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2 18:3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侑霖
研究生(外文):Yu-Lin Liu
論文名稱:台中市國小特教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現況與意願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eacher’s Willingnes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Special Education Teaching at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ounty
指導教授:呂克明
指導教授(外文):Keh-Ming L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亞洲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電資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8
中文關鍵詞: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
外文關鍵詞: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special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35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1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究台中市國小啟智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的實施現況與教師使用意願。研究者以自編之研究工具對全台中市國小啟智班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實際回收有效樣本數112份,在資料回收後進行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以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Pearson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一、台中市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的使用意願很高,但是實際運用情形有待加強。

二、就個人背景變項而言,性別、教育學歷、電腦研習時數、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學研習時數、每週電腦使用時數和每週上網時數不同的教師,其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學實施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使用意願有顯著差異;包括婚姻狀況、教育學歷、任教年資、電腦資訊研習時數、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研習時數、每週使用電腦時數及每週上網時數。

四、教師個人教學實施意願與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實施現況有顯著相關。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s, willingness and difficulties of primary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lassroom in Taichung County. A total of 112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to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complet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various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mean,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County had high willingness to integr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lassroom, but the using and implementing situations were still needed to improve.
2.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such as gender, educational degree, training hours of computer, training hours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special education, hours of using computers per week, and hours of surfing web per week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using situations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lassroom..
3. The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such as marriage situation, educational degree,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training hours of computer, training hours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special education, hours of using computers per week, and hours of surfing web per week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willingness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special education.
4. Teachers’ willingness had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using situations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lassroom.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 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動…………………………………………………………… 1
第二節 名詞釋義………………………………………………………………… 8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理論基礎………………………………………… 11
第二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涵……………………………………………… 21
第三節 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2
第四節 研究程序………………………………………………………………… 62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5
第一節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65
第二節 台中市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實施現況之分析………………… 70
第三節 啟智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使用意願之分析…………… 84
第四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相關分析………………………………………… 99
第五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3
第二節 建議……………………………………………………………………… 118
參 考 文 獻…………………………………………………………………………… 121
附 錄 一……………………………………………………………………………… 127
附 錄 二……………………………………………………………………………… 128
附 錄 三……………………………………………………………………………… 133
誌 謝…………………………………………………………………………………… 138
簡 歷…………………………………………………………………………………… 139
中文部分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台北:教育部。
吳雅琪(2003)。電腦融入解題策略教學對國小數學學習困難學生解題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蘇琲雯(2001)。電腦融入教學對學習障礙兒童語句學習成效及其注意力行為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佑宗(2006)。多媒體教學對提昇國小智能障礙學生人際問題解決成效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愛治(2006)。電腦輔助教學對增進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之成效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鄭津妃(2003)。電腦化教學系統對增進高功能自閉症兒童解讀錯誤信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經明(1999)。特殊教育與電腦科技。五南書局。
高 豫(1995)。電腦繪圖系統在特殊教育之應用。特教園丁,11(1),1-8。
楊文凱(1991)。電腦在啟智教育的應用。國小特殊教育,11,24-29。
潘裕豐(1996)。希望交響曲—電腦輔助教學與特殊兒童認知學習。國小特殊教育,21,27-32。
張沼澤(2005)。我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統合分析。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益睿 (2006) 。國小特教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富廷(2002)。輔助性科技簡史。台東特教,16,26-30。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盧雪梅(1991)。教學理論—學習心理學取向。心理出版社。
洪榮昭、劉明洲(1997)。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台北市:師大書苑。
羅秀芬譯(1985)。電腦輔助教學。台北市:五南。
黃珮斐(2002)。由建構主義觀點探討國民小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一以 所國小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裘素菊(2003)。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中重度智能障礙兒童實用語文合作學習成 效之研究。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麗紅,資訊科技融入社會科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雙月刊,72,2-9。
