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丁鳳碧(2001)。國立高級中等學校人事人員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未出版,彰化。
王儀嘉(1998)。特殊教育助理人員角色功能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惠俐(2002)。特殊教育教師助理員工作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
化。
王智民(2004)。國民中學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教師情緒智慧與職業倦
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彰化。
王派土(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
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新竹。
王春成(1986)。地方教育行政人員溝通滿足感與工作滿足感的關係。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麗容(1980)。我國社會工作員專業認同與專業滿足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石典玉(2006)。台北縣國小特殊教育班教師助理員工作現況及專業訓
練需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
白景文(1998)。工作價值觀、領導型態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以
研華集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雪珍(2005)。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組織溝通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晨妤(2006)。台北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臺北市
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淑琪(2001)。雲嘉南地區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角色期望、角色踐行
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嘉義。
吳清基(1979)。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工作滿意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靜吉、潘養源、丁興祥(1980)。內外控取向與工作滿足及績效之
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學報,41,61。
吳月娟(1998)。國小資優班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何東墀、黃榮真(1993)。啟智教養機構教保人員工作滿意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8,197-249。
何東墀(1989)。國中益智班教師工作滿意度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
調查研究。國立臺灣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系暨研究所特殊教育學
報,4,1-67。
何華國(1999)。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
余景達(2002)。國民小學學校本位管理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中。
余家雄(2002)。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對產品品質影響之探討-
以國瑞汽車公司協力廠商為例。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沈惠瑩(2008)。國小教師對工作滿意度的統計調查研究~以台北縣土
城市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新竹。
沈麗盡(2003)。早期療育專業團隊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社會福利機構
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
沈慶揚(1993)。台灣省國民小學啟智班生活輔導員任用情況調查研
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輔導區特殊班教師特教專題研究成果彙編
(二),特殊教育叢書(21),85-124。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李宗和(2007)。國小特殊教育專業團隊 合作諮詢模式發展歷程之研
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障礙教育教學碩士學位
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菊(2005)。視覺障礙教育輔導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台東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李春蘭(2002)。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職員溝通滿意與工作滿意之研
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明書(1995)。影響工業職業訓練機構訓練師參與在職進修教育訓練因素及
模式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
化。
位明先(1993)。我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專業科目教師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君勵(2007)。校長領導型態與學校主計人員溝通風格對其工作滿足、角色
壓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秀琴(2006)。高雄市國民中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
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佳芬(1999)。台北市國民小學資深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
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義豐(2006)。台南縣國小學校行政服務品質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
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瑞錫(2001)。國民小學校長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桃
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中。
林雍智(2000)。台北市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管理與教師工作滿意關
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
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國
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清標(2004)。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滿意與專業角
色實踐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彰化。
邱德懿(1987)。兒童福利人員工作滿足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以台北市托兒
所教保人員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
周昌柏(2005)。桃、竹、苗四縣市教師工作滿意度現況分析。學校行政雙月刊,40,108-123。
周世傑(2005)。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教師工作滿
意之研究-以基隆市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胡素華(2004)。台東縣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工作滿意與學校
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東。
范姜巧儒(2007)。國小教師教學成敗歸因、教學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
度之相關研究— 以中部地區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
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高麒雅(2004)。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
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秦夢群(2003)。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秦夢群、黃貞裕(2001)。教育行政研究方法論。台北:五南。
翁進勳(2002)。台北市國民中小學校警工作滿意與服務士氣關係之研
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唐興華(2008)。我國地方教育視導人員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以北部
五縣市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
郭明德(1995)。國小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現況研究。教育資料文摘,36(3),159-165。
郭雅雯(2006)。台南市特殊教育相關專業團隊語言治療服務對象、治
療計畫與服務品質之探討。高雄師範大學聽力學與語言治療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文景(1985)。國中教師參與決定與工作滿足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丁熒(1996)。國民小學教師角色知覺發展之橫斷研究。國立台南師院國民教育研究集刊,2,93-143。
莊妙芬、陳綵緹(2003)。從專業整合談專業團隊服務之模式與運作。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特殊教育資源整合,39-55。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彰化。
莊榮霖(1994)。國中教職員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高雄市
地區市立國中調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未出版,
台北。
許原嘉(2002)。國民中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許川濠(1998)。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溝通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
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許士軍(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探討與實記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35,13-56。
許瑞芳(2001)。國民小學啟聰教育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2002)。新特殊教育通論。台北:五南。
許慧娟(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
關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台北。
陳傳宗(2003)。國民小學總務主任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
以桃園縣、台北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明崇(2002)。國民中小學專任人事人員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之研究
