩者教學成效之比較。
本研究擬以輔助學生學習、繼而提升學習興趣、最終改進學習方式的Hot Potatoes教學軟體,培養學生主動積極學習的態度;並且藉由學生對電腦學習動機與興趣,提升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之成效。研究結果將學童依照不同的學習成就與性別分組,將資料以SPSS12.0統計分析,以假設進行資料的分析與詮釋,以了解學童學習成就的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
一、在不同教學模式下,全組學童之學習成就,實驗組學童學習成效優於控制組的學童。
二、以高分組學童之學習成效,實驗組學童學習成效優於對照組的學童。
三、以中分組學童之學習成效,實驗組學童學習成效優於對照組的學童。
四、以低分組學童之學習成效,實驗組學童學習成效優於對照組的學童。
五、以男性學童之學習成效,實驗組學童學習成效優於對照組的學童。
六、以女性學童之學習成效,實驗組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七、就實驗組的男性學童與女性學童之學習成效比較,無顯著差異。

最後,研究者分別對教師教學方面、教學設計者、未來研究者分別提出建議及後續研究的參考。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by using the computer instructional media (Hot Potatoes interactive software). The study subjects are the sixt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 lear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rning field. The method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vide students into two group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wo pedagogies: one is implementing the computer software assisted the problem-posing pedagogy, and the other is the passive learning approach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lecture-based instruction.
This study plans to use the computer instructional media, Hot Potatoes software, to help students to build a positive learning attitude. This media can assist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lift their learning interests, and have a better learning style Moreover,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s and interests to the computer learning also help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s in the curriculum of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s, the results, which are from groups of different learning achievements and genders, are analyzed by SPSS12.0.

Our finding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For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the test group’s learning achievement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2. For the high score group, the test group’s learning achievement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3. For the middle score group, the test group’s learning achievement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4. For the low score group, the test group’s learning achievement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5. For male students, the test group’s learning achievement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6. For female students, there are no clear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achievements between the test and control groups.
7. There are no clear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achievement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in the test group.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s are proposed to teachers, teaching designers, and future studies.