張國恩(2001)。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載於何榮桂、戴維揚主編,資訊教育課程設計。(135-161 頁)。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印行。
王曉璿(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刊,10(4),18-24。
尹玫君(2000)。國小老師的網路教學素養與培育。資訊與教育雙月刊,79,13-19。
何榮桂(2002)。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87,22-31 。
何榮桂、顏永進(2001)。資訊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教師天地,112,71-75。
王全世(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蔡俊男(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雜誌,88,3-10。
賴奕佐,資訊科技融入之教學策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7
盧秀琴、姚乃丹(2002)。資訊教育融入國小課程的應用與省思。國民教育,42(6),頁19-24。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雜誌,72,頁2-9。
劉世雄(2000)。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資訊與教育雜誌,78,頁60-66。
劉世雄(2001)。教師運用電腦融入教學決定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鼎銘(1997)。動畫影像科技在教育上之應用及未來發展。資訊與教育雜誌,57,24-28。
王鼎銘(1998)。小學科技教育及其師資培訓制度。中學科技教育,31(3),10-16。
王鼎銘(1999)。以人文科技為主軸的國小科技教育。生活科技教育,32(11),2-9。
王鼎銘(2000)。小學生活科技師資培育的課題。中學科技教育,34(5),9-15。
尹玫君(1995)。臺灣南部地區小學資訊教育之調查。台南師院初等教育學報,8,1-52。
白偉毅(1995)。電腦輔助音樂教學活動設計之準備。國教月刊,41(5),22-25。
朱則剛(1996)。建構主義對教學設計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26,3-12。
何榮桂(1999)。教育部「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劃」與北、高市「資訊教育白皮書」簡介。資訊與教育雜誌,70,2-5。
何榮桂、籃玉如(2000)。落實「教室電腦」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資訊與教育雜誌,77,22-28。
何榮桂(2000)。教室電腦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最佳場所。國語日報,13。
何榮桂、陳麗如(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的內涵與精神。資訊與教育,85,22-28 。
李隆盛(1999)。「科技」在「自然與科技」學習領域中應和「自然」分立並行。生活科技教育,32(10),2-4。
李隆盛(1997)。科技教育的課題。中學工藝教育,30(9),2-6。
李隆盛(1992)。為什麼我的孩子需要「科技教育」。中學工藝教育,25(1),1-3。
李隆盛(1996)。談資訊素養教育---郭鍠莉採訪。社教雙月刊,23-24。李堅萍(1998)。電腦科技與美術教學的結合-影像處理。教師之友,39(5),4-7。
沈中偉(1999)。國小資訊教育的省思與理念。資訊與教育,71,53-57。
杜榮珠、王美智(民 83)。電腦在教學上的應用--美國中小學電腦教學最新概況。資訊與教育,44,37-41。
林幼雄(2000)。合作生活電腦輔助音樂教學網行動研究。台南師院學報,33,429-451。
楊家興(1997)。資訊科技在教育訓練上的應用。遠距教學,1,44-47。
楊家興(2001)。網路教學在九年一貫課程下的應用。台灣教育,607,2-9。
楊家興、黃恆(2001)。學習加油站--為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加油。教學科技與媒體,58,91-100。
林尚慧(2003)。多媒體影像提示延宕策略對國小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認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裘素菊(2003)。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中重度智能障礙兒童實用語文合作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祺(2002)。全語文英語教學策略對智能障礙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淑惠(2002)。電腦輔助教學對國中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認識社區環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鄧秀芸(2001)。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兒童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洪育慈(2001)。多媒體兒歌對國小低年級智障伴隨語障學生詞彙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雲龍(2001)。刺激褪除導向詞彙辨識學習系統對中度智能障礙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允文(2008)。刺激褪除策略結合文字象形化圖片之電腦多媒體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廖新春(1985)。注意力訓練電腦輔助方案對中度智能不足兒童注意力行為訓練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文煉(1995)。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學障生減法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明溥(1992)。CAI 之發展趨勢-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28,5-11。
陳明聰、李天佑、王華沛、楊國屏(2000)。應用電腦輔具結合刺激褪除策略教導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e世代特殊教育(251-261 頁)。臺北市: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王華沛(1997)。論特殊教育科技之立法。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特殊教育法的落實與展望(185-197)。臺北市: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王華沛(1999)。以「數位神經系統」提昇特教服務品質。臺灣省立花蓮啟智學校八十七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鑑定安置輔導及網路通報系統研討會手冊,15-24。
王華沛、黃富廷(民88)。啟智教師學習電腦網路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民92 年5 月20 日,取自: http://www.nsysu.edu.tw/TANET99/DownLoad/TANET048/TANET048.DOC。
李天佑(1999)。中小學無障礙電腦環境之規畫研究。特殊教育學校與特殊班電腦輔具使用現況與師資素養調查。台北:教育部。
何榮桂(2002b)。資訊融入各科教學的意義與策略。資訊與教育雙月刊,88,1-2。
沈孟宏(2004)。網際網路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重度自閉症兒童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正己(2001)。從英代爾e教師計畫談資訊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5,15-21。
吳秀宜、吳正己(2001)。資訊融入教學實例及相關問題探討。臺灣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地方教育輔導叢書第26輯,163~178。
吳亭芳、侯嘉怡、陳明聰(1990)。輔助性科技在特殊教育之應用。載於林寶貴(主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頁595-650),台北:心理。
吳亭芳、陳明聰(2001)。我國特殊教育輔助性科技政策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0,47-68。
吳曉華(2004)。桃園縣國中教師利用網路資源融入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鐵雄(1992)。電腦輔助教學在我國的實施與展望。教育資料集刊,17,289-302。
吳鐵雄、林奇賢、邱瓊慧、孫天光、朱國光、趙美蘭(1998)。電腦網路在台灣中小學教育上之應用研究。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大會論文,446-453。
吳明隆(2006)。SPSS統計運用學習實務。台北:知城書局。
林育毅(2004)。高高屏地區國小特教教師運用電腦融入教學意願與困擾因素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育毅、王明泉、唐榮昌(2005)。高高屏地區國小特教教師運用電腦融入教學意願與困擾因素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報,21,23-54。
邱玉菁 (2004) 。數位學習之學習成果的再思考。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1 (4),561–581。
邱志忠(2002)。國校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教學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雙月刊,88,3-9。
洪榮昭(1999)。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師大書苑。
洪彩鳳 (2004)。鷹架式電腦輔助語言教學在國中特教班學生溝通成效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雪芬(2002)。e-Learning融入數學領域教師進修之實施與探討。教育研究月刊,99,100-109。

英文部分
Atkins, N. E., & Vasu, E. S. (2000). Measuring knowledge of technology usageand stages of concern about computing: A study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Halpern, D. (1984). Thought and knowledge: 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thinking.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nd Associates.
