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4.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5 00: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素雲
研究生(外文):Su-Yun Wu
論文名稱:高職教師情緒管理與幸福感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Emotional Management and Well-being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s
指導教授:張嘉育張嘉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a-Yu Chang
口試委員:饒達欽劉曉芬
口試日期:2011-06-1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1
中文關鍵詞:高職教師情緒管理幸福感
外文關鍵詞: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sEmotional ManagementWell-be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4
  • 點閱點閱:82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職教師情緒管理與幸福感之程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高職教師情緒管理與幸福感之差異情形,並探討高職教師情緒管理與幸福感之關係。為達研究目的,先以文獻探討方式彙整相關研究,續以隨機叢集抽樣方式針對全國高級職業學校正式教師進行抽樣調查,並分北、中、南、東四區之公、私立學校30%比例抽取47所學校,共計發放1,175份問卷,經剔除無效問卷後,有效問卷共計929份,有效回收問卷率為79.06%。經資料處理分析後,獲致結論如下:
一、高職教師具中等程度之情緒管理,以「情緒覺察」最高、「情緒表達」最低。
二、男性高職教師情緒管理高於女性高職教師。
三、高職教師具中等程度之幸福感,以「人際關係」最高、「健康狀態」最低。
四、男性、已婚、教學年資25年以上、碩士以上學歷、兼任行政職務及公立學校之高職教師,幸福感較高。
五、高職教師之情緒管理與幸福感之關係密切。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高職教師個人、學校、教育行政機關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以作為參考。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s’ emotional management and well-being, the difference in the emotional management and well-being among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s’ emotional management and well-being. To achieve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 literature review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relevant literature about emotional management and well-being. Subsequently,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the formal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s by means of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47 schools located in different districts across Taiwa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 total of 1,175 copies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distributed, and 929 valid copies were retrieved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79.06%. After the data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ceived intermediate levels of emotional management. They are expert in “emotional awareness” but not good at “emotional expression.”
2. In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male teachers’ emotional management is better than female teachers’.
3.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ceived intermediate levels of well-being. They are satisfied with thei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but not with their “health conditions.”
4. Thos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s with higher sense of well-being are male, married, teaching experience is more than 25 years, with a Master degree or a Ph. D. degree,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public schools.
5.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s’ emotional management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ir well-being.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schools,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future studies were proposed.


摘要………………………………………………………………………….…………i
英文摘要…….…………………………………………………………..……………iii
目次…………………………………………………………………….……………...v
表次…………………………………………………………………………......…....vii
圖次…..……………………………………………………...……………………….i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情緒管理之概念及相關研究………………………………………11
第二節 幸福感之概念及相關研究…………………………………………..25
第三節 情緒管理與幸福感之關係…………………………………………..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44
第三節 研究工具……………………………………………………………46
第四節 實施程序……………………………………………………………53
第五節 資料處理……………………………………………………………5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55
第一節 調查樣本分析………………………………………………………55
第二節 高職教師情緒管理程度及差異之分析……………………………57
第三節 高職教師幸福感程度及差異之分析………………………………76
第四節 高職教師情緒管理與幸福感關係之分析…………………………9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1
第一節 結論…………………………………………………………………101
第二節 建議……………………………………………………….…….…103
參考文獻…………………………………………………………………….…..…107
附 錄
一、高職教師情緒管理與幸福感量表初稿(專家審查用)………..........…...115
二、專家效度審查名單…………………………………………….…….……127
三、專家審查之修正意見及處理情形………………………………………129
四、高職教師情緒管理與幸福感調查問卷(預試問卷)………….…..…..….133
五、高職教師情緒管理與幸福感調查問卷(正式問卷)…………..…..…..…137
六、作者簡介…………………………………………………………………..141


壹、中文部分
大紀元新聞網(2008)。老師悶呀!南市教師4%憂鬱指數高。2011年4月10日,取自大紀元網站:http://news.epochtimes.com/b5/8/5/12/n2114282.htm。
于春芳(2010)。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概念、情緒管理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冠堯(2009)。國中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以臺北縣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王春展(1999)。兒童情緒智力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淑俐(1997)。教師的情緒管理與人際衝突(上)。師友,135,17-20。
世界銀行(2008)。2010年12月18日,取自:http://blog.udn.com/zhuo1999/2930342
古婷菊(2005)。國中教師幸福感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朱若梅(2007)。臺北縣國中教師情緒管理與班級經營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江文雄(2004)。臺灣技職教育的歷史演進。載於江文雄、王義智主編,兩岸技職教育(頁1-19)。臺北:師大書苑。
江文慈(1999)。情緒調整的發展軌跡與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江明洲(2006)。桃園縣國民中學體育教師情緒管理與教師效能信念之研究。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余政翰(2008)。高級中學導師情緒管理與班級經營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余佩軒(2009)。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與管教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市。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臺北:松崗。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知城數位科技。
吳珩潔(2002)。大臺北地區民眾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基(1998)。技職教育的轉型與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作法。臺北:師大書苑。
吳經熊(1992)。內心悅樂之泉源。臺北市:東大。
吳筱雯(2005)。桃園縣國中已婚女性教師生活壓力與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呂美玲(2007)。臺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巫雅菁(2001)。大學生幸福感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佩珊(2005)。國小學童內外控、幸福感與情緒智力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李欣蓓(2009)。高中職餐飲管理科教師情緒管理、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輔仁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李彥君(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美蘭(2006)。國小資深女性教師幸福感之質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智揚(2009)。高雄縣國小教師生命態度、靈性健康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翠英(2008)。國民中學教師情緒管理、工作壓力、師生衝突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李慧芬(2007)。高雄市國中教師角色壓力、情緒管理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沈詩閔(2007)。教師情緒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以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千渝(2007)。高職教師之人格特質、情緒管理與工作壓力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子雯(1996)。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榮春(1998)。靜坐對企業員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麗玲(1996)。青少年家人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私立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邱姮娟(2005)。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探討。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修訂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邱雅惠(2007)。國小教師寬恕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侯辰宜(2006)。國小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以桃園縣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俞懿嫻(1997)。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論-目的價值論與目的倫理學。東海哲學研究集刊,8,177-193。