--以台灣北部五縣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聖芳(1999)。台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陳勝義(1989)。組織行為。台北:華泰書局。
陳清溪(1991)。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工作滿意及工作士氣之調查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威良(2008)。台北縣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滿意與專業
承諾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
陳淑嬌(1989)。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教師工作投入與組織效能關
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
陳森壬、黃國隆(1982)。員工個人屬性、需求層次、工作特性與工
作滿足之關係。管理評論,1,13-38。
張文瀞(2007)。台北市國小特教教師知覺親師衝突原因、因應策略及
欲獲得的協助之調查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
障礙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弘昌(2005)。視障教育巡迴輔導教師工作滿意度研究。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潤書(1993)。行政學。台北:三民。
張春興、林清山(2000)。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芳全(2001)。教育政策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瑋恩(2001)。激勵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
研究所,未出版,台南。
張益睿(2006)。國小特教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及其相關因
素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中。
張慕良(2006)。國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關係
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
張苙雲(1987)。工作滿足:其概念與理論架構的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3,63-86。
張忠祺(1998)。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
究。台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張明麗(1991)。國小女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義度與退休態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梁丁財(2002)。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
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舒緒緯(1990)。國民小學教師溝通滿意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馮采鈴(2008)。國小特教教師組織公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恆靜(2008)。學前巡迴輔導特殊教育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
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傅秀媚(2000)。特殊教育導論。台北:五南。
黃鶴嶺(2005)。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
之研究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
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隆民(1985)。國中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關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貴祥(2001)。技術學院教師工作環境知覺、工作價值觀與其工作滿足和教
學表現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國楨(2004)。特殊教育教師助理員面臨的困難。南開學報,2(2),
263-277。
黃詩敏(2004)。學校本位專業團隊服務模式發展歷程與實施成效之研
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
黃素珍(2005)。國民小學一般教師、特殊教育資優類教師與特殊教育
障礙類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
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啟榮(2005)。國民小學聽覺障礙融合教育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盈彰(2000)。國小教師的工作特質、學校組織氣候、制控信念與成
就動機對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未
出版,台東。
楊妙芬(1997)。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滿意度、任教職志與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0,97-132。
楊益民(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評量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
初等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鄒爵丞(2008)。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快樂感及其相關因素之探究。中原
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鄒浮安(1982)。我國高級職業學校教師工作滿意程度及其影響因素
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安堂(2002)。國民小學教師授能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暨南國際
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劉宏隆(2004)。台北縣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
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蔡雅芬(2008)。適性化問題導向合作式專業團隊學習成效之研究—以
重度及多重障礙特殊教育專業團隊為例。國立台南大學重度障礙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蔡崇建(1985)。特殊教育教師異動狀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英耀(1984)。偏遠地區國小教師工作滿足感之調查研究。高雄:復
文。
鄭媛文(2005)。桃園縣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蕭玉滿(2003)。國小啟智班教師專業承諾、工作滿意與專業角色踐行關係之
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蕭煥鏘(1999)。領導型態、工作特性與我國地方機關人事人員工作滿足、組
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高雄。
賴奕彣(2004)。台灣地區縣市督學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賴怡卉(200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組織溝通與教師工作滿意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賴明莉 (2002)。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鍾一先(1982)。國民中學工藝科教師工作滿意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鍾燕宜(1986)。我國工作滿足研究的整合分析。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謝月香(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
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謝百亮(1995)。國民小學行政管理與教師工作滿意之關係。國立台中師範學
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謝金青(1992)。國民小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市:五南。
韓長淮(2002)。我國東部地區大學校院職員工作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國立東
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未出版,花蓮。
藍瑞霓(1998)。國小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1,
55-80。
顏玉雲(1989)。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與學校行政人員工作滿
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饒邦安(1991)。台北市國小教師行政兼職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維新(2003)。國小教師知覺學校組織變革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
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蘇進棻(1992)。國民中小學校長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貳、英文部份
Alderfer, C. P. (1972). Existence, Relatendness, and Growth. New York: Free Press.
Adams, J. S (1963).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ity. Journal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logy,67,422-436.
Baron,R.A.(1983).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human side of work. Boston:Allyn and Bacon.
Blalock, B. G. (1991). Paraprofessionals: Critical team members in our special education programs.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26(4), 200-214。
Blum, M. L. & Naylor, J.C. (1968)。Industrial psychology:It’s theoretical andfoundations. N. Y.:Harper & Row.
Boomer, L, M. (1980). Special education paraprofessionals : A guide for teachers.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12, 146-149
Bussing A., Bissels, T. , Fuchs, V. , & Perrar,K.(1999). ”A dynamic model ofwork satisfaction:Qualitative approaches, ”Human Relations.(52) ,999-1028.
Carnton, p., & Knoop, R. (1991). Incorporating job satisfaction into a model of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48 ,99-109.