Hayes, J. (1978). Cognitive psychology: Thinking and creating. Homewood, IL:Dorsey Press.
Heppner, P. P., & Peterson, C. H. (1982).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ications of a personal Problem-Solving Inventor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9(1), 66-75.
Huitt, W. (1992). Problem solving and decision making: Consideration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using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Type, 24, 33-44.
Hunt, E. (1994). Problem solving. In Sternberg, R. J. (ed.)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215-231. Academic Press, Inc.
ISTE(2000).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All Teachers. http://cnets.iste.org/teachers/t_stands.htm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8( 4),279-302.Becker, H. J. (1994). How exemplary computer-using teachers differ from otherteachers: Implications for realizing the potential of computers in schools.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26( 3)., 291-322.
Krulik, S. & Reys R. E. (1980). Problem solving in school mathematics :1980 yearbook. Reston, Va. :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Krulik,S.& Rudnick J.(1980). Problem solving:A handbook for teachers.Boston,MA:Allyn and Bacon.
Levine ,M. (1994). Effective problem solv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Marshall S. P. (1995). Schemas in problem solving. Cambridge [England];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yer, E. R. (1992).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Cogniton. New York:Freeman.
Mayer, E. R. (1985). Learning in complex domains:a cognitive analysis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19,89-130.
Mendonca, J. D. & Siess, T. F. (1976). Counseling for indecisiveness:problem solving and anxiety management training.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3, 339-347.
Moursund, D. (1993). Problem-solving models for computer literacy :getting smarter at solving problems. Eugene, Oregon :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Moursund, D. (1999). Project-based learning using informationtechnology. Eugene, Oreg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Technology in Education.
Newell, A. and Simon, H. (1972). Human Problem Solving .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Polya, G. (1973). How to solve it.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Originally copyrighted in 1945).
Roblyer, M. D. & Edwards, J., (2000).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2nd ed). USA: Prentice-Hill.
Savery, J. R., and Duffy, T. M.(1995).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 Instructional Model and Its Constructivist Framework.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5(5) , 31-38. (EJ 512 183)
Schack, G.D. (1993). Effects of a creative problem-solving curriculum on students of varying ability levels. Gifted Child Quarterly, 37(1),32-38.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 462 589)
Simon, H. (1973). The structure of ill structured problems. Artificail Intelligence,4.
Simpson, J & Weiner, E. (Ed.) (2003).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 http://www.oed.com
Sternberg, J. R. (1996). Cognitive psychology. Orlando, FL:Harcourt Brace & Company.
Thoma s , J . W. (2000).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 Autodesk Foundation.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k12reform.org/foundation/pbl/research.
Watts, M. (1994). Problem solving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extending good classroom practice. London : D. Fulton Publishers ; publishe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Roehampton Institute.
Whimbey, A. & Lochhead, J.(1991). Problem solving and comprehension. Hillsdale, N.J. : L. Erlbaum Associates.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李隆盛(1999)。「科技」在「自然與科技」學習領域中應和「自然」分立並行。生活科技教育,32(10),2-4。
2. 何榮桂(1999)。教育部「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劃」與北、高市「資訊教育白皮書」簡介。資訊與教育雜誌,70,2-5。
3. 何榮桂、陳麗如(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的內涵與精神。資訊與教育,85,22-28 。
4. 盧秀琴、姚乃丹(2002)。資訊教育融入國小課程的應用與省思。國民教育,42(6),頁19-24。
5.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雜誌,88,3-10。
6. 何榮桂(2002)。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87,22-31 。
7. 何榮桂、籃玉如(2000)。落實「教室電腦」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資訊與教育雜誌,77,22-28。
8. 白偉毅(1995)。電腦輔助音樂教學活動設計之準備。國教月刊,41(5),22-25。
9. 朱則剛(1996)。建構主義對教學設計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26,3-12。
10. 尹玫君(2000)。國小老師的網路教學素養與培育。資訊與教育雙月刊,79,13-19。
11. 王曉璿(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刊,10(4),18-24。
12.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雙月刊,72,2-9。
13. 王鼎銘(1999)。以人文科技為主軸的國小科技教育。生活科技教育,32(11),2-9。
14. 王鼎銘(1997)。動畫影像科技在教育上之應用及未來發展。資訊與教育雜誌,57,24-28。
15. 劉世雄(2000)。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資訊與教育雜誌,78,頁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