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00:55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鄭明珠
論文名稱:
數學低成就學童體積概念學習之研究
指導教授:
王保進教授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0
中文關鍵詞:
補救教學
、
體積教學
、
數學態度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
點閱:280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1
本研究採用實驗研究法,探討教師透過「體積概念補救教學方案」進行補救教學,對國小六年級數學學習低成就學童於體積概念的數學學習成就及數學態度的差異情形。研究者選取新北市某國小六年級四個班級學生進行前測,依成績選出中低程度需補救教學之學生,分成兩組。實驗組接受「體積概念補救教學方案」補救教學,對照組則不進行教學,為期三週六節課。課程結束後,兩組施以後測及延後測;在實施課程的前、後測之際,同時施以數學態度量表的前、後測。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與發現:
1. 在數學成就方面:
(1) 體積概念補教教學方案之教學對數學低成就學童的數學學習成就有顯著的提升,且具有延宕效果。
(2) 由體積概念各類型題目的答對率得知,「體積概念補救教學方案」對學童之測量概念、空間概念及幾何性質等子概念學習效果顯著提升。
(3) 「體積概念補救教學方案」可以提升學童在高難度題目的學習效果。
2. 在數學態度方面:體積概念補救教學方案教學對數學低成就學童的數學態度改變不顯著,學童的數學態度,並不因短時間的能力提升而有顯著的改變。
關鍵字:補救教學、體積教學、數學態度
目 次
摘要 I
目 次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體積概念 11
第二節 數學體積概念學習模式之研究 31
第三節 學生學習體積概念的困難與迷思 44
第四節 補救教學 5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7
第一節 研究設計 5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1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 71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統計 7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79
第一節 低成就學童體積概念學習困難之分析 79
第二節 低成就學童體積概念學習成效之分析比較 82
第三節 低成就學童數學態度之差異分析 9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9
第二節 建議 104
參考文獻 109
一、 中文部份 109
二、 英文部份 113
附錄 109
附錄一 體積概念訪談問題 115
附錄二 體積教學活動預測試卷 119
附錄三 教學活動設計 125
附錄四 數學態度量表 139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甘鳳琴(2007)。國小學業成績之馬太效應— 以高雄縣為例。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東市。
朱建正、呂玉英、林昭珍與胡鈺麟(2003)。國小數學教材分析-體積和角度。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台北縣。
江珮瑤(2007)。以問題導向學習融入討論式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
何明昇(1998)。國中與國小學生體積概念之診斷與教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何健誼 (1998)。直觀法則對 K-6 年級學童在體積概念學習上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
吳德邦、鄭佳昇(2002)。由表徵觀點初探國小兒童立體幾何概念之研究。99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nknu.edu.tw/~gise/17years/A62.doc。
李鴻章(2010)。臺東縣中小學學生數學學業成績之馬太效應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2),35-60。
杜正治(1993)。補救教學的實施。刊於李咏吟(民82)。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425-472。台北:心理。
沈佑霖(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體積概念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沈翠蓮(2001)。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五南。
房昔梅、鍾靜(2005)。國小教師在高年級實施討論式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8(2),33-64。
房昔梅與鍾靜(2005)。國小教師在高年級實施討論式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8(2),33-64
林仁得、謝祥宏與陳文典 (1993)。國小學童對體積測量的認識。師大學報,38,269-281。
林木明(2004)。發展「立體幾何」教學模組進行補救教學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林宜臻譯 (1992)。數學的視覺面。科學教育月刊,145,2-7頁。
林芳姬(2004)。國小六年級體積補充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數學,嘉義。
林芳姬與姚如芬 (2005)。積木怎麼不見了~體積空間能力的教學。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40,34-46。
林為光(2011)。不同虛擬實境多媒體設計輔助對國小學童體積概念學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臺中市。
林慈容(2001)。從單位量的觀點探討一位國小六年級學童的面積及體積概念。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洪文東、黃慧娟、沈宴竹(2009)。幼兒空間概念主題教學活動之設計與省思。2009 幼兒創意教學學術研討會, 大仁科技大學主辦。
洪志盈與鍾瑞國(2003)。國小學生空間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91-2516-S018-008。
徐黎婷(2010)。不同題目表徵呈現的體積概念題型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解題的影響。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系,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市。
秦麗花(1993)。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兒童數學解題補救教學實施成效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
高敬文(1989)。我國國小學童測量概念發展之研究。初等教育研究,1,183-219。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高師大教育學刊,17,85-106。
張碧芝(2006)。影響六年級學生立方體計數表現的因素—空間定位與視覺化的角色。臺灣心理學會第45屆年會,東吳大學,台北。
教育部(2001) 。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台北:作者。引自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total.shtml
教育部(2001)。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曹宗萍(1997)。國小數學態度量表的編製。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6-2511-S-153-001。
曹雅玲、陳鴻綸(2005)。國小學童在幾何問題的解題表現研究—長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為例。國教新知,52(4),65-78。
梁能勇(2000)。動態幾何環境下國二學生間能力學習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數學研究所數學教育組,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許嵐婷(2003)。國小五年級面積概念之教學研究。台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高雄市:復文。
陳光勳(2000)。兒童長度面積體積概念調查及診斷教學之研究—應用直觀規律(Ⅰ))。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9-2511-S-152。
