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1 08:3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建翔
研究生(外文):Jian-Xiang Chen 
論文名稱:從中國的崛起與東協FTA來看兩岸的ECFA
論文名稱(外文):An Overview of the Taiwan-China ECFA, From the Rising of China and ASEAN FTA
指導教授:楊坤鋒楊坤鋒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n-Feng Y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亞洲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0
中文關鍵詞:經濟整合中國-東協FTA中國-台灣ECFA
外文關鍵詞:Economic IntegrationChina-ASEAN FTATaiwan-China ECF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50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隨著時代的演進,以往各國在國際上的紛爭相抗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自由貿易協定簽訂後的密切合作,當中唯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EU)和北美自由貿易區(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 NAFTA)為規模較大和成功的實例,而在東亞地區的經濟整合,則是由東南亞國家所成立的東協首開先例,往後在中國的經濟崛起下,不斷對週邊國家示好,積極地與各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當中最備受全球關注的即中國與東協FTA。單就從協議字面上來看似乎是單純的經濟合作,然而在中國處心積慮下,政治動機恐怕才是令人畏懼的,這點在中國與台灣的ECFA上同樣亦是值得探討的。有鑑於此,蒐集中國-東協FTA與中國-台灣ECFA相關資料,探討下列三點為本研究目的:1.了解整體東亞經濟整合概況,再分析東協現況發展與當下目前最受全球關注的東協加一。2.深入了解中國-東協FTA及中國-台灣ECFA。3.針對中國-東協FTA與中國-台灣ECFA比較雙方在洽簽的立場上之異同。並針對本研究之目的,以文獻分析法作為研究方法,以驗證彼此洽簽協議上政經的差異性。
透過研究發現,中國在和東協與台灣的協議中,其政治背景上,在中國形象的改善、區域戰略思維、策略思維層面上是有相似和差異處的,另外在經濟影響方面,FDI的增加、相互依賴性、市場未來性三方面,同樣亦是有異同之處,然就以經濟層面來看,對東協及台灣來說,無疑一項經濟成長的轉機,但同時所隱含的政治因素卻也可能是造成危機的最大風險。
Along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time, the dispute and confrontation among countries disappears, it is now replaced by the close cooperation after signing free trade agreements. European Union, EU and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 NAFTA are the successful model with greater scale.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amongst East Asia countries started from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which was formed by South East Asia countries. Lat-ter, as the rising of its economic power, China keeps good intention toward its neighborhood countries, actively approaches and signs free trade agreements with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most concerned is the FTA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This FTA, literally, looks like a pure economic cooperation. How-ever, considering the aggressive maneuver of China, the political motive is actu-ally dreadful. ECFA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shares the same concern and is worth further study. In view of the above mentioned, relevant information re-garding China-ASEAN FTA and Taiwan-China ECFA is collected, whilst the below three points shap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1. Underst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East Asian countries as a whole, then, further analyz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ASEAN and the most globally con-cerned ASEAN Plus One. 2. Understand intensively the FTA of Chi-na-ASEAN and ECFA of Taiwan-China. 3.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posi-tions held, for FTA of China-ASEAN and ECFA of Taiwan-China. In the light of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literature analysis is applied to verify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differences when signing the agreements.
