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201.92.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31 12:29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羅仲倫
研究生(外文):
Jung-Luen Lo
論文名稱:
建築物西向外遮陽整合太陽能集熱器性能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Solar Collectors integrated with West External Shading Device for Buildings
指導教授:
周鼎金
指導教授(外文):
Ding-Chin Chou
口試委員:
周家鵬
、
江哲銘
、
李文興
口試日期:
2011-06-11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
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學門:
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
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9
中文關鍵詞:
西向外遮陽
、
太陽能集熱器。
外文關鍵詞:
The west extermal shading device
、
Solar collector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252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1
整合再生能源系統於建築物是一項重要的能源開發與永續經營策略,如何使太陽能的利用不再只是建築物設計完成之後的附加設備,而是在設計初期或修繕工程時便能納入整體考量,並且太陽能熱水器產業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各種類型的較完整的產品體系,為我國建築中太陽能應用的普及與奠定了基礎。
本研究目的經由建築物西向立面開口部,設置垂直式外遮陽與百葉式外遮陽整合太陽能集熱系統之裝置,並參照CNS國家標準之相關規定,以足尺模型與戶外實測之方法研究其性能。研究成果顯示如下:
1.垂直式外遮陽整合太陽能集熱系統中,集熱器效率係數FR(τα)與集熱效率η的實測分析可知,集熱板90度面向正南方時優於集熱板0度面向正西方與集熱板45度面向西南方。
2.百葉式外遮陽整合太陽能集熱系統中,集熱器效率係數FR(τα)與集熱效率η的實測分析可知,集熱板0度面向正西方時優於集熱板45度仰角。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in buildings is an important energy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strategy, in order to make solar energy efficiently for using, it is not just an additional equipment of a construction any more, but an early design procedure or designs within the facilitate repair work period to help to incorporated into the overall planning.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solar water heater industry has formed various types of complete product systems, and formed a strong fundamental base in solar energy applications in our country.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hat through the building facade openings to the west, set vertical and louver-style exterior shading devices, to integrated solar collector system. Furthermore, with references of National Standard of CNS, the methods of full-size model and outdoor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 is as follows:
1.In Vertical external shading integration with solar collector systems, the measured analysis of Collector efficiency factor FR (τα) and collector efficiency η, Collector plate 90 degrees for the south is better than the collector plate 0 degrees for the west, and collector plate 45 degrees for the southwest.
2.Louver-style shading integrated with solar collector system, the measured analysis of Collector efficiency factor FR (τα), and collector efficiency η, Collector plate 0 degrees for the the West is better than the collector plate 45 degrees elevation.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v
目錄 vi
表目錄 ix
圖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1.3.1 研究範圍 3
1.3.2 研究限制 3
1.4 研究方法與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2.1 建築物整合太陽能集熱系統 7
2.2 國內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應用現況與研究 8
2.2.1 建築物雙層通風屋頂整合太陽能集熱器之隔熱性能與節能效益研究 8
2.2.2 建築物外遮陽整合太陽能效益之研究 8
2.2.3 烤漆鋼板屋頂整合太陽能熱水系統之性能研究 9
2.3 國外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應用 10
2.3.1 自然循環式太陽能熱水器 10
2.3.2 強制循環式太陽能熱水系統 10
2.3.3 集中型太陽能熱水系統 11
2.3.4 一周型蓄熱系統 11
2.4 太陽能集熱應用與相關標準 12
2.4.1 國家標準太陽能集熱檢測標準 12
2.4.2 再生能源熱利用獎勵補助辦法 13
第三章 外遮陽整合太陽能集熱系統設計 14
3.1 實驗規劃 14