施建彬(1995)。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私立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徐惠香(2009)。高雄縣國小教師休閒滿意度與情緒管理相關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徐詠芳(2009)。高職教師情緒管理、工作壓力與教師效能的相關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徐毓屏(2007)。國民小學教師學校組織認同、工作倦怠和幸福感之探討。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浦憶娟(2010)。高中職教師人際關係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府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翁樹澍(1990)。親子互動關係對青少年心理社會福利感之影響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菀圻(2008)。國小教師的樂觀信念、情緒調節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高麒雅(2003)。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春興(1995)。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美惠(譯)(1996)。EQ(原作者:Daniel Goleman)。臺北市:時報文化。(原著出版年:1995)
張美惠(譯)(1998)。EQⅡ:工作EQ(原作者:Daniel Goleman)。臺北市:時報文化。(原著出版年:1998)
張書豪(2007)。當老師真好!國小教師幸福感之探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嘉玲(2009)。國小單身教師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張曉雲(2007)。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臺中縣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2009)。技職教育再造方案。
教育部技職司(2010)。98學年度高職校院一覽表。2010年12月18日,取自:http://www.tve.edu.tw/Statistic.asp。
教育部統計處(2010)。98學年度高職學校概況。2010年12月18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869
許秋鈺(2007)。國小教師親職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郭月玲(2008)。國小教師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玉錦(2009)。國小教師實施零體罰教師與教師情緒管理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建仲(2008)。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柏青(2007)。國小教師休閒參與、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陳淑媛(2005)。教師情緒管理與師生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以臺中市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鈺萍(2004)。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銀卿(2007)。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慧姿(2006)。高中教師靈性健康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編: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
曾文志(2007)。大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常識概念與主觀幸福感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8 (4),417-441。
曾艾岑(2008)。不同世代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幸福感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童驛媗(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生命意義感、死亡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月秀(2009)。高雄市國小教師情緒管理、教師自我效能與師生衝突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黃素菲(1997)。情緒的本質、功能與處遇。學生輔導通訊,51,74-79。
黃偉洲(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黃惠玲(2007)。國小女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景文(2005)。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情緒管理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智慧(1991)。般若菩提心。臺北市:耀文。
黃馨萍(2003)。家庭互動規範、互動行為與家人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共享與平等匹配理念之差別效應。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楊國樞(1980)。生活素質的心理學觀。中華心理學刊,22,11-24。
楊瑪利(2003)。365種方法發現幸福。天下雜誌,266,130-158。
廖美香(2008)。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及其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潘映瑄(2009)。高中職學校組織文化、教師情緒管理與知識管理能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鄭伊婷(2009)。國民小學教師幸福感之現況及人格特質、情緒管理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盧虹汝(2009)。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與班級經營效能知覺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職業學校法(2010年12月18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40006
蕭惠文(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賴貞嬌(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玫芸(2008)。高雄市國小教師外向性人格、角色壓力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顏淑惠(2000)。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與教師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子傑(2008)。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蘇耿輝(2008)。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情緒管理與管教信念之相關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鐘偉晉(2008)。國中教師情緒管理與幸福感之研究。臺北市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貳、英文部分
Andrews, M., & Withey, B. (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New York: Plenum Press.
Argyle, M. (1987).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New York: Routedge.
Bryant, F. B., & Veroff, J. (1982). The stur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 sociohistoric analysis. Jouran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3, 653-673.
Campbell, A., Converse, P. E., & Rodgers, W. L. (1976). 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 Perceptions, evaluations, and satisfactions.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De Beauport, E., & Diaz, A. S. (1996). The three faces of mind: Developing your mental,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intelligences. Wheaton, Illinois: Quest Books.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 542-575.
Goleman, D. (1995). Emotional intelligence: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 New York: Bantam Books.
Goleman, D. (1998). 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 Bantam Books.
Keyes, C.L. M. Shmotkin, D. & Ryff, C. D. (2002). Optimizing well-being: The empirical encounter of two tradi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6), 1007-1022.
Lazarus, R. S. (1991). Emotion and adapt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yer, J. D., & Salovey, P. (1997). 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P. Salovey, & D. Sluyter (Eds.)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plications for educators (pp.3-31). New York: Basic Books.
Payne, W. L. (1985). A study of emotion: Develop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elf-integration; relating to fear, pain and desir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on for Experiment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y.
Salovey, P., & Mayer, J.D. (1990).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9, 185-211.
Smith, C. A., & Lazarus, R. S. (1990) “Emotion and adaptation”,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 (pp.609-637).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Veenhoven, R. (1994). Is happiness a trait? Test of the theory that a better society does not make people any happier.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32, 101-160.
Weisinger, H. D. (1998).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t work: The untapped edge for succes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Wel, F., Bogt, T., & Raaijmakers, Q. (2002). Changes in the parental bond and the well-being of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Adolescence, 37, 316-333.
Zembylas, M. (2002). Structures of feeling i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izing the emotional rules. Educational theory, 52(2), 187-208.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