Through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the political background, improve-ment of China’s image, area strategic thinking of war and strategic thinking are both identical and different for the agreement of China-ASEAN and Tai-wan-China. In addition, from the economic influence point of view, the in-crease of FDI, mutual-dependence and future of market development, are also identical and different. Nevertheless, it is no doubt a turning point of economic growth for Taiwan and ASEAN while the hidden political agenda could be the highest risk that may result in crisi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經濟整合 7
第二節 中國-東協FTA簡介 14
第三節 中國-台灣ECFA簡介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質性研究與文獻分析法定義 24
第二節 研究架構 27
第四章 中國-東協FTA與中國-台灣ECFA在政治背景與經濟影響之比較 28
第一節 政治背景 30
第二節 經濟影響 5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8
參考文獻 79
中文文獻
1.尤安山。(2003)。「論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必然性及前景」。世界經濟研究,第九期:80。
2.王 勤。(2004)。「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進程及其前景」。廈門大學學報,第一期。
3.王綺年。(2008) 。「多邊架構之策略運用-中國 vs 東南亞國協」。亞太研究通訊,第六期:37-59。
4.何慧剛。(2006)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效應分析」。雲南社會科學,第三期:59-62。
5.佐藤和美。(2003)。「東亞經濟整合構想(ASEAN+5)」。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6(5):44-51。
6.吳玉山。(1999)。「台灣的中國政策:結構與理性」。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頁153-173 及192-210。
7.吳玲君。(2005) 。中國與東亞區域經貿合作:區域主義與霸權主義之間的關係。「問題與研究」,44(5):1-27。
8.吳瑟致。(2005)。「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趨勢與中國-東協經貿合作之展望」。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中國與兩岸事務組碩士論文。
9.吳德美、曾聖文。(2005)。「中國經濟崛起對東協經濟發展影響」。問題與研究,44(3):57-89。
10.吳繼兵。(2003)。「開發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支持我國西部大開發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商業研究,第263期:158-160。
11.宋毅。(2004)。「中國企業走出去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二期:108。
12.宋鎮照。(1998)。「解析中共對台談判策略和台灣因應之道」。共黨問題研究期刊,24(8):37。
13.宋鎮照。(2002)。「中國積極提升在東南亞區域的政經主導權」。海峽評論,第134期。
14.宋鎮照。(2004)。「從全球化與區域化分析東協的台海兩岸發展策略選擇」。遠景基金會季刊,5(4):151-187。
15.李文志。(2001)。「海陸爭霸下亞太戰略形勢發展與台灣的安全戰略」。東吳政治學報,第十三期:129-174。
16.李青親。(2010)。「台灣西方翻譯文學作品之引用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李隆生。(2006)。「以東協為軸心的東亞經濟整合:從區域主義到全球化?」。亞太研究論壇,第三十三期: 101-124。
18.李向陽。「2004~2005 年世界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200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頁320。
19.杜巧霞。(2005)。「新區域主義的成因及其與多邊貿易體制之關係」。國際經濟情勢週報。
20.林若雩。(2001)。「東協整合發展與兩岸關係」。國家主權與統合模式的比較研討會。
21.林家如、吳竹君。(2001)。「區域貿易協定對於東亞發展現況、前景及對APEC 之影響」。亞太經濟合作評論,第八期。
22.林祖嘉、譚瑾瑜。(2009)。「ECFA與兩岸投資。ECFA開創兩岸互利雙贏新局面」,遠景基金會出版。
23.金秀琴。(2003)。「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之發展及對我國之影響」。經濟研究,第四期:1-2。
24.洪財隆、劉玉皙。(2005)。「中國與東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進程內容與效應」。當代中國研究通訊,第四期。
25.孫國祥。(2005)。東亞區域整合之演進與願景:經貿、金融與安全面向的探討。「遠景基金會季刊」,6(1):119-173。
26.秦海菁。「區域經濟集團化與中國」。2004年: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報告。頁162。
27.耿曙。(2009)。「經濟扭轉政治?中共「惠台政策」的政治影響」。問題與研究,48(3):1-33。
28.高長、吳瑟致。(2005)。「全球經濟區塊化趨勢與台灣角色」,未發表論文。
29.張心怡。(2006)。「評析當前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與台灣因應之道」。歐洲國際評論,第二期 。
30.張美玲。(2003)。「網路虛擬群類型之比較分析」。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31.張執中。(2002)。「兩岸對政治談判的評估及因應策略分析」。問題與研究期刊,41(10):40。
32.曹桂華。(2009)。「論黨的十七大台政策的新意蘊」,黨史文苑,頁58-60。
33.曹雲華。(2005)。「論中國與東盟的相互依賴」。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一期。
34.梁文興。(2005)。「中國與東南亞國協合作的意涵與前景」。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論文研討會。
35.梁銘華。(2005)。「從區域主義論中國與東協的政經區域整合」。台灣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論文研討會。
36.盛九元。(2008)。「把握發展機遇積極推動形成兩案經濟合作框架」。經貿廣角,頁28-29。
37.陳欣之。(1996)。「東協諸國對中國威脅論的看法與回應」。問題與研究期刊,35(11)。