3.1.1 實驗地點選定 15
3.2 垂直式外遮陽整合太陽能集熱系統 19
3.2.1 全尺寸試驗模型設計 19
3.2.2 垂直式外遮陽整合太陽能集熱系統實驗建置 22
3.3 百葉式外遮陽整合太陽能集熱系統 24
3.3.1 全尺寸試驗模型設計 24
3.3.2 百葉式外遮陽整合太陽能集熱系統實驗建置 27
3.4 實驗流程 29
3.5 實驗方法 30
3.5.1 實驗量測方法標準 30
3.5.2 實驗儀器裝置 31
3.5.3 實驗量測方法依據 32
3.5.4 實驗量測方法 33
第四章 外遮陽整合太陽能集熱器試驗與分析 36
4.1 集熱性能實驗 36
4.1.1 瞬間集熱效率 36
4.1.2 集熱效率特性之整理 37
4.2 垂直式外遮陽整合太陽能集熱性能實驗分析 38
4.2.1 集熱板0度時太陽能集熱器集熱環境分析 38
4.2.2 集熱板0度時太陽能集熱器集熱性能分析 41
4.2.3 集熱板45度時太陽能集熱器集熱環境分析 45
4.2.4 集熱板45時太陽能集熱器集熱性能分析 48
4.2.5 集熱板90度時太陽能集熱器集熱環境分析 52
4.2.6 集熱板90度時太陽能集熱器集熱性能分析 55
4.2.7 小結 59
4.3 百葉式外遮陽整合太陽能集熱性能實驗分析 60
4.3.1 集熱板0度時太陽能集熱器集熱環境分析 60
4.3.2 集熱板0度時太陽能集熱器集熱性能分析 63
4.3.3 集熱板45度時太陽能集熱器集熱環境分析 67
4.3.4 集熱板45度時太陽能集熱器集熱性能分析 70
4.3.5 小結 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5
5.1 結論 75
5.2 建議 77
參考文獻 78
書籍
[1] 周鼎金,建築物理,台北:茂榮圖書公司,民國84年。
[2] 周鼎金,建築設備,台北:茂榮圖書公司,民國85年。
[3] 賴鵬程,太陽能系統分析與設計,台北:全華科技圖書公司,民國74年。
[4] 黃文雄,太陽能之應用及理論,台北:協志工業叢書,民國44年。
[5] 丁國華,太陽能建築一體化,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年。
[6] 羅運俊、陶楨,太陽熱水器及系統,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年。
[7] 岑幻霞,太陽能熱利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
[8] 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住宅建築太陽能熱水系統整合設計,北京, 2006年。
[9] 黃秉鈞,自然循環式太陽能熱水系統研究,台北:工研院能研所,民國73年。
[10] 胡湘玲,太陽房子,台北:天下遠見,2006。
期刊論文
[11] 周鼎金、邱繼哲,建築物雙層通風屋頂構造性能之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59 期,2007。
[12] 賴榮平,謝宏仁,黃重魁,南部地區家用金屬集熱板式太陽能熱水器用後評估,建築學報,第44 期,2003。
[13] Palmero-Marrero, A. I. and A. C. Oliveira (2006). "Evaluation of a solar thermal system usingbuilding louver shading devices." Solar Energy 80(5): 545-554.
[14] He, W., T.-T. Chow, et al. (2006). "Hybrid photovoltaic and thermal solar-collector designed fornatural circulation of water." Applied Energy 83(3): 199-210.
[15] Charalambous, P. G., G. G. Maidment, et al. (2007). "Photovoltaic thermal (PV/T) collectors: Areview."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7(2-3): 275-286.
[16] Yoo, S.-H. and E.-T. Lee (2002).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 of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as ashading device."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37(6): 615-623.
學位論文
[17] 周鼎金、張瑞棋,建築物外遮陽整合太陽能集熱器效能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2008
[18] 周鼎金、林成翰,活動式外遮陽對室內溫熱環境實證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2008
[19] 周鼎金、譚海韻,建築物外遮陽設計準則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2004
[20] 陳琬琳,雙向流自然對流太陽能集熱器設計參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熱流組,2000
[21] 重魁,家用太陽能熱水器用後評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所,2002
[22] 張瓊文,強制循環式太陽能熱水性能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冷凍空調工程系研究所,2006
[23] 黃國昌,輕鋼構系統房屋再生構法研究-以台灣鐵皮屋精緻化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2004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輕鋼構系統房屋再生構法研究-以台灣鐵皮屋精緻化為例
2.
建築物外遮陽設計準則之研究
3.
活動式外遮陽對室內溫熱環境實證之研究
4.
強制循環式太陽能熱水器性能研究
5.
雙相流自然對流太陽能集熱器設計參數研究
6.
建築物外遮陽整合太陽能集熱器效能之研究
1.
[12] 賴榮平,謝宏仁,黃重魁,南部地區家用金屬集熱板式太陽能熱水器用後評估,建築學報,第44 期,2003。
1.
燈具配光曲線檢測系統建置與應用之研究
2.
應用電腦模擬與多目標規劃於水平式穿孔外遮陽之研究
3.
壓克力材料運用於模組化燈飾設計之研究
4.
建築物電子血統書及維護資訊系統建置之研究
5.
建築物整合太陽能光電與熱水複合系統性能之研究
6.
羽絨產業原物料價格預測模式之研究
7.
以水熱法合成法製備Bi1-XYXO1.5粉體之研究
8.
BIM方法應用於營建工程管理模式之研究-以施工階段為例
9.
以非破壞光學干涉術研探岩材於斜剪過程之破壞演化
10.
運用影像處理實現鈔票辨識於嵌入式系統
11.
基於影像紋理辨識之整鈔系統的分析研究與實現
12.
低雜訊電容讀取電路應用於MEMS壓力計元件之研究
13.
多點觸控行動裝置之互動介面設計研究-以「記事本」應用軟體為例
14.
應用情境劇本法於創新服務設計-以智慧化會展服務系統規劃為例
15.
永磁交流馬達無轉軸位置感測器控制及驗證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