Keywords: Curriculum of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 Hot Potatoes interactive software, problem-posing pedagogy
目錄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動機 2
1.3研究目的 3
1.4 待答問題 4
1.5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1.5.1研究範圍: 5
1.5.2研究樣本限制 5
1.5.3時間限制 5
1.5.4 研究工具: 5
1.6 名詞釋義 7
1.7 論文架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2.1 Hot Potatoes 教學媒體之探討 9
2.2探討國內外有關擬題的相關研究 18
2.2.1國內、外學者對擬題的定義: 18
2.2.2擬題的優點: 19
2.3分析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內涵 21
2.3.1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意義 21
2.3.2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基本理念 22
2.3.3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課程目標 24
2.3.4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分段能力指標 24
2.3.5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五、六年級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的關係 29
2.3.6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6下第八冊課程計畫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3.1 研究流程 37
3.2 研究工具 39
3.2.1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試題 39
3.2.1.1專家選題 39
3.2.1.2成就測驗問卷相關問題 44
3.2.1.3進行預試 49
3.2.1.3.1難度指標值(P)的意義 49
3.2.1.3.2 試題鑑別度指標值(D)的意義 50
3.2.1.3.3 皮爾森相關係數 51
3.2.1.3.4刪除後信度 52
3.3研究對象 57
3.4擬題教學實施程序 58
3.4.1實施程序分述如下: 58
3.4.2 進行教學 60
3.5 進行正式施測(線上測驗系統使用流程及功能說明) 64
3.6資料處理分析 68
3.6.1 獨立樣本t檢定 69
3.6.2曼-惠特尼U考驗 70
第四章結果與分析 73
4.1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正式施測成績 73
4.2學習成就差異對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擬題教學成效分析 80
4.2.1全組學童的學習成就差異對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擬題教學成效分析 80
4.2.2高分組學童的學習成就差異對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擬題教學成效分析 83
4.2.3中分組學童的學習成就差異對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擬題教學成效分析 85
4.2.4低分組學童的學習成就差異對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擬題教學成效分析 87
4.2.5綜合分析 89
4.3學童性別差異對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擬題教學成效分析 90
4.3.1男性學童的學習成就差異對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擬題教學成效分析 90
4.3.2女性學童的學習成就差異對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擬題教學成效分析 92
4.3.3實驗組之男女學童的學習成就差異對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擬題教學成效 分析 95
4.3.4綜合分析 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8
5.1結論 98
5.2 建議 99
附錄 105
圖目錄
圖2.1 Hot Potatoes 6.0版的啟始畫 14
圖2.2 JCross 填字遊戲練習題 15
圖2.3 JCloze 克漏字填充練習題 15
圖2.4 JMatch 配對練習題 16
圖2.5 JMix 重組測驗練習題 16
圖2.6 JQuiz 選擇題類型及簡答類型之練習題 17
圖3.1 研究流程圖 38
圖3.2性別 44
圖3.3年齡 45
圖3.4班級數 45
圖3.5服務的年資 46
圖3.6學歷 46
圖3.7任教科目 47
圖3.8使用版本 47
圖3.9專家學者對成就測驗問卷的題目看法 47
圖3.10 線上測驗系統使用流程 64
圖3.11 登入系統版面 64
圖3.12 系統主畫面 65
圖3.13 開始線上測驗 65
圖3.14 線上題目 66
圖3.15 顯示測驗分數 67
圖3.16 獨立樣本t檢定的檢視流程圖 69
圖4.1全組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正式施測成績直方圖 79
圖4.2高分組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直方圖 82
圖4.3中分組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直方圖 84
圖4.4低分組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直方圖 86
圖4.5男性學童擬題教學成效直方圖 89
圖4.6女性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直方圖 92
圖4.7實驗組別之男女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直方圖 94
表目錄
表3.1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試題問卷分析表 47
表3.2專家姓名與現職分析表 51
表3.3試題鑑別力的評鑑標準表 57
表3.4 皮爾森相關係數 r值的意義 59
表3.5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預測試題之項目分析表 61
表3.6研究對象人數、學期成績分配表(單位:人) 65
表4.1實驗組正式施測成績表 80
表4.2對照組正式施測成績表 83
表4.3全組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正式施測成績組別統計量 88
表4.4全組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正式施測成績獨立樣本t檢定 88
表4.5全組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曼-惠特尼U檢驗統計量 89
表4.6高分組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組別統計量 90
表4.7高分組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獨立樣本t檢定 91
表4.8高分組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正式施測成績曼-惠特尼U檢驗統計量 91
表4.9中分組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組別統計量 93
表4.10中分組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獨立樣本t檢定 93
表4.11中分組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曼-惠特尼U檢驗統計量 93
表4.12低分組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組別統計量 95
表4.13低分組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獨立樣本t檢定 95
表4.14低分組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曼-惠特尼U檢驗統計量 96
表4.15男性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組別統計量 98
表4.17性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曼-惠特尼U檢驗統計量 99
表4.18女性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組別統計量 100
表4.19女性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獨立樣本t檢定 100
表4.20女性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曼-惠特尼U檢驗統計量 101
表4.21實驗組之男女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組別統計量 103
表4.22實驗組別之男女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獨立樣本t檢定 103
表4.22實驗組之男女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正式施測成績曼-惠特尼U檢驗統計量 10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素幸(2010)。教學策略:網路學生擬題之理論基礎與應用。研習資訊雙月刊第27卷第1期。
李隆盛(2005)。生活科技概論。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邵美雀(2001)。透過解題活動進行建構教學之網路電腦輔助教學設計之研究─以國小數學科「除法概念」為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數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吳佳慧(2006)。國小三年級與計算擬題教學的設計與反思。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隆、涂金堂,(2006.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進寶(1995)。國小五年級擬題教學之研究~以證述四則混合運算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人龍、黃進和、宗靜萍(2004)。”九年一貫科技素養教育課程教學設計與實施--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技發展史」為例”。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5),頁14-38。
林甘敏(1999)。建構式電腦網路輔助教學教材的選擇與設計原則。民93年5月20日。
連啟瑞和盧玉玲 (2001)。創造思考教學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應用, 創造思考教學在九年一貫課程中之運用學術研討會, 論文發表於國立台北師院。
施俊良(2004.12.15)歷年資訊教育的推動成效。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3期。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陳錦芬、曾泓璋(2006)。小組電腦擬題活動對英語字彙學習成就與學習情意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第19卷第1期(95年3月)89~118。
陳金章(2007)。擬題活動融入國小五年級數學學習對數學解題表現、數學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景堂(2005)統計分析SPSS for Windows入門與應用第六版。台北市:儒林圖書公司。
唐雨文(2005)。Hot Potatoes互動式網路教學測驗軟體:介紹與運用實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暨大電子雜誌,第25期。
康軒文教事業(2009)。國民小學第八冊自然與生活科技6 教師手冊。
康軒文教事業(2009)。教育部國審字第0722號國民小學第八冊自然與生活科技6 。
陸正威‧王慧豐(2000)。同儕交互指導數學解題方案對國小學童數學解題表現、數學焦慮及後設認知影響之實驗研究。花蓮師院學報 。
梁淑坤(1997)。擬題能力之評量:工具之製作。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梁淑坤(1993)。「擬題」的研究及其在課程的角色。報告發表於: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八十二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論文暨會議時錄編彙。嘉義:國立嘉義師範學院。
趙坤川(2006)。國小六年級擬題教學之研究~以小數加減運算及大小比較概念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世瑩(2008.10)SPSS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楊淑靜(2007)。結合圖示與擬題教學策略進行四則運算文字題補救教學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
歐陽鍾仁編著(1988)。科學教育概念。台北市:五南。
歐展嘉(2008.9)Moodle馬上會。台北市:文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鍾雅琴(2002)。合作擬題策略教學對國小五年級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分數概念、解題能力與擬題能力之影響。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鐘孟玉(2007)。面對面合作學習與線上合作學習之探討。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Cudmore D.H., & English, L. D. Using intranets to foster statistical problem posing and critiquing in second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Diego, C. A. (1998).
Dillon, J. T. Problem finding and solving.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6, 97-111. (1982) .
Heinich, R., Molenda, M., Russell, J. & Smalddino, S.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 (7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2002).
Giordan, M. Tutoring through the internet:How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teract to construct mea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6, 1875-1894.(2004).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 (7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Perkins, D. N. What constructivism demands of the learne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1, 19-21. (1991).
Polya, G. How to Solve It : a new aspect of mathematics method. (1945).
Silver, E. A On mathematical problem posing. For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14(1),19-28. . (1994).
Vreman-de Olde, C. & De Jong, T. Scaffolding learners in designing investigation assignments for a computer simulation.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06)22, 63-73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