38.陳欣之。(2007)。「東南亞區域整合的發展與影響」。變遷中的東南。亞區域整合:過程、挑戰與發展論文集。頁279-303。
39.陳清照。(2005)。「中國與東協國家政經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40.陳華凱。(2010)。「東協10+1自由貿易區成立後台灣的行動戰略」。復興崗學報,第九十七期:47-74。
41.陳劍。(2003)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透視」。經濟前沿,第一期:31-32。
42.陳鴻瑜。(2010)。「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對區域經貿的影響」。亞太和平月刊,第二卷第二期。
43.游伯笙。(2007)。「CEPA對閩台經貿互動的影響與政策建議」,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第325期:92-95。
44.童振源。(2005)。「東亞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戰略」。第五屆遠景論壇研討會。
45.賀聖達。(2002)。「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構與我們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東南亞縱橫,第七期:1-8。
46.趙文衡。(2002)。「東協與中共成立自由貿易區初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5(2):107。
47.劉大年。(2003)。「東協加一發展前景及政經意涵」。後SARS 時代兩岸暨國內外政經情勢研討會。
48.蔡東杰。(2005)。「當前東亞霸權結構的變遷發展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九期:101-122。
49.鄭一省。(2002)。「中國與東盟經貿關係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當代亞太,第一期:50-51。
50.鄭柏舟、施舜耘。(2005)。「東亞區域整合之動能與阻礙」。東亞經貿投資研究,第三十期:1-7。
51.鄭富霖。(2005)。「東協-中國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定之爭端解決機制評析」。展望與探索,第三卷第二期:96-102。
52.蕭胡琴。(1999)。「後冷戰時期中共對亞太地區的外交戰略」。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五卷第十期:23。
53.魏民。(2002)。「中國東盟自由區的構想與前景」。經濟問題專論,第四期:52。
54.鄺國良、肖磊,「1+10自由貿易區的貿易合作戰略構想」,特區經濟,第一期。
55.顧瑩華、劉大年、史惠慈。(2009)。早期收穫計畫之研析,經濟部工業局。
56.于秀琴。(2007)。「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出版社。
57.王振鎖、李鋼哲。(2002)。「東亞區域經濟合作:中國與日本」。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58.王銘義、邱慧君、羅如蘭、俞雨霖。(2005)。新胡四點:兩岸和平穩定。中國時報,2005年四月三十日,自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ace_travel/trip/94043001.htm
59.王錦堂。(1992)。「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台北:東華書局。
60.田中青、王傳軍、鍾乃儀。(2004)。「共贏-崛起中的東亞經濟合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61.李書良。(2006)。海西經濟特區。工商時報,2006年九月十日。
62.李五一。(2002)。「大國關係與未來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3.林毅夫。(2010)。ECFA一年經濟可能兩位數成長。中時電子報, 2010年九月十一日,自 http://news.chinatimes.com/
64.社論。(2009)。海西區應可考慮列入ECFA的試點。聯合報,2009年十月八日。
65.邵宗海。(2009)。解讀胡錦濤對台政策六點主張。聯合早報網,2009年一月三日,自http://blog.udn.com/jzer6699/2847154
66.柯林斯(Alan Collins)。2004年。《東南亞的安全困境》。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67.約瑟夫•奈。(2002)。「理解國際衝突-理論與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68.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主義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69.胡鞍鋼。(2003) 。「中國大戰略」。中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70.徐宗國譯。(1997)。A. Strauss & J. Corbin著。「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出版社。
71.袁鶴齡。(2003)。全球化vs.區域化:亞洲地區經濟發展的契機與挑戰。台中:若水堂出版社。
72.高長。(1994)。「中國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73.商業發展研究院。(2010)。「商業服務業年鑑」。經濟部。
74.張五岳主編,高輝、趙春山、魏艾等合著。2003年。「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
75.張惠玲。(2004)。東協與中國合作-台灣的亞洲位置在哪。聯合報,2004年十二月十七日。
76.許寧寧。(2002)。「來自東盟的商機報告」。北京:華夏出版社。
77.彭淮棟。(2009)。「東協+中 自由貿易區底定」。聯合報,2009年四月十一日。
78.黃瑞琴。(1999)。「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79.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80.趙文衡。(2009)。「ECFA的骨牌效應」。蘋果日報,2009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81.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82.蔡悻雯。(2010)。「東協十加一上路化危機為轉機」。貿易雜誌,第213期。
83.蕭瑞麟。(2006)。「不用數字的研究-鍛鍊深度思考力的質性研究」。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
84.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部王毅副部長在外交學院「東亞共同體」研討會發言摘要,自http://www.embajadachina.org.mx/chn/xw/t87474.htm.。
85.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09)。截取於2009年三月二十四日,自http://www.mofcom.gov.cn/。