陳光勳(2000)。學童長度、面積與體積概念調查及診斷教學(II)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91-2522-S-152-005。
陳淑埩(2005)。教小一辨左右前空間概念教學之研究。台中教育大學學報,19(2),53-68。
陳穆鶯(2005)。九年一貫數學領域第二階段教科書量與實測教材之比較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麥 菁(1991)。發現學習與直接學習的比較--Mayer (1975)理論的再驗證。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單文經(2001)。教學引論。台北市:學富。
黃文杰(2006)。資訊融入協同教學在國小四年級數學領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
黃文達(2003)。青少年的數學概念學習研究-子計劃九:青少年的測量概念學習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91-2522-S-003-008。
黃幸美(1997)。兒童的概念學習、解題思考與迷思概念。教育研究雙月刊,55,55-60。
黃幸美(1999)。教師對兒童長度知識與學習認知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0,175-192。
黃幸美(2002)。數學概念之教學—觀察與操作為例。數學標準本位教學與評量國際學術研討會。
黃幸美(2004)。兒童的數學問題解決與思考。台北:心理。
黃振球(1996)。由美國的教育改革談拯救我國國中班後段學生。臺灣教育,546 ,8-12。
黃學仁(2008)。資訊融入原住民五年級學生數學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
楊儒仁(2010)。電腦輔助教學對數學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成效之個案研究-以柱體的體積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南。
劉 好(1998)。平面圖形教材的處理。載於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高年級),194-213。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劉秋木(1996)。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
蔡文煥(2001a)。數學、文化和活動之整合教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蔡文煥(2004)。協同教師發展有利數學意義產出之課室討論文化之研究。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主辦,新竹師範學院協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NSC-90-2521-S-134-001;NSC-91-2521-S-134-004)
謝毅興(1991)。國小兒童解數學應用問題的策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茂發(1996)。教育部八十五年度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基本學習成就評量研究報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譚寧君(1999)。從兒童的測量迷思概念看教師對兒童測量知識的了解。台北師院學報,12,407-436。
譚寧君(2000a)。面積與體積的教材分析。載於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中年級) 協助兒童認知發展的數學課程,175-192。台北: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譚寧君(2000b)。面積與體積。載於國民小學數學實驗課程總結性評量分析,201-234。台北: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Baroody, A.J. (2000)。兒童的數學思考(Children’s Mathematical Thinking)。桂冠前瞻教育叢書編譯組編譯。台北市:桂冠。(原著1987年出版)
Jack, R.F & Norman E.W.(2005)。教育研究法(How to Design &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楊孟麗、謝水南合譯)。台北市:心理。
Van de Walle (2005)。中小學數學科教材教法(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developmentally)。(張英傑、周菊美合譯)。台北市:五南。(原著2001年出版)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小兒童解數學應用問題的策略
2.
國小五年級面積概念之教學研究
3.
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兒童數學解題補救教學實施成效之比較研究
4.
直觀法則對K-6年級學童在體積概念學習上的影響
5.
從單位量的觀點探討一位國小六年級學童的面積及體積概念
6.
國小六年級學童體積概念之研究
7.
國中與國小學生體積概念之診斷與教學
8.
發展「立體幾何」教學模組進行補救教學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
9.
九年一貫數學領域第二階段教科書量與實測教材之比較分析
10.
以問題導向學習融入討論式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
11.
國小學業成績之馬太效應-以高雄縣為例
12.
電腦輔助教學對數學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成效之個案研究-以柱體的體積為例
13.
資訊融入協同教學在國小四年級數學領域之行動研究
14.
資訊融入原住民五年級學生數學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
15.
國小六年級「體積」補充教學之研究
1.
房昔梅、鍾靜(2005)。國小教師在高年級實施討論式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8(2),33-64。
2.
林仁得、謝祥宏與陳文典 (1993)。國小學童對體積測量的認識。師大學報,38,269-281。
3.
林慈容(2001)。從單位量的觀點探討一位國小六年級學童的面積及體積概念。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4.
秦麗花(1993)。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兒童數學解題補救教學實施成效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
5.
高敬文(1989)。我國國小學童測量概念發展之研究。初等教育研究,1,183-219。
6.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高師大教育學刊,17,85-106。
7.
張碧芝(2006)。影響六年級學生立方體計數表現的因素—空間定位與視覺化的角色。臺灣心理學會第45屆年會,東吳大學,台北。
8.
曹雅玲、陳鴻綸(2005)。國小學童在幾何問題的解題表現研究—長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為例。國教新知,52(4),65-78。
9.
黃幸美(1999)。教師對兒童長度知識與學習認知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0,175-192。
10.
黃振球(1996)。由美國的教育改革談拯救我國國中班後段學生。臺灣教育,546 ,8-12。
11.
譚寧君(1999)。從兒童的測量迷思概念看教師對兒童測量知識的了解。台北師院學報,12,407-436。
1.
應用激發式動態呈現於攜手計畫學生之補救教學研究─面積概念
2.
電腦輔助訓練軟體對國小亞斯伯格症兒童情緒辨識能力之成效研究
3.
班級閱讀環境、教師閱讀教學信念與學童閱讀態度-以新北市試辦「活化課程實驗方案」之國民小學為例
4.
基隆市國小級任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之態度與滿意度調查研究
5.
數學科適性行動學習系統成效分析-以國小「體積」單元為例
6.
高雄市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
7.
新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人員中教師代表評鑑專業能力調查研究
8.
幼兒手足關係品質、喜愛程度與手足衝突之關係研究
9.
國小五年級個案教師於異分母分數加減表徵教學之研究
10.
圖畫書融入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數與計算單元為例
11.
國小二年級低成就學生在整數加減法數學學習的個案研究
12.
SOMA立方塊教學對國小高年級資優生空間能力與幾何創造力影響之研究
13.
臺北市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家長對其子女自我決策之覺知與影響因素
14.
字族文識字教材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
15.
台灣地區成人男聲合唱團之個案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