Campbell, J. P. ; Dunnette, M. D. ; Lawler, E. E. & Weick, K. E. (1970)。
Managerial Behavior,Performance, and Effectiveness.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Cribbin, J.(1972)。Effective Managerial Leadership.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Inc.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 (2003) .What every special educator must know. ( 5th ed. ) .Virginia:Arlington.
Cooley, E.,&Yovanoff, P.(1996).Supporting professionals at risk:Evaluating interventions to educators. Exceptional Children, 62(4),336-355.
Daft, R. L., & Steer, R. M. (1986). Organizations:A micro& macro approach. Scott:Foresman and Company.
FaFard, M.-B (1977). Paraprofessional movement in special education: Historical prospective. (ERIC Document for Research Research Service No. ED149522).
Fimian, N.J., Fafard, M.-B., & Howell,K. W.(1984). A teacher’s guide to human resources in special education. Newton, MA: Allyn and Bacon, Inc.
Frandk, A.R., Keith, T.Z., & Steil, D.A. (1988). Training needs of special education paraprofessionals. Exceptional Children, 55, 253-258.
French,N.K.& Chopra,R.(1999). Parent perspectives on the roles of paraprofessionals. The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Handicaps, 24, 259-272.
Frith, G. H., & Kelly, P.S.(1981).The parent/para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 in programs for severely and profoundly retarded childre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the Mentally Retarded, 16(3),231-234.
Frith, G.H., & Mims, A. (1985). Burnout among special education paraprofessionals.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17(3), 225-227.
Greenberg, J. , & R. A. Baron. (1995). Beharior in Organization. Englewood Cliff, New Jersey:Pretice Hall Inc.
Giangreco , M. F.,Edelman ,S.W & Broer, S.M.(2001) . Paraprofessional support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Literature from the past decade. Exceptional Children,68(2),45-63.
Herzberg, F.(1966). Work and the nature of man. New York: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Hoppock, R. (1935) .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 29-40.
Hadadian,A.& Yssel,N.(1998). Changing roles of paraeducator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Infant-Toddler Intervention,8,1-9.
Jones, K. H., & Bender, W. N. (1993). Utilization of paraprofessionals, in special education: A review of literature.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14(1), 7-14.
Kalleberg, A. L.(1977).Work values and job rowards: a theory of job satisfac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2, 124-143.
Kaslow, F.W.(1972). Issues in human services. Great Britain: Jossey ,Bass,Inc
Kelly, P., & Havlicek, L. (1982). A statewide network for training special education paraprofessionals. Exceptional Children, 48(6), 535-536.
Lindeman, D. P., & Beegle, G.P.(1988). Pre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and use of the classroom paraprofessional. Teaching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 11(4), 183-186.
Locke, E. A. (1976)。The Nature &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M. D.Punnette ed.Handbook of Individu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53.
Mcgregor, Jr. E. B. & Daly, J.(1989). 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automation in public sector human resourse management. Review of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101(1), 29-47.
Polloway, E.A., & Patton, J.R. (1993). Strategies for school collaboration. In E. A. Polloway, J.R. Patton, & R.A. Payne(Eds.).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learners with special needs (5th ed.) , 123-143.
Porter, L. V. , & E. E. Lawler(1968). What job attitudes tell about motiv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46(1), 21-32.
Price, J. H.(1972).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measurement. DC: Heath & Company.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9th ed.). 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
Seal, F. E.,& Kinght, P. A.(1988). Industrial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Science practice. Pacific Grove, California.
Seashore, S. E. , & T. D. Taber. Lexington(1975). Job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s. American Gehavioral Scientist,18(3), 333-398.
Smith, P.C., Kendall, L.M.& Hulin, C.L(1969)。The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in work and retirement. Chicago:Rand McNally
Steers, R. M.(1994).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nd ed.).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Thomas, C.C., Correa,V.I., &Morsink, C.V.(2001).
Interavtive teaming:Enhancing programs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3rd ed.). Upper Saddle River,N J:Prentice-Hall.
Vasa, S.F., Steckelberg, A.L.,& Hoffman, P.(1986).Resource guid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es and practices in the use of paraprofessionals in the special education. Nebraska, U.S.:Nebraska University.
Vasa, S.F., Steckelberg, A.L,& Ronning, L.U.(1982). A state of art assessment of paraprofessional use in special education. Lincoln: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Welch, M., Richards, G., Okada, T., Richards, J.,& Prescott, S. (1985). A consultation and paraprofessional pull-in system of service delivery.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16(1), 16-28.
Wheeless, L. R., Wheeless , V. E., &Howard, R. D.(1984). The relationships of communication with supervisor and decision participation to employee job satisfaction, Communication Quarterly,32(3), 222-231.