86.台灣工銀證卷公司,2009年十月,自 http://www.ibts.com.tw/Web/Default.aspx。
87.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特輯:從「東協加一」看我國之因應,第123期,自 http://www.mac.gov.tw/public/MMO/MAC/%E5%85%A9%E5%B2%B8%E7%B6%93%E6%BF%9F%E7%B5%B1%E8%A8%88%E6%9C%88%E5%A0%B1no.123sp.pdf。
88.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http://www.fscey.gov.tw/Layout/main_ch/index.aspx?frame=1。
89.吳孟道。(2010)。ECFA: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第一步。中國評論新聞網, 截取於2010年四月二十三日,自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90.亞洲開發銀行,http://www.adb.org/。
91.亞銀經濟整合中心。(2010)。「各國自由貿易協定情形」。截取於2010年十月二十八日,自http://aric.adb.org/10.php。
92.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http://www.ecfa.org.tw/。
93.周信佑。(2010)。迎向後ECFA時代。中國評論新聞網,截取於2010年十一月一日,自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
94.東協官網,http://www.aseansec.org/index.html。
95.林祖嘉。(2009)。「兩岸簽署ECFA 範圍要大時程要快」。截取於2009 年八月二十四日,自http://www.npf.org.tw/post/3/6351。
96.孫震。(2006)。「中國崛起與東亞區域經濟發展」。自http://www.lib.tut.edu.tw/lecture_siew/971103/siew14.ppt。
97.馬準威。(2010)。「ECFA之簽署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政治層面分析」,自http://tpsa.hcu.edu.tw/ezcatfiles/b083/img/img/1181/B1-2.pdf。
98.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http://www.gwytb.gov.cn/。
99.張五岳。(2009)。中國東盟自貿區將衝擊台灣經濟。截取於2009年十月二十五日,自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1/0/8/8/101108816.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108816。
100.陶儀芬。(2011)。ECFA與台灣的全球經略。自http://sites.google.com/site/lianganguanxiluntan/shou-ye-1。
101.楊雨青。(2010)。後ECFA時代 蕭萬長:兩岸制度化合作起步。中央廣播電台。自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73951。
102.經濟部中華經濟研究院,http://www.cier.edu.tw/mp.asp?mp=1。
103.經濟部國貿局,http://cweb.trade.gov.tw/mp.asp?mp=1。
104.蔡宏明。(2008)。「台星FTA 能否跟著融冰」。自http://www.npf.org.tw/post/1/4138。
105.戴肇洋。(2010)。「中國對簽署ECFA之策略與可能動向」。自http://www.tri.org.tw/page/research4.php?id=1108。
106.環球透視機構,http://www.ihs.com/products/global-insight/index.aspx?pu=1&rd=globalinsight_com#。
107.謝宇程。(2009)。「簽署ECFA與否之經濟影響評估」。自http://www.npf.org.tw/post/1/6660。
108.謝明輝。(2008)。「北部灣經濟開發與桂台產業合作模式」。自http://www.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11。
109.蘇珊.勞倫斯。(2002)。「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兼顧所有人的利益」。自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ch-yuwai/159845.htmHttp://www.china.com.cn。
英文文獻
1.Ba, A. D. (2003). China and ASEAN: Renavigating Relations for a 21st Century. Asian Survey, 43(4):1.
2.Balassa, B. (1962). 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London:Allen & Unwin.
3.Chia, S.Y. (2002). Emerging East Asian Regionalism: Trends, Issues and Prospects. Singapor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4.Denzin, N. K., & Lincoln, Y.S. (2000).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ed.), London: Sage.
5.Edward D., Mansfield J., & Pevehouse, C. (2005).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Trade, Regionalism, and Development, p. 38.
6.Joseph, M.G., & Ikenberry, G. J. (2003). State Power and World Markets: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Book Description: W. W. Norton & Company.
7.Jovanovic, M. N. (1992).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rgration. New York: Routledge.
8.Kennedy, P. M. (1989). The Rise and Fall of Great Powers: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 . New York: Random House.
9.Keohane, R. O. & Nye, J. S. (1989).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2nd e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0.Kuik, C. C. (2005). Multilateralism in China’s ASEAN Policy: Its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spiration.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27 (1): 102-122.
