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l-Saggaf, H. A. (1998) “The five commandment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delay analysis“, Cost Engineering, Vol. 40, No. 4, pp. 37-41.
【2】Harris RA, and Scott S. (2001)“UK Practice in Dealing with Claims for Delay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 Vol.8 No.5–6, pp.317–324.
【3】Kartam S. (1999)“Generic Methodology for Analyzing Delay Claims“,Journal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ASCE,Vol. 125,No.6, pp.409-419.
【4】Yates J. K. and Epstein A. (2006)“Avoiding and Minimizing Construction Delay Claim Disputes in Relational Contracting“,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ASCE,Vol. 132,No.2.
【5】David Arditi and Thanat Pattanakitchamroon.(2006) ,“Selecting a Delay Analysis Method in Resolving Construction Clai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Vol. 24, pp. 145-155.
【6】蕭偉松(2001),論營建工程遲延與情事變更原則之適用,碩士論文,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7】吳卓夫、余文德、楊智斌(2002),公共工程契約工期合理話及縮短工期配套措施之研究,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研究計劃。
【8】鄭明龍(2003),營建工程遲延分析,碩士論文,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所。【9】王曉磊(2002),從營造廠觀點探討業主工期耽誤之認定與分析,第六屆營建工程與管理研究成果聯合發表會,P.25-30。
【10】歐昇芬(2005),國內公共工程施工階段時程延遲原因分析,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11】魏沛銳(2005),國內公共工程規劃設計階段時程延遲原因分析,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12】賴玉樹(2007),水利工程施工階段時程延遲原因之分析,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班。【13】林坤南(2006),公共工程逾期罰款判決態樣之分析與應用,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14】李怡瑤(2007),時程延遲分析技術改進與實作,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15】施百鍵(2004),公共工程爭議事件類型與其救濟途徑選擇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16】王鳳垣(2003),軍事工程糾紛處理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17】張嘉琪(2007),共同遲延責任分配之系統化分析方法,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18】吳庭珺(2006),工程爭議導向之專案文件管理雛型系統,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19】陳恩澤(2005),工程專案展期與管理費給付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20】陳英本(2005),承包商因工期展延衍生工程成本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21】尹碧娟(2005),工程時程延遲分析方法之研究,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22】鄧雅玲(2005),三時估計法於時程延遲預估之研究,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23】褚乃慈、王伯儉、王維志(2009),工程契約文件在工程糾紛處理上之應用探討,第13屆營建工程與管理學術研討會,。
【24】范素玲(2008),淺談工期展延之爭議與求償,仲裁季刊第八十四期。【25】司法院,網址http://www.judicial.gov.tw/。
【26】政府電子採購網,網址http://web.pcc.gov.tw/。
【27】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網址http://www.pcc.gov.tw/。
【28】內政部營建署,網址http://www.cpami.gov.tw/。
【29】法律法源網,網址http://www.lawbank.com.tw/。
【30】楊芳賢(2001),承攬人工作之遲延-論民法第五百零二條及第五百零三條解除契約規定之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P.163-200。【31】王文宇(2009),契約定性、漏洞填補與任意規定:以一則工程契約終止的判決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P.131-186。【32】曾華松(2000),理論之實踐和實踐之理論-最高行政法院判例之檢討,臺北大學法學論叢,P.1-40。【33】吳從周(2004)東吳法律學報論民法第一條之「法理」-最高法院相關民事判決判例綜合整理分析,P.1-104。【34】王伯儉(2003),工程糾紛與索賠實務,初版第2刷,頁161-174。
【35】郭麗華(2005),工程間接費用索賠計算方法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36】吳萬疆(2007),以作業基礎成本法計算因工期展延所生間接成本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37】李慶雄(2008),統包契約爭議之探討-以捷運土建統包工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38】李宗德(1995),大型公共工程合約中衍生性損害賠償之適用及其應有之限制,營建管理季刊,第25卷,P.52-60。【39】吳賀琮(2003),工程管理資訊在爭議索賠處理上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學系。【40】梁鑑(1999),國際工程施工索賠,淑馨出版社,P.154。
【41】藍秉強(2004),從工期索賠爭議到逾期罰款爭議的趨勢預測,仲裁71期。【42】劉金鎧(2009),工程管理費補償原則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43】台灣營建研究院(2005),合約管理與求償,P.197。
【44】張敬廉(2001),網圖模組於大型公共工程主辦機關進度管理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45】蘇文彬(2006),進度管理技術彙整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46】林聰意(2008),營建專案共同遲延責任分配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47】鄭明龍(2003),營建工程遲延分析,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
【48】康錫川(2009),工程變更設計對工程總管理費影響之研究-以建築工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49】鄭伊君(2009),國內法院時程延遲判例中使用分析技術與延遲原因之分析,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