11.Lai, H., & Lim, T. S. (2007). ASEAN and China: Towards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Harmony and Development: ASEAN-China Relations. p. xxviii.
12.Liao, Q. (2010).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ompass, Spring.
13.Masahiro Kawai, Future Prospect for the East Asian Economy. Accessed October 5, 2005, from http://www.mof.go.jp/english/others/ots022c.pdf
14.Men, J. (2007).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 Study of China s Active Involvement. Global Society, 21(2):249-268.
15.Miller, W. L., & Crabtree, B. F. (1992) Primary Care Research: A Mul-timethod Typology and Qualitative Road Map. In: W.L. Crabtree & B.F. Miller (Eds.),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pp.3-28.). Newbury Park CA: Sage.
16.Ng, F., & Yeats, A. (2003). Major Trade Trends in East Asia,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3084.
17.Pelkmans, J.(1984). Market Integration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The Hague: Martinus Nijhoff.
18.Pham, D. T. (1997). ASEAN:Thirty Years of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Symposium of ASEAN Today and Tomorrow (pp35-41). Hanoi, Vietnam.
19.Schiff, Maurice, & Winters, L. A. (2002). Regional Integration & Devel-opment.
20.Severino, R. C.(1999). An Emerging East Asian Community Reality or Mi-rage?, Keynote address on a regional conference on " Common Currency for East Asia: Dream or Reality". Penang, Malaysia.
21.Tinbergen, J. (1954).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msterdam: Elsevier.
22.Tongzon, J. L. (2005). 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 A Bane or Boon for ASEAN Countries?. World Economy, 28(2): 191-210.
23.Wong, John and Sarah, C. (2003). China-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 Shaping Future Economic Relations. Asia Survey, 43(3).
24.Yuan, J. D. (2000). Asia-Pacific Security: China's Conditional Multilateral-ism and Great Power Entente. Pennsylvania: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SSI) of The U.S. Army War College, pp. 4-5.
25.Zhang, Y. (2005). Emerging New East Asian Regionalism. Asia Pacific Review, 11(2):55~63. Kuik, C. C.(2005). Multilateralism in China’s ASEAN Policy: Its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spiration.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27(1):104-10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3.王綺年。(2008) 。「多邊架構之策略運用-中國 vs 東南亞國協」。亞太研究通訊,第六期:37-59。
2. 7.吳玲君。(2005) 。中國與東亞區域經貿合作:區域主義與霸權主義之間的關係。「問題與研究」,44(5):1-27。
3. 8.吳瑟致。(2005)。「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趨勢與中國-東協經貿合作之展望」。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中國與兩岸事務組碩士論文。
4. 9.吳德美、曾聖文。(2005)。「中國經濟崛起對東協經濟發展影響」。問題與研究,44(3):57-89。
5. 12.宋鎮照。(1998)。「解析中共對台談判策略和台灣因應之道」。共黨問題研究期刊,24(8):37。
6. 13.宋鎮照。(2002)。「中國積極提升在東南亞區域的政經主導權」。海峽評論,第134期。
7. 14.宋鎮照。(2004)。「從全球化與區域化分析東協的台海兩岸發展策略選擇」。遠景基金會季刊,5(4):151-187。
8. 15.李文志。(2001)。「海陸爭霸下亞太戰略形勢發展與台灣的安全戰略」。東吳政治學報,第十三期:129-174。
9. 17.李隆生。(2006)。「以東協為軸心的東亞經濟整合:從區域主義到全球化?」。亞太研究論壇,第三十三期: 101-124。
10. 20.林若雩。(2001)。「東協整合發展與兩岸關係」。國家主權與統合模式的比較研討會。
11. 21.林家如、吳竹君。(2001)。「區域貿易協定對於東亞發展現況、前景及對APEC 之影響」。亞太經濟合作評論,第八期。
12. 24.洪財隆、劉玉皙。(2005)。「中國與東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進程內容與效應」。當代中國研究通訊,第四期。
13. 27.耿曙。(2009)。「經濟扭轉政治?中共「惠台政策」的政治影響」。問題與研究,48(3):1-33。
14. 31.張執中。(2002)。「兩岸對政治談判的評估及因應策略分析」。問題與研究期刊,41(10):40。
15. 37.陳欣之。(1996)。「東協諸國對中國威脅論的看法與回應」。問題與研